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河中石兽最新中考题集锦
七年级语文《河中石兽》练习1《河中石兽》最新中考题集锦一.【2017年成都市】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河中石兽》(原文略)5.下面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棹数小舟棹:划船B.不亦颠乎颠:通“癫”,疯狂C.渐激渐深激:猛烈D.转转不已已:停止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求石兽于水中能谤讥于市朝B.乃石性坚重乃不知有汉C.至石之半怅恨久之D.如其言其如土石何7.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A.你们这代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会是突然上涨的河水带着离开的呢?B.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会是突然上涨的河水带着离开的呢?C.你们这代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会是突然上涨的河水带着前往呢?D.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会是突然上涨的河水带着前往的呢?8.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文章叙述以时间为序。先写寺僧寻找石兽未得,再写讲学家的议论令众人信服,最后写老河兵的分析及众人据其推断终得石兽。B.文章语言简洁。如写寺僧沿河打捞石兽,仅用“棹”“曳”“寻”等动词领起三个断句,简述打捞经过,以“无迹”交代结果。C.文章寓理于事。作者借人们寻找石兽的经过及令人惊讶的结局,引出天下事不可“据理臆断”的深层思考。D.文章人物各具特点。在打捞石兽一事上,寺僧不切实际,认识片面;讲学家不深思熟虑而盲目行动;老河兵综合考虑,实事求是。二.【2017年湖南省株洲市中考题】阅读下面文言诗文,回答问题。《河中石兽》(原文略)19.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3分)(1)湮于沙上湮(2)遂反溯流逆上矣遂(3)曳铁钯曳________20.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1)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2分)译文:(2)可据理臆断欤?(2分)译文:21.初三复习时,老师请小红翻译“凡河中失石……”一句,小红将“凡”译为“凡是”,老师指出了小红的错误,小红不解。老师提示说:“课文告诉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哦。”小红恍然大悟,并从河流的特点出发举出了不能于上流求石的两种情况,赢得了老师和同学们的掌声。两种情况:(1);(2)。三.【2017年新疆乌鲁木齐市中考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2题。《河中石兽》(原文略)10.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校阅水军B.岂能为暴涨携之去山峦为晴雪所洗C.沿河求之,不亦颠乎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D.渐激渐深,至石之半寡助之至,亲戚畔之11.请将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棹数小舟,曳铁耙,寻十余里,无迹。译文:(2)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译文:七年级语文《河中石兽》练习212.寻找河中石兽时,老河兵能作出正确的判断,从中你明白了一个怎样的道理?(4分)答:四.【2017年湖南省张家界市中考题】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回答10-13题。(14分)【甲】河中石兽(原文略)【乙】杜处士好画蜀中有杜处士①,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②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一日曝书画,有牧童见之,拊③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④入两股间,今乃掉⑤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注解】①杜处士:姓杜的读书人。②戴嵩:唐代画家,韩滉弟子。③拊:拍。④搐chù:收缩。此指“夹”。⑤掉:摆动。10.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语。(2分)(1)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阅(2)一日曝书画曝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4分)(1)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译文:(2)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译文:12.结合语境,用自已的话说说下列句中“笑”的具体原因。(4分)(1)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原因:(2)有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原因:13.结合文本,谈谈你读了甲乙两文后分别得到的启示。(4分)甲文:乙文:五.【2017年山东省东营市中考题】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甲)《河中石兽》(原文略)(乙)雁奴,雁之最小者,性尤机警。每群雁夜宿,雁奴独不瞑①,为之伺察。或微闻人声,必先号鸣,群雁则杂然相呼引去。后乡人益巧设诡计,以中雁奴之欲。于是先视陂薮②雁所常处者,阴布大网,多穿土穴于其傍。日未入,人各持束緼③并匿穴中,须其夜艾,则燎火穴外,雁奴先警,急灭其火。群雁惊视无见,复就栖焉。于是三燎三灭,雁奴三叫,众雁三惊;已而无所见,则众雁谓奴之无验也,互唼④迭击之,又就栖然。少选,火复举,雁奴畏众击,不敢鸣。乡人闻其无声,乃举网张之,率十获五而仅有脱者。……冯生工属文尝为《雁奴说》,叹其以诈相笼、以祸相嫁也,其言日:“奚独雁哉,人固有之,李斯秦之警也,赵高诈燎而胡亥击之,国入于汉;陈蕃汉之警也,曹节诈燎而孝灵击之,家获于魏。由是观之,可不为之大哀邪!”——宋祁《雁奴后说》注:①瞑,通“眠”。②陂薮(bēisǒu),陂,堤岸、湖边。薮,湖泽通称。③緼,乱麻绳。④唼(shà),水鸟吞食声。七年级语文《河中石兽》练习3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①如其言如____________②须其夜艾艾_______________③阴布大网阴_____________④叹其以诈相笼笼_______________11.翻译下面的语句。(2分)已而无所见,则众雁谓奴之无验也译文:12.两文分别讽喻了什么现象?(2分)甲文:乙文:13.简要说明两文在写法上的相同之处及其作用。(2分)相同之处:作用:六.【2016·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卷】阅读文言文《河中石兽》(原文略),回答11-15题。(共12分)1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3分)(1)求二石兽于水中求(2)竟不可得竟(3)转转不已已12.