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龙源期刊网古村落保护模式探索作者:罗玲莉陶苏莉来源:《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年第33期【摘要】因时光流转,岁月侵蚀,曾经繁荣的古村落渐渐衰落,遗存的古建筑也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为了避免有历史价值的古村继续消亡,必须找出一个合理有效的保护模式,既对古建筑加以保护,同时从社会功能方面赋予古村新的活力,使古村落的生命得到持续发展。本文将在调查分析历史建筑价值与保存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具体项目探索古村落(古建筑)的保护模式,以供相关研究工作者参考。【关键词】古村落;古建筑;保护;模式1保护区建筑分类保护区内建筑按风貌保存的完整程度,结合历史文化价值和建筑特色分为四类,分别对应不同的整治措施。1)一类建筑——保存较好的、具有典型代表性、或未修缮、质量较差、基本为原物的原有建筑。2)二类建筑——主体建筑基本为原物的,部分损毁严重,需要重新修整的建筑质量较差的建筑。3)三类建筑——现存建筑部分为原物,但有建筑形象有较大改动;或者是建筑质量较好但风貌一般的建筑,但与传统风貌尚可协调的建筑。4)四类建筑——建筑质量较好,一般为七十年代后所建的建筑,建筑体量大、高度较高,建筑形象严重影响环境风貌而又无法改造的建筑;或者违章搭建的棚物、简易房。2整治模式在调查分析历史建筑价值与保存现状的基础上,为抢救历史真实遗存,切实保护历史街区的传统格局与风貌,确定以下历史建筑保护和整治模式。1)保护——保持原状,如实反映历史原状,如实反映历史信息。原有建筑结构与形象严格保护。参照不改变原状的原则进行维修或重建,可适当调整建筑内部功能。2)改善——对建筑风貌和空间格局保存情况较好,但部分损毁严重,或不适应现在功能需要的建筑,通过科学评价,保护原有格局、外观、风貌、特色等,并按原有特征进行修缮,龙源期刊网增加或改善内部设施,提高功能品质。对主体结构保存,局部改动或破坏较多的历史建筑,进行修复、改善或重建,还原历史风貌。3)整饬——对于建筑质量较好,但风貌较差的现代建筑,通过降层、调整外观色彩、材料等整饬手段,达到与环境的协调,历史建筑外观改动较大的,通过整饬改动部分,根据实物、史料依据或同时期历史风貌,进行修复。4)更新——对传统风貌影响较大建筑,采取原地拆除的措施,或原有历史建筑损毁后留下的空地,为维持原有整体风貌格局可以重新设计更新,建筑风格与历史建筑保持一致。5)拆除——对风貌影响大的建筑及违章搭建、后期加建的危棚简屋和破坏原建筑格局、风貌、空间形态的建筑必须拆除,恢复原空间格局。6)新建——在保护区内规划建设新的建筑,须符合风貌要求,控制高度、体量、色彩,保持和传统风貌协调一致的原则。3古村保护和整治规划----西仓3.1保护原则1)基于现状,采取最小干预手段,最大限度地整理并呈现出古村特色。2)注重时代特征和历史的延续性,还古村一个有生命力的演变史。3)发掘人文历史和物质遗存,赋予其新的生命,“活化”古村。3.2整体格局保护规划1)保护范围调整经实地调查和评价分析,将原保护区外的部分风貌较好建筑也划进保护区范围,另外,和保护区空间关系密切的区域,虽然现存建筑风貌较差,但由于其位置对保护区整体风貌影响较大,因此也将其划入保护区控制范围。2)整体格局保护①保护古村:“土”字形的两河一街结构。呈现“河街相依、前市后坊;水街为骨、庭院其间”的历史格局。②最大限度地修复“一街一廊一系统、两河、三石场、四行门、五桥、七院”,两轴(西仓街和更里河)八节点(三石场和五桥)的形态。龙源期刊网一街一廊一系统——修复老街,局部蔡氏联廊(备弄)和局部排水系统。