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七年级新生学业水平测试试卷分析报告
1第二十六期二○○八年十月十七日连云港市2008年七年级新生学业质量检测数学试卷分析报告为了贯彻落实全市有效教学管理年活动的有关要求,了解全市小学生的学习实际状况,促进小学与初中课程改革的有效衔接,提高义务教育阶段课程实施的水平,促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均衡发展,建立与完善有效的教学评价机制。根据连教研[2008]第20号文《关于组织全市七年级新生学业质量检测的通知》精神,9月12日对全市七年级新生进行了学业质量检测,现对数学试卷分析如下。一、命题原则2008年七年级新生学业质量检测数学试题以《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为依据,以有利于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转变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指导,结合我市小学与初中的教学实际,在继承和发扬我市前几次小学试题改革的基础上,突出试题对教学的正确导向作用,促进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这次数学命题主要在“一个标准、两个考查、三个适当、四个注重”的原则下进行。一个标准:就是严格按照数学课程标准与现行数学教材内容来编制试题,尽力做到不偏不超不怪。两个考查:一是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二是重视数学学习潜力和数学方法的考查。三个适当:一是适当配置好试卷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综合应用的比例,二是适当地整合现行的数学教材两个版本(四县为大纲版、市区为国标版)中的命题素材,三是适当地体现《小学毕业生综合素质测试纲要》的要求。四个注重:一是命题注重体现课改背景下纸笔测试改革的方向与要求;二是命题注重结合我市学生学习与现实生活实际;三是命题注重遵循“基础题要少转弯抹角,中档题要推陈出新,难题要深入浅出”的原则;四是命题注2重弱化识记,通过信息、探究、应用、开放来考查学生的数学学习的素质、潜能和能力。二、检测组织本次检测数学试卷由市教研室统一命题、制卷,数学学科满分为100分,检测时间为1小时。考前市教研室专门召开了各县分管主任、直属初中校分管校参加的考务工作会议,部署工作,明确要求。各县、区组织测试、登分。每考场30人,单人单桌,每考场均由来自不同学校的两名教师监考。各县、区都组织了由分管局长带队的督考及巡视组,奔赴所属各考点进行督考与巡视。各县区集中统一阅卷,统一登分;直属初中校的考务由市教研室统一组织,市教研室派人定点巡视,统一阅卷与登分;有的县区把试卷批阅作为一次教师培训的绝好机会,阅卷教师由初中校教师和小学毕业班教师组成,在批阅试卷后组织了教师就阅卷和试卷情况进行了培训与学习。总的来说各县区的考务组织是有效的,试题的命制、试卷的保管、时间的统一、考风考纪的监督、阅卷及登分等工作,都能做到科学规范,有效实施,保证了本次调研测试的顺利进行。各县区上报了成绩统计表和试卷分析报告,市教研室对部分试卷进行的抽样分析。三、试卷情况1.试卷设计试卷分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综合运用三个板块,共27题,连续排号。基础知识为46分,包括填空与选择、判断与说理两个部分。基本技能包括计算和操作测量两个部分,共30分。计算包括简便计算、脱式计算和求未知数x,操作测量包括作点到直线的垂线,量出规定线段的长度,根据图上距离和比例尺求出实际距离。综合运用包括四个小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共24分。表1试卷的板块结构内容板块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综合运用题数19题4题4题分值46分30分24分试卷板块结构统计图463024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综合应用3试题内容包括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三个领域,数与代数占14题,共52分。空间与图形占9题,共29分。统计与概率占4题,共19分。每个领域所占分值与小学阶段各领域所占的课时数大致匹配。表2各领域内容分布统计表范围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试题题号1、2、3、4、5、6、10、12、15、19、20、21、22、247、8、9、11、14、16、18、23、2613、17、25、27分值52分29分19分2.试题难度从抽样结果来看,基础知识部分的难度为0.79,基本技能部分的难度为0.81,综合应用部分的难度为0.72。