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信息化管理 > 中国传统教育管理思想与实践概要
第二节教育管理学的理论基础(一)——中国传统教育管理思想和实践1教育管理学(EducationalAdministration)课件春秋战国时期的管理思想和实践稷下学宫:古代教育管理实践的典范稷下学宫大约创建于距今2300多年前,大约是公元前4世纪60年代左右,整个办学历时约150年。是齐桓公为了发展国力,网罗天下贤才和培养新一代贤士,而在齐国都城临淄的稷下地区兴办的一所学校。学校兴盛时,曾经有儒、道、法、名、阴阳等各派学者千人,大师七十多人,是我国教育史上难得的兼容各派、百家争鸣的学术殿堂。也是我国最早形式的高等教育学府。2稷下学宫稷下学宫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所新型教育机构:1、办学体制。办学采用的是官方出资,私家主持的方式。官方出资是指,办学所需的一切费用均有国家出资;但是,学校实行门户开放,教者和学生均是自由选择对方。2、教学管理形式。稷下学宫的教学过程将讲学、著述、育才等融合一体。三合一的教学管理模式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学术环境。3、教师管理制度。在教师管理上做到学术部干涉,生活提供优厚待遇。对成功讲学者,学校设祭酒、博士、先生等职衔,还会授爵封卿。宽松的学术氛围、严格的教学管理和良好的物质条件,营造出了一个良好的个人成长环境。(吴志宏等,2008)3春秋战国时期的管理思想和实践《学记》——历史上最早的教育管理文献是《礼记》中的一篇,仅1200余字,却是中外文明史上最早的教育管理文献之一。1、关于学制和学年的设想。强调“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痒,术有序,国有学”,主张从中央到地方按行政建制办学。还设想把学校教育年限氛围两段五级九年。2、关于教学管理。重视入学教育、强调教学过程中一定的训诫仪式、提倡君主要到校视察、主张教学安排多样化,教学要针对学生年龄、坚持必要的考试制度。3、教师管理。强调尊师、认为师尊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众知道敬学。强调教师要有真才实学,要教学有方。强调教学要有进取心。4先秦诸子百家的教育管理思想(黄崴,2009)1、儒家管理思想在教育管理中的运用(1)“人本管理”与教育人本管理a.民本思想:重视人民的作用,重视民心的向背“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尚书·五子之歌》“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论语·学而)治理拥有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就应当严肃认真、恭恭敬敬的对待自己所从事的工作;讲求信用,而不欺愚百姓;节省开支,不奢侈浪费;正确的使用官吏,役使老百姓应该在农闲时间b.管理中的“人治”思想:强调有效实施管理的人才对治天下的重要性有良法而乱者,有之矣,有君子而乱者,自古及今,未尝闻也。(荀子·王制)5“人本管理”与教育人本管理c.管理中的“仁”的思想:强调以“仁”来为政、做人、处理人际关系。“仁”是中国古代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本指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他第一个把整体的道德规范集于一体,形成了以“仁”为核心的伦理思想结构,它包括孝、弟(悌)、忠、恕、礼、知、勇、恭、宽、信、敏、惠等内容。6“人本管理”与教育人本管理c.管理中的“仁”的思想:仁者,爱人(《孟子·离娄下》)“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此语出于《论语·颜渊篇》儒家的人本思想,为教育管理中重视人本管理提供了理论的依据和实践的可能。在教育管理中,必须要“以人为本”,重视教师和学生的需要;要以“仁”为准则,协调好师生关系;重视在教育管理过程中“爱人”,营造良好的组织氛围;同时要用人为贤,使人尽其责。7(2)儒家的“礼治”管理与教育管理“礼”是儒家思想的另一个核心,也是重要的管理手段,儒家强调礼的本质就是追求实现国家的有序统治,实现社会事务的井井有条。a.宗法人伦等级秩序以伦理为原则建立社会秩序,使社会有序运行。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孟子滕文公上》)8(2)儒家的“礼治”管理与教育管理b.