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2014届(岳麓版)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学案专题三中国古代的思想宝库
【考纲】(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百家争鸣;孔子、孟子和荀子的思想主张;儒家思想的形成。(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的儒学主张、汉武帝兴办太学和其它确立儒家独尊地位的措施。(3)宋明理学程朱理学、王阳明的心学。(4)明清之际的儒学李贽、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的思想主张。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考点突破典例讲练】考点含义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出现的[来源:学科网ZXXK]原因[来源:学科网]根本原因春秋战国,时代[来源:Zxxk.Com][来源:学科网]经济因素崩溃.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促进井田制走向瓦解;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政治因素瓦解,周王室衰微阶级关系“”的崛起思想文化教育学术下移,学在(孔子办私学)主要流派时期人物代表作主要思想道家《道德经》主张“而治”难易、福祸等是可以和依存的。(朴素的思想是其思想精华)世间万物都是相对的墨家“”“”“”法家以治国(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儒家见下面内容历史影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运动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考点对应题例1(2005江苏)孔子思想中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节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的是()①“仁者,爱人”②贵贱有“序”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④“有教无类”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解析: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孔子思想中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节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实际上就是指孔子“仁”的学说,对比各项不难判断。贵贱有“序”和“有教无类”分别是其“礼”的学说和教育思想。例2(2007.广东·2)孔孟学说主要讨论的是()A.人与人的关系B.人与自然的关系C.国与国的关系D。夷夏关系解析:结合儒家学说特征判断。孔孟学说主要讨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答案:A考点对应题1.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①“仁”②“礼”③“忠恕”④“正名”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下列孔子主张中能体现出“民本思想的是()A.“仁”和“礼”B.“仁”和“德治”C.“克己复礼”D.“正名”3.孔子的哪一教育思想对于今天提倡的个性教育最有借鉴意义()A.“有教无类”B.“因材施教”C.“知之为知之”D.“当仁不让于师”汉代儒学西汉《春秋繁露》把、思想糅合到儒家之中,形成新儒学体系。1.为适应汉武帝加强需要,提出“”和“,”主张2.为了加强,提出“”、“”、“”3.为人处世标准:提出“”。有利于巩固,维护统治秩序。汉武帝的尊儒措施:1.起用参与国政2.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3.兴办,设立郡县学校,初步建立地方教育系统,推广儒学结果:儒家思想从此成为封建社会的.逐渐成为2000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考点对应例题例1(2004·上海)汉武帝问策贤良文学,董仲舒对日:“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引自《汉书·董仲舒传》)董的对策()A.指出了汉武帝弱点B.违背了汉武帝初衷C.触犯了汉武帝忌讳D.迎合了汉武帝意愿解析:考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提出的背景。本题解答注意分析历史背景,汉武帝要求建立封建大一统的国家,以思想上的统一巩固政治上的统一。董的观点自然符合汉武帝的政治需要。答案:D例2(2007·宁夏文综·30)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里的“儒术”指()A.吸收了佛教、道教等思想的儒学B.正统的孔孟学说C.糅合了道家、阴阳家等学说的儒学D.儒家学说与权术解析:本题考查董仲舒新儒学的主要内容。A项表述属于宋明理学。B、D两项不合史实。答案:C考点对应训练1.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目的是()A.彻底废弃法家思想B.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C.向西域传播儒家思想D.使儒生成为官僚队伍主体2.汉武帝“独尊儒术,主要是利用了儒家的哪一思想()A.“大一统”B.“民贵君轻”C.“性善论”D.“己所不欲,勿施于人”3.假设西汉太学生在讨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一问题,下列不可能出现的观点是()A.巩固了大一统的国家B.儒学成为立国之本C.儒学在地方上得以推广D.不利于巩固中央集权4.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在历史上产生的影响不包括()A.封建政治开始与儒学密切结合B.思想上的一统巩固了政治上的统一C.促进了民族思想文化的自由发展D.儒家思想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考点在吸收、的一些思想后,儒学在宋代发展为理学宋明理学宋明理学程朱理学(客观唯心主义)北宋程颐程颢(二程)1.“”是万物的本原,世界先理后有物。(理学的核心)2.“天理者,人伦也”,天理就是纲常道德3.认识论:提出“”南宋(理学集大成者)《四书章句集注》1.强调“,”2.认识论:格物致知的目的是在于明道德之善。影响:程朱理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成为南宋以后居于的官方哲学,有利地维护了统治。陆王心学(主观唯心主义)南宋“”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强调“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明朝(心学集大成者)1.宣扬“外无物”“心外无理”2.认识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考点对应题例1(2005·全国文综Ⅲ)宋代以朱熹为代表的新儒学所吸收的思想是()A.佛教和道教思想B.法家思想和“经世致用”学说C.佛教、道教和法家思想D.佛教思想和“经世致用”学说解析:结合宋代理学产生的社会背景条件——“三教合一”的趋势判断。例2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共同点是()A.理气一体,理在气先B.心外无物,心即理也C.内心反省,以致良知D.纲常伦纪,即为天理解析: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都主张以三纲五常来规范人们的行为,以消除人们的私欲,维护专制王朝的统治秩序。答案:D例3(08年广东单科,5)清风吹动旗幡,一人说是风动,一人说是幡动。禅宗六祖慧能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而是两位心动。在世界的本原问题上,与慧能的观点有相似之处的思想家是A孔子B程颢C朱熹D王阳明解析:D王阳明的主张是“心学”,陆王心学提出,求“理”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形成“心即理”的主观唯心论宇宙观。