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广西北流市山围镇初级中学庞鸿武解题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源自西汉刘向编注的《战国策》,因各个诸侯国战争频繁、争夺激烈而得名。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战国七雄国名都城齐临淄[Zī](今山东淄博)楚郢[Yǐng](今湖北荆州市江陵区西北)燕蓟[Jì](今北京西南)韩郑(今河南新郑)赵邯郸[Hándān](今河北邯郸)魏大梁(今河南开封)秦咸阳(今陕西咸阳东北)春秋之后,我国历史进入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这时,周王已无足轻重,诸侯国也更少了,主要有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大国,历史上称为“战国七雄”。战国七雄春秋争霸形势图战国形势图诸侯国形势发生了什么变化?看一看,比一比时代特征:大国吞并小国,强国兼并弱国;不光诸侯国之间相互攻占,诸侯国内部也有争权斗争。吴、越、宋、鲁、卫等国家被吞并,韩、赵、魏三家分晋,田氏代齐。战国七雄你能用简短的语句记忆“七雄”的方位吗?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战国七雄主要的战役发生在哪些国家之间?你能说说这些战役的相关故事吗?桂陵之战:齐魏(围魏救赵);马陵之战:齐魏(减灶诱敌);长平之战:秦赵(纸上谈兵)战国七雄“尧舜禹,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七雄戈戟乱如麻,四海无人得坐家”“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域以战,杀人盈域”战乱频繁战争规模大、参战兵力多、交战区域广、持续时间长人们厌恶战争,渴望和平,渴望有一个强大国家结束战乱、一统天下。战国时期魏国车马坑遗址(河南洛阳)战国时期齐国车马坑遗址(山东淄博齐国故城)战国时期铜戈(河南省新郑县出土)战国时期的兵器战国时期各国之间战争不断,随着经济的发展,青铜兵器得到改进。靴形铜钺[yuè](广西壮族自治区平乐县银山岭出土)秦国青铜长剑(骑兵使用最长达三米)龙凤云纹皮盾长杆三戈铜戟[jǐ](湖北省随县出土)青铜箭镞[zú]用锻造法生产的战国环柄铁刀燕国钢剑随着冶炼技术的提高,春秋晚期到战国时代,铁兵器开始应用。步兵和骑兵逐渐取代车兵,成为主要兵种。河北易县燕下都出土的战国铁矛战国时期铁兜鍪[móu](湖北铜绿山出土)战国时期的兵器战国战车(复原模型)战国武士复原图战国时期的兵器各国组织起庞大的军队在都城和边境修筑起坚固的防卫工事燕国长城遗址(今辽宁境内)战国时期长城遗址赵国长城遗址秦国长城遗址战国中后期,秦国日渐崛起,对其他六国构成严重威胁。六国曾为对抗强秦进行过合作,包括几国联合出兵攻秦,历史上称这种策略为“合纵”。而秦国为了进一步向东发展,必须破坏六国的联合,尤其是齐楚两个大国的联盟。为此,采用各个击破的做法,分别收买拉拢东方国家服从于自己,这种策略历史上称为“连横”。战国纷争经常表现为合纵和连横之争。纵者,合众弱以攻一强也;横者,事一强以攻众弱也。——《韩非子》张仪画像连横——“事一强以攻众弱”燕秦齐赵魏韩楚苏秦画像(头悬梁锥刺股)合纵——“合众势以攻一强”燕秦齐赵魏韩楚魏国魏文侯李悝变法楚国楚悼王吴起变法齐国齐威王邹忌变法秦国秦孝公商鞅变法韩国韩昭侯申不害变法燕国燕昭王乐毅改革赵国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为了富国强兵,各国纷纷变法商鞅变法河北省兴隆县古洞沟出土。此范系单范,背后有弓形把手,一次可铸两镰。铁双镰范(战国时期)青铜牛尊牛的鼻子套一圆环,说明牛已被用来耕作。商鞅变法的背景铁制农具牛耕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不断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商鞅变法的背景昔我穆公……东平晋乱……西霸戎狄,广地千里,天子致伯,诸侯毕贺,为后世开业,甚光美……三晋攻夺我先君河西地,诸侯卑秦,丑莫大焉……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史记•秦本纪》)(魏、楚等东方六国)皆以夷狄遇秦,摈斥之,不得与中国之会盟。于是孝公发愤,布德修政,欲以强秦。——《资治通鉴•周纪•周纪二》东方六国歧视秦国,秦孝公深以为耻,决心改革图强。商鞅变法的背景秦孝公即位后,深感秦国落后挨打、被他国鄙视,决心改革内政,变法图强。