礼与仁结合强调以“仁”为依据来建立礼的秩序,以礼为保障来实现“仁”人无礼而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家无礼则不兴,国无礼则不宁(荀子修身)c.礼法结合主张礼和法相结合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9d.儒家的“礼治”儒家的“礼治”,强调“举贤认能,知人善任”。使有能力的人能在其位,谋其政。且职、权、责一致,维护好礼的秩序。对教育管理的启示:1.在教育组织建构的过程中,重视规章制度的建立。2.在组织管理过程中,重视制度管理和人本管理的结合。3.在组织成员的管理中,重视管理教育的作用。(2)儒家的“礼治”管理与教育管理10(3)儒家“以教化民”的管理思想与教育目标管理儒家特别重视“以教化民”,将教育摆在教化民众,实现国家安定、富强的重要位置。强调教育的政治功能,还强调不教育人民而实施刑罚是暴虐的体现。不教而诛之,是虐杀”(《说苑·政理》)“不教而诛谓之虐”。(论语”《尧曰》)11(3)儒家“以教化民”的管理思想与教育目标管理儒家强调利用教育手段,将领导者培养和人才的成长过程联系起来,以达到以教化民的治理目标。“以教化民”的思想对教育管理的启示:1、教育管理目标的确定;2、教育管理目标的细化;3、教育管理的目标与教育管理对象的目标的整合。12(4)儒家“为政以德”管理思想与教育领导管理对领导者素养的要求,构成了儒家对“君子”论述的主要内容,其中最核心的要求是“为政以德”,具体包括:1、重视诚信。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2、以德服人。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孟子·公孙丑上》靠道德使人服从,是心里高兴而真心服从)3、言行一致,敏言慎行。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宪问》)13(4)儒家“为政以德”管理思想与教育领导管理144、善于激励。强调以道、义、信进行理想激励。王者之论:无德不贵,无能不官,无功不赏,无罪不罚。(荀子·王制)5、谦恭、慎重。作为领导者,应居事恭、执事敬、与人忠(《论语子路》)6、知人善任。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5)儒家的中庸之道对教育管理的影响中庸即“中和”、“时中”、即适度、恰当、不偏不依、无过无不及。中庸强调执两用中,凡事把握好分寸和尺度,这对教育管理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1、在决策过程中,领导者必须重视决策的作用。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中庸)2、在组织、执行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引导组织成员循序渐进,不好高骛远;另一方面,要注意克服人性缺点,掌握适度原则,使组织决策得以贯彻。15(5)儒家的中庸之道对教育管理的影响3、作为领导者,必须掌握中庸之道。仲尼曰:“君于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中庸)4、在协调组织中的关系时,应该看到差异存在的必然性。要从差异出发向共同目标努力。维齐非齐(荀子)(维齐非齐:即维护和谐必须运用非和谐的手段)5、在管理过程中,一方面要重视运用激励手段的尺度,另一方面,应重视多样化的激励,将正反激励结合起来。16总结:儒家管理思想的运用要用批判的眼光看待儒家对教育管理的影响。儒家思想过分重视“人治”,没有看到“法治”的重要性。也跳不出家国社会的圈子,过分强调为君主培养可造之才,却对民众实施愚民政策。但是,我们更应该看到,在现代条件下,儒家思想已经逐渐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在教育管理中,儒家管理思想的精华值得我们认真品味和借鉴。17校长向学生下跪赠书称为推广国学(组图)为提倡国学,郑州市晋唐书画学校,从昨日开始,把自己印制的10万本《弟子规》,无偿赠送给市内小学,作为学生自律和书法选修课。昨日上午,在黄河路第三小学赠书现场,赠书方的张森校长面对要赠出的5000本书,虔诚跪下。面对众人惊异,张校长说,他对国学的下跪,是希望国人从孩子开始振兴国学,与异域优秀文化百家争鸣。8时50分,台上的张森宣布开始赠书。他突然跪到面前摆着的长长“书墙”前,令现场的人惊讶不已。随后,他跪着,对每一位上台的学生代表,虔诚地把一叠叠赠书交到小学生手中,上台领书学生代表,也都恭敬地向跪在地上的张森鞠躬致谢。赠完书后,张森介绍,他坚持推广国学10余年,由于历史中的“批林批孔”,使国学一度沉沦,而一些外来文化以及近利文化“抢滩”国人思想,真正的国学一度没落。现在很多国人都认识到了国学的好处。