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第五讲_中国古代的小说文体
第五讲中国古代的小说文体一、概述:中国古代小说的分类按照语言,可以分为白话小说与文言小说;按照篇幅,可以分为短篇小说、中篇小说与长篇小说;按照文体,可以分为笔记小说、传奇小说、话本小说与章回小说。二、笔记小说(一)、定义:1、笔记:一种以随笔形式记录见闻杂感的文体的统称,同时也被视为一种著述的体式,即指由一条条相对独立的札记汇编组合而成的著作。刘勰《文心雕龙·总术》:“今之常言,有文有笔,以为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艺文类聚》卷四九《太常敬子任府君传》:“辞赋极其清深,笔记尤尽典实。”二、笔记小说2、小说:(1)琐屑的言谈。《庄子·外物》:“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2)不本于经典的论述。班固《汉书·艺文志》:“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孔子云: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君子不为也,然亦弗灭也。”(3)虚构性的散文体叙事文学。二、笔记小说3、笔记小说:是指那些铺写故事、以人物为中心而又较有情节结构的笔记作品,是一种情节简单、篇幅短小的小说样式。1903年9月,梁启超在《新小说》杂志第八号上开始设立“札记小说”专栏;l902年11月《新小说》杂志创刊前后,梁启超在《新民晚报》上为杂志刊登广告,把“札记小说”称为“札记体小说”;二十年代,上海进步书局出版了《笔记小说大观》。二、笔记小说(二)、渊源:1、远古神话与传说如《楚辞》、《山海经》(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穆天子传》(如“天子宾于西王母”、“盛姬之死”)。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啸。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湮于东海。漳水出漹,东流注于河。——《山海经》二、笔记小说2、先秦诸子散文与历史散文如诸子散文《墨子》中“周宣王杀其臣杜伯”、“公输”;《庄子》中“吴王浮于江”、“盗跖”;《孟子》中“齐人有一妻一妾”;《韩非子》中“守株待兔”、等历史琐闻与寓言故事;历史散文《左传》中“烛之武退秦师”,《战国策》中“荆轲刺秦王”,《晏子春秋》中“晏子使楚”、《吕氏春秋》中“刻舟求剑”等文章。二、笔记小说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其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其妻问所与饮食者,则尽富贵也。其妻告其妾曰:“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问其与饮食者,尽富贵也,而未尝有显者来,吾将瞷良人之所之也。”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遍国中无与立谈者。卒之东郭墦间,之祭者乞其余;不足,又顾而之他——此其为餍足之道也。其妻归,告其妾,曰:“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今若此。”与其妾讪其良人,而相泣于中庭,而良人未之知也,施施从外来,骄其妻妾。由君子观之,则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其妻妾不羞也,而不相泣者,几希矣。——《齐人有一妻一妾》二、笔记小说(三)、发展:1、先秦是笔记小说的萌芽时期。作家非有意识地创作小说文体。2、汉代是笔记小说的产生与发展时期。存世作品有:《神异经》、《十洲记》、《汉武故事》、《西京杂记》、《韩诗外传》、《说苑》、《新序》等。汉代笔记小说在内容上有两个鲜明的特点,其一是喜欢叙述神仙道化故事,其二是喜欢叙述帝王的风流轶事。二、笔记小说3、魏晋南北朝是笔记小说史上的第一个高峰。