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贸易 > 资产评估/会计 > 高考历史材料解析题_的类型及解答技巧
历史材料解析题的类型及解答技巧(1)一、材料解析题的问题类型内涵式提示语“根据(依据、据)材料……分析(归纳、概括、提炼、叙述)”这类问题的解题必须依据材料。在解题时只要符合题意,照抄、摘抄材料也能得分。但是不能全文、整段摘抄。外延式提示语有“根据(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归纳、概括、提炼、叙述)……”。这类问题的解答要联系所学过的教材知识,答案来自教材等所学知识,而与材料本身关系不大。内涵外延结合式提示语“根据(依据、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归纳、概括、提炼、叙述)……”回答此类问题既要依据材料,又要与教材相结合。二、材料解析题的审题技巧内涵式一般从材料中找答案,同时需要归纳、概括、提炼。审题思路:一般一句话一个要点。需注意标点符号和分值。文言文如有一两个字不懂,别慌,从整体上读出大意即可。如(11郑州市质量检测)材料一:谚曰:“耕而不耢(lào,一种农具,用来平整土地),不如作暴。”材料二:谚曰:“以时及泽(指墒情),为上策”也。依据材料,概括农业耕作需要注意的问题。(6分)答案:1、审清题目设问类型一是生产工具;二是土壤墒情;三是季节时令。外延式根据问题,定位知识点的教材位置,整合,重组出答案。内涵外延结合式先提炼材料信息,然后结合教材知识,解决问题。二、审题技巧材料解析题的问题类型中,往往有比较、列举、简述、论述、概括等要求。问题指向不同,对题目答案内容的要求和书写格式也不同。如比较型问题,有比较相同点、不同点、异同点。相同点用“都”、“均”等字眼,不同点用对称性语言。2、审清问题的指向3、审清问题的限制性条件限制条件有时间、空间、领域(如政治、经济、文化等)、角度(背景、目的、性质、结果、影响、意义等)、程度等(简称两间、两度)二、审题技巧问题的分值既是答案详略的提示,也是答案要点个数、角度的暗示。高考文综,一般是2分一个要点,也有1分一个,还有3、4、5分一个的。一般情况下,偶数分值的题2分一个要点,比如6分的题3个要点等。(但我们自己考试一般有1分一个点的,也有2分一个点的。)4、审清题目的分值5、审清问题的核心三、答题要求作答时做到四化:要点化(提炼要点,能力要求较高,须练习)序号化段落化规范化(用历史性语言,不用文学性语言)四、材料解析题常见的问题类型及解题技巧材料解析题常见的问题有原因类,过程类、特点类、实质类、内容类、结果类、影响类、论证类、启示类、评价类、比较类等。1、评价类。评价类问题的提示语有“评价”,“评述”,“评析”,“认识”,“看法”等。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观点进行分析和评定。其关键在于要与历史发展的具体史实、阶段特征相结合,从而揭示那些历史事物的特点、作用和影响。回答评价类问题有三种方法:一分为二法,从正反两个方面分析评价历史事物;分阶段评价法,从不同历史时期分析评价事物;主客观评价方法,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评估历史事物的历史价值。四、材料解析题常见的问题类型及解题技巧1、评价类。材料一一九○六年秋天,我到日本去留学……我以为保存国粹的目的,不但要光复旧物;光复之功告成以后,当将满清的政制仪丈一一推翻而复于古。不仅复于明,且将复于汉唐;不仅复于汉唐,且将复于三代。总而言之,一切文物制度,凡非汉族的都是要不得的,凡是汉族的都是好的,非与政权同时恢复不可;而同是汉族的之中,则愈古愈好。——钱玄同:《三十年来我对于满清的态度的变迁》材料二我将此文看了一遍,更恍然于共和与孔经是绝对不能并存的东西,如其要保全中华民国,惟有将自来的什么三纲五伦、礼乐、政刑、历史、文字,“弃如土苴”。如其要保全自来的什么,三纲五伦、礼乐、政刑、历史、文字,惟有请爱新觉罗·溥仪复辟或请袁世凯……称帝。——钱玄同:《姚叔节之孔经谈》(1919年2月12日)(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钱玄同对待传统文化的不同态度。(8分)(1)辛亥革命前,为推翻清王朝需要借用传统文化资源,全面肯定传统文化,对辛亥革命起了积极作用,但忽略了传统文化中的消极因素;后来全面否定传统文化,有利于推动新文化运动,但矫枉过正。(8分)四、材料解析题常见的问题类型及解题技巧1、评价类。材料二史观黄氏(黄宗羲)之说,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却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侔(móu,相当)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绝对尺度。——赵轶峰《十七世纪中国政治、社会思想诉求的维度》(2)材料二主张用什么方法去评价黄宗羲的思想?