“越是民族的越是国际的,我对国学下跪,是我要推广国学的决心和诚心。振兴国学必须从孩子们抓起,这正是我免费赠书的缘由。”18郑州晚报徐富盈张翼飞2、道家管理思想在教育管理中的运用(1)重道、清静思想与教育环境管理道:与自然运行相一致的规律,是客观存在的,决定着事物成长、发展的方向和过程。道德经: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是无所谓仁慈的,它没有仁爱,对待万事万物就像对待刍狗一样,任凭万物自生自灭。圣人也是没有仁受的,也同样像刍狗那样对待百姓,任凭人们自作自息。)《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意思是说,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19重道、清静思想与教育环境管理重道、清静思想对教育组织的影响:(1)应该重视探究教育管理过程中的规律。(2)应该注重清静、自然的管理环境的建设,创设民主、宽松的管理氛围,为组织成员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管理环境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前者是指管理的机构、制度环境,后者包括组织文化和管理者的工作作风。管理环境还包括外环境和内环境前者是指教育管理者处理对外关系的状况,后者是指教育组织的机构、制度和文化等等。20(2)无为而治的思想与教育领导管理道家思想强调无为而治,认为“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老子第37章)无为而治,可以理解为顺乎自然,依据事务发展的自然规律,为所当为,而不刻意去进行不当之为,最终实现自然治理的目的。无为而治对领导者的启示:1、要谦虚、谨慎、不虚夸。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老子24章)即自我表现得并不会因此而显明,自以为是的并不会因此而突出,自我夸耀的不会达到目的,狂傲自负的不能实现进步。2、要虚静。不以个人的喜怒影响组织的导向。领导者应该“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老子57章)21无为而治的思想与教育领导管理3、要戒贪、戒躁、不争。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老子·俭欲第四十六》4、要宽容、谦和。作为领导者应以身作则,“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做到“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老子第45)老子将此项谋略总结为“三宝”:“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老子第67)22(3)、爱民的思想与教育人本管理爱民思想主要表现为:a.重视人的价值道家学派认为“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还指出“圣人常无心,以百姓之心为心”,(老子第49)强调圣人是无私心的,以百姓的心意为心意。其强调人的重要性,具有浓厚的人本思想。另外道家反对战争,爱惜民众。,“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老子第31)杀死众多的敌军官兵,也应该以悲哀的心情来对待,战胜了也以丧礼的仪式对待。这都体现了道家“爱人”的思想。23道家爱民的思想与教育人本管理b.公平的思想“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老子》第77章)这批判了“人之道”是剥夺不足的以供奉有馀的,赞扬了“天之道”是减损有馀的而供奉不足的,类似于罗尔斯在其《正义论》强调的“差异原则”,具有强烈的公平、人本思想。以JohnRawls为首的分配正义论正义是分配领域的问题:“每个人对最广泛的基本自由均应拥有与其他人相应的均等权利;”(平等自由原则)————义务教育社会和经济的不均等应这样安排,使(1)它们所从属的公职和职位应该在公平的机会平等下向所有人开放(机会的公平均等原则)(2)它们有利于处于社会最不利地位成员的最大利益。(差别原则)————高等教育(Rawls,1972;2001)24道家爱民思想的启示
本文标题:中国传统教育管理思想与实践概要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5000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