他发布求贤令,招揽优秀人才。商鞅得到消息,赶来投奔。秦孝公下令求贤(想象画)商鞅入秦(想象画)孝公于是布惠,振孤寡,招战士,明功赏。——《史记·秦本纪》商鞅与旧贵族辩论变法问题(想象画)商鞅徙木立信(想象画)商鞅变法触犯秦国保守派贵族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太子驷的老师公子虔和公孙贾故意唆使太子犯法。商鞅采取果断措施,公子虔被割鼻,公孙贾的脸被刺字,从此保守派贵族不敢公开破坏变法了,新法顺利推行,取得很大成效。公元前356年,商鞅拟定变法法令后,在秦国都城的南门放了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宣布谁搬到北门就得“十金”奖赏。老百姓觉得奇怪,不敢去动。商鞅提高到“五十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有人搬动,果得奖励。这事让秦国人相信商鞅是讲信用的。商鞅见时机成熟,便正式公布了变法法令。措施影响政治1.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2.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3.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4.严明法度,禁止私斗经济1.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买卖2.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3.统一度量衡军事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商鞅变法的内容建立起官僚制度,有利于中央集权,有利于提高行政办事效率。确立了土地私有制,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加强军队战斗力。影响最深远对旧贵族打击最大最能体现变法性质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一次重要的政治和社会改革。通过这次变法,旧制度废除了,新制度建立了,秦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秦军的战斗力大大提高,秦国的社会经济得到发展。商鞅变法使秦国的国力和战斗力大大增强,秦国逐渐拥有了统一中国的雄心和力量。数年之间,国富兵强,天下无敌。——《通典·食货》孝公用商君,制辕田,开仟佰,东雄诸侯。——《汉书·地理志》商鞅相孝公,为秦开帝业。——王充《论衡》(商鞅)举法明教,秦人大治。——《韩非子》(商鞅)功如丘山,名传后世。——西汉·桑弘羊商鞅变法的成效请根据材料说说商鞅是怎样推行变法的?他成功的因素有哪些?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史记•商君列传》(旧贵族)杜挚曰:“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法古无过,循礼无邪。”商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史记•商君列传》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避亲近。法及太子,黥(qíng)劓(yì)其傅。——《战国策•秦策一》商鞅成功推行改革的原因:(1)取信于民,令行禁止;(2)不因循守旧,敢于创新;(3)严厉执法、公平无私;同时注意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4)顺应时代潮流、适应国家发展的需要;(5)得到了秦孝公的大力支持;(6)商鞅敢于与旧贵族势力抗争、勇于改革、行事果断。造福千秋的都江堰公元前316年,秦灭巴蜀,设置巴郡和蜀郡,设郡守,其中成都为蜀郡治所。造福千秋的都江堰岷江发源于四川松潘县岷山南麓,自北向南流经汶川、都江堰市、成都平原等,于宜宾市注入长江,干流全长711公里,总落差3560米,河口流量2830立方米/秒,水能蕴藏量820万千瓦。造福千秋的都江堰壮丽的都江堰水利工程都江堰坐落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城西,位于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工程始建于公元前256年,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灌溉范围已达30余县,现灌溉面积已达1000多万亩,是目前四川最大的自流灌溉区。