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自考“国际贸易实务(三)”读书笔记
1自考“国际贸易实务(三)”笔记(1)国际贸易:世界各国(地区)之间货物和服务的交换活动,是世界各国在国际分工的基础上进行相互联系的主要形式。世界各国对外贸易的总和构成国际贸易。对外贸易:一国(地区)与其他国家(地区)之间货物和服务的交换活动。国际贸易商品分类:按《国际贸易商品标准分类》分为十大类:63章、233组、786个分组和1924个基本项目。其具体分类为:0类:食品及主要供食用的活动物;1类:饮料及烟草类;2类:燃料以外的非食用粗原料;3类: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原料;4类:动植物油脂及油脂;5类:化学成品及有关产品;6类:主要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7类:机械及运输设备;8类:杂项制品;9类:没有分类的其他商品。初级产品:指那些未经过机器加工或只经过简单机器加工的农林牧渔产品,一般把0~4类商品称为初级产品。工业制成品:指全部经过机器加工的产品,一般把5~8类称为工业制成品。出口贸易一国将本国生产或加工的商品输出到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活动。进口贸易:一国将外国生产或加工的商品输入本国市场的活动。对外贸易货物结构:指一国各类进出口货物的构成状况。一国对外贸易货物结构主要由该国经济发展水平、自然资源状况、对外贸易政策等因素决定。它反映一国经济发展水平和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2国际服务贸易的定义:乌拉圭回合达成的《服务贸易总协定》(generalAgreementonTradeinServes,简称GATS)将服务贸易界定为四类:1、跨境提供(cross-bordersupply),从一成员境内向任何其他成员境内提供服务(服务的提供者与消费者都不移动);2、境外消费(consumptionabroad),在一成员境内向任何其他成员的服务消费者提供服务(服务消费者过境移动);3、商业存在(commercialpresent),一成员的服务提供者在任何其他成员境内通过商业存在提供服务(服务的提供者将自己的生产要素移动到一缔约国内,通过设立机构并提供服务,取得收入);4、自然人流动(movementofpersonnel),一成员的服务提供者在任何其他成员境内通过自然人提供服务(服务提供者的过境移动在其他缔约方境内提供服务而形成的贸易)。以部门为中心的服务贸易的分类:1、商业性服务2、通讯服务3、建筑服务4、分销服务5、教育服务6、环境服务7、金融服务8、健康及社会服务9、旅游及相关服务10、文化、娱乐及体育服务11、交通运输服务;12、其他服务。关于服务贸易的内容分类的另外几种有代表性的分类:1.把世界服务贸易项目按其与商品贸易、直接投资的密切程度分为:A.同国际货物贸易直接相关的传统国际服务项目;B.同国际直接投资密切相关的要素转移性质的国际服务项目;C.相对独立于货物贸易和直接投资的国际服务贸易项目。2.以“生产”为核心的划分法:A.生产前服务;B.生产服务,即生产过程的服务;C.生产后的服务。33.以服务贸易中生产要素的密集程度进行划分:A.资本密集型服务贸易;B.技术、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C.劳动密集型服务贸易。自考中英合作“国贸实务”复习总结(1)2007-6-18【大中小】专题1国际贸易背景知识第一章国际贸易导论一、具体分为9类统计时一般把0—4类商品称为初级产品,5—8类称为工业制成品。初级产品指那些为经过机器加工或只经过简单机器加工的农林牧渔产品二、对外贸易货物结构——指一国各类进口货物的构成状况它反映一国经济发展水平和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国际分工的深化,工业制成品所占的比重逐渐上升,初级产品的比重日趋减少三、地理分布——它表明该国同世界各国和地区经济贸易联系的程度四、服务贸易界定为4类:1、跨境提供2、境外消费3、商业存在4、自然人流动第二章二战以前的国际贸易一、早在公元前2000多年,地中海沿岸的各奴隶制国家就开展了彼此间的对外贸易。我国在夏商时代已进入奴隶社会,贸易集中在黄河流域。国际贸易规模有限,主要局限与邻近国家之间。商品主要有两类:一是奴隶,二是奢侈品,如宝石、装饰品、各种织物、香料二、公元前2世纪的西汉就开辟了从新疆经中亚同望中东和欧洲的陆路——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绸、茶叶开始输往欧洲欧洲的宝石、珊瑚和玻璃制品输往中国三、地理大发现的直接结果是扩大了欧洲国家对外贸易的地理范围地理大发现引起了西欧商业性的革命,进入世界贸易的商品种类和商品总量急剧增加。