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2016年研究生国考复习资料
第一章管理总论管理:一般而言,管理就是对一个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以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管理的内涵:1、管理是任何组织集体劳动所必须的活动2、管理的对象是组织所拥有的各种规模资源3、管理是一个为组织目标服务的有意识、有目的的行为过程,它离不开机制的作用4、管理的过程由一系列相互关联、连续进行的活动构成,可以粗分为计划、组织、领导、控制。5、管理的有效性在于充分利用资源,以最少的消耗正确的实现组织的目标6、管理的主体为管理者7、管理的应用范围:组织是管理的载体,所谓管理从完整意义上说也即组织的管理。小到家庭,大致全球性经济机构都是组织。管理的效率:是指管理活动输入和输出的关系管理的效果:是指管理实现预定目标的程度管理的特性:1、综合性(需要吸收和运用许多学科的研究成果)、应用性(将管理学的知识与其他学科领域的知识相结合,融合到实践,可以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科学性(管理学正在并初步形成了一套能反映管理过程客观规律的知识体系)、3、艺术性(艺术的含义是指能够熟练运用知识并通过巧妙的技能来达到某种效果。艺术性来自个人的经验、直觉、智慧和智力)管理的一般环境:指可能对组织的活动产生影响,但与组织的相关程度存在不确定性的各种因素。经济、政治、技术、社会因素。管理的具体环境:供应者、客户、竞争者、政府管理部门、其他利益集团(工会、消费者协会等)环境和管理活动之间的关系:环境对管理职能的发挥具有重要影响、环境对管理者具有选择作用。明茨伯格关于管理者的角色理论:他认为管理者可以归纳为三方面共10种角色:人际关系方面、信息传递方面、决策制定方面。10种角色略管理者应具备的三项技能:技术技能、人事技能、概念技能(能洞察组织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的复杂性的能力)第二章管理理论的演进管理理论的发展线索: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管理科学理论——现代管理理论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要点):是以研究工厂内部的生产管理为重点,以提高生产效率为中心,解决生产组织方法科学化和生产程序标准化方面问题的管理理论。主要观点和贡献可归纳如下:1、科学管理的四项原则(对工人工作各个组成部分进行科学分析,以科学的操作方法替代来的经验方法、科学的挑选工人,并对其培训和成长、与工人衷心合作、管理部门与工人在工作和职责的划分上几乎是相等,并应把自己比工人更胜任的工作承揽过来)2、任务管理原理(工时研究和标准化、差别计件工资制)3、职能化的组织原理(计划职能和执行职能分开、职能工长制、例外原则(高层只保留对外例外时间的决策和监督权,其他交出去))4、科学管理的目的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并实现精神革命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要点)将企业整体作为研究对象,研究适用于各类组织类型的一般管理理论突出贡献:从理论上概括出了一般管理的原理、要素和原则,不仅在工商界得到重视,而且对其他领域产生重要影响(比如政府行政部门等)管理职能5要素: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经营活动6职能:技术、商业、财务、会计、安全、管理职能管理原则14条:略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要点)社会组织的权利应当是理性——法律权利;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应具备以下特点1、劳动分工2、职权等级3、正式的选拔4、正式的规则和制度5、非人格化6、职业定向古典管理阶段是基于“经济人”假设提出和形成管理理论的阶段。人际关系学说的主要观点:(梅奥)1、“社会人”假设2、企业中存在非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作用保护工人免受内部成员的疏忽所造成的损失;保护工人免受非正式组织以外的管理人员的干涉所形成的损失3、新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职工的满足度。