其一,从事笔记小说创作的作家队伍十分庞大,其中不仅有张华(《博物志》、干宝(《搜神记》)、陶潜(《搜神后记》)、吴均(《续齐谐记》)、沈约(《杂说》)等名家,还有魏文帝曹丕(《列异传》五种)、临川王刘义庆(《世说新语》)等帝王;其二,不仅出现了数量众多的笔记小说作品,艺术上也比汉代更加成熟,而且还形成了以《搜神记》为代表的志怪派与以《世说新语》为代表的轶事派两大创作流派,对南北朝以后的笔记小说创作在题材选择、叙事风格等方面起了十分重大的影响。二、笔记小说4、唐宋是笔记小说史上的顶峰。如唐代张鷟的《朝野佥载》、刘餗《隋唐嘉话》、刘肃《大唐新语》、段成式《酉阳杂俎》,五代的尉迟偓《中朝故事》、王定宝《唐摭言》,宋代欧阳修的《归田录》、司马光《涑水纪闻》、王辟之《渑水燕谈录》、王明清《挥麈录》、洪迈《夷坚志》、《容斋随笔》等等,无论是记录轶事,还是描述怪异,其内容的丰富性、故事的文学性、文笔的生动性等,皆是魏晋南北朝时代的作品无法比拟的。二、笔记小说5、元明是笔记小说的没落时期。有元代陶宗仪的《说郛》,明代何良俊的《语林》,梅鼎祚《青泥莲花记》、冯梦龙《笑史》、《智囊》等多部著名的总集与专集。陶宗仪及其《南村辍耕录》:“遇事肯綮,摘叶书之,贮一破盎,去则埋于树根,人莫测焉。如是者十载,遂累盎至十数。一日,尽发其藏,俾门人小子,萃而录之,得凡若干条,合三十卷。”二、笔记小说6、清代是笔记小说史上的又一个高峰。两部杰作: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与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五种。鲁迅评《阅微草堂笔记》:“凡测鬼神之情状,发人间之幽微,讬狐鬼以抒己者,隽思妙语,时足解颐;间杂考辨,亦有灼见。叙述复雍容澹雅,天趣盎然。”(《中国小说史略》)三、传奇小说(一)、定义《中国古代小说百科全书》:“传奇小说主要由传记文和志怪小说发展而来,但题材有所扩展,更为接近现实生活,特别是爱情故事较多,所以宋人曾以‘传奇’专指爱情题材。一般说传奇小说的文学性较强,故事情节委婉,人物形象鲜明,细节描写较多,从而篇幅也较长。作者注重文采和意想,有自觉的艺术构思。但有些偏重纪实的作品,与传记文相近;有些神怪题材的作品,又与志怪小说类似。”“唐人小说,不可不熟,小小情事,凄惋欲绝,洵有神遇而不自知者,与诗律可称一代之奇。”(洪迈:《唐人说荟·凡例》)三、传奇小说(二)、传奇小说产生的背景赵彦卫《云麓漫钞》卷八:“唐之举人,先藉当世显人以姓名达之主司,然后以所业投献。逾数日又投,谓之温卷,如《幽怪录》《传奇》等皆是也。盖此等文备众体,可以见史才、诗笔、议论。”虞集《道园学古录》卷三十八:“盖唐之才人,于经艺道学有见者少,徒知好为文辞。闲暇无可用心,辄想象幽怪遇合、才情恍惚之事,作为诗章问答之意,傅会以为说。盍簪之次,各出行卷以相娱玩。非必真有是事,谓之‘传奇’。元稹、白居易犹或为之,而况他乎!”三、传奇小说(三)传奇小说产生的文体渊源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传奇者流,源盖出于志怪,然施之藻绘,扩其波澜,故所成就乃特异。其间虽亦或托讽谕以纾牢愁,谈祸福以寓惩劝,而大归则究在文采与意想,与昔之传鬼神明因果而外无他意者,甚异其趣矣。”李剑国《唐稗思考录》:“可以肯定地说,唐初传奇小说是在志怪小说基础上融合史传、辞赋、诗歌、民间说唱艺术及佛教叙事文学而形成的,是多种作用力综合作用下的结果。”三、传奇小说(四)、传奇小说的特点1、传奇小说大多以纪实的手法来虚构故事,不管是写史实还是时事,或者神怪题材,作者都是当作史传来写,但里边的人物与故事基本上是虚构的。2、文学性强,非常注重文采,想象大胆奇特,描写细腻逼真,叙事委婉详尽,具有很强的审美愉悦功能。3、篇幅长大,一般在千字以上。语言以散文为主,夹杂诗歌等韵文形式,韵散交错进行。三、传奇小说(五)、唐传奇的发展发轫时期:初唐与盛唐。作品数量少,艺术上不够成熟。代表作品有王度《古镜记》、张鷟《游仙窟》、佚名《补江总白猿记》等。三、传奇小说张鷟:“新罗日本使至,必出金宝购其文。”《唐书·张荐传》《游仙窟》人物:“下官”、“十娘”、“五嫂”下官:“但当把手子,寸斩亦甘心”、“若为求守得,暂借可怜腰”、“若为得口子,余事不承望”、“药草俱尝遍,并悉不相宜。惟须一个物,不道亦应知。”十娘:“素手曾经捉,纤腰又被将,即今输口子,余事可平章。”合欢:“花容满面,香风裂鼻。心去无人制,情来不自禁。插手红交脚翠被。两唇对口,一臂支头。