材料中的禅宗六祖慧能的主张“心动”.显然也是主观唯心主义。例4(2008上海历史,A组16)明清之际是一个“天崩地解”的时代,“一些最敏锐的心灵”进行了一场痛定思痛的反思,期望为当时的社会找寻某种解决问题的方案。问题:(8分)(1)“一些最敏锐的心灵”主要是指哪些思想家?(3分)(2)他们为什么要进行反思?(2分)(3)他们思考了哪些重要问题?(3分)解析:第一问从题意中的“明清之际”可以判断此时的“一些最敏锐的心灵”的思想家是指明末清初的反封建民主思想家,答出他们的名字即可。第二问根据所学知识,因从明亡清兴的世事变迁的角度来分析。第三问实际上是要求答出他们的主要观点,根据所学知识,将其最主要的、最有代表性的观点答出即可。答案要点:(1)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2)明朝灭亡,清朝建立,受时势的刺激,检讨明朝灭亡的原因。(3)顾炎武:提出亡国与亡天下的区别(或答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主张“明君贤相”(或答“天下之法”代替“一家之法”);王夫之:主张实学,让富民放手经营工商业。如将三者的主张概括回答也给分。考点对应题1.下面是《三教图》(局部)。图中,左为孔子,中为释迦牟尼,右为老子。下列对图中反映的历史现象评述正确的是()A.三教合一B.佛、道兴盛C.儒学危机D.理学兴起2.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A.天体运行法则B.社会发展规律C.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D.“天人感应”的理论3.今天我们所说的“实践出真知”与程朱理学主张的“格物致知”()A.本质一致B.继承关系C.对立关系D.发展关系4.下列属于陆王心学基本思想的是()①“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②“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③“心外元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④“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5.“阳明心学”的思想核心是()A.发明本心B.致良知C.格物致知D.心即理也6.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A.求“理的方法不同B.“理的根本出发点不同C.前者是唯物论,后者是唯心论D.对封建统治者的态度不同7.朱熹和王守仁对“天理”的阐释有一定区别,但是本质意图有着相同之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否定佛、道教义B.广大儒家学说C.维护封建专制D.激励人们奋发图强考点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明清之际儒学新发展明末清初历史原因:①经济因素:一方面商品经济蓬勃发展,缓慢发展(根源)②政治因素:统治者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专制统治走向腐化,人民起义的风起云涌,封建统治危机加深。《藏书》《焚书》1.破除对的迷信,批判孔子标准2.批判“存天理,灭人欲”,强调人的正常私欲。《明夷待访录》1.揭露是天下之大害2.提出“,”(对斗争起了积极推动作用)《日知录》《》1.主张“”2.“,”《周易外传》《读通鉴论》1.哲学:主张世界是的,物质不断变化并有规律可循。2.认识论:主张事物可以通过观察研究是可以认识的,实践出真知。3.朴素思想: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影响:1.对传统儒学唯心体系的批判继承,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反映()后早期市民的进步思想。2.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对后世的思想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3.局限性:资本主义萌芽力量弱小,早期的民主思想不占统治地位,无法撼动儒家思想的主流地位。考点对应例题例1(2008宁夏,27)《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某人的著述“狂悖乖谬,非圣无法”,“排击孔子,别立褒贬”。这里的“某人”是指A.李贽B.黄宗羲C.顾炎武D.王夫之解析:A本题考查明清之际活跃的思想家们的思想,要求对他们各自思想的特点有一个深刻的把握。其中李贽具有“离经叛道”的性格,符合材料体现的意思。例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明夷待访录》载:“夫治天下犹曳(抬)大木然,前者唱邪,后者唱许。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若手不执绋,足不履地,曳木者唯娱笑於曳木者之前,徙曳木者以为良,而曳木之职荒矣。”材料二《清儒学案·亭林学案》载:“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独治之,则刑繁矣;众治之,而刑措(废弃不用)矣。”请回答:(1)上述材料分别反映了哪位思想家的什么主张?(2)上述两种思想主张的共同点是什么?简析产生这种思想的历史条件。解析:(1)问注意从《明夷待访录》的书名和“亭林先生的名号判断作者并结合材料归纳基本主张。(2)问注根据材料比较共同点和结合明清之际的社会背景分析历史条件。答案:(1)黄宗羲的君臣平等思想;顾炎武的“众治”思想。(2)共同点是反对君主专制独裁,主张“人民为主”。社会条件是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统治加强和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考点对应题1.李贽称赞汉朝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善择佳偶”,自由恋爱,赞扬寡妇再嫁;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女政治家;赞颂商鞅、吴起等改革家;肯定封建社会揭竿起义的农民。上述材料反映了李贽()A.反对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观念B.反对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礼教C.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信D.揭露道学家的虚伪2.顾炎武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成阳之郊所坑者但四百六十余人也。”这说明他认为()A.八股取士与焚书坑儒的危害都是败坏人才B.八股取士带来的脱离实际的学风危害更大C.明清之际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D.焚书坑儒与八股取士一样是思想文化专制3.《明夷待访录》中载:“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这体现出()A.农民反封建的强烈愿望B.封建社会未期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C.知识分子参与政权的愿望D.资产阶级对民主政治的要求4.王夫之说:“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一姓之私也。”其思想的进步性在于()A.反对君主专制统治B.反对封建土地私有制C.要求建立君民共主的社会D.反对中央集权的制度5.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思想的共同点是()①反传统反教条②反封建专制③具有一定的民主色彩④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方法探究规律总结】复习方法例说运用继承与发展
本文标题:2014届(岳麓版)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学案专题三中国古代的思想宝库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6140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