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关于郴州市2017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18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关于郴州市2017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18年预算(草案)的报告市五届人大二次会议文件(十七)关于郴州市2017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18年预算(草案)的报告——2018年1月3日在郴州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市财政局局长宋华各位代表: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将郴州市2017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18年预算(草案)报告如下,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一、2017年预算执行情况2017年,面对严峻复杂的财政经济形势,在市委的坚强领导和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市上下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积极落实市五届人大一次会议各项决议,大力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产业主导、全面发展”战略,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提质量、培财源、控风险,全市预算执行情况实现总体平衡。(一)2017年预算收支情况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算执行情况:2017年,财政增收十分困难。我们始终把加强和规范收入征管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定期进行精细分析、精准调度,想方设法挖掘增收潜力,大力压减非正常非税收入,强化税收收入征管。经过不懈努力,预计(下同)2017年,全市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3.3亿元,为调整预算(下同)的104.1%,下降13.7%。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30.5亿元,为预算的104.8%,下降25.5%(考虑营改增因素同口径下降24%);总税收收入和地方税收收入分别完成151.8亿元、79亿元,增长15.5%、11.3%(考虑营改增因素同口径增长16.7%);总税比和地方税比分别为74.7%、60.5%。因大幅压减非正常非税收入及取消、停征收费项目,全市非税收入完成51.5亿元,下降50.5%。非税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为39.5%,下降19.9个百分点,顺利完成了省委、省政府非税占比控制目标。市级(含郴州高新区和郴州经开区,下同)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0.5亿元,为预算的103.6%,下降4.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40.2亿元,为预算的105.5%,下降16.5%;总税收收入和地方税收收入分别完成56.7亿元、26.5亿元;总税比和地方税比分别为80.5%、65.8%。非税收入完成13.8亿元,下降42.1%;非税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为34.2%,下降15.1个百分点。市级主要收入项目执行情况如下:增值税9.2亿元,为预算的102.5%,增长70.5%。增长较快主要是因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后,增值税税基扩大,地方分享比例大幅提高。企业所得税2.3亿元,为预算的94.3%,增长12.7%。主要是市烟草公司及商业、银行业增加较多。个人所得税1.3亿元,为预算的101.9%,增长20%。主要是工资薪金、利息红利及财产转让所得增长较快。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1.1亿元,为预算的101.3%,下降34.4%。主要是因压减非正常非税收入及取消、停征收费项目。国有资产(资源)有偿使用收入3.3亿元,为预算的121%,下降73.3%。主要是因大力压减非正常非税收入。支出预算执行情况:全市财政部门服从服务改革发展大局,通过积极争取中省支持、调整支出结构、盘活存量资金、加快资金调度等举措,较好保障了中省和市委市政府重要政策、重大项目和重点领域的资金需求。2017年,全市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85.2亿元,为预算的99.4%,下降4.7%。市级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7.7亿元,为预算的100.2%,下降0.2%。市级主要支出项目执行情况如下:教育支出8亿元,增长6.1%。加快实施中心城区大班额化解,推进普通高中扩容提质,重奖教育突出贡献学校和教师,大力支持教师培养培训,率先推行普高免学杂费,扶持民办教育发展。科学技术支出6007万元,增长5.6%。支持实施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推进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创建,支持产学研合作,组建产业创新研究院,支持引进培育创新人才和创新创业平台建设。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1.6亿元,增长7.8%。市文化艺术中心(四馆一厅)项目全面竣工,五岭歌舞团剧场提质改造获中央专项支持,支持《小邑时空传》成功在中央电视台播出。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9.2亿元,增长25.7%。推进养老保险改革和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落实各项调待、提标政策,推进农村低保和兜底脱贫“两线融合”,成功举办市第二届创新创业大赛。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5亿元,增长2.2%。推进公立医院综合、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上线,成功开辟“空中120”生命急救通道,构筑食品药品安全责任体系。农林水支出3.9亿元,考虑统筹整合1.15亿元专项资金支持桂东县脱贫攻坚因素,同口径增长11.7%。大力实施精准扶贫与脱贫攻坚,扎实推进生态郴州和水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行河长制。需要说明的是,2017年全市财政收支增长低于年初预期,较上年有较大幅度的下降,主要原因是:市委、市政府为顺应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需要,贯彻财政部关于进一步提高财政收入质量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收入征管“保目标、降占比、调结构”的精神要求,主动调减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期57亿元,全力压减非正常非税收入,综合预算支出相应调减。