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专题六第4讲区域特征分析与差异比较
第4讲区域特征分析与差异比较知识体系建构真题考向引航真题回眸考向一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分析1.(2010·课标全国文综)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右图示意某区域多年平均降雪量与雪期(从当年初雪日到次年终雪日的天数)的空间分布。该区域内丘陵区每年因融雪径流造成的土壤侵蚀较为严重。(1)根据等雪期线的分布,分析沿MN一线的地形分布特点。(2)比较甲、乙两地雪期与降雪量的差异,并解释原因。(3)分析位于丘陵区的丙地融雪侵蚀较乙地严重的原因。解析第(1)题,由经纬度判断图示地区是我国的东北地区,M处位于大兴安岭,N处位于长白山地,两者之间是东北平原。等雪期线中段向北(东北)凸出,表明地势高的山地气温低,雪期长;地势低的平原地区气温高,雪期短。第(2)题,从图上可以读出甲、乙两地雪期的长短,影响雪期长短的因素主要是气温。甲、乙都位于山地,但是乙地的纬度更高,气温更低。根据等降雪量线可以看出甲地多于乙地,原因是东北地区的水气主要来自太平洋,甲地距海近,位于长白山地的迎风坡,降水量更多。第(3)题,影响侵蚀程度的因素主要有植被,径流量的大小和流速、土质状况、坡度以及人类活动等。丙地是丘陵,乙地是山地,丙地的地势比乙地低,集水多,加上丘陵地区农业活动频繁,植被破坏严重,因此更容易受到侵蚀。答案(1)等雪期线在中部地区向北(东北)凸出,表明沿MN一线中部雪期短于其东西两侧地区,即东西部气温持续低于0°C的时间较长;中部气温持续低于0°C的时间较短。因此,中部地势较低(为平原),东西部地势较高(为山地)(东西高,中间低)。(2)甲地雪期比乙地短,原因是甲地纬度低于乙地,甲地降雪量比乙地多,主要是因为甲地比乙地距海近,水汽更为充足。(3)丙地属于丘陵地形,地势低于乙地,融雪径流量大于乙地;丙地比乙地受到更多人类活动的影响(如林地被毁,过度垦荒等),丙地更易被侵蚀。考向二区域人文地理特征分析2.(2010·上海地理)读有关厄立特里亚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厄立特里亚气候干旱,降水量小而且不稳定。2007年人均国民收入仅270美元,农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但粮食不能自给。农业生产技术相对落后,如在平原、山地斜坡主要采用传统地面灌溉和引洪灌溉的方式,很少实施喷灌、滴灌。目前我国和厄立特里亚正在开展农业方面的合作。(1)从温度带位置、海陆位置及该国所处的大洲方位,概述厄立特里亚的地理位置特征。(2)归纳厄立特里亚的地势特征,并根据地势判断该国从东南部到西北部气温变化趋势是。(3)由于地势的影响,河流的流向具有的特征。一般而言,A、B、C三条河流发源区大气降水补给量由大到小依次是。(4)由于受自然环境与资源条件的影响,厄立特里亚农业除游牧畜牧业以外,农业地域类型还有农业,其主要粮食作物是,该农业地域类型的生产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简述厄立特里亚农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该国可以采取的措施。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第(1)题,描述一个地区的地理位置特征,可从其所处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大洲中的相对位置等方面回答。第(2)题,从地形示意图看,该地中部在1500米以上,中部高,东、西两侧低。由气温随海拔的变化规律可推知该地中部气温低,东南部和西北部气温均高。第(3)题,受地势影响,该地区的河流由中部向四周流。从图上看,A、B、C三条河流发源区依次由南向北排列,从所处气候区来看,由南向北干旱程度增加,故大气降水补给量为A>B>C。第(4)题,从题干条件可知,该地区降水量少且不稳定,故农业地域类型除游牧畜牧业外,还有旱作农业,主要粮食作物应为小麦或大麦、玉米、高粱等耐旱作物。题干中提到“农业技术相对落后”、“粮食不能自给”等,由此可归纳出该地区农业生产特点:机械化水平低、生产力水平低、商品率低等。第(5)题,从材料中可归纳该地区农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缺水、生产技术落后、资金匮乏等。可针对问题提出解决措施:修建水库,缓解水资源不足问题;推广喷灌、滴溉等灌溉技术;加强国际合作等。答案(1)位于热带,东濒红海,非洲东北部。