造福千秋的都江堰三大主体工程分水堤俗称金刚堤飞沙堰进水口俗称宝瓶口造福千秋的都江堰分水鱼嘴“鱼嘴”伸入岷江中,使岷江水从两边分流,右边的外江(岷江主流)用于分洪,左边的内江用于灌溉。造福千秋的都江堰宝瓶口在“鱼嘴”的下游,人们凿开玉垒山,打开内江通路,即是人们所称的“宝瓶口”。宽20米、长80米。内江之水通过宝瓶口引入支流、渠道,用来灌溉广阔的川西平原。造福千秋的都江堰飞沙堰“飞沙堰”是都江堰的泄洪排沙设施。夏季发水大时,内江的水可以漫过飞沙堰流入外江,保证内江灌溉渠免受水灾。造福千秋的都江堰水位观测水尺是水文观测的主要标志。战国时期秦国在都江堰设立的3座石人,可视为中国最早的水尺。左图为东汉时期所刻李冰石人水尺。李冰石像“深淘滩,低作堰”是都江堰的治水名言。淘滩是指飞沙堰一段、内江一段河道要深淘,深淘的标准是古人在河底深处预埋的“卧铁”。岁修(每年冬春维护)淘滩要淘到卧铁为止,才算恰到好处,能够保证灌区用水。低作堰就是说飞沙堰的堰顶不可修得太高,以免影响泄洪。造福千秋的都江堰都江堰水利工程屹立不倒!512地动山摇造福千秋的都江堰都江堰选址合理、设计科学、无坝引水、自流灌溉、工省效宏,是我国古代规模最大、效益最好、历时最久的水利工程,至今仍发挥着重要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不知饥馑[jǐn]”的天府之国。现代的都江堰灌区都江堰浇灌的农田造福千秋的都江堰都江堰修建的意义1.防洪、灌溉、运输并举,至今发挥着重要作用。2.工程重在疏导,维护了生态平衡,保护了环境,是一座生态型综合性水利枢纽。3.代表了我国当时水利工程的先进水平,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2000年,都江堰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讨论战国七雄商鞅变法都江堰修建:公元前256年,李冰,成都附近的岷江特点:利用地势与河道作用:防洪、灌溉、水运影响: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天府之国”政治:建立县制、废除世袭经济:土地私有、奖励耕织军事:奖励军功,以功授赏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小结七雄的名称及地理位置: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战争特点:规模大、兵力多、区域广、时间长主要战役: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变法背景:铁农具和牛耕推广,社会生产力提高,新兴地主阶级势力增强目的: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措施内容作用影响:国力增强,战斗力提高,奠定统一全国的基础。2.右图为春秋战车复原图。战车自商代晚期崛起,春秋趋于鼎盛,当时大的诸侯国往往号称拥有万乘战车。随着作战地域的扩大,战车受地形的限制,到战国时开始衰落,并逐渐被灵活的步兵、骑兵所取代。战车的兴衰直接反映了当时A.经济的发展B.战争的需要C.运输的需求D.社会的安定CB随堂小测1.战国七雄中,管辖地区主要在我国今山东省一带的国家是A.燕国B.秦国C.齐国D.魏国3.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大变革的时代,各诸侯国纷纷变法。其变法的直接目的是A.促进生产力的发展B.实现富国强兵C.缓和社会矛盾D.增强东周王室实力4.在历史课上,同学们畅所欲言,内容涉及:立木为信、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和奖励耕战等。据此判断同学们所谈论的是A.商鞅变法B.北魏孝文帝改革C.贞观之治D.开元盛世BA5.公元前356年,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请指出商鞅变法的哪项内容对后世行政制度影响最为深远?A.国家承认土地私有B.建立县制C.奖励耕战,废除旧贵族的特权D.变“任人唯亲”的世卿制为“任人唯贤”的官僚制6.下列历史人物中,主导修筑这个“了不起的工程”的是A.禹B.李冰C.商鞅D.李春BB请批评指正!
本文标题:七年级历史上第7课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42344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