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2011年出版专业中级基础各章练习题
2011年出版专业中级《基础知识》精编单选题每章练习题2011-7-2617:27:54学易网【字体:放大正常缩小】【打印页面】2011年出版专业资格考试报名工作已经接近尾声,学易网出版专业资格考试频道提醒广大考生应及时进入学习状态,备战2011年度出版专业资格考试。为帮助广大考生提高学习效率,学易网出版专业资格考试频道为广大考生整理了大量复习资料,包括出版资格考试模拟试题、历年真题、知识点辅导资料等,考生可访问学易网出版资格考试频道免费获取。1.标志着编辑工作正式启动的是()A.信息采集B.选题策划C.选题决策D.组稿2.编辑学研究的范畴不包括()。A.读者消费心理B.读者结构C.编辑风格D.作者写作习惯3.下列关于出版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A.由于载体的不同和技术的差异,不同的出版物对复制会有不同的要求B.出版过程的三个阶段可视具体工作的需要作顺序调整C.各类出版物的发行过程都需要有进货、储运、包装和结算等环节D.不同类型的出版物的复制过程不同4.认为编辑、复制、发行是构成出版的要素是因为()A.编辑、复制、发行三者的工作性质与目标相同B.作品只有经过编辑、复制、发行才能被公众接受C.从古至今,出版都是由编辑、印制、发行构成的D.不经过编辑,不需要复制、发行就不构成出版行为5.在编辑工作中,进行稿件加工的前提条件是()A.签订出版合同B.审稿C.组稿D.选题策划6.在编辑过程中,整体设计是()A.根据作者要求对作品物态的外观设计B.出版物精神与物质生产的依据C.发稿后校样处理前的重要环节D.使出版物具有审美价值的重要环节7.出版界所说的“作品”是指()A.所有具有独创性并可以复制的智力成果B.文字作品和计算机软件等C.作者投寄的稿件D.可以转化为出版物的作品8.人类由野蛮时代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是()。A.直立行走B.语言的产生C.刻契记事D.文字的出现9.纸张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其出现的时间不晚于()。A.南北朝时期B.西汉时期C.东汉时期10.我国古代图书贸易产生的时间为()。A.战国时期B.两汉时期C.先秦时期D.南北朝时期11.从()开始使用的简策,被公认为属于书籍的形制。A.夏代中时期B.商代中后期C.周朝后期D.战国时期12.以下关于新闻出版总署的主要职责,错误的是()。A.参与起草有关出版活动的法律法规B.审批大型出版项目的投资预算C.制定和实施出版行政部门的管理规章13.一个决策者在作任何决策之前都必须()。A.目标明确B.明确问题C.收集数据D.找出原因14.《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属于()。A.国家法律B.行政法规C.部门规章15.我国有关出版工作的最重要的基本行政法规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B.《电子出版物管理条例》C.《出版管理条例》D.《期刊出版管理规定》16.广义的“出版物市场”是指出版物()关系的总和。A.商品交换B.权利义务C.买卖D.转移17.关于目标管理,下列选项中表述不正确的是()。A.必须坚持“三审制”,不能下放选题的决策权和稿件的终审权B.目标管理一般分为出版社、部门、个人或项目小组三个不同层次C.编辑部门实行目标管理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个人承包”18.我国出版行政管理的对象不包括()。A.出版单位B.印刷复制单位和制作单位C.出版专业单位D.发行单位19.下列关于出版社经营目标的论述正确的是()。A.不断扩大出书规模,获取经济利益是出版社经营的基本目标B.出版社一般以单一利润指标确定为自己的经营目标C.一个正确的目标有利于协调各部门高效率地工作20.下列关于出版社的经营管理的论述正确的是()。A.是在企业战略目标的指引下,以取得经济效益为目标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B.出版社的经营管理与一般企业的经营管理相同C.必须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最佳结合D.为了取得经营活力,出版业必须以满足消费者各种需求为目标21.在下列法律法规中,与著作权有关的是()。A.《互联网出版管理暂行规定》B.《期刊出版管理规定》C.《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D.