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学生心理健康运动干预(体育教学)
学生心理健康的运动干预(体育教学)江苏省学生心理健康运动干预研究中心颜军扬州大学体育学院如果你认为心理学,即关于心理规律的科学,是一门可以从中引出明确的教学程序计划和方法,以供课堂直接使用的科学,那就大错特错了。心理学是一门科学,教学则是一门艺术;而科学本身决不能直接产生艺术。只有居于科学与艺术之间的创造性头脑通过使用自己的创造性,才能在教学中应用心理学。——威廉.詹姆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针对新形势下青少年成长的特点,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的能力。——《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教育,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他们在学习、生活、自我意识、情绪调适、人际交往和升学就业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扰或问题。因此,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心理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掌握心理保健常识和技能。重点是认识自我、学会学习、人际交往、情绪调适、升学择业以及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内容。心理健康教育应从不同地区的实际和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出发,做到循序渐进,设置分阶段的具体教育内容。小学低年级帮助学生认识班级、学校、日常学习生活环境和基本规则;初步感受学习知识的乐趣,重点是学习习惯的培养与训练;培养学生礼貌友好的交往品质,乐于与老师、同学交往,在谦让、友善的交往中感受友情;使学生有安全感和归属感,初步学会自我控制;帮助学生适应新环境、新集体和新的学习生活,树立纪律意识、时间意识和规则意识。小学中年级帮助学生了解自我,认识自我;初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树立自信,乐于学习;树立集体意识,善于与同学、老师交往,培养自主参与各种活动的能力,以及开朗、合群、自立的健康人格;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感受解决困难的快乐,学会体验情绪并表达自己的情绪;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角色意识,培养学生对不同社会角色的适应;增强时间管理意识,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学习与兴趣、娱乐之间的矛盾。小学高年级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缺点和兴趣爱好,在各种活动中悦纳自己;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端正学习动机,调整学习心态,正确对待成绩,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开展初步的青春期教育,引导学生进行恰当的异性交往,建立和维持良好的异性同伴关系,扩大人际交往的范围;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正确面对厌学等负面情绪,学会恰当地、正确地体验情绪和表达情绪;积极促进学生的亲社会行为,逐步认识自己与社会、国家和世界的关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初中阶段学习生活做好准备。初中年级帮助学生加强自我认识,客观地评价自己,认识青春期的生理特征和心理特征;适应中学阶段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要求,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发展学习能力,改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积极与老师及父母进行沟通,把握与异性交往的尺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鼓励学生进行积极的情绪体验与表达,并对自己的情绪进行有效管理,正确处理厌学心理,抑制冲动行为;把握升学选择的方向,培养职业规划意识,树立早期职业发展目标;逐步适应生活和社会的各种变化,着重培养应对失败和挫折的能力。高中年级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自我意识,树立人生理想和信念,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掌握学习策略,开发学习潜能,提高学习效率,积极应对考试压力,克服考试焦虑;正确认识自己的人际关系状况,培养人际沟通能力,促进人际间的积极情感反应和体验,正确对待和异性同伴的交往,知道友谊和爱情的界限;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承受失败和应对挫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在充分了解自己的兴趣、能力、性格、特长和社会需要的基础上,确立自己的职业志向,培养职业道德意识,进行升学就业的选择和准备,培养担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要求,以“天天锻炼、健康成长、终身受益”为目标,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全面提升体育教育质量,健全学生人格品质,切实发挥体育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素质教育中的综合作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二)基本原则坚持培养兴趣与提高技能相促进。遵循教育和体育规律,以兴趣为引导,注重因材施教和快乐参与,重视运动技能培养,逐步提高运动水平,为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习惯奠定基础。(三)工作目标到2020年,学校体育办学条件总体达到国家标准,体育课时和锻炼时间切实保证,教学、训练与竞赛体系基本完备,体育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基本养成,运动技能和体质健康水平明显提升,规则意识、合作精神和意志品质显著增强;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学校体育推进机制进一步完善,基本形成体系健全、制度完善、充满活力、注重实效的中国特色学校体育发展格局。江苏省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提升计划(2016-2020年)(讨论稿)心理健康提升行动既要面对全体学生开展教育与干预,使他们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也要针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发展自我的能力。心理健康提升行动目标1.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各级各类学校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到学校教育内容中。2.完善学生心理健康测评体系。中小学校在每年至少组织1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测评,并建立心理健康档案。3.探索学生心理健康促进模式。