(2)中部高,东、西部相对较低;东南地势低气温高,中部地势高气温相对较低,西北部地势下降气温随之升高(3)从中部流向四周A、B、C(4)旱作小麦(或大麦、高粱、玉米等)机械化程度不高,生产力水平低,产品商品率也低(5)问题:水资源匮乏;资金短缺;技术力量不足措施:在高原修建水库与水坝,实现雨水的季节调配;培养农业技术人员;推广喷灌与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加强国际合作,解决资金短缺困难等(任答两点即可)考向三区域差异的分析3.(2010·四川文综)读以下两幅区域图,完成下列要求。(1)图1中①河流与图2中②河流补给的差异是:①河流;②河流。与①河流域相比,②河流域农业气候资源条件的明显优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2)图1为某月等温线分布图,简述130°经线以东地区气温空间分布的显著特点,并运用大气运动的相关知识,解释甲地等温线沿虚线方向弯曲的原因。(3)分析图1中乙地的湿地形成原因,并指出湿地对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4)七月,当你乘坐热气球在图2中的丙地上空遨游时,请把可以俯瞰到的主要自然景观描述出来。(5)请在图3模式图中选择两条竖线,画上箭头并注明水循环环节名称,以正确表示图2中丙地区大气与地面之间的水分交换。解析(1)由图中经纬度数值得出①河流为松花江,②河流为锡尔河。松花江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锡尔河地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降水较少,晴天日数多,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2)由图示看出130°E以东地区等温线数值变化总体呈从东南向西北递减的规律,且沿海地区等温线密集,内陆稀疏,说明沿海温差大于内陆。东北角有呈闭合状的等温线且数值为该区域最小,则该区域低温中心位于东北角。在甲地等温线弯曲处做等温线的切线,可知虚线处气温高于两侧,由图中等温线数值推断此季节为冬季,此区域主要受冬季风影响,而虚线西侧为大兴安岭,即虚线位于冬季风的背风坡。(3)湿地的形成条件有:湿润地区,降水充沛或气温较低,蒸发微弱;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地下有隔水层或冻土,不利于地表水下渗等。它具有调节气候、调控洪水、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功能。要结合地区特点相应分析。(4)丙处为西西伯利亚平原,地形平坦,河流纵横,纬度较高,易形成沼泽,亚寒带针叶林广布。(5)掌握水循环的各个环节,该题不难画出。答案(1)夏季以雨水补给为主夏季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光照充足(或太阳辐射强),气温日较差大(2)气温分布特点:气温由东南向西北(或由南向北)递减,单位距离气温差沿海大于内陆(或东南部大于西北部),低温中心位于图示区域的东北角。等温线弯曲原因:甲地位于大兴安岭东侧,冬季风越过大兴安岭,下沉(或背风坡)增温。甲地气温高于同纬度两侧,致使等温线向北弯曲。(3)形成原因:气温低,地表水蒸发弱;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冻土阻隔,水分下渗少,故地面长期潮湿、积水。作用:调节气候(或调节河、湖水量),保护生物多样性(或保护生态系统)。(4)平原广阔,地形坦荡;河流纵横,沼泽广布;亚寒带针叶林绵延不断(或狐、熊穿行)。(5)所画箭头与环节名称标记如下图所示。命题预测本讲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区域特征和区域差异的分析能力,学会区域分析的一般思路与方法,认识区域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探讨区域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优势与不足,以及存在的问题与应当采取的措施等,是区域地理考查的核心。在考查内容上主要是结合国际重大时事热点相关的国家、地区的地理特征为命题的背景材料,创设问题情景,通过经纬网地图,并结合其他图表信息,将两个具有明显差异性或相似性的区域进行比较,考查学生的空间定位、区域特征的综合分析与论证等能力。从考查形式上看多以综合题的形式出现。在以后的复习中要关注重大时事发生地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生态环境相似或差异明显的国家或地区,通过比较找出它们的相似之处和差异之处,深刻认识某地区的区域特征;利用综合分析法,从整体上认识和分析某地区的区域特征,在分析过程中,要善于抓住主导因素。