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将人的需要划分为五个等级:生理的、安全的、社会的、尊重的、自我实现的需要。双因素理论:(赫兹伯格)即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保健因素:在工作中不具备时,会引起员工的不满意,然而具备时,并不能使员工受到巨大的激励。激励因素:在工作中有这些因素可以构成很大程度的激励和对工作的满足感。然而如果不具备,也不会构成很大的不满足。X-Y理论:管理人员对员工的行为有两种不同的假设X假设——1、一般人天生厌恶工作,尽可能逃避工作2、一般人不愿承担责任,情愿受人领导3、一般人缺乏进取心,没有什么抱负,对生理和安全的需要高于一切4、对大多数人必须用强制、控制、指令、甚至用惩罚相威胁的办法,才能使他们达成组织目标Y假设——1、厌恶工作不是人的本性,工作中体力和脑力的消耗就像游戏或休息一样自然2、一般人是有责任心的,在适当的条件下,人们不仅愿意接受和承担一定的责任,而且会追求责任3、外来的控制和惩罚并不是使人努力工作的唯一手段,人们愿意实行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来实现组织的目标4、人们在解决组织的各种问题时,有着较高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但在现代工业社会条件下,普通劳动者的智力只得到了部分的发展管理科学理论的特点:1、从系统的观点研究各种功能关系2、应用多种学科交叉配合的方法3、应用模型化、定量化来解决问题4、着眼点放在决策、以经济效果标准作为评价管理行为的依据,并且以计算机作为主要的运算工具管理科学理论解决问题的程序1、通过观察和分析以确定问题2、建立代表研究系统的模型3、从模型得出解决方案4、对模型和得出的解决方案进行验算。5、建立对解决方案的控制6、把解决方案付诸实施现代管理理论的主要学派:1、社会协作系统学派——创始人巴娜德提出组织是一个协作的社会系统,强调管理者的最重要任务是领导,管理者在协作的社会系统中工作并维护这些系统2、社会技术系统学派——在管理中只分析社会系统是不够的,还需要研究技术系统对人的影响。3、管理过程学派——管理知识中的核心概念和理论,如直线与参谋、部门划分、管理幅度界限、管理审核以及各种管理控制技术,只能在管理工作中找到。兼收并蓄的管理理论4、经验管理学派——学生和管理者通过研究各种成功与失败的管理案例,有助于理解管理问题,在比较、归纳和借鉴中学会有效的进行管理。5、系统管理学派——该学派认为一个组织的管理人员必须理解构成整个运作的每一个系统。6、权变理论学派——该学派认为在管理中要根据所处的内外条件随机应变,没有一成不变、普遍适用的最好的管理理论和方法。第三章决策决策是指为实现某一目标,从若干个可以替换的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合理方案采取行动的分析判断过程决策的分类:按决策的重要性和作用:战略决策、管理决策、业务决策按决策问题所处的条件: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不确定型决策按决策问题的重复程度:程序化决策、非程序化决策完全理性假设的主要观点:1、决策者拥有与决策环境有关的完整的信息情报2、决策者有唯一而明确的决策目标3、决策者在进行决策时没有时间和成本的限制4、决策者能够找到所有可行的方案,并清楚每一个方案的所有可能的结果5、决策者清楚地了解所有的评价标准,且这些标准及其重要性不随时间而改变6、决策者完全具备分析和评估备选方案的能力7、决策者进行决策的目的始终为了获得组织的最佳经济利益完全理性假设的局限性:忽略了决策者作为普通人所具有的意志、感情、态度和价值观的主体性,因而是一种理想主义的模式。