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 2010-2011学年上学期广东秋中高三10月测试语文
2010-2011学年上学期广东秋中高三10月测试语文2010.10.5本试卷共8页,24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校名、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的密封线内。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另发的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4.作答选做题时,请先用2B铅笔填涂选做题的题组号对应的信息点,再作答。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组读音全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A.肄.业/酒肆.荟萃./精粹.捷径./泾.渭分明B.披靡./糜.烂冀.望/羽翼.反馈./振聋发聩.C.缔.造/谛.听箴.言/缄.默坎坷./百舸.争流[来源:学科网ZXXK]D.慑.服/蹑.足挟.制/脸颊.伶仃./酩酊.大醉2.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学校的自来水龙头在哗哗地流水,你视而不见,行若无事....,像话吗?B.在飞驰的高速列车上,人们兴致勃勃....地谈论着乘坐高铁出行带来的快捷与方便。C.一介农民,敢在一国总理面前毫无顾虑地发表管窥之见....,被温家宝总理称为“没有想到”。D.这位拳击手得了冠军后洋洋自得,以为今后再也没人能与他分庭抗礼....了。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歌王的这次告别演出将是一场顶级的艺术盛典,老帕已经做好了最后一次在中国观众面前秀出他无与伦比的高音的准备。B.中国古老的智慧、经典的知识,尽管难以具有实际的功效,但它有着益人心智、怡人性情、改变气质、滋养人生的价值同样不可小视。C.旨在遏制全球气候变暖的《京都议定书》的生效,意味着人类进入对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达成高度的共识,面对现实迎接挑战以造福子孙后代。D.古城淮安历史悠久,钟灵毓秀,洪泽湖、铁山寺、明祖陵、周恩来故居等名胜古迹无不为中外游人所倾倒。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那个春天的黄昏,当满树繁花不经意间闯入我的眼帘,我的心不禁为之震颤。我惊诧,三年时间,树天天在,花年年开,a,一连好几天,b,望它们于无声处悄然散发着生命的芬芳。美丽的花树,寂寞的花树,使我领悟了一句话:c。①可我竟然从未留意过这近在咫尺的美②可对这近在咫尺的美,我竟然从未留意过③我带着一种愧疚的心情站在阳台上望它们④我天天都在阳台上望它们,带着一种愧疚的心情⑤美丽如河流,越深越无声⑥美丽如醇酒,越久香越浓A.①③⑤B.②③⑤C.②③⑥D.②④⑥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张昭,字子布,彭城人也。少好学,博览众书。孙策创业,命昭为长史、抚军中郎将,文武之事,一以委昭。策且亡,以弟权托昭,昭率群僚立而辅之。上表汉室,下移属城,中外将校,各令奉职。权悲感未视事,昭谓权曰:“夫为人后者,贵能负荷先轨,克昌堂构,以成勋业也。方今天下鼎沸,群盗满山,孝廉何得寝伏哀戚,肆匹夫之情哉?”乃身自扶权上马,陈兵而出,然后众心知有所归。昭复为权长史,授任如前。权每田猎,常乘马射虎,虎常突前攀持马鞍。昭变色而前曰:“将军何有当尔?夫为人君者,谓能驾御英雄,驱使群贤,岂谓驰逐于原野,校勇于猛兽者乎?如有一旦之患,何以对天下?”权谢昭曰:“年少虑事未远,乃以此惭君。”昭虽谏争,常笑而不答。初,权当置丞相,众议归昭。权曰:“方今多事,职统者责重,非所以优之也”。后孙邵卒,百僚复举昭,权曰:“孤岂为子布有爱乎?领丞相事烦,而此公性刚,所言不从,怨咨且兴,非所以益之也。”乃用顾雍。昭每朝见,辞气壮厉,义形于色,曾以直言逆旨,中不进见。后蜀使来,称蜀德美,而群臣莫拒,权叹曰:“使张公在坐,彼不折则废,安复自夸乎?”明日,遣中使劳问,因请见昭。