《出版管理条例》22.只有消费者()增加,图书市场的购买力才能提高。A.预期收入B.绝对收入C.可任意支配收入D.相对收入23.购买力是消费者购买出版物的()能力。A.讨价还价B.货币支付C.市场寻找D.分析辨别24.出版物市场表现为消费者对某种、某类和全部出版物的()。A.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B.合理需求和不合理需求C.潜在需求和潜伏需求D.长期需求和短期需求25.《伯尔尼公约》的基本原则不包括()。A.自动保护原则B.非自动保护原则C.最低保护原则D.国民待遇原则26.下列关于依法治国的内涵的叙述,错误的是()。A.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党领导下的广大人民群众B.依法治国的依据是宪法和法律C.依法治国的对象是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务和社会事务D.依法治国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27.我国《著作权法》的立法依据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D.《出版管理条例》28.出版物市场的构成要素主要有出版物商品供给者、()、出版物商品需求者和市场信息。A.购买力B.出版物商品C.消费需求D.出版行政管理部门29.著作权为著作权人所占有、使用和处分,具有排他性和绝对性的特点,这就是所谓的()。A.专有性B.地域性30.著作权的特征不包括()。A.专有性B.地域性C.可复制性D.规范性答案:1-5DDABBB,6-10DDDBB,11-15BBCBC,16-20CCACA,21-25:BABCA,26-30:DBCBD2011年出版专业资格考试中级基础知识第一章模拟试题2011-7-2617:39:00学易网【字体:放大正常缩小】【打印页面】2011年出版专业资格考试报名工作已经接近尾声,学易网出版专业资格考试频道提醒广大考生应及时进入学习状态,备战2011年度出版专业资格考试。为帮助广大考生提高学习效率,学易网出版专业资格考试频道为广大考生整理了大量复习资料,包括出版资格考试模拟试题、历年真题、知识点辅导资料等,考生可访问学易网出版资格考试频道免费获取。第一章出版概论一、单项选择题1.关于“出版”概念,准确的表述是()A.对作品选择、制作与发行B.指编辑、复制作品并向公众发行的活动C.将已有的作品变成出版物的过程D.将书刊编辑、印刷、发行2.下列不属于出版活动的要素是()A.编辑B.复制C.作D.发行3.下列哪一组活动不属于出版活动A.选题策划、签名售书B.编辑加工、审读稿件C.网上留言、分发节目单D.制作母盘、销售图书4.进行出版活动的前提是()A.作家B.编辑C.复制D.作品5.出版活动重要特征之一是()的有机组合。A.不同内容B.不同阶段C.不同劳动D.不同形式6.决定出版物既是精神文化产品又是物质产品两重要性的出版特征是()。A.文化的记载、传播、交流和传承B.不同劳动的有机组合C.政治性和思想性D.经济性和产业性7.出版对文化发展的印象,不妥的提法是()。A.增进文化积累B.调整文化选择C.推进文化创新D.促进文化交流8.袁隆平的《杂交水稻育种栽培学》的出版,普及了杂交水稻的栽培技术,这卓明出版对()的影响。A.科学技术发展B.经济发展C.政治发展D.文化发展9.《出版管理条例》规定,出版事业必须坚持()的事业。A.为政治服务,为社会服务B.为整个民族的利益服务C.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D.为人民大众服务10.现阶段我国出版工作的主题是()。A.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B.改革开放,促进国际交流C.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D.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11.出版工作者在处理古代文化和外国文化的稿件时,应坚持()方针。A.百花齐放,百家争鸣B.质量第一C.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D.古为今用,洋为中用12.在出版工作中处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关系的正确做法是()。A.社会效益第一,经济效益第二B.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重C.