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第二章 我国国有资产管理的历史演变
第一章回顾•1、经济学意义上的资产与会计学意义上的资产有什么不同。•2、资产的两个基本属性是什么?•3、广义和狭义的国有资产分别指的是什么?•4、经营性国有资产、非经营性国有资产和资源性国有资产的概念•5、国家对于不同类型的国有资产分别设立什么样的机构和部门来进行监管?•6、历年来企业国有资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和行政单位国有资产之间的规模比例大致是多少?•7、国有资产管理的机构及其职能的设置具体包括哪几方面?•8、国有资产管理机构与政府其他的一般经济管理部门之间的责权划分类型有哪几种?•9、中央与地方政府在国有资产管理上的责权划分有哪几种?•10、企业国有资产的监管方式有哪几种管理层次?•11、企业内部的所有权与经营权之间的关系有哪几种典型类型?第二章我国国有资产管理的历史演变第一节改革开放以前的我国国有资产管理(1949—1978)第二节改革开放以来的我国国有资产管理(1979年—2002年)第三节改革开放以来的我国国有资产管理(2002年至今)第一节改革开放以前的我国国有资产管理(1949—1978)一、建国后我国国有资产的形成(一)革命根据地的公营企业形成的国有资产(二)没收旧政权和官僚资本的企业以及征用和接管帝国主义在华财产所形成的国有资产(三)赎买民族资本并对其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形成的国有资产(四)国家财政投资形成的国有资产(五)通过国家依法认定的环境资源性国有资产二、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基本框架、改革探索和制度变迁建国后到改革开放以前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基本框架是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逐步形成的,国有资产的所有权、占有权、支配权甚至使用权都集中在整个社会的统一管理者——国家的手中,政府高度集权管理构成了当时国有资产管理最鲜明的特征,与国家的赶超战略以及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但是,当时的国有资产管理不设专门机构,基本上按行政隶属关系分口管理。(一)1956~1957年的初步探索(二)1958年“大跃进”期间的部分改革(三)1961~1965年期间的部分体制改革(四)“文化大革命”期间的体制变动三、传统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主要特征和利弊分析(一)赶超战略选择,集权型管理以及国有企业偏向性发展。(二)计划高度集中,政府取代企业。(三)吃“大锅饭”,企业取代社会。(四)缺乏统一管理,国有资产营运效益低下。第二节改革开放以来的我国国有资产管理(1979年—2002年)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渐进式改革(一)“放权让利”,提高国企生产积极性改革阶段(1979年—1984年)(二)“两权分离”,推行承包制改革阶段(1984年—1989年)(三)国有资产管理专门化,转换国企经营机制改革阶段(1989年—1993年)(四)产权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阶段(1993年—2002年)二、改革开放后2002年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主要特征和利弊分析(一)国有企业的个体利益与国有经济的总体目标的矛盾(二)政府干预企业与企业依赖政府的矛盾(三)缺少一个独立的国有资产管理专司机构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进程•1993年11月,中共中央十四届三中全会做出《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对国有资产实行国家统一所有、政府分级监管、企业自主经营的体制。这意味着在政企分开之外,首次提出了政资分开的概念。•1993年以后,深圳、上海等地开始进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探索•1998年8月,国务院决定成立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以行使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外全部国有资产的管理职能。•199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过程中,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被撤销并入财政部。在同一次机构改革中,机械、化工、内贸、煤炭等15个以主管行业内企业为主要职能的专业经济部门被改组为隶属于国家经贸委的“局”,并明确不再直接管理企业。•2001年2月,国家经贸委下属九个国家局被撤销。•2002年11月,中共十六大宣布“在坚持国家所有制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国家要制定法律法规,建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别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享有所有者权益,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第三节改革开放以来的我国国有资产管理(2002年至今)一、十六大以来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新举措(一)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新方向和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成立(二)实施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三)《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出台二、十六大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特点•推动政府公共管理职能与国有资产出资者职能的分离,进一步实现“政资分开”。•合理安排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对国有资产的管理权责。•推动了国有资产经营和企业生产经营的分离。•将国有资产监管工作纳入法制的框架。三、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仍需进一步改革与完善•老职工社会保障问题•资产的地区划分与地区差距问题•谁来监督国资委的问题•中央与地方之间如何划分资产的问题•国资委对国企的监管的界限如何把握•国有资产监管体系的具体层次与结构如何设计?小资料•务虚会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特有的一种会议,指各级政党、政府机关、军队、企事业单位等的决策层就组织机构整体战略或某项具体工作,从政治、思想、政策、理论等诸方面进行讨论,达成共识,创造理论、制定路线、提出纲领、确立原则的会议。1979年初,中共中央召开的理论工作务虚会是最有名的务虚会之一,四项基本原则就是邓小平在该次会议上提出的理论。•实与务虚,是相对而言的,是一对矛盾;在现实中,两者都少不得。显然,务虚与“文革”时期“左”的一套有着本质的区别,也与虚假、虚构、虚浮截然不同。务虚与务实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务虚是针对决策环节而言,是决策前对决策的可行性、具体操作、突发情况预案等的分析研究过程,是对事物发展规律与走势进行高屋建瓴的宏观把握;而务实则是将决策变成现实的过程。科学的务虚有助于认清形势,把握趋势,少走弯路,提高效率。创造理论、制定路线、提出纲领、确立原则的工作,不是以某一个具体事物为对象,它要从具体实际出发,又要离开感性的具体,舍弃具体事物的特殊性,抽象出事物的普遍本质和一般规律,因而被称为“务虚”。真理主要是以理论的形态存在的,求真,主要是一种理论工作,因而是一种务虚的工作,它同务实不是相互排斥,而是相互依赖的。•两会国企改革:加速度的同时要把握方向•
本文标题:第二章 我国国有资产管理的历史演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7048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