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沈阳市政府工作报告——2007年1月19日沈阳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沈阳市市长李英杰各位代表,同志们: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和建议。一、2006年政府工作回顾2006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的依法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下,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继续坚持“工业立市”方针,紧紧围绕“两个不低于”和“三大目标”,开拓创新,奋力拼搏,圆满完成了市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实现了我市“十一五”时期的良好开局。——预计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2482.5亿元,增长16.5%,创14年来最高增幅;——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790.3亿元,再攀新高,增长31.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048.7亿元,增长14.6%,为5年来最高增速;——实际利用外资实现30.4亿美元,增长43.4%,首次突破30亿美元;——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1539亿元,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62%,已经成为拉动全市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地方财政收入完成236.4亿元,增长30.3%,连续6年保持30%以上速度增长;——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651.4元,增长15.4%,是11年来增长最快的一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712元,增长13.1%,连续保持较快增长。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继续名列前茅。过去的一年,是全市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一年;是招商引资取得显著成果,对外影响不断扩大的一年;是城市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综合实力和服务功能迅速提高的一年;是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改善,和谐沈阳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的一年;也是全市人民努力拼搏,对未来更充满希望和信心的一年!(一)工业快速健康发展,整体实力和水平不断提升去年,全市工业继续保持强劲发展势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929.3亿元,增长32.5%,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跃居第7位。经济效益大幅提高,实现利税178亿元,增长51%,利润71亿元,增长65%;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60%,提高11.4个百分点,历史性地扭转了长期以来我市工业利润与利税增幅低于产值增幅的局面。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和新开工项目创历史新高。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实现694.3亿元,增长36.1%。新开工投资5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1370个,化工集团50万吨CPP等20个投资10亿元以上的重大项目陆续开工,为工业持续快速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建设取得新突破。装备制造业完成产值1647亿元,增长46.7%。汽车产量达到26.7万辆,增长92.7%。华晨金杯、特变电工等骨干企业产值增幅均达50%以上。铁西区装备制造业核心地位进一步突出。机床、沈鼓等重点企业完成搬迁改造,形成了新的生产能力。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开发了96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装备产品。以盾构机等产品为主的地铁装备产业化步伐加快,填补了我市装备制造业发展空白。工业发展空间不断拓展。全面启动了356平方公里细河经济区的开发建设,橡胶工业园等一批化工和冶金项目入驻。合署办公后的沈北新区发展势头强劲,玉米工业园等一批重大项目落地。欧盟经济开发区、满融开发区、航空工业园等特色产业园区建设全面展开。承载未来工业发展的“东汽、西重、南高、北农”格局基本形成。国有企业改革取得重大进展。24户重点国有企业和227户国有中小企业转制任务基本完成。国有企业不良债权和股权回购等难点问题取得突破。实践证明,我们坚持“工业立市”,一手抓项目开发、一手抓空间拓展的发展思路是完全正确的,巨大的成效日益凸显,进一步增强了全市人民加快工业全面振兴的信心。(二)“开放年”活动成果丰硕,对外开放再上新台阶世界园艺博览会盛况空前,累计接待游客1268万人次,总收入达4亿元。世园会的成功举办,增强了城市的凝聚力,极大地提高了沈阳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在此过程中展现出的“沈阳精神”,已经成为推动全市加快发展的强大动力和宝贵财富。利用外资强劲增长,连续两年位居全省第一。实际调资额超1000万美元以上项目40个。对内招商成效显著,引进投资500万元以上项目1805个,调入资金536亿元。进出口贸易稳步增长,实现进出口总额49.5亿美元,其中出口26.5亿美元,增长20%。企业“走出去”取得新进展,14个境外投资项目得到商务部批准。沈阳出口加工区正式封关运作,成为我市开拓国际市场的重要平台。对外交往日益活跃。去年,继世园会、“制博会”和“韩国周”之后,全市又成功举办了第十四届世界生产力大会、中国风险投资论坛等重大国际活动,众多国内外嘉宾莅临沈阳。包括利比里亚总统、芬兰总理在内的重要外宾万余人相继来访。全年新开7条国际航线,空港旅客吞吐量达到530万人次。开放的沈阳正在走向世界。(三)县域经济快速发展,新农村建设实现良好开局农业生产在遭遇严重干旱的情况下,仍获得全面丰收。粮食总产量达到319.5万吨,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73.5万吨、44.8万吨、22万吨。县域经济发展迅速。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346.7亿元,增长40.1%。新上产业集群项目605个,康平电厂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2000余家,34万农户参与产业化经营,占农户总数的42%,初步形成了以粮、菜、畜、禽和林产品加工为主的产业体系。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优质、高效、特色经济作物面积增长20%,占农作物总面积的36%。新建富民经济小区534个,“一村一业、一乡一业”迅速发展,为经济区建设创造了条件。加大了农村扶贫工作力度,筹集资金1亿元,新上扶贫开发项目275个。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和输出14.2万人。去年,是我市农村公路建设规模最大的一年。共投入6.1亿元,修建了县、乡、村三级公路1012公里。推广沼气等新型能源,开展“绿色村庄”活动,进一步改善了农村环境。(四)第三产业日益繁荣,中心城市功能进一步拓展第三产业持续快速发展,实现增加值1209.6亿元,增长13.1%。