两河——修复西仓河和更里河。三石场——修复蔡氏义庄石场、外更里桥石场、六房大厅石场。四行门——重建东、南、西、北四座行门。五桥——西仓桥、小板桥已不是原物,位置也已变更。先鉴定其是否安全可靠,安全则可改造为石拱桥;不安全则可重建为石板桥(原桥石板尚存)。里更里桥安全则可改造为石板桥;不安全则可重建为石板桥。重建中更里桥。修复外更里桥。七院——修复历史风貌保存较好的义庄局部和亲贤堂局部。3)街巷空间西仓的街巷空间广义上可分三种类型:街市-西仓街;水巷-更里河;备弄-蔡氏联廊。街市-西仓街,保护和修复街道空间开闭收放韵味,剥离水泥等现代材料,恢复原来路面和石场材料。恢复江南水乡商业步行街风貌。水巷-更里河,保护和修复现存空间和两岸斑驳沧桑的建筑,重建东岸部分古建。修复石底,石岸和石埠。还江南水乡的“小桥,流水,人家”的风貌。备弄-蔡氏联廊,结合修复亲贤堂,修复局部蔡氏联廊(备弄)和局部排水系统。3.3整治模式在调查分析历史建筑价值与保存现状的基础上,为抢救历史真实遗存,切实保护历史地段的传统格局与风貌,确定以下历史建筑保护和整治模式:保护、改善、整饬、更新、新建。同时完善古村的各项市政基础设施,利用古村的旅游度假吸引力,开发传统特色民俗产品商铺、民宿、餐饮、历史博物馆等新型功能,赋予古村新的活力。4古村保护和整治规划----大坊桥4.1整体格局保护规划龙源期刊网)整体格局保护①保护古村以伯渎河为依托形成的街市,码头,粮仓和民居群落。“一河两岸,一古一今”。东岸,保护十四个圆柱形粮仓,十间粮食加工厂房,以及若干生产生活配套用房。并将其活化为粮食博物馆和文化创意园。保护“一闸一桥”的外部联系。西岸,最大限度地修复古村:“井”字形结构,和“一轴二片三节点”的空间形态。:②保护现存的:“一街二河,一坊五院,二文三点四桥”。一街——重造临水商铺,恢复街市尺度。活化大坊桥著名的作坊和街市。二河——因伯渎河防洪水位提高,沿河修建防洪堤。团圆桥(东风桥)以南结合,防洪堤可以结合重造临水商铺一同处理。团圆桥(东风桥)以北,地势较低,常常被淹,修建防洪堤太高又影响风貌。办法一:抬高地势,古建筑先拆后装。办法二:沿伯渎河修建防洪堤,并在团圆桥下修建闸门,控制支流水位。一坊——大坊桥以作坊著称,修复仅存的钱源盛大院酒糟坊是必要的。五院——修复老汪家墙门,汪氏宅院,陈宏裕大院,德裕堂—钱源盛大院酒糟坊,吴尊仙宅院。二文——保护并修复“洋学堂”及“耶稣堂”。三点——保护并修复永安桥,团圆桥(东风桥),小坊桥--大坊桥三处桥及其桥堍节点的开放空间。四桥——修复大坊桥、小坊桥、团圆桥,永安桥。。3)街巷空间重造临水商铺,恢复1:1左右的高宽比街市尺度。活化大坊桥著名街市。恢复原来的石板和石子路面材料。修复桥及其桥堍节点的三个开放空间。恢复江南水乡商业步行街风貌。4.3建筑整治模式龙源期刊网在调查分析历史建筑价值与保存现状的基础上,为抢救历史真实遗存,切实保护历史地段的传统格局与风貌,依旧确定以下历史建筑保护和整治模式:保护、改善、整饬、更新、新建。同时完善古村的各项市政基础设施,利用古村的旅游度假吸引力,开发传统特色民俗产品商铺、民宿、餐饮、历史博物馆等新型功能,赋予古村新的活力。5结语国内外学者越来越注重对古民居保护的研究,并且意识到,对于古建筑的保护不能仅仅停留在保护这一层面,更要合理利用,以利用促保护,以保护带利用,实现古建筑保护与旅游利用的双赢。【参考文献】[1]:罗哲文.罗哲文历史文化名城与古建筑保护文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本文标题:古村落保护模式探索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5383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