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政治经济学教学课件(上财出版社)m3
背景材料资本家是拥有足够量的资本,以至可以依据其资本额的直接收益满足自身生活需要和扩大再生产或投资需要的资本所有者。剥削是社会上的一些人或集团凭借他们对生产资料或流通资料的所有权无偿占有他人的剩余劳动或剩余产品。资本、劳动力商品和剩余价值过去一直被作为资本主义范畴,其实,它们并不是资本主义特有的现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既存在着资本和劳动力商品,也存在着剥削,我们要在理解资本和剩余价值共性的基础上,准确地把握其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和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不同特点。前两章揭示了一般商品经济中的各种基本范畴及其规律。从本章开始进入对商品经济的本质特征、内部结构和运动规律的研究。第三章研究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心是说明资本的价值增殖过程,揭示资本主义生产的本质——剩余价值生产;揭示生产中不同阶级的地位和作用。第三章资本和剩余价值第三章资本和剩余价值第一节货币转化为资本第二节剩余价值的源泉与资本的属性第三节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第四节相对剩余价值生产与企业制度的演进第五节工资的本质和形式第一节货币转化为资本一、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二、劳动力的买和卖三、公有制经济与劳动力商品•1、资本•定义: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资本的表现形式:私人资本和公有资本。(P63)•资本的属性:垫支性;运动性;增殖性。一、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一般货币与作为资本的货币的区别资本是在商品经济的基础上出现的,货币是资本采取的第一个形态。但是货币并不等于资本……一般货币与作为资本的货币的区别从运动中考察,一般货币与作为资本的货币有如下区别:1、运动的形式不同2、运动的内容不同3、运动的目的和动机不同4、运动的限度不同(1)两种货币的不同运动形式一般货币:W1——G——W2即:商品1——货币——商品2由卖到买作为资本的货币:G——W——G即:货币——商品——货币由买到卖在两个运动形式中:顺序、起点与终点、过程的媒介存在着区别。(2)两种货币的不同运动内容W1—G—W2(商品1—货币—商品2)表示的是两种不同的使用价值相交换,货币仅仅是交换的媒介。G—W—G(货币——商品——货币)表示的是价值从货币形态出发,以商品为媒介再向货币形态的回归,货币是运动的起点和归宿。(3)两种货币运动的不同目的或动机在W1—G—W2(商品1—货币—商品2)中,商品生产者的目的或动机是获取自己需要的使用价值。在G—W—G(货币——商品——货币)货币所有者的目的或动机只能是价值的增殖。因此,后一公式应写成:G—W—G+ΔG或:G—W—G’资本与剩余价值的初步概念:当货币以G—W—G+ΔG的形式运动,从而带来增殖额ΔG时,这个货币就不再是一般的货币,它已经转化成资本,尽管在表面上看它与一般货币没有区别。作为资本的货币在运动中带来的增殖额ΔG,我们称之为剩余价值。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4)价值所处的地位不同作为货币的货币的载体是使用价值,是商品交换的媒介;作为资本的货币的载体是价值,反映社会经济关系。作为资本的货币的运动是无限的资本运动的终点与起点在性质上没有区别,因此每次运动都是一次新的运动的起点,都可以开始一次新的运动。这样资本的运动就变为:G—W—G’—W—G’’—W—G’’’……可见,资本的运动是无限的。资本概念的丰富:资本的无限运动反映出:货币、商品只不过是资本在增殖自身的运动中交替采取的不同外观。资本既不是货币也不是商品,而是在运动中通过不断变换形态来实现增殖的价值。3、资本总公式及矛盾(1)资本总公式:G—W—G’为什么G—W—G’是资本的总公式?因为它反映了各种资本运动的一般特征:借助某种商品为媒介实现自身的增殖。商业资本:G—W—G’产业资本:G—W……P……W’—G’借贷资本:G——G’(2)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商品与货币的交换是等价方式,因而不能产生价值的增殖。但资本的运动结果却产生了价值增殖。因此,所谓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就是资本的价值增殖与价值规律的矛盾。流通中的不等价交换也不能产生价值增殖;生产中,生产者只能创造价值,不能得到除所创造以外的额外价值。(3)资本总公式矛盾的解决条件要解释总公式的矛盾不能只着眼于流通,也不能脱离流通单纯研究生产,必须将两方面结合起来。“因此,资本不能从流通中产生,又不能不从流通中产生。它必须既在流通中又不在流通中产生。”