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用“/”划出一处)。(1分)山门圮于河13.翻译下列语句。(4分)(1)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译文:(2)众服为确论。译文:1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及包含的道理。(2分)答:15.在寻找石兽的问题上,庙僧和讲学家犯了什么错误?为什么只有老河兵提出了正确的方法?(2分)答:七.【2016·青海省西宁卷】阅读《河中石兽》(原文略),回答问题。(9分)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2分)⑴山门圮于河圮_____________⑵如是再啮啮_____________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2分)⑴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于____________⑵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七年级语文《河中石兽》练习414.文章中写到了两次“笑”,你怎么理解其中的意味?(2分)答:15.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用文中原句回答)(1分)答:八.【2016·湖南省常德卷】阅读《河中石兽》(原文略),完成19-23题。(12分)1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3分)(1)是非木杮是_______(2)不亦颠乎颠______________(3)尔辈不能究物理物理_________________20.指出下面句子中“之”所指代的内容。(2分)(1)一老河兵闻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当求之于上流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用“/”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只画一处)(1分)众服为确论。2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白话文。(3分)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译文:23.联系原文,用自己的话说说“但知其一,不知其二”中“其一”“其二”的具体内容。(3分)答:九.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甲】《河中石兽》(原文略)【乙】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中山人予之猫。善捕鼠及鸡。月余,鼠尽而鸡亦尽。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诸①?”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②,毁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而去夫猫也!”【注释】①盍去诸:何不把它赶走呢?②垣墉:墙壁。(选自刘基《郁离子·捕鼠》)1、选出下列句子中“之”字的词性与用法不相同的一组()(3分)A.闻之笑曰B.沿河求之C.当求之于上流D.吾之患在鼠2、解释加点的字或短语。(4分)⑴山门圮于河()⑵棹数小舟()⑶遂反溯流逆上矣()⑷其子患之()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6分)⑴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⑵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4、我们看问题需要正确的方法,请你谈谈甲、乙两则故事给我们的启发。(4分)七年级语文《河中石兽》练习5《河中石兽》最新中考题答案一.【成都市2017年】5.C6.A7.B8.D二.【2017年湖南省株洲市中考题】答案:(一)19.(1)埋没(2)于是20.(1)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洪水带走呢?(3分,译错一个关键词扣1分。关键词“尔辈、物理、是、木杮、岂、为”)(2)怎么可以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呢?(2分)21.要点:从河床角度,如河床太陡、淤泥或卵石河床等;从水流角度,如水流常年很浅、很缓等。(一点1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三.【新疆乌鲁木齐市2017年中考题】答案:10.B11.(6分)(1)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耙,(向下游)找了十多里,没有(找到它们的)踪迹。(2分)(2)照这样再次冲刷,石头又会再次(向前)翻转,不停地翻转,于是(石头)反而逆流而上了。(4分)12.(4分)说明做任何事情不可主观臆断,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联系实际做出正确判断。四.【湖南省张家界市2017年中考题】10.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1)经过,经历(2)晒11.翻译(4分,每小题2分)(1)它的反冲击力,一定会在石头下方迎水面冲刷沙子形成坑穴。(2)蜀地有个姓杜的读书人,喜欢书画,(他)珍藏的书画要用百来计算。12.(4分)(1)讲学家笑找石头的人弄不清沙轻石重的性质,不在原地找,而是顺水而下去寻找。(2)牧童笑杜处士珍藏的斗牛画把尾巴画错了。斗牛时牛的尾巴应当夹在两条大腿之间,而画家画的牛的尾巴却是翘起(摆动)的。(意思对即可)13.(写出启示1分,结合文本分析1分,言之有理即可。4分。)甲文示例:(1)我们考虑问题要全面,不能片面地理解,更不能主观臆断。(1分)计学家知其一,不知其二,所以作出了错误的判断。(1分)(2)实际经验有时比书本知识更可靠(1分),老河兵熟悉河流,富有实际经验,所以能作出正确的判断。(1分)乙文示例:(1)做什么事都应该尊重事实,不能想当然。(1分)戴嵩画画,没有仔细观察斗牛,而是想当然认为斗牛时牛的尾巴是翘起(摆动)的,所以画错了。(1分)(2)要注意观察生活,向生活学习,做生活的有心人。(1分)牧童天天放牛,注意观察,一下子就看出画的错误。(1分)(3)要注意细节。(1分)戴嵩作为大画家,忽略了细节,把斗牛的尾巴画错了,所以遭人嘲笑。(1分)【参考译文】四川境内有姓杜的读书人,爱好书画,他珍藏的书画有成百件,有戴嵩画的一幅斗牛画,他特别喜爱,用锦囊装起来,用玉石作画轴,经常随身携带着。有一天晾晒书画,一个牧童看到了这幅画,拍手大笑说:“这画上画的是角斗的牛呀,牛在角斗时力量集中在角上,尾巴夹在两条后腿中间,但这幅画却画成牛翘着尾巴斗角,画错了啊!”隐士笑了,认为牧童说得对。有句古话说:“耕地应当去问男奴,织布应当去问婢女。”这句话是不可改变的。五【东营】答案:10.答案:①依照②止,尽③暗中,秘密④笼罩,捕捉。评分:每小题0.5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11.答案:不久什么也没看见,群雁就认为雁奴毫无根据地乱叫。评分:大意及关键词语翻译正确得2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12.答案:甲文讽喻教条、孤立、静止地看待事物以至“主观臆断”的现象;乙文讽喻只看表面现象不辨真假、良莠
本文标题:河中石兽最新中考题集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58781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