拍搦奶房间,摩挲髀子上。一啮一快意,一勒一伤心。……少时眼华耳热,脉胀筋舒。始知难逢难见,可贵可重。俄顷中间,数回相接。”三、传奇小说繁盛时期:中唐。作品数量多,现存完整的作品有四十余种;题材类型多,以爱情为主,涉及到宗教、历史、政治等方面,代表作品有元稹《莺莺传》、陈玄佑《离魂记》、李朝威《柳毅传》、白行简《李娃传》、蒋防《霍小玉传》、李公佐《南柯太守传》、沈既济《枕中记》与《任氏传》、陈鸿《长恨歌传》等。衰退时期:晚唐。出现了传奇集,如《甘泽谣》、《三水小牍》、《传奇》、《集异记》、《续玄怪录》等,篇幅短小,内容单薄,思想性与艺术性均有所降低;在题材上出现了一批描写豪侠之士及其侠义行为的作品,如《红线》、《聂隐娘》、《昆仑奴》、《虬髯客传》等。四、话本小说(一)、“说话”:宋元时期的一种说唱艺术形式。“说话”艺术的源流:西汉刘向《列女传》:“古者妇人妊子,寝不侧,坐不边,立不跸,不食邪味,割不正不食,席不正不坐,目不视于邪色,耳不听于淫声。夜则令瞽诵诗,道正事。如此则生子形容端正,才德过人矣。”《三国志·魏志》卷二一《王粲传》裴松之注引《魏略》:“太祖(曹操)遣(邯郸)淳诣(曹)植,植初得淳甚喜,延入坐,不先与谈。时天暑热,植因呼常从取水自澡讫,傅粉,遂科头拍袒、胡舞五椎锻、跳丸、击剑、诵俳优小说数千言讫,谓淳曰:‘邯郸生何如耶?’”四、话本小说《太平广记》卷二四八引隋侯白《启颜录》:“白在散官,隶属杨素,爱其能剧谈,每上番日,即令谈戏弄,或从旦至晚始得归。后出省门,即逢素子玄感,乃云:‘侯秀才可以(与)玄感说一个好话。’白被留连不获已,乃云:‘有一大虫欲向野中觅肉……’”唐元稹《酬白学士代书一百韵》:“翰墨题名尽,光阴听话移。”元氏自注云:“乐天每与余游,从无不书名屋壁,又尝于新昌宅说‘一枝花话’,自寅至巳,犹未毕词也。”四、话本小说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五《京瓦伎艺》条:“崇观以来,在京伎艺:张廷叟、孟子书主张。……孙宽、孙十五、曾无党、高恕、李孝详,讲史。李慥、杨中立、张十一、徐明、赵世亨、贾九,小说。孔三传、耍秀才,诸宫调。毛洋、霍伯丑,商谜。吴八儿,合生。张山人,说诨话。……霍四究,说三分。尹常卖,五代史。……其余不可胜数。不以风雨寒暑,诸棚看人,日日如是。”郎瑛《七修类稿》卷二十二:“小说起仁宗时,盖时太平盛久,国家闲暇,日欲进一奇怪之事以娱之。”《古今小说序》:“至有宋孝皇以天下养太上,命侍从访民间奇事,日进一回,谓之说话人。”四、话本小说(二)、“话本”:“话本”是艺人演说故事所用的底本。《都城纪胜·瓦舍众伎》:“弄悬丝傀儡、仗头傀儡、水傀儡、肉傀儡。凡傀儡敷演烟粉灵怪故事、铁骑公案之类。其话本或如杂剧,或如崖词,大抵多虚少实,如巨灵神朱姬大仙之类是也。影戏,凡影戏乃京师人初以素纸雕镞,后用彩色装皮为之,其话本与讲史书者颇同,公忠者雕以正貌,奸邪者与之丑貌,盖亦寓褒贬于市俗之眼戏也。”四、话本小说《都城纪胜·瓦舍众伎》说:“教坊大使,在京师时,有孟角球,曾撰杂剧本子;又有葛守成撰四十大曲词。……诸宫调本京师孔三传编撰。”“小说”话本有《熊龙峰刊行小说四种》、《清平山堂话本》等,讲史话本有《宣和遗事》、《全相平话五种》等,说经话本有《取经诗话》等。四、话本小说(三)、话本小说:“话本小说”是一个小说文体概念,是模仿说话伎艺的体制而形成的一种小说样式。现存话本小说主要有近代缪荃孙覆刻本《京本通俗小说》、明代洪楩刊印本《六十家小说》、明代冯梦龙的“三言”与凌蒙初的“二拍”等。话本小说的体制:题目、篇首、入话、头回、正话、篇尾。四、话本小说(一)题目:人名、诨名、物名、地名等,如《李亚仙不负郑元和》(《醉翁谈录》)(二)篇首:通常是诗词,如“聪明伶俐自天生,懵懂痴呆未必真。嫉妒每因眉睫浅,戈矛时起笑谈深。九曲黄河心较险,十重铁甲面堪憎。时因酒色忘家国,几见诗书误好人。”(《错斩崔宁》)四、话本小说(三)入话:在篇首诗词之后,说话人再加以解释,然后引入正话,这个过程叫入话。如《蒋兴哥重会珍珠衫》的入话:仕至千钟非贵,年过七十常稀,浮名身后有谁知?万事空花游戏。休逞少年狂荡,莫贪花酒便宜。脱离烦恼是和非,随
本文标题:第五讲_中国古代的小说文体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5582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