有限理性假设的主要观点:1、人的理性介于完全理性和非理性之间的一种有限理性2、决策者在识别和发现问题中容易受到知觉偏倚的影响3、由于决策者时间和资源的限制,所选择的方案的合理性是相对的4、面对风险时,决策者一般厌恶风险,使得风险大而收益可观的方案不一定被选择5、决策者往往只追求满意的结果,而不是费力寻找最优的方案6、决策是一种文化现象决策的过程:决策是一个不断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过程,由情报、设计、选择和实施等活动构成影响决策过程的因素:决策者、决策方法、决策体制、决策环境群体的行为因素:1、群体的背景2、群体内的关系3、群体内的信息交流4、群体对成员的吸引力5、群体的气氛6、群体的通用规则7、群体的计划8、群体的领导人群体决策的特点:1、群体成员的价值观和判断准则存在差异2、群体成员对决策问题的认识不一致3、群体成员的目标和信息基础存在差异4、群体活动的结果取决于群体的构成和群体的作用过程群体决策的优点:1、提供更完整的信息2、产生更多的方案3、提高积极性方案的可接受性4、提高合法性群体决策的缺点:1、消耗时间和金钱2、最小共同基础上的一致3、少数人的专制4、屈从压力5、责任不清群体决策如何扬长避短:1、有效性方面——群体成员的见识和能力应与他参与的程度和发挥影响的程度相适应2、开放性方面——不受个人特定的偏见支配,持有不同价值观而思想又开放的人组成的群体较为理想3、合理性方面——要采用合理的决策程序决策树计算第四章计划与控制计划的概念:计划是预先进行的行动安排,包括对事项的描述,指标和目标的排列,手段的选择,进度的规定计划的特征:目标性、领先性、普遍性、效益性计划的类型:战略计划、作业计划;长期、中期、短期;指令性、指导性计划计划的作用:弥补不确定性带来的问题、有利于管理者的注意力集中在目标、有利于提高组织的工作效率、有利于有效的进行控制计划的编制原则:统筹原则、便于控制原则、重点原则、交互原则、经济原则、发展原则计划的编制步骤:1、估量机会和确定目标2、确定前提条件3、确定备选方案4、评价备选方案5、确定方案6、拟定辅助计划7、用预算使计划数字化目标的概念:目标是一个组织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所要达到的目的目标的特征:目标的层次性、目标的多重性、目标的网络性、目标的时间性目标管理的概念:目标管理是一种程序和过程,在此过程中,组织中的上级和下级一起商定组织的共同目标,由此决定上下级的责任和目标,并以此作为经营、评估和奖励每个单位与个人贡献的标准。目标管理的步骤:1、制定目标和目标展开2、逐级授权3、过程管理4、成果评价目标管理的优点1、把目标的制订和个人的激励联系起来2、更好地进行管理3、发掘组织功效4、有利于员工发展5、开展有效的控制目标管理的缺点:1、目标管理的哲学假设不一定存在2、对目标管理的原理阐明不够3、目标设置的困难4、目标的商定很费时间5、强调短期目标控制是指按照计划标准,衡量计划的完成情况并纠正计划执行中的偏差,以确保计划目标的实现控制的前提条件:1、控制要有计划2、控制要有明确的组织机构3、控制要有信息反馈控制的重要性以下三方面:1、组织活动的复杂性2、组织环境的快速变化3、管理失误的不可避免以及防微杜渐控制的类型:前馈控制(预先控制)、同步控制、反馈控制(事后控制)控制系统的构成:1、控制的目标体系2、控制的主体3、控制的对象4、控制的机构、方法和手段3控制的过程:有效的控制过程一般包含三个步骤,确定控制的标准,衡量实际的绩效,采取行动有效的控制系统应具备的特征:准确性和客观性、及时性、经济性、指示性、灵活性、可理解性、标准的合理性与多样性、重点与例外相结合第五章组织劳动分工和专业化:即把组织的任务分解成若干更小的组成部分,个人专门从事某一部分的活动,而不是全部的活动。劳动分工和专业化的优点:1、有利于发挥个人的灵巧性2、有利于缩短时间3、有利于降低培训成本4、有利于使用专用设备5、有利于完成复合目标劳动分工和专业化的缺点:过度专业化的分工会使工作变得高度重复、枯燥和单调,导致员工产生厌倦和离职率等现象。管理幅度是指一个管理者直接有效指挥和监督的下属的数目管理层次是指组织中职位等级的数目管理幅度给定的条件下,管理层次与组织规模的大小成正比。在组织规模给定的条件下,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成反比。影响管理幅度的因素:1、工作能力2、工作内容和性质3、工作条件4、工作环境直线:是指对组织目标的完成直接做出贡献的人或部门参谋:是指帮助直线进行工作的,向直线提供协助服务和咨询活动的人或部门直线关系是一种指挥和命令的关系,授予直线人员的是决策和行动的权利。参谋关系是一种服务和协助的关系,授予参谋人员的是思考、筹划和建议的权利。直线与参谋的矛盾:1、年龄、教育等因素2、对于职权构成的威胁3、对知识的依赖4、观念不同要正确发挥参谋的作用必须注意以下几点:1、明确直线和参谋的关系,分清双方的职权范围和存在价值,从而形成相互尊重和相互配合的关系2、授予参谋机构必要的职能权
本文标题:2016年研究生国考复习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4118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