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 2011年深圳市中医工作总结暨
12011年深圳市中医工作总结暨2012年工作要点2011年是“十二五”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开局之年,也是全力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关键之年,深圳市的中医工作,紧紧围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大力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与发展,全面贯彻《深圳经济特区中医药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促进中医医疗、预防、教学、科研、文化科学发展,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显著成绩。一、2011年工作总结2011年,在委党组的统一部署和全市卫生工作的总体框架下,中医事业的发展呈现良好势头,大力推进中医药进社区,加强中医内涵建设,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实施中医药强市人才培训工程,抓好中医科研和继续教育,积极推进中医“治未病”工程,为我市中医药事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一)中医各项业务营运指标处于良好的发展态势1.服务机构目前,深圳市有中医医疗机构302个(2011年末全市拥有各类医疗机构1854个,社区健康服务中心611家),其中中医医院7个,中医门诊部13个,中医诊所228个,中医馆12个,中医“坐堂医”诊所42个。2.服务能力(1)中医执业医师(含助理执业医师)2319人,占全市执业医师(22657人)的10.24%。(2)中医医疗机构床位数1522张,占全市床位数(24079)的6.32%。2(3)中医医疗机构2011年诊疗人次874.9万人次,占全市疗人数(8878.0万人次)的9.85%;出院人数48563人次。占全市出院人数(960190人次)的5.06%。业务收入达到15.3亿元。(4)5家中医院2011年门急诊诊疗人数719.94万人次,占全市中医医疗机构2011年门急诊诊疗人数的82.29%;5家中医院2011年出院人数46722人次,占全市中医医疗机构2011年出院人数的96.21%。(二)认真贯彻《深圳经济特区中医药条例》,促进中医药科学发展一是多形式、广泛宣传《条例》。面向卫生行政部门、医疗机构、药品生产厂家、药品批发商、连锁企业及卫生监督局执法人员举办《条例》培训班;组织召开《条例》颁布实施一周年座谈会,回顾、总结《条例》实施一年来我市中医药事业的推进和发展,交流经验,对以后的工作建言献策;在有关媒体上报道解读这部《条例》,引导广大市民了解、学习《条例》,运用好《条例》维护和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二是制定了深圳市中医药发展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促进和保障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条例》规定,中医药发展工作联席会议由市政府分管领导定期召集各相关职能部门,研究拟订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方针政策,协调解决中医药事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督促检查有关政策措施的落实。三是出台了《条例》的配套文件。在市场准入方面,制定《深圳市中医馆和中医坐堂医诊所的基本标准》、《深圳市中医馆的设置和中医坐堂医诊所的设置行政许可实施办法》并印发施行。截至2011年12月,我市中医坐堂医诊所增至42家,中医馆12家。中医馆和中医坐堂医诊所的全面铺开有效拓展我市的中医药服务途径。在中医药服3务质量与能力方面,率先建立了中药饮片和方剂数字编码规则及其中药饮片在供应链管理中的编码与表示;针对中药处方书写规范及中药处方调剂规范、中药采购规范、中药养护规范、中药方剂给付饮片规范、中药饮片煎煮规范等9项中医药系列技术规范。这些系列技术规范是《条例》的重要配套技术规范,同时,有利于推进中医药标准化和信息化的建设,增加中医药服务的透明度,也是保障中药用药安全,全面提升中医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技术支撑和制度保障。四是草拟了《深圳市中医药行业协会章程》。中医药行业协会是由中医医疗机构、中药企业以及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的自律组织,履行规范行业行为,维护会员合法权益;组织中医药学术和业务交流、中医药知识宣传普及、中医药技术推广、中医药行业从业人员培训;开展中医、中西医结合重点专科和特色专科的评审;调解行业内部争议等职责。(三)大力推进中医药进社区制定并印发了《创建全国社区中医药工作示范区活动实施方案》,将在全市积极开展创建全国社区中医药工作示范区活动。全市将分为二批进行创建,确定罗湖区、福田区、南山区、盐田区(复核)、光明新区为第一批创建全国社区中医药工作示范区单位,须在2013年12月前通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评估验收;确定宝安区、龙岗区、坪山新区为第二批创建全国社区中医药工作示范区单位,须在2015年12月前通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评估验收。遴选20项“一看就会、一学就懂、一用就灵”的中医适宜技术,编辑出版了《深圳中医适宜技术推广手册》。以该《手册》为教材,筛选了拔罐疗法、艾灸疗法等10个中医适宜技术作为推广技术,在全市各辖区举办了6期中医适宜技术进社区推广培训班,共306人参4加培训,加强了社区健康服务机构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同时,探索引用人才准入机制--取得国家人力资源保障局中级按摩保健师以上资质的人员,进行中医实用技术培训,统一准入标准和考核要求,在社区实施中医“治未病”工程。(四)加强中医内涵建设,促进中医特色与优势的发挥一是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10年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方案要求,狠抓中医医院管理和内涵建设。先后组织市内专家及迎接广东省中医药局对市、各区中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深圳平乐骨伤科医院的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检查评估工作。并根据检查情况,下发整改通知,要求上述医院努力提高中医服务能力和水平,促进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发挥。市中医院获“全国中医医院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特约研究单位”称号,并被确定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省级重点联系医院之一;宝安区中医院成功创建为广州中医药大学非直属附属医院;福田区中医院与北京大学深圳医院签订合作签约,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利用妇产科、神经内科、康复科的优势技术力量与福田区中医院妇产科、神经内科(内二科)、康复科开展合作,合作科室挂牌“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共建科室”,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定期派出高级医师担任相应科室领导职务,积极参与科室业务管理、查房、会诊、培训及交流。二是督导全市各级综合医院中医科、中药房的建设,引导并确定其中医药业务重点发展的方向,逐步完成全市各级综合医院中医科、中药房的达标等工作,进一步提高综合医院中医药服务的能力。