表3试题难度统计内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综合应用平均难度0.790.810.72表4试题难度分布统计难度系数题数内容分值所占比例0.8~0.9之间13第1、2、12、13、15、19、20、22题3232%0.7~0.8之间8第3、8、10、16、17、18、21、24、25、26题4343%0.6~0.7之间5第5、6、7、9、11、14、23、27题2424%0.4~0.5之间1第4题11%3.试题来源统计表题号考点内容分值源于课本的内容或题目1多位数的读写与改写3四上多位数的认数第86-96页2比、分数(百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4六上认识比第68-69页3稍复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1六下百分数的应用第1页4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1四下倍数和因数第74-77页5包含的思想与方法2主要涉及对有关概念外延与内涵的理解6正反比例量的关系2六下正比例和反比例第64页-65页7探寻数的变化规律1五上用列举的策略解决问题8三角板各角之间组合3四下三角形第28-29页49长方体的面、边之间的关系4六上长方体正方体第15-16页10简单的数字编码1五下数字与信息第32―33页编码活动11三角形面积计算1五上多边形面积的计算12分子、分母与分数值关系的概括化1六上比、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13统计图的种类及特点1六下扇形统计图、五上条形统计图、五下折线统计图14判定直线上的位置2六下确定位置第56页15解方程的具体应用2五下方程的内容,原型为综合素质测试纲要第47页第5题16图形的对称与变换2四下对称、平移和旋转第62-63页,原型为六下学习手册第70页第2题17可能性的大小5六下可能性第94-95页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18平均数在生活中的比较5原型为综合素质测试纲要第115页第5题19打折在生活中的优化5六下百分数的应用第8页20简便计算9六上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第80-81页21脱式计算9六上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第80-81页22解方程与解比例6五下方程第8-9页、六下比例第44-45页23实际测量与画图6原型为六下第50页练习内容24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6六下方程第4-5页用方程解决形如ax±bx=c的实际问题25折线统计图(渗透了初步的函数思想)6原型为综合素质测试纲要第87页第2题26运用比例解决现实问题6六下比例,原型为六下学习手册第75页第5题27百分率概念理解与复式统计表的综合应用6六下认识百分数,原型为第110页第7题试题主要涉及四、五、六年级三个年级所学内容,以六年级所学知识为主体。四年级占9分,主要是多位数的读写、三角形特殊角的组合、数的整除、平移对称和旋转等。五年级占11分,主要是列举的策略、数字编码、多边形面积计算、解方程等。其余为六年级内容,六年级内容占80分。有部分试题的原型来自《小学毕业生综合素质测试纲要》和《数学学习手册》,并对其进行了适当的改编与整合,赋之以新的情境,新的形式和新的材料。5四、试题特点1、基础为主,注重考查对核心内容的理解、掌握水平。依标扣本,坡度平缓,基础性强,是数学试题的主要特点之一。填空与选择、判断与说理题型中的大部分题目都立足于考查小学数学的核心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及隐含于其中的基本数学方法,在考查“三基”时,注意结合现实背景,体现对数学本质理解的考查。如第1题是多位数的读写,第2题是比、分数(百分数)、除法之间关系,第4题是数的整除,第5题是包含的思想与方法,第6题是正反比例的理解,第7是用列举的方法探寻规律,第8题是三角板特殊角的组合,第9题是长方体的线、面、体之间的转换关系,第10题是数字与编码,第12题分子、分母与分数值的抽象化,第13题是扇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特点的比较与运用,第16题是图形的变换,第17题是概率的定性比较与排列。基本技能主要涉及计算的技能和测量的技能,第20-22题为简便计算、脱式计算和求未知数x,第23题为操作测量题。第25题渗透了初步的变量思想等。同时所有的基础性试题都源于教科书、《小学毕业生综合素质测试纲要》和《学习手册》,是将有关例题、习题通过类比、加工改造、加强或弱化条件、延伸或扩展外延而形成的,体现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这一基本理念。