(货物结构)第三章二战以后的国际贸易一、发达国家服务占其国生产总值比重达2/3,其中美国已达3/4,发展中国家服务业所占比重也达1/24二、发达国家在工业制成品的贸易方面,出口大于进口,是工业制成品的净出口国。发展中国家在初级产品的贸易方面,出口大于进口,是初级产品的净出口国出口国:美、德、日、中四国最大三、工业化国家在国际服务贸易中占有绝对优势第四章中国对外贸易一、中国进口商品通常以工业制成品为主,主要集中在进口技术含量高的机电产品,如汽车、飞机等,急电产品占进口商品总额的一半二、在中国服务贸易中,最主要的项目是旅游专题2国际贸易基础理论与环境一、绝对优势——亚当。斯密提出的每个国家都应只生产它擅长的产品,然后用来交换别国所擅长的产品,这比各国各自生产自己所需一切东西更为有利二、比较优势理论——李嘉图提出各国应按照“两利取其重,两劣取其轻”的原则分工和交换,即每个国家都集中生产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三、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国际贸易不仅会使各国生产要素的价格均等化。收入分配会使部分人变富,一部分人变穷四、要素禀赋理论认为——一个国家出口的应是密集使用本国丰富的生产要素生产的商品,进口的应是密集使用本国稀缺要素生产的商品五、里昂惕夫之迷的解释(一)劳动力的不同(二)存在人力资本(三)存在关税及贸易壁垒(四)自然资源稀缺(五)要素密集度逆转六、新产品的生命周期经历三个阶段:(一)产品创新阶段(二)产品成熟阶段(三)产品标准化阶段七、波特认为国内4种变量影响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建立和保持竞争优势的能力:1、要素禀赋2、需求状况3、相关产业和辅助产业4、企业战略、结构和竞争5、机会和政府是两个不可或缺的因素,即附加变量八、波特把要素区分为基础要素和高级要素(选择)基础要素:自然资源、气候、地理位置、人口等高级要素:通讯设施、瘦果高等教育人才、科研设施和技术诀窍5第六章国际贸易的环境因素PEST(一)政治环境包括——当事国或地区的社会性质和政治体制、政治稳定性、有关法律制度、主要外贸政策与措施、公众利益集团的发展、(二)经济环境包括——经济体制、经济结构、市场规模和经济基础结构等(三)社会文化环境——语言、教育水平、宗教信仰、审美观念和价值观念(四)技术环境第七章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是指各国的货物、服务、资本、技术和人员跨越国界大规模、高速度地流动,世界各国、和地区之间经济上相互联系与依存、相互渗透和扩张、相互竞争和制约的程度日益加深,并不断向纵深发展的态势、进程和趁势。为什么说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之后,并在90年代形成高潮?二战后,意识形态的对抗割裂了世界市场。在两大阵营尖锐对立的时代,经济全球化充其量仅仅是“半球化”。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转型国家、发展中国家积极进行市场化改革,并实行开放政策。市场经济体制成为各国的基本经济体制。这为经济全球化的真正形成提供了基础与前提。生产全球化的含义:1.单个企业(主要是跨国公司)的国际化生产向纵深推进,其跨国经营的分支机构在数量上和地域上极大地扩展,在组织安排和管理体制上超越国界;2.借助跨国公司以及分支机构间多种形式的联系,逐步建立以价值增值链为纽带的跨国生产体系,处于国际分工不同层次的国家被有机地纳入在国际生产体系之中。生产全球化对产业带来的影响:1.生产的全球化使世界产业结构不断进行调整。产业结构的调整,不仅使一些产业的整体转移,而且使同一产业的一部分产业环节转移;2.生产全球化使最终产品成为“国际性产品”。贸易全球化的具体表现:1.全球货物和服务贸易增长迅速。1990-1998,国际货物贸易量、货物贸易额和服务贸易额年均增长率分别为6.5%、6%、7%;62.国际贸易的种类不断增加,涌现出许多新商品;3.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并动作促进了贸易自由化的进程。金融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主要包括三层含义:1.金融活动跨越国界,形成无国界金融;2.金融活动按同一规则运行,在全球范围形成统一的金融体系,资本市场按通行规则运行;3.