高频考点突破核心点一区域特征分析和比较的思路1.地理位置分析和比较的思路(1)绝对位置——经纬度位置(确定一个区域范围或具体地点)。(2)相对位置①海陆位置:岛屿、半岛、大陆东西岸等。②山河位置:从山脉分布、走向,河流水系形状、流向等方面进行分析判断。③政治地理位置:根据国家或区域轮廓,或者邻国、邻省轮廓等进行分析判断。④交通地理位置:从交通运输的主要方式及交通网中线、点的分布等方面进行分析判断。2.自然地理特征分析和比较的思路(1)地形①地形特征:主要从地形类型、海拔高度、地面起伏状况、地形分布上来描述。②地势特征:主要从地面起伏变化的趋势上来描述,常用的描述语言有两种:一是某方向高,相反方向低;二是从一个方向向另一个方向倾斜。③地质作用:按其能量来源可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内力作用主要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等;外力作用在地面起伏大的高原、山地主要是侵蚀作用,在低平的地区主要是堆积作用,在降水多的湿润、半湿润地区主要是流水作用,在降水少的干旱、半干旱地区主要是风力作用。④地质灾害:主要是指地震、火山喷发、滑坡和泥石流等。(2)气候:从气候类型、降水和气温等气候要素的分布、影响气候的因素、气候对动植物资源和河流的影响、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等方面分析(这里主要介绍两个方面)。①气候类型:从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等方面进行分析判断。②气候要素的分布:主要是气温和降水的分布。一般包括两种情况:第一种是大区域气候要素的分布,就是指其气候特征;第二种是局部地区气候要素的分布,要根据其自然地理特征来分析,如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阳坡气温高,阴坡气温低。(3)河流:主要从河流的水系特征、水文特征及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等方面进行分析。①水系特征:主要是指河流的流程、流向、水系归属、河道特征(河谷宽窄、河床的深浅、河流弯曲系数)、河网密度(支流多少、河湖关系)、流域面积(面积大小、水系排列形式)等。②水文特征:主要是指河流的流量、水位(汛期、枯水期、断流、干涸)、含沙量、结冰情况(有无结冰期、结冰期长短、凌汛)等。③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在河流中上游地形起伏大、河流流量大、落差大、水流急的地区,主要开发水能资源;在河流中下游地形平坦、水流平缓、河道宽阔、流量稳定的地区,主要开发内河航运。3.人文地理特征分析和比较的思路(1)居民:主要从人种、人口及分布、民族和宗教、文化等方面分析。(2)农业:主要从区位条件、耕作制度或熟制(热量影响)、作物种类(热量和水分影响)、耕地类型(水分影响)、地域结构类型等方面分析,注意生产结构的调整及其影响。(3)工业:主要从工业部门、工业分布特点、区位条件(如原料产地、工厂和市场三者之间的关系,技术和交通条件及布局要求)等方面分析。(4)城市:主要从城市化水平、城市布局特点、城市区位因素、城市环境问题等方面分析。(5)交通:主要从交通运输线和交通枢纽、交通运输网的密度、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主要区位因素等方面分析。(6)环境问题:主要分为两大类:①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等);②生态破坏:包括资源(土地、生物、水、矿产)破坏与浪费和环境恶化(沙漠化、水土流失、生态平衡破坏)两大方面。目前主要的环境问题应从其现状、成因、危害及解决办法等方面来进行分析。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内容只是区域特征分析和比较的一般思路,并不是每个区域特征的分析和比较都要考虑上述所有因素,而是要根据区域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预测演练】1.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1)简述该区域的地形特征,并说出①、②两地地形类型。(2)为什么③海区7月经常出现浓雾?(3)简析④地的气候特征。(4)分析⑤地发展农业生产的优势条件。解析根据图中经纬度可以判读出该地位于非洲索
本文标题:专题六第4讲区域特征分析与差异比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9206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