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2017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毛泽东毛泽东《七律·长征》,概括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赞扬了红军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毛泽东在诗中提到的五岭、金沙、大渡桥、岷山等地,只是长征经过的万水千山的一部分,中国工农红军为什么要长征?他们在途中遭遇了哪些艰难险阻?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去感受红军长征的伟大征程!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学习目标理解红军长征的原因,了解红军长征的路线及重大事件。学习遵义会议的内容,认识其在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地位。(重点)通过红军长征的学习,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感悟长征精神的现实意义。(难点)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请同学们带着以下几个问题,细心阅读课本81-84页,并用笔划出相应的内容。.1、长征的原因?2、长征的开始时间?路线?结束的时间和标志?3、遵义会议的时间、地点、内容、意义4、长征的意义?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时间军队人数领导人战略战术结果第一次至第四次1930年至1933年(国)10万(共)4万毛泽东(前三次)周恩来朱德(第四次)避敌主力诱敌深入集中优势各个击破胜利(国)20万(共)3万(国)30万(共)3万(国)50万(共)7万红军的五次反围剿第五次1933年至1934年(国)100万(共)8万博古李德分散兵力,进攻冒险,防御保守。失败第五次反围剿中,博古、李德等人不考虑中国的实际情况,提出“御敌于国门之外”的口号,命令红军强行进攻,接着是死守广昌,伤亡惨重。广昌失陷后,又分兵把守,结果是节节抵御,节节挨打。一年也没有粉碎敌人的“围剿”。博古李德农村革命根据地图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首府:瑞金合作探究一:红军长征的原因是什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进行战略转移。人教版八年级上册005瑞金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长征经过长征开始:红军离开,向湘西前进。1934年10月中央革命根据地(瑞金)人教版八年级上册005瑞金渡过湘江、乌江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长征经过长征开始:红军离开,向湘西前进。1934年10月中央革命根据地(瑞金)初期受挫:,渡过湘江,人员伤亡过半,改道贵州冲破四道封锁线人教版八年级上册005瑞金渡过湘江、乌江遵义会议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长征经过长征开始:红军离开,向湘西前进。1934年10月中央革命根据地(瑞金)初期受挫:,人员伤亡过半,改道历史转折:时间,党中央在召开会议贵州1935年1月遵义冲破四道封锁线3.遵义会议遵义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时间地点内容意义1935年1月贵州遵义①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②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①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肯定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②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③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一个确立、三个挽救,一次转折、一个标志)材料一如果不是毛主席坚决主张改变方针,所剩三万多红军的前途只有毁灭。——刘伯承《回顾长征》材料二:“遵义会议确立了中国革命的基本方针原则,从此,中国共产党开始在全党范围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重大问题。”——刘奇葆在纪念遵义会议80周年上的讲话所言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中国共产党诞生(1921年)遵义会议(1935年)14年新中国成立(1949年)14年转折点出现了很多错误,如大革命的失败、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由胜利走向胜利,建立新中国人教版八年级上册005瑞金渡过湘江、乌江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会师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1936年10月三大主力在会宁胜利会师天险腊子口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跳出敌人的包围圈长征经过长征开始:红军离开,向湘西前进。1934年10月中央革命根据地(瑞金)初期受挫:,人员伤亡过半,改道历史转折:,党中央在召开会议。重大事件:()打乱敌人追剿计划()跳出敌人的包围圈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进入甘肃贵州1935年1月遵义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冲破四道封锁线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会宁红军冲破国民党反动派的围追堵截,克服雪山草地的自然险阻,战胜党内分裂的危机,最后到达陕北的人数不多,但这是经过千锤百炼保存下来的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精华。他们构成了以后领导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主干。长征是宣言书,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长征是宣传队,它向全中国人民宣传了红军的主张;长征是播种机,它把革命的火种撒遍了沿途的十一个省。长征结束,新的革命形势就开始了。小组探讨: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1、审问题抓关键词2、找准题眼提炼材料中心思想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4、进行知识转化组织答案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1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21、红军长征途中,遇到哪些困难和问题?敌人的围追堵截;恶劣的自然环境,如终年积雪的雪山,一望无际的草原;还缺少粮食给养等。探究问题:2、红军能够克服这些困难靠的是什么?红军长征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那么什么是长征精神?当代青少年应如何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长征精神: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坚定理想、充满信心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百折不挠、排除万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等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担负起自己各方面的责任,对个人负责,对集体、对社会负责,对我们的国家负责,做一名有责任心的中学生,这就是对长征精神最好的传承、发扬。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习近平本节课我们学习了长征这一历史事实,基础知识很好记忆,重点是我们要学习这些前辈和先烈们身上体现出来的伟大的长征精神,并指导我们今后的学习、生活及人生。让我们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新的长征路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开始:1934年10月遵义会议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原因过程意义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时间:1935年1月课堂小结内容: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等意义:转折点、成熟的标志胜利会师:1936年10月,长征胜利结束随堂演练1.1934年,中央红军进行长征的主要原因是()A.将革命形势推向全国B.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C.建立新的革命根据地D.北上抗日2.红军长征打乱敌人的追剿计划是在哪一事件后()A.四渡赤水B.渡过乌江C.渡过金沙江D.飞夺泸定桥BA3.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①四渡赤水②遵义会议召开③渡过乌江④强渡大渡河A.①②③④B.②③①④C.③②④①D.③②①④4.“群龙得首自腾翔,路线精通走一行。左右偏差能纠正,天空无限任飞扬。”这首诗是朱德为纪念遵义会议而作。“群龙得首”是指遵义会议确立了谁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A.博古B.陈独秀C.毛泽东D.邓小平DC5.毛泽东于1936年10月著诗《七律·长征》:“……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诗中表达了红军哪一次胜利会师的喜悦心情()A.遵义会议B.会宁会师C.井冈山会师D.吴起镇会师6.红军长征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是()A.红军指战员英勇善战B.日本加紧侵略中国,国民党力量受到牵制C.长征路上地势险要,便于红军作战D.遵义会议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BD
本文标题:2017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58793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