昭避席谢,权跪止之。昭坐定,仰曰:“昔太后、桓王不以老臣属陛下,而以陛下属老臣,是以思尽臣节,以报厚恩,使泯没之后,有可称述,而意虑浅短,违逆盛旨,自分幽沦,长弃沟壑,不图复蒙引见,得奉帷幄。然臣愚心所以事国,志在忠益,毕命而已。若乃变心易虑,以偷荣取容。此臣所不能也。”权辞谢焉。昭容貌矜严有威风权常曰孤与张公言不敢妄也举邦惮之年八十一嘉禾五年卒遗令幅巾素棺敛以时服。权素服临吊,谥曰文侯。(节选自《三国志·吴书·张昭传》)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肆.匹夫之情哉铺子,店肆B.权谢.昭曰道歉C.将军何有当.尔妥当D.孤岂为子布有爱.乎偏心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A、一以.委昭是以.思尽臣节,以报厚恩B、策且.亡,以弟权托昭所言不从,怨咎且.兴C、乃.身自扶权上马年少虑事不远,乃.以此惭君D、孝廉何.得寝伏哀戚何.以对天下7、下列句子中,都能直接表现张昭“耿介忠正”的一组是()(3分)①孝廉何得寝伏哀戚,肆匹夫之情哉②方令多事,职统者责重,非所以优之也③而此公性刚,所言不从,怨咎且兴,非所以益之也④不以老臣属陛下,而以陛下属老臣,是以思尽臣节,以报厚恩⑤若乃变心易虑,以偷荣取容,此臣所不能也⑥使张公在坐,彼不折则废,安复自夸乎A.①②④B.③④⑤C.①④⑤D.③④⑥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张昭辅佐了孙策之后,又能忠心耿耿地辅佐孙权;时时以国家事业为重来开导孙权。B、张昭对孙权的缺点和错误,能毫不留情地指出,有时孙权只承认而不加改正。C.丞相孙邵伺候,百官都举荐张昭当丞相,孙权担心张昭说的话别人不听从。D.孙权面对蜀国使者来吴,无人能对付,孙权想到了张昭,但张昭不愿进殿相见。9、断句和翻译。(10分)(1)用“/”给下列文段断句。(4分)昭容貌矜严有威风权常曰孤与张公言不敢妄也举邦惮之年八十一嘉禾五年卒遗令幅巾素棺敛以时服。(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①方今多事,职统者责重,非所以优之也。②使张公在坐,彼不折则废,安复自夸乎?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灞上秋居马戴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注解】:1、灞上:又作“霸上”,唐长安东。2、郊扉:犹郊居。3、致此身:意即以此身为国君尽力。(1)这首诗通过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2)第三联写景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试作分析。(4分)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则按前3题计分)(6分)(1)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3)三岁为妇,靡室劳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经》《氓》)(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小题。12-13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作答。论宋诗钱钟书南宋时,金国的作者就嫌宋诗“衰于前古……遂鄙薄而不道”,从此以后,宋诗也颇尝过世态炎凉或者市价涨落的滋味。在明代,苏平认为宋人的近体诗只有一首可取,而那一首还有毛病;李攀龙甚至在一部从商周直到本朝诗歌的选本里,把明诗直接唐诗,宋诗半个字也插不进。明代中叶以后的作者又把宋诗抬出来,例如“公安派”捧得宋诗超过盛唐诗,捧得苏轼高出杜甫。在晚清,“同光体”提倡宋诗,尤其推尊江西派,宋代诗人就此身价十倍。这些旧事不必多提,不过它们包含一个教训,使我们明白:批评该有分寸,不要失掉了适当的比例感。据说古希腊的亚历山大大帝在东宫的时候,每听到他父王在外国打胜仗的消息,就要发愁,生怕全世界都给他老子征服了,自己这样一位英雄将来没有用武之地。紧跟着伟大的诗歌创作时代而起来的诗人准有类似的感想。