这是市委市政府从全市财政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战略高度做出的决策部署,是一项舍“面子”保“里子”、打基础利长远的重要举措,将为我市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转移支付执行情况:2017年,预计中省下达我市转移支付216.5亿元,增长1.1%,其中返还性收入10.9亿元、一般性转移支付收入117.7亿元、专项转移支付收入87.9亿元,分别增长6%、6.6%、-5.9%。预计中省对市级转移支付(包含中省通过本级下达县市区转移支付)39.4亿元,增长12.1%,其中,返还性收入3.3亿元、一般性转移支付收入11.7亿元、专项转移支付收入24.4亿元。预计市本级对县市区转移支付26.3亿元,增长14.3%,其中一般性转移支付4亿元、专项转移支付22.2亿元。收支平衡情况:2017年,全市地方财政收入130.5亿元,加上上级补助收入216.5亿元、地方政府债券收入99.1亿元、上年结转2.6亿元、各类调入资金19.9亿元,可安排使用的收入总量为468.7亿元。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85.2亿元,加上上解上级3亿元、地方政府债券还本支出80.3亿元、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804万元、结转下年1608万元,支出总计468.7亿元,当年收支平衡。市级地方财政收入40.2亿元,加上上级补助收入39.4亿元、地方政府债券收入31.6亿元、上年结转1.3亿元、下级上解收入1.4亿元、各类调入资金4.3亿元,可安排使用的收入总量为118.2亿元。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7.7亿元,加上上解上级1亿元、补助下级24.5亿元、地方政府债券还本支出25亿元、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804万元,支出总计118.2亿元,当年收支平衡。2.政府性基金预算2017年,全市政府性基金收入37亿元,为预算的97.6%,增长22.3%;全市政府性基金支出34.9亿元,为预算的90.2%,增长6.5%。市级政府性基金收入13.6亿元,为预算的112.6%,增长11.5%;市级政府性基金支出8.6亿元,为预算的70.4%,下降24.2%。3.社会保险基金预算2017年,全市社会保险基金收入108.5亿元,为预算的107.7%,增长9.9%;社会保险基金支出103.7亿元,为预算的110.8%,增长15.5%。市级社会保险基金收入29.3亿元,为预算的125.8%,增长8.7%;社会保险基金支出29亿元,为预算的129.8%,增长15.7%。4.国有资本经营预算2017年,全市国有资本经营收入7556万元,为预算的177.9%,增长5.4倍;国有资本经营支出2311万元,为预算的115.7%,增长1.2倍,调出资金5265万元。市级国有资本经营收入770万元,为预算的100%,增长10%;国有资本经营支出608万元,为预算的100%,增长5.9%,调出资金209万元。5.政府性债务情况(1)政府债务限额情况。省财政厅下达我市本级2017年地方政府债务限额为184.7亿元,其中:一般债务86亿元、专项债务98.7亿元。(2)新增政府债务情况。省转贷市本级地方政府债券收入6.7亿元,比上年增加1.8亿元,其中用于置换公交运营购车补贴和精准扶贫等原列入年初预算的重大公益性项目3.9亿元,新增安排人民东路延伸段工程、北湖机场及机场大道等重大公益性项目2.8亿元。(3)政府债务余额情况。截至11月末,市本级政府负有偿还责任债务余额137.3亿元,其中一般债务89.9亿元、专项债务47.4亿元。(4)政府债务使用情况。市本级政府债务资金47.4%用于市政建设,14%用于保障性住房,11%用于生态环保,其余用于交通、教育等事业发展。(二)2017年预算执行效果上述数据系预计数,在决算编制汇总后将会有些变化,届时再按规定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预计全年全市及市级基本可以实现收支平衡。全年预算执行主要有以下特点:1.收入质量在调预期勤征管中大幅提升。为解决我市财政收入质量偏低的问题,推动全市财政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市委市政府秉着对历史、对未来负责的态度,以勇于担当的魄力消除历史欠账,以实事求是的精神做实财政收入,以质效优先的原则让地方财力得到实惠。一年来,我们科学调整收入预期,大幅压减非正常非税收入。强化以质量为中心的财税考核导向,引导县市区更加注重提升收入质量。同时,加大土地增值税、房产税清缴力度,对政府性投资项目工程款实行先税后款。出台办法解决住宅小区地下车位、车库办理产权证问题,依法征收产权办证相关税费。积极推进国税、地税征管合作改革,大力开展财源建设集中宣传活动,有效形成了协税护税的工作合力。通过这些举措,全市财政收入质量大幅提升,总税比和地方税比分别为74.7%、60.5%,彻底扭转了过去非税占比高于税收占比的不利局面,预计我市今后每年可增加上级转移支付10亿元左右。2.财源建设在优机制促发展中全面加强。成立了全市财源建设管理办公室,统筹推进全市财源建设工作。出台了加强财源建设12条创新措施,用实招、硬招、新招为财源建设进行政策“加码”。市财政安排项目前期费2700万元,全力保障重大项目前期工作。由市级领导挂帅,成立了6个市级招商小分队,成功引进沃特玛新能源汽车联盟、科德宝动力电池隔膜等重大项目。市本级安排2.2亿元产业引导资金和开放型经济(园区)发展专项资金,全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严格落实骨干财源税源企业“一企一策”帮扶措施,基本实现了重点企业“帮扶全覆盖、走访全覆盖、解决问题全覆盖”。向上争取淘汰落后产能资金5400万元,关停、整合一批产能过剩及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全面落实涉企减税降费政策,仅市本级就为社会和企业减负5349万元。3.支出保障在保重点惠民生中持续增强。严格按照“保工资、保运转、保稳定、保民生、促发展、压三公经费”支出原则,握紧拳头保重点,有保有压促发展。市直预算单位“三公”经费预算继续压减5%,“三公”经费支出连续5年下降。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财政预算管理硬化预算约束的意见》,进一步加快全年支出尤其是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精准扶贫等民生领域的支出拨付进度。截至11月底,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进度居全省第1位。健全财政结余结转资金定期清理机制和提前准备、限时下达、动态调整的预算执行约束机制,市本级收回部门存量资金1.5亿元,全部统筹用于提前发放2017年绩效考核奖。继续加大民生保障力度,全市财政民生支出298.9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7.6%,有力保障了脱贫攻坚、棚户区改造、生态环境保护、“十大惠民工程”、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等重点民生领域和民生项目的资金需求。4.财税改革在强管理控风险中稳步推进。一是持续深化预算管理改革。全面推行专项基金零基预算,市本级实现“一个部门编制一本预算”,财政透明度在清华大学《2017年中国市级政府财政透明度研究报告》中连续三年稳居全省第一。二是深化专项资金管理改革。大力压缩预算单位专项经费,提升基本人员经费保障力度。从市本级年初预算的24项专项资金中整合1.15亿元,支持
本文标题:关于郴州市2017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18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57132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