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D.有的书以社会效益为主,有的书以经济效益为主13.关于“出版物”的概念,准确地表述是()。A.出版物是精神文化产品B.出版物是作者创新的产品C.出版物是已出版的作品,是出版活动的成果D.出版物是可供阅读欣赏的图书、期刊14.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出版物的要素()。A.有精神文化内容,可供阅读欣赏B.有承载精神文化内容的物质载体C.有一定量的复本,可向公众传播D.有媒介渠道15.我国最早出现的出版物是()。A.报纸B.图书C.期刊D.音像制品16.出版物的使用价值与社会效用的特殊性,表现在()。A.使用价值与社会效用相一致B.使用价值与社会效用相背离C.使用价值都能产生正面社会效用D.使用价值既可能产生正面社会效用,也可能产生反面社会效用17.出版物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关系上的特殊性,表现在()。A.有社会效益就有经济效益B.有经济效益就有社会效益C.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既可能对立也可能统一D.社会效益由精神生产过程形成,经济效益由物质生产过程形成18.关于出版物生产数量与成本、利润关系的特殊性,表述正确的是()。A.图书的生产数量上的变化不会导致利润率的巨大变化B.每册图书中的固定成本的比例随着印数的增减而增减C.同一种图书在销售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印数多少就成为图书生产盈利或亏损的一个举足轻重的决定性因素D.印数越多,成本越高,利润越大19.下列不属于出版资源的是()。A.出版队伍、作者队伍B.国家关于出版的政策法规C.全社会精神文化积累与市场文化需求信息D.生产出版物所需的各种物质材料20.出版信息资源的最大特点是()。A.在使用过程中逐渐损耗消失B.不可以再次开发利用C.不是消耗性资源而是再生型资源D.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21.开发利用出版信息资源的途径之一是()。A.对已有出版物中的信息重新整理、加工、组织、编排B.一种图书的不同版本尽量使用同一个书号C.充分利用外审审稿和加工整理D.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实现编校工作的自动化22.对我国出版业的性质特点,表述不准确的是()。A.出版业属于社会主义思想文化阵地,具有意识形态性B.出版业具有产业经济属性和文化创意性C.出版业与信息技术有天然的适应性D.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矛盾性23.构成我国出版业的出了出版单位、印刷复制单位、发行单位、出版专业、科研单位外,还有()。A.各种文化工作室B.出版物制作单位C.纸张材料生产单位D.电台、电视台等宣传单位24.出版专业技术人员不包括()。A.编辑人员B.发行人员C.技术编辑人员D.校对人员25.从出版学的学科性质来看,出版学不属于()。A.理论科B.应用科学C.行业科D.领域之学26.出版学研究的对象是()。A.出版工作的普遍规律B.出版的历史与出版物C.出版活动及其发展规律D.作品的编辑与出版发行27.最早在文章中使用“出版学”这个词的中国人是()。A.张元济B.梁启超C.鲁迅D.杨家骆答案:1.B2.C3.C4.D5.C6.B7.B8.A9.C10.D11.D12.C13.C14.D15.B16.D17.C18.C19.B20.C21.A22.D23.B24.B25.A26.C27.D二、多项选择题1.构成出版活动的要素有()。A.编辑B.复制C.作品D.联络E.发行2.将“出版”概念解释为“用机械或者化学方法研制图书”,不妥之处是()。A.缺少编辑活动B.印制不能概括所有复制手段C.没有提到作者创作D.没有提到向公众发行E.图书不能概括所有出版物3.下列哪些作品没有构成出版的前提()。A.口述作品B.摄影作品C.建筑作品D.模型作品E.音乐舞蹈作品4.出版活动具有的特征是()。A.文化的记载、传播、交流和传承B.政治性和思想性C.不同劳动的有机组合D.经济性和产业型E.不同出版物的相互融合5.出版过程三个阶段的不同劳动表现是()。A.作者的创作劳动B.编辑的精神生产劳动C.复制阶段的物质劳动D.发行阶段的商业劳动E.读者阅读的脑力劳动6.出版过程
本文标题:2011年出版专业中级基础各章练习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5251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