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 7《最后一课》导学案附答案
7最后一课导学案精彩开篇词同学们,当中国申奥成功、足球圆梦、加入世贸那一刻到来的时候,所有的华夏儿女无不热泪盈眶,欢呼雀跃。为什么?因为我们流淌着一样的民族热血,拥有着一样的民族感情,热爱拥有着同一个名字的祖国。爱国主义包含着荣誉感、自豪感、捍卫民族尊严与领土完整等情感。可你们是否知道,热爱祖国语言文字也是爱国的表现,特别是在主权遭侵犯、国土遭践踏的时候,这种感觉才最强烈。学习目标1.学习小说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和心理描写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的写法。2.了解在情节发展过程中通过细节描写和环境描写突出主题的方法。3.感受小说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热爱祖国和祖国语言的情感。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语言,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的尊严,学习、热爱民族语言,就是维护国家的尊严,是爱国的表现,失去民族语言就等于丧失国土。如果有一天,有人告诉你,你再也不能学习汉语,每天你挂在嘴边的普通话不能再用了,从今天开始你只能用日语交流,那么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都德的《最后一课》,体会一下国家被占领,将要失去自己祖国语言的法国人民是什么样的感受。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请根据汉字写拼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郝叟(hǎosǒu)懊(ào)悔字帖(tiâ)强(qiǎng)迫踱(duó)步哽咽(gěngyâ)惩罚(chãngfá)祈祷(qǐdǎo)诧异(chàyì挟(xiã)着2.解释下面词语。【哽住】声气阻塞。【踱】慢步行走。【捂】遮盖住或封闭起来。【惩罚】严厉地处罚。【征发】政府向人民征调人力或财物。【祈祷】信仰宗教的人向神默告自己愿望的一种仪式。【诧异】惊奇。【宛转】(说话)温和而曲折(但不失本意);(歌声、鸣声等)抑扬动听;也可写作“婉转”。【责备】指责过失。【视察】上级到下级单位检查工作。【督学】旧时教育行政机关负责视察、监督学校工作的人员。【思量】这里是考虑的意思。【喧闹】喧哗热闹。【布告】(机关、团体)张贴出来通告群众的文件3.作者链接阿尔封斯·都德(1840-1897)是法国19世纪后半期的小说家。他一生共写了12部长篇小说,一部剧本和4部短篇小说集。他的短篇小说有不少是以普法战争为题材的,具体生动地描写了法国普通人民对侵略者同仇敌忾的爱国主义精神,谴责了资产阶级当局开门揖盗,致使法军节节败退,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的罪恶。《最后一课》就是都德爱国主义短篇小说的代表作之一。4.背景链接《最后一课》写于普法战争第二年(1873年)。普法战争是1870-1871年法国和普鲁士的战争。1870年7月,法国首先向普鲁士宣战,这个掠夺性的战争,正如马克思当时指出的,敲响了“第二帝国的丧钟”。9月,色当一役,法军大败,拿破仑第三被俘,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占领了阿尔萨斯、洛林等法国的三分之一以上的土地。这时,对法国来说,已经变成自卫战争。面对普鲁士军队的屠杀掠夺,法国人民同仇敌忾,抗击敌人。这个短篇,就以沦陷了的阿尔萨斯的一个小学校被迫改学德文的事为题材,通过描写最后一堂法文课的情景,刻画了小学生小弗郎士和乡村教师韩麦尔的典型形象,反映了法国人民深厚的爱国感情。5.文体链接小说是和诗歌、散文、戏剧并列的文学的基本形式之一。它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广阔地反映社会生活。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和环境。故事情节:情节是一系列有组织的生活事件,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刻画人物的方法:分为外貌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环境的种类: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小说分类:按篇幅长短分:长篇、中篇、短篇、小小说(微型小说)。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一)整体感知快速浏览课文,思考以下问题:1.为什么叫“最后一课”?从文中找出依据。【交流点拨】这是亡了国的阿尔萨斯人最后的一堂法语课。