在统一的国际金融市场,同质的金融资产在价格上趋于一致。金融全球化的表现:1.国际资本大规模流动;2.金融业务与机构跨境发展;3.各国利息率等指标联动和全球利息率的下降;4.通过合并和兼并,超巨型商业银行和超巨型投资银行不断涌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信息技术有哪些进步?1.作为信息技术核心的电脑技术,发展速度呈指数状;2.信息传输技术已经跃上新台阶;3.信息高速公路正覆盖全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运输技术有哪些进步?1.运输技术有较大的创新与发展。20世纪50年代螺旋桨飞机,60年代出现的喷气式客机使每小时飞行速度由300~400英里提高到500-700英里。2.集装箱运输的出现是现代运输手段的重大变化。近10年集装箱又有了飞跃性的发展,形成了标准化、系列化;大型化、专用化;运输专业化、电子化以及联运化四大特点。科技发展对经济全球化带来哪些影响?1.使国际经济与贸易活动的空间距离几乎一下子缩小到零;2.使发展中国家能较快地建立现代产业,从而使后进国家与先进国家之间的技术差距大为缩小;73.使分布在世界各地的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紧密联系在一起;4.使一个公司可以高效组织与协调分散在全球的生产经营业务。跨国公司:是指以本国为基地,通过对外投资,到其他国家和地区投资、设厂,进行国际化生产和经营活动的企业。跨国公司必须具备三个基本要素:1.必须是一个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从事经营业务的工商企业。其实体不论采取何种法律形式经营,也不论在哪个经济部门经营。2.必须有一个中央决策体系,具有共同的全球经营战略和协调一致的共同政策、策略。3.跨国公司内的各个实体分享资源、信息,共同承担责任。20世纪9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的发展呈现哪些特点:1.跨国公司的数目剧增;2.跨国公司的跨国化程度不断提高。3.跨国公司的战略联盟进一步发展。跨国公司的战略联盟:是指两个以上的跨国公司围绕共同的战略目标而建立的相互补充、相互衔接、共同开发、共担风险、共享收益的合作关系。战略联盟的特征是:a.是一种以非资本参与为主要形式的国际经营方式,是以契约或协定为基础的一种合作关系;b.合作伙伴拥有特殊的竞争优势并愿意在合作领域内与对方分享。在合作范围以外的市场上仍然存在激烈的竞争。跨国公司对经济全球化的影响:1.跨国公司生产国际化,促进了国际分工的深化。2.跨国公司的内部贸易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3.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掀起的兼并收购浪潮,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步伐。跨国公司的发展对国际贸易有何影响?1.跨国公司的海外直接投资,扩大了跨国公司内部专业化的协作,使中间性产品的贸易扩大,促进了8国际贸易总额的增长;2.跨国公司的海外投资主要集中于制造业,尤其是资本密集型产业。这一投资部门分布直接影响着国际贸易商品结构的变化,使得国际贸易结构中制成品贸易比重上升。3.跨国公司的海外投资的3/4集中于发达国家或地区,跨国公司通过内部贸易和外部贸易促进了发达国家之间的商品流动。4.跨国公司进行的新产品研究与开发以及转让,促进了国际技术贸易的增加。贸易与投资自由化的表现:1.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关贸易总协定的主持下,世界各国先后进行了八轮多边贸易谈判,达成了范围越来越广泛的贸易自由化协议。关税水平不断降低。非关税壁垒逐步取消。2.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取人了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使世界贸易的发展步入了一个更加合法化和有序化的新阶段。世界贸易组织成立后,世界贸易自由化的进程进一步加快。3.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放松了金融管制,国际投资的
本文标题:自考“国际贸易实务(三)”读书笔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2541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