发挥学校指导、家长配合、社会支持的综合作用,积极主动手段,采取积极主动手段,探索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合作的学生心理健康促进模式。4.提升学生心理干预工作。学校建立心理咨询室,配备专兼职心理咨询师,高度关注并及时发现学生中存在的心理问题,研究分析学生中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及影响因素,并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心理健康提升行动具体措施1.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全面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以学科教学、各项教育活动、班主任工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全面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2.与现有思想品德课、思想政治课及青春期教育等相关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同时发挥活动课、班团队活动作用,举办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题讲座,指导学生掌握心理保健知识和方法,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3.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对个别存在心理问题或出现心理障碍的学生及时进行认真、耐心、科学的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解除心理障碍。4.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情况监测制度,构建较为完善的学生心理健康测评体系,定期开展学生心理健康监测,为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并定期上报监测结果。5.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各地各校要制订规划,逐步配齐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专职教师原则上须具备心理学或相关专业本科学历。每所学校至少配备一名专职或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并逐步增加专职人员配比。5.积极探索科学有效的学生心理健康促进模式。发挥学校指导,家长配合,社会支持的综合作用,采取积极主动手段,探索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合作的学生心理健康促进模式。6.运用现代化媒体手段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构建APP、微信、QQ等平台向教育者、家长、学生推送消息、资源分享、即时交流,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7.加强科学研究,保障工作科学健康发展。积极引导各类学校、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开展相关研究,为心理健康提升实践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组织专家学者、教研人员、一线教师和学校管理人员结合实际情况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提升研究,在实践中丰富心理健康提升理论,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提升的科学化水平。一、健康的含义与标准健康概念(世界卫生组织)健康不仅是没有身体的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好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1948)健康是指在精神上、身体上和社会上保持健全的状态。(1987)其中精神健康包括有自我控制能力;能正确对待外界影响;处于内心相对于平衡的满足状态。健康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1993)道德健康包括:1不做损人利己的事;2能自觉地遵守社会的各种规范、准则,约束自己的行为;3能尽职尽责的完成自己的工作,尽自己的可能为社会多做贡献;4不仅有辨别真伪、善恶、荣辱、美丑等是非的能力,而且在自己的行为中去实践真善美,并能与假丑恶进行斗争;5当社会或国家需要的时候,能够无条件地服从,牺牲自己的利益,甚至自己的生命。健康的特点生理健康是基础,心理健康和社会健康是核心,道德健康是保证。稳定性----保持时间较长,没有太大起伏;和谐性----生理、心理、社会适应协调;可变性----健康是一种状态,经过努力可以改变。影响健康的因素遗传因素自然环境因素社会环境因素:社会变迁、家庭环境、学校环境、文化氛围、职业、婚姻等生活因素:饮食、睡眠、休闲、运动、性行为等心理因素:认知、情绪、人格等心理健康及其标准的演进Step1:没有精神病即心理健康Step2:感到精神愉快,能有效地对付各种心理压力即心理健康Step3:高心理效能,即人们在智力、体能和道德方面最大限度地发挥心理潜能心理健康的认识误区●身体健康就是心理健康仅仅身体健康不等于健康,也不等心理健康,生理和心理是相互独立又相互依赖的,只有两者都健康,我们才能说他(她)是个健康的个体。●只要心理不变态,就算心理健康●心理问题是精神病●心理健康与心理问题是静态不变的亚健康状态心理健康轻性精神障碍重性精神障碍几种状态之间并无严格界限,可以相互转化精神愉快精力充沛社会适应良好情绪不稳效率下降人际冲突增加神经症人格障碍适应障碍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障碍及早干预,防止疾病进展心理健康含义心理健康与心理卫生具有同等含义,作为纯名词来说是指心理健康状态,个体处于这种状态,不仅自我情况良好,而且与社会处于契合和谐的状态;作为动名词则是指维持心理健康,减少行为问题和精神疾病的原则和措施。————《中国心理学百科全书》心理健康是指一种持续且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主体能作出良好的适应,并能充分发挥其身心潜能。其一是没有心理疾病,这是心理健康最基本的含义;其二是具有一种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这是心理健康最本质的含义,它意味着要消除一切不健康的心理倾向,使一个人的心理处于幸福状态。心理健康标准智力正常;适当的情绪控制能力;自己作出恰当的评价;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比例(%)年级段基本健康存在异常倾向存在严重问题小学生79.416.44.2初中生82.914.22.9高中生82.714.82.5存在中度以上心理行为问题的排序年级人际关系情绪状态自我控制动机自我概念学习评价小学生123456初中生521643高中生521643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主要问题:小学生——孤独、考试焦虑、敌对;中学生——交往焦虑、敏感性、考试焦虑、敌对二、体育运动的心理、社会与道德健康效益体育是勇气,是乐趣,它使人心充满欢喜,思路开阔,条理更加清晰,可使忧伤的人散心解闷,可使快乐的人生活更加甜蜜!——顾拜旦《体育颂》(一)有助于增强学生自信与自尊(二)有助于培养学生意志品质(三)有助于
本文标题:学生心理健康运动干预(体育教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8204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