2.文章以什么为线索?据此将文章分为哪几个阶段?【交流点拨】线索:“我”的见闻感受。第一个阶段(开头──“小院子里”1~6)序幕。写小弗郎士在上学路上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和感受。──上学路上第二个阶段(“平常日子”──“他那副大眼镜”7~10)开端。通过小弗郎士的观察,写出上课之前教室里的情景。──上课前第三个阶段(“我看见这些情形”──“忘记不了”11~23)发展。写韩麦尔先生讲授最后一课的情景及小弗郎士的感受,这是小说的主体。──上课中第四个阶段(“忽然教学的钟声”──结束24~29)高潮和结局。写韩麦尔先生宣布散学时的情景。──下课后。3.作者通过写“我”的见闻、感受,表达了一个怎样的主题。【交流点拨】通过阿尔萨斯省的一个小学生小弗朗士在最后一堂法语课中的见闻和感受,真实地反映了法国沦陷区的人民惨遭异族统治的悲愤和对祖国的热爱,以及争取祖国解放和统一的坚定意志,集中地表现了法国人民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二)人物赏析赏析小弗朗士形象1.从每一个阶段找出描写小弗郎士心理活动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第一阶段:⑴“我想就别上学了”的真正原因是什么?【交流点拨】说明小弗朗士怕提问。⑵觉得“这些景象比分词用法有趣多了”说明了什么?【交流点拨】说明小弗朗士幼稚。第二阶段:今天的情形和平时有什么区别?小弗朗士心情怎样?【交流点拨】平时上课⑴气氛:“学校开始上课的时候,总有一阵喧闹,就是在街上也能听到。”“一切都安安静静的,整个教室都有一种不平常的严肃氛。”学生“开课桌啦,关课桌啦,捂着耳朵大声背书啦。”“上课前,学生们已都在自己的座位上了。”课堂里还坐着许多本村的人。⑵教师:“拿着大铁戒尺在桌子上紧敲着,‘静一点,静一点„„’”“我”迟到,会遭到先生的责骂。“韩麦尔先生踱来踱去,胳膊底下夹着那怕人的铁戒尺。”督学来校视察或发奖的日子的穿戴。最后一课:今天迟到,先生却很温和地叫小弗郎士“快坐好”。极端肃静代替了往日的嘈杂;严厉的先生正温和地等着他来上课,穿着“督学来校视察”或“发奖的日子”才穿的服饰;最令小弗郎士吃惊的是课堂里还坐着许多本村的人。烘托出“最后一课”严肃、庄严、悲愤的氛围,又进一步加深悬念。小弗朗士心情:疑惑、诧异第三阶段在最后一课上,小弗郎士的思想感情与平时有哪些不同?找出有关语句并加以分析。⑴“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交流点拨】这句话,单独成节,表达了他难过、愤慨的心情。(2)我这些课本,语法啦,历史啦,刚才我还觉得那么讨厌,带着又那么重,现在都好像是我的老朋友,舍不得跟它们分手了。【交流点拨】说明小弗郎士朴素的爱国主义情感被唤起,开始认识到学习祖国语言的重要性。(3)如果我能把那条出名难学的分词用法语从头到尾说出来,声音响亮,口齿清楚,又没有一点儿错误,那么任何代价我都愿意拿出来的。可是开头几个字我就弄糊涂了,我只好站在那里摇摇晃晃,心里挺难受,连头也不敢抬起来。【交流点拨】表明小弗郎士增强了民族自尊心,产生了学好语言的责任感。(4)真奇怪,今天听讲,我全都懂。他讲的似乎挺容易,挺容易。我觉得我从来没有这样细心听讲过。【交流点拨】表明小弗郎士的爱国主义感情已经升华,化为一种学习祖国语言的强烈愿望和巨大动力。(5)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交流点拨】这联想是对敌人的讽刺,表现出小弗郎士对被迫不能学习祖国语言的悲愤,对侵略者的仇恨,对自由的渴望。第四阶段:1.“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中的“高大”指什么?【交流点拨】指韩麦尔先生的爱国主义形象在小弗郎士心中显得崇高、伟大。表现了小弗郎士的悲愤、懂事2.小结小弗朗士上课前后心情、态度有什么变化?什么原因使他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交流点拨】从贪玩不爱学习到热爱法语;从怕老师到理解、同情并敬爱老师;从幼稚不懂事到热爱祖国;韩麦尔先生一言一行对他产生了巨大影响,更重要的是亡国的惨痛,带给他巨大的震撼,是普鲁士侵略者的法兰西人民名族感情的无情伤害,促使小弗朗士心灵深处爱国主义思想的萌醒。(二)分析韩麦尔形象1.作者描写韩麦尔先生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这些描写分别表现了韩麦尔先生怎样的思想感情?【交流点拨】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外貌描写:老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这套衣帽,他只在督学来视察或者发奖的日子才穿戴;这特别的打扮表达韩麦尔先生对就要失去的国土的敬意。神态描写:“韩麦尔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动也不动,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好像要把这小教室里的东西都装的眼睛里带走似的“。”