运用这一方法,评价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思想。(2)方法: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评价(历史的评价);进行全面的评价(辩证的评价)。评价: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为资产阶级建立政权提供了制度设计,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时代要求;它主要代表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其实质是维护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权利。四、材料解析题常见的问题类型及解题技巧2、原因类。原因类问题包括背景、原因、条件三种情况。背景的范围最广,原因和条件是背景的组成部分,回答条件注重客观性,分析原因注重主观性。有时,三者可以通用,即背景、条件也是原因。常见的前提是原因也是条件,导火线是直接原因,不是条件。解题思路:从内因和外因,根本原因和具体原因,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等切入,根据问题的类型,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环境、政策、历史、地缘等角度着手进行分析和说明。(2)钱玄同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变化在清末民初颇具代表性,简要说明这种变化的历史背景。(7分)(2)辛亥革命胜利,但很不彻底;民族危机日益深重;新文化运动兴起。(7分)四、材料解析题常见的问题类型及解题技巧3、实质类。实质就是本质,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决定事物性质、面貌和发展的根本属性。事物的本质是隐蔽的,需要透过现象掌握本质。方法:先确立所要表述的历史事件的主体,再确立其本质属性,揭示其本质或目的,最后指出其性质。例:材料二寓封建(注:即分封)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其专在下”、“其专在上”各指什么?答案:(2)地方权势过大;君主专制。四、材料解析题常见的问题类型及解题技巧4、比较类。方法:(1)审题:先确定比较对象;然后确定比较项目,即比较内容;再确定限制条件,一般有时间限定、角度限定等;(2)答题:第一步草拟提纲,就是把答题的要点、顺序简明扼要的列出,根据问题的范围和时限作答。第二步组织答案,依据提纲,以史实为基础,史论结合。答题还要简明扼要,详略得当,要全面准确。注意:如果有两个对比项,一般答从……到……,但如果有三个以上对比项,应该一一列出。四、材料解析题常见的问题类型及解题技巧4、比较类。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按“官有能而禄有功”的原则,废除血缘世袭的贵族制,建立起官僚行政制度。秦至汉初,秉承法家理念,功与能为官吏升迁任免的主要依据。汉武帝以后,儒生出身的官吏地位上升,官吏个人品行对于引导、教化百姓的功用日益受到重视。东汉时,士大夫追逐基于德行的“名”,官吏矫情虚伪而无实际才能成为普遍现象,曹操执政,强调“唯才是举”,功、能者优先,“不官无功之臣,不赏不战之士”。西魏北周选任官吏,突出思想品行的重要性:“凡所求材艺者,为其可以治民。”强调对官员的品行和政绩考核。“其志行名者,则举之;其志行不善者,则去之……凡求贤之路,自非一途。然所以得之审者,必由任而试之,考而察之。”——摘编自翦伯赞《中国史纲要》材料二唐代将品德与任职态度方面的“四善”作为考察官员最重要的内容:“一曰德义有闻,二曰清慎明著,三曰公平可称,四曰恪勤匪懈。”同时规定各类职务的最佳业绩标准,称作“最”。每年考核,公示结果。考核分为九等:“一最四善为上上,一最三善为上中,一最二善为上下……居官饰诈,贪浊存状,为下下。”“善”是获得薪酬奖励与迅速提升的关键。——据《新唐书》(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至唐官员选拔所体现的“德”、“才”观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15分)(1)变化:秦至汉武帝时,以功勋、能力为选拔官吏的主要依据;汉武帝以后,选拔官吏越来越注重官吏的个人品行;曹操强调“唯才是举”;西魏北周时强调德行优先,同时注重能力考察;唐代形成一套完善的德才兼顾、以德优先的考核制度。(8分原因:儒家思想对制度建设的影响日益深入:具体历史背景影响人才选拔的标准;建设高素质的官吏队伍。(7分)
本文标题:高考历史材料解析题_的类型及解答技巧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2817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