2、能力立意,注重考查学生的基本数学能力。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变,是近几年小学阶段调研测试所坚持的基本指导思想,今年的七年级试题在考查学生对小学数学的主干知识、重要方法掌握情况的同时,更着眼于考查学生的基本的数学能力。(1)注重对数学应用能力的考查,数学来源于现实生活,又作用于生活世界,命制情境新颖、背景公平的数学应用性试题,有利于考查学生是否具备用数学的眼光看待世界的数学应用能力,是否具有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能力,是否能够将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用严谨、规范、完整的数学语言表达出来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如第7、9、11、12、15、18、19、23等题,取材贴近实际、贴近生活,问题情境学生都比较熟悉,背景知识对广大学生而言相对公平,又没有现成的题型可套,学生必须弄清题意,选择相应的解题策略加以解决,特别是第18题、第19题都是从现实中取材,要求学生自己分析、理解、决策,各年级内容所占分值统计图91180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6通过说理解决具体问题。(2)注重对收集、处理信息能力的考查。收集、处理信息,进而解决问题是学生必备的一种能力,是现代信息社会对人们的基本要求,也是七年级数学试题的一大特点。如第5题拉面问题,第9题不同侧面的拼接,第18题两家餐厅的拥挤问题,第23题规划平面图的问题,第25、26题都要求学生从字里行间或图形语言中读出有用的信息,筛选出无关的信息、分析有关信息间的数量关系,并利用从各种相关材料中获取的信息解决问题,如果信息收集不全面,处理材料不准确,都将致使本题的解答不完美。(3)注重对几何图形变换能力的考查。几何图形变换能够展现图形内在的性质与图形外在的美,培养学生图形识别能力和对图形性质内涵的深入认识,图形的运动变化、动静结合,能把图形中变与不变的关系在运动中给予不断的揭示,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洞察力。如第16题考查了学生图形的对称、对折、展开。第26题考查了同一时间旗杆的长度与影长,竹竿的长度和影长的变化规律,通过研究数从而获得形运动的规律。第25题包含折线的变化等。3、突出过程,关注对学生数学活动过程的考查。《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本身就是一个过程,数学教学就是一个过程教学,只有通过大量的数学活动,学生才能形成对数学全面地认识。”因此,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课程目标,在对学生的学业评价中,更应关注对学生数学活动过程的考查,切实了解学生过程性目标的达成情况。第一,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是小学数学始终追求的目标,数学操作技能也是学生的基本技能之一。第23题呈现的是某新区规划的部分平面图,首先要求学生画出点到直线的距离,接着要求学生量出规定路线的长度,然后根据比例尺进行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转换。这里既考查了学生的动手测量能力,也考查计算、归纳,关键是看学生能否对实践操作的要领、程序有较好地把握,因为数学也是一门可以“做出来”的科学,学习数学所要从事的活动应更多地包括观察、实验、猜想、推理、交流等“做数学”的形式,而不能简单地归结为主要是接受模仿、记忆等机械地“听数学”的形式。第二,通过问题,让学生的数学活动过程外显出来,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暴露学生的思维活动过程,了解学生过程性目标的达成情况。如第18题,示意图呈现出了“好日子”和“好心情”两家餐厅的长和宽及就餐人数,要求学生判断哪家餐厅比较拥挤,并说明理由。在判断和说理的过程中暴露了学生思维过程,学生思维要经历读题、读图、收集信息、处理信息、观察、分析、抽象出数学模型,并应用模型的一个思维过程,也体现了“问题情景——建立模型——解释、应用拓展”的教学模式。第19题,第27题也类似。4、渗透思想,重视对数学方法的考查。数学思想和方法是数学知识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和概括,加大这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力度是课改的一
本文标题:七年级新生学业水平测试试卷分析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5173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