——马克思只有在以下情况下资本才能增殖:货币的所有者在市场上找到一种商品,它的使用价值在于在使用中,它能够创造价值,并且能够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将这一更大的价值加以实现,就使最初投入的货币变为更多的货币,实现了价值增殖。这种商品就是劳动力。矛盾解决:劳动力成为商品二、劳动力的买和卖1、劳动力与劳动劳动力是人的劳动能力,是存在于活的人体之中的体力和脑力总和。现实的劳动力还包括着在现有社会生产力条件下从事劳动所需的必要技能。劳动力的使用就是劳动;劳动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永恒条件。所谓“人力资本”概念所谓“人力资本”概念是建立在资本主义经济关系造成的错觉基础上的一个概念。它把人的劳动能力等同于资本,这样就进一步混淆了劳动创造的价值与凭借对生产条件的占有、无偿占有他人劳动创造的价值这两种不同的收入获得方式。2、劳动力转化为商品的条件:第一、劳动者必须有完全的人身自由,可以自由支配自己的劳动力;第二、劳动者没有任何生产资料作为生产生活资料的手段,也没有其它生活资料来源,只能为他人劳动以获取生活资料。劳动力转化为商品的条件是在历史变革中产生的。3、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劳动力商品的价值也是由再生产它所必须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生产劳动力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相当于劳动者恢复和发展劳动力所需的必要生活资料生产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即劳动力价值相当于再生产劳动力所必需的必要生活资料价值。劳动力商品价值的内容:第一、维持劳动者本人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第二、维持劳动者家属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第三、劳动者的教育和训练费用。构成劳动力商品价值的生活资料不是仅指由生理需要所要求的生活资料,社会、历史和道德的因素在决定劳动力再生产所需要的生活资料的内容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劳动力价值决定的特点:1、有一个最低限度;2、包含历史和道德因素;3、劳动力价值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例4、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就是它可以劳动,在商品经济中,劳动是可以创造价值的。在劳动中,具体劳动把生产资料变成产品,从而把生产资料的价值转移到商品中去;同时,一定时间的抽象劳动可以创造出新价值。而且,劳动力商品创造的价值可以大于自身的价值。5、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条件货币所有者在市场上以等价交换方式购买了劳动力,在生产中使用劳动力就可以得到比投入的价值更多的价值。这样,就说明了呈现在资本总公式中的矛盾。劳动力买卖实质上是在生产资料的占有者与一无所有的劳动力之间建立雇佣劳动关系。虽然买卖过程是平等、自愿的,但是当他们之间建立了雇佣劳动关系后,生产资料的所有者就成为资本家,在生产中处于支配地位,而劳动力的出卖者成了雇佣工人,处于被支配地位。一离开这个简单流通领域或商品交换领域,……就会看到,我们的剧中人的面貌已经起了某些变化。原来的货币所有者成了资本家,昂首前行;劳动力所有者成了他的工人,尾随于后。一个笑容满面,雄心勃勃;一个战战兢兢,畏缩不前,象在市场上出卖了自己的皮一样,只有一个前途——让人家来鞣。——马克思“原来的货币所有者成了资本家,昂首前行;劳动力所有者成了他的工人,尾随于后。一个笑容满面,雄心勃勃;一个战战兢兢,畏缩不前,象在市场上出卖了自己的皮一样,只有一个前途——让人家来鞣。”三、公有制经济与劳动力商品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劳动力具有双重身份:1、劳动者作为公有生产资料的共同所有者,是公有企业和社会的主人,并通过社会保障和公用事业的受益来体现;2、由于公有资产不能量化到个人,劳动者只能通过劳动合同的形式与企业发生劳动交易关系,劳动者在一定的期限内就自己的劳动力的支配权转让给企业。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劳动力是商品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决定,劳动力成为商品是市场机制配置生产资源的关键因素。资本主义生产是人类物质生产发展一定阶段上的社会形式。资本主义生产的决定性目的不是向社会提供所需要的各种产品,而是使资本的价值得到增殖。“生产剩余价值或赚钱,是这个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本节研究资本是怎样借助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来实现价值增殖的。