当然,诗歌的世界是无边无际的,不过,前人占领的疆域愈广,继承者要开拓版图,就得配备更大的人力物力,出征得愈加辽远,否则他至多是个守成之主,不能算光大前业之君。所以,前代诗歌的造诣不但是传给后人的产业,而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向后人挑衅,试试他们能不能后来居上,或者别开生面。假如后人没出息,接受不了这种挑衅,那么这笔遗产很容易贻祸子孙,养成了贪吃懒做的膏粱纨绔。有唐诗作榜样是宋人的大幸,也是宋人的大不幸。瞧不起宋诗的明人说它学唐诗而不像唐诗。这句话并不错,只是他们不懂这一点不像之处恰恰就是宋诗的创造性和价值所在。宋人能够把唐人修筑的道路延长了,疏凿的河流加深了,可是不曾冒险开荒,没有去发现新天地。用宋代文学批评的术语来说,凭借了唐诗,宋代作者在诗歌的“小结裹”方面有了很多发明和成功的尝试,譬如某一个意思写得比唐人透彻,某一个字眼或句法从唐人那里来而比他们工稳,然而在“大判断”或者艺术的整个方向上没有什么特著的转变,风格和意境虽不寄生在杜甫、韩愈、白居易或贾岛、姚合等人的身上,总多多少少落在他们的势力圈里。毛泽东同志早指出:人民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源泉……过去的文艺作品不是源而是流,是古人和外国人根据他们彼时彼地所得到的人民生活中的文学艺术原料创造出来的东西。我们必须继承一切优秀的文学艺术遗产……但是继承和借鉴决不可以变成替代自己的创造。”宋诗就可以证实这一颠扑不破的真理,表示出诗歌创作里把“流”错认为“源”的危险。这个危险倾向在宋以前早有迹象,但是在宋诗里才大规模的发展,具备了明确的理论,以至于罩盖着后来的元、明、清诗。把末流当作本源的风气仿佛是宋代诗人里的流行性感冒。嫌孟浩然“无材料”的苏轼有这种倾向,把“古人好对偶用尽”的陆游更有这种倾向;不但西昆体害这个毛病,江西派也害这个毛病,而且反对江西派的“四灵”竟传染着同样的毛病。他们给这种习气的定义是:“资书以为诗”,后人直率的解释是:“除却书本子,则更无诗。”宋代诗人的现实感虽然没有完全沉没在文山字海里,但是有时也已经像李逵假洑水,探头探脑的挣扎。从古人各种著作里收集自己诗歌的材料和词句,从古人的诗里孳生出自己的诗来,把书架子和书箱砌成了一座象牙之塔,偶尔向人生现实居高临远的凭栏眺望一番,内容就愈来愈贫薄,形式也愈变愈严密。偏重形式的古典主义发达到极端,可以使作者丧失了对具体事物的感受性,对外界视而不见,恰像玻璃缸里的金鱼,生活在一种透明的隔离状态里。(选自《〈宋诗选注〉序言》,有删节)12.根据文意,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从南宋到元、明、清,对宋诗的评价虽然褒贬迥异,但都犯了一个共同的弊病,那就是批评有失分寸。B.唐代以后的诗人都会有类似亚历山大大帝在东宫时候的感受,担心自己无法守住前人丰富的文化遗产。C.有唐诗作榜样,宋人就只能模仿与依赖,就只能在技巧和语言方面精益求精,这正是宋人的最大不幸。D.宋代的诗人,即使是苏轼、陆游,在创作上也颠倒了“源”“流”关系,染上“资书以为诗”的流行病。E.宋人的诗歌创作,基本是从古人著作中收集自己诗歌的材料和词句,极少现实感和对具体事物的感受。13.对“膏粱纨绔”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认为宋诗不如唐诗的明代诗人B.只模仿和依赖前人成果的诗人C.不去继承前人文化遗产的诗人D.不能有所创造发明的宋代诗人14.宋诗的成就是什么?它有什么不足?(4分)15.导致宋诗不足的根本原因是什么?(4分)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本大题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组。考生任选一组作答。作答前,务必先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所选试题组对应的信息点。信息点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一)文
本文标题:2010-2011学年上学期广东秋中高三10月测试语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6508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