他听到钟声,脸色惨白”这写出了韩麦尔先生对毕生从事的教育事业的无限留恋,对祖国故土一往深情的热爱。内心痛苦已极的表现;“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动作描写:“使出全身的力量”写出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这个动作,表现韩麦尔先生对祖国深挚的爱和早日收复国土的强烈愿望。书写这两个大字表示韩麦尔先生坚信法兰西必胜,它也激励人们要永远不忘记祖国法兰西,这是韩麦尔先生爱国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语言描写: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表现他说话断断续续,更能体现出他内心复杂的情绪,悲愤已经强烈到极点了。2.请概括韩麦尔老师的形象。【交流点拨】韩麦尔先生既是一位严师,也是一位有40多年教学经验的循循善诱、受人尊敬的老师,是一位把自己的职业和祖国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的爱国者,他热爱祖国语言,有崇高的爱国情感,高度的民族责任感,有战胜敌人的执著信念。3.最后一课”中,韩麦尔先生的感情有怎样的起伏变化,请联系课文内容进行分析?【交流点拨】上课一开始,他用“柔和又严肃”的语调说话。“柔和”表明他对祖国、同胞、学生的满腔深情;“严肃”说明亡国的悲痛。当课上小弗郎士背不出书来的时候,他不责备学生,而是陷入了痛苦的思索,“这正是阿尔萨斯人最大的不幸。”用带着内疚的心情勇敢真诚地作自我批评,痛心地检查自己的过错,表现了高度的责任感和深厚的爱国热情。接着,又深情地赞美了祖国的语言,赞美了祖国。当学生专心书写的时候,他又陷入了沉思,体味着深沉的亡国之痛。当“最后一课”结束时,他尽情地吐露了自己的悲愤。总之“深情、悲痛──思索、内疚──沉思、悲愤”是韩麦尔先生感情的变化,从中蕴含着他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对侵略者无比的痛恨。四、拓展延伸请你根据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对对联。小弗郎士:曾经贪玩,曾经怕师,竟想逃课看操练;【交流点拨】如今悔恨,如今怜师,方悟苦学爱祖国。韩麦尔先生:身为师之表率,严格要求,一心一意教母语;【交流点拨】生当国之将亡,悲愤难抑,一字一句是爱国。第二课时一、新课导入《最后一课》,这篇小说一直被人们誉为世界文学宝库里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一篇不足三千字的小说,除了鲜明的人物形象还具有哪些艺术魅力呢?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一)语言品析1、“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这句话什么意思呢?它表达了什么感情?【交流点拨】由鸽子想到普鲁士兵该不会也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语唱歌吧,写出了他心中的爱国情感正在萌发,表达了小弗郎士对侵略者的禁教法语的卑鄙行为的轻蔑和仇恨,极端愤慨和讽刺。2、“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这句话该如何理解?【交流点拨】用监狱的大门比喻普鲁士对法国人民的统治与封锁,钥匙比喻法国语言;含义是:掌握祖国语言,可以激起人民的爱国意识,从而团结起来,打败敌人,求得民族的解放。亡了国当了奴隶,如果牢记祖国语言就永远不会忘记自己的祖国,就会随时激发爱国心和与敌人斗争的意志,永远不会忘记为恢复国土争取自由、解放而斗争,所以说这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的钥匙(这是一个隐喻)。3、为什么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交流点拨】这是韩麦尔先生对祖国语言的高度评价和赞颂,这是他热爱祖国语言,强烈的爱国感情的表现,不一定意味着法国语言真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二)手法探究1、环境描写在本中的作用(1)找出序幕中的两处环境描写:并分析它所起的作用。【交流点拨】“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这是本文中小弗郎士早晨出门时所见到的场景,包括了自然环境和
本文标题:7《最后一课》导学案附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3202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