市妇幼保健院被确定为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市第二人民医院被确定为广东省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五)实施中医药强市人才培训工程联合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财政委员会、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5障局、市教育局印发了《实施中医药强市人才培训工程暨名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实施方案》。由政府投入中医师承工作专项经费,有计划、有重点地培养一批有影响的中医临床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拔尖人才。在我市,首次先后启动了三批名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确定了指导老师49名,遴选了继承人54名,并给与专项经费支持;分别委托市医学继续教育中心、市中医院、市中医药学会组织学术经验继承工作。计划到2015年,为期三年的名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将全部出师。至2011年,为期2年的“深圳市首届西医学习中医培训班”顺利结束。完成2年学业并取得培训合格证的学员,在符合医师资格考试报名资格有关规定的基础上,可申请参加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考试。(六)继续抓好中医科研和继续教育2011年,承担中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广东省中医药强省科研课题39项,获中华中医药科技进步奖3项,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著作奖1项,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成果奖1项。市中医院肝病科获深圳市“优势医学重点学科群项目”,中医肾病科、针灸科获批市“医学重点学科”。2011年,承担国家级、省级、市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71项,其中国家级10项,省级16项,市级45项。各中医医院针对不同级别的中医从业人员制定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和培训内容,不断推进各级各类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继续教育,如深圳市中医院主办的“全国名医论坛”系列讲座、深圳市中医药学会主办的经典著作临床研读班等,丰富了中医药继续教育内容和形式。6做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理论考试及2011年中医类别医师资格考试工作,共有101人次参加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必修课统考,389人报名参加中医类别医师资格考试。(七)积极推进中医“治未病”工程一是制定并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医“治未病”及其适宜技术培训管理工作的意见》。通过建立全市中医“治未病”及其适宜技术培训基地、实行中医“治未病”及其适宜技术培训规范化管理,积极探索我市中医“治未病”及其适宜技术人才培养与执业管理机制、全面开展中医“治未病”及其适宜技术培训与服务管理工作,促进我市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体系持续健康发展,逐步建立以市中医院为龙头,以各区中医院为骨干,以各级综合性医院为网络,以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各类社会医疗机构为基础的中医“治未病”及其适宜技术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力争在2015年以前,实现我市每个社区健康服务中心都能提供中医“治未病”和5项以上的中医适宜技术服务的目标。二是大力宣传中医“治未病”理念。从2011年12月21日起,《晶报》将用一年的时间分200余期连载《让你不生病——健康.养生.治未病》。这是深圳市卫生人口计生委推广中医“治未病”科普工作取得丰硕成果,是中医“治未病”的宣教工作取得的重大突破,也是全市开展中医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的重要举措。(八)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一是注重中医医院院内文化建设。坚持把加强医院文化建设作为促进医院发展的重要战略,狠抓落实,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树立中医医院服务文化品牌。二是加强中医药文化宣传。在《深圳特区报》、《深圳商报》、《深圳晚报》及行业报纸《中国中医药报》、《健康报》、《深圳卫生》及我委《简报》宣传和反映我市的中医工作动态;7开展中医药文化与健康讲座等,受到市民的热烈欢迎和好评。宝安区中医院举办《“三地情,岐黄缘”宝安、安康、北碚首届中医药文化节》,3000多名市民亲临现场感受、体验、受益各项中医药服务,《文化节》的成功举办受到国家、省、市级领导的高度赞扬。三是尝试中医药文化的外延式发展。宝安区中医院被广东省旅游局、省中医药局确定为“广东省中医药文化养生旅游示范基地”。二、2012年工作计划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2012年全市中医药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深化医改中的作用,深化中医药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巩固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切实加强中医药特色优势建设,大力推进中医药继承与创新,加快中医药人才培养步伐,积极开展中医药文化建设,促进全市中医药工作再上新台阶。(一)落实“十二五”中医发展规划,做大做强市中医院,进一步完善中医医疗预防保健体系按照“十二五”中医发展规划,将市中医院打造成全国中医名院。一是加强医院内部的整合,形成学科群,重点发展国家级重点学科和省、市重点学科及中医特色专科,在人、才、物方面,予以政策倾斜,形成全国有影响力的名医、名科、名院。二是打造成广州中医药大学临床教学医院,大大提升该院的临床医疗服务水平。三是打造成中国中医研究院分院,大大提升该院的科研能力。四是将中医特色门诊部改扩建为分院,引进全国有中医特色的人才来深圳奉献技艺,并形成一部全国有影响力的中医药特色大全专著。五是以推进中医医改为契机,构建以市中医院为依托的深圳市中医“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中心,开展中医健康教育、中医慢病的管理、中医适宜技术的推广培训、8中医“治未病”预防保健项目的质量监控、宣传中医防病治病科普知识,指导全市的中医“治未病”预防保健工作。六是落实新建市中医院针灸推拿分院项目,力争到“十二五”期末,市中医院床位达到1200张,服务诊疗人次达到350万以上,业务收入10亿以上。以市中医院带动各区中医院的发展,以各区中医院促进各级综合医院的发展,以中医院、综合性医院中医工作的发展推动社区中医药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的全面提升,形成以市中医院为龙头,区中医院(包括中西医结合医院)为骨干,各级各类医院中医科为网络,以社康服务中心、中医门诊部、中医馆、中医诊所、中医坐堂医诊所为网底的中医药服务体系和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体系。(二)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医改中的作用,推动中医药事业科学发展一是继续做好《深圳经济特区中医药条
本文标题:2011年深圳市中医工作总结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5670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