城乡市场购销两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型商业设施和城乡便民服务设施不断完善,方便了人民群众生活。“金廊”项目建设稳步推进,新引进项目19个,卓展购物中心等10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入驻,都市中央走廊形象初步形成。物流、金融、会展等服务业规模不断扩大。全市物流企业达3100家,引进了日本邮船、德国TDS等国际知名第三方物流企业。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4000亿元,贷款余额2600亿元,分别增长8.2%和10.4%。新加坡大华银行、日本北海道银行和香港东亚银行相继落户。全年举办各类会展活动146项,交易额908亿元。成功举办了“国际旅游节”、“第二届中国清文化节”等大型节会活动。接待国内外游客4553万人次,增长30.1%,创历史新高。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我市房地产市场投资、销售、房价等主要指标,在15个副省级城市综合评价中名列第一。辽宁中部城市群经济区建设取得新进展。本溪-辽阳-辽中高速公路开工建设,区内高速公路网络日趋完善。劳动力、人才、产权交易和旅游等共同市场建设步伐加快。“制博会”、“韩国周”已成为七城市招商引资的共同平台。(五)城市环境明显改善,建设和管理水平实现新飞跃去年,城市建设和管理经受住了世园会等重大国际活动的检验,跃上一个新台阶。全年城建完成投资155亿元,增长26%。以拓展“四大发展空间”为重点,加快了“沈西工业走廊”、沈北新区、棋盘山旅游风景区、大浑南地区规划建设步伐,提高了城市未来发展的承载能力。沈西、沈北开发大道和胜利南大街等主要道路全面建成通车,建设了兴华公铁地道桥等10座桥梁,沈康高速公路等重大项目启动,进一步完善了全市交通网络体系。地铁1、2号线和奥体中心等重大基础设施工程进展顺利。实施大气环境综合整治,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20天。对浑河、南北运河环城水系进行治理,完成了细河源头24公里城市段清淤工程。建设完善了西部、北部和仙女河污水处理厂,全市污水处理率达到73%。以办好世园会为契机,对重点广场、街道进行了高水平绿化、美化、亮化,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深入开展“知荣明耻,文明出行”活动,市民文明素质明显提高。(六)科技创新取得突破进展,创新型城市建设全面启动以去年全市科技工作会议为标志,我市经济工作的着力点开始由结构调整向自主创新转变。科技创新“六大突破”取得显著进展。全年实现高新技术产值1500亿元,增长36%;取得科技成果3185项,增长36%。镗铣加工中心等6种产品荣获“中国名牌”称号,一年新创名牌数量超过历年累计总和。浑南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加快了高新技术产业带规划建设,进一步拓展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空间。全市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29家、科技型企业1135家,孵化面积达到90万平方米,成立投融资机构9家,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2500人次,有力地促进了全市的科技创新。企业自主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确立,研发能力不断增强。规模以上企业共投入研发资金23亿元,是历年投入最大的一年。航发科技、远大铝业等重点骨干企业加快了产学研合作步伐。东软集团的软件和数字医疗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高档数控机床等13个重大科技专项进入实施阶段。搭建了高水平的动漫产业等技术服务平台,启动了东北亚软件基地、东北亚农业创新成果转化基地等对外合作基地建设。科技创新为推动沈阳振兴提供了新的动力。(七)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民生工程扎实推进全市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坚持以人为本,着力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在全国率先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对全市106所中小学进行综合改革,加大教师交流力度,促进了教育公平。新建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20所,在农村中小学实施远程教育,覆盖率达100%。6所万人职业学校建设进展顺利,市装备制造工程学校已投入使用。文化事业更加繁荣。新建和改扩建364个基层文化活动场所,以广场文化为主的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成功举办了第六届沈阳艺术节。沈阳京剧院进入全国重点京剧院团行列,沈阳金融博物馆建成开馆,提高了全市文化事业发展水平。群众体育蓬勃开展,竞技体育水平不断提升。投入3000万元为1124个社区安装了健身器材。国内一流、可容纳万人的沈水湾健身乐园投入使用。我市运动队在省十运会创造了金牌总数、奖牌总数、团体总分三项第一的纪录。去年,是我市出台惠民政策最多、财政投入最大、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一年。市财政投入43.8亿元,重点用于就业、社保、低保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方面,帮扶困难群体提高生活质量和水平。加大了就业安置工作力度。新增就业15万人,零就业家庭全部实现至少一人稳定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1%。社保扩面工作取得新进展,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均大幅增长。将被征地农民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建立了农民工工资保障金制度。加大了社会救助投入,较大幅度地提高了城市最低工资、失业保险、城乡低保和五保供养标准,70万企业退休职工平均养老金每月提高了155元。对城乡困难群体实施“两节”期间临时救助。对全市31万名义务教育阶段的农村学生和城镇贫困家庭学生实行了“两免一补”。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农民增至210万人,参合率提高到91.6%。社区卫生服务网络不断完善,全面实施城市贫困人口医疗救助,有效缓解了“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对6.1万户棚户区住宅进行了拆迁改造。市政府确定的为城乡群众办好24件实事任务全面完成。(八)坚持依法行政,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全市各级政府认真接受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市政府坚持按季度向市人大和市政协报告、通报工作。全年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061件,政协委员提案796件,办复率达100%。市政府向市人大提报了《沈阳市安全生产条例》等8件立法草案,出台了《沈阳市中小学用地保护规定》等16件政府规章。认真实施《行政监察法》,深入开展行政执法监察和效能监察。各级信访部门认真做好群众来信来访接待处理工作。治安形势进一步好转。严厉打击了境内外敌对势力和“法轮功”等邪教组织的渗透破坏活动,确保了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开展“打黑除恶”专项斗争,增强了市民的安全感。此
本文标题:沈阳市政府工作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9778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