第二节剩余价值源泉与资本属性第二节剩余价值源泉与资本属性一、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二、总体劳动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三、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四、资本特征与属性一、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市场经济的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使用价值的创造过程;价值形成过程;价值增殖过程。劳动过程:劳动者借助劳动工具,作用于劳动对象,生产出具有某种使用价值的有目的的劳动。劳动过程的基本要素:人类劳动本身;劳动对象;劳动资料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特点:在资本家监督下为资本家劳动;劳动产品归资本家所有。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劳动过程的特点:自主劳动;劳动产品归社会和劳动者自己所有。为什么要研究资本主义劳动过程?资本主义生产的本质是价值增殖,即生产剩余价值。但是,价值增殖需要借助物质产品的生产来实现,因此,从一般劳动过程的分析入手可以更清楚地认识作为价值增殖过程的资本主义生产与一般物质产品生产的本质区别。一、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1、人类的一般劳动过程:所谓人类一般劳动过程是指抽象掉具体的社会生产关系的劳动过程,它是人们为获取物质生活资料而与自然发生关系的过程。劳动过程:劳动者借助劳动工具,作用于劳动对象,生产出具有某种使用价值的有目的的劳动。劳动过程的基本要素:人类劳动本身;劳动对象;劳动资料2、资本主义劳动过程资本主义劳动过程具有自己独特的社会性质——雇佣劳动。雇佣劳动除具有一般劳动过程的各种规定性外,还有两个显著特点:第一、劳动者在资本家的监督和支配下按照资本家的意志进行劳动;第二、劳动产品归资本家所有。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劳动过程的特点:自主劳动;劳动产品归社会和劳动者自己所有。对于资本主义生产来说,仅指出它在劳动过程上的特点并没有触及到它的最本质特征。资本主义生产不仅是劳动过程,更本质的是剩余价值生产过程。劳动过程的结果是物质产品,而对于资本主义生产来说,物质产品决不是生产者(资本家)所需要的。资本主义条件下,物质产品只是作为价值的载体,更准确地说,是作为剩余价值的载体被生产出来的。生产物质产品是为了借此生产剩余价值,占有剩余价值。3、资本的价值增殖过程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本质:资本主义生产中,劳动产品是作为商品生产出来的,因此,生产是为了获得价值。但是,仅获得商品的价值是不够的,还必须获得比生产中投入的价值更多的价值,即获得剩余价值。资本主义生产的决定性目的,是生产剩余价值。对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分析分两步进行:第一、资本主义生产是商品生产,所以首先分析商品价值的形成过程;第二、资本主义生产的本质是价值增殖过程,所以分析资本如何在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中增殖。最终揭示价值增殖,即用资本来赚钱的秘密。(1)商品的价值形成过程商品生产也是由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相结合进行的生产过程。商品的价值由两部分组成:生产中耗费的生产资料价值(C);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新创造的价值。商品价值新价值C商品价值两个部分的来源:第一、商品中所包含消耗掉的生产资料价值部分:劳动者的具体劳动把生产资料变成为产品,因而生产资料的价值也就构成了产品价值的一部分。虽然有些生产资料不构成商品的实体,但只要是为生产这一使用价值所消耗的,它们的价值同样构成商品价值的一部分。第二、商品价值中新创造的价值部分:劳动者在生产中要耗费一定时间的抽象劳动,因而也就形成相应的新价值。在商品生产过程中,劳动者的具体劳动将生产资料的价值转移到商品中;同时,他们的抽象劳动又形成商品中的新价值。同一劳动过程既转移旧价值又创造新价值是劳动二重性在价值形成过程中的体现。图示: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具体劳动过程旧价值转移过程抽象劳动过程新价值创造过程举例说明:假定:纺纱工人6个小时可纺棉纱10公斤。棉
本文标题:政治经济学教学课件(上财出版社)m3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7801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