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第7章学前儿童的思维
第七章学前儿童的思维第一节思维概述一、什么是思维P172(一)定义【自我分析】当你早晨醒来,推开窗门一看,发现地面上湿漉漉的,你就会得出昨天已经下过雨的结论。思考并分析:这个认识活动与我们学习过的感知觉和想象有什么不同?它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过程?小结:间接和概括;思维活动。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二)特点:概括性和间接性1.概括性:指对同类事物的本质属性和事物之间规律性的反映。2.间接性:以一定事物为媒介来反映那些不能直接作用于感官的事物。【自我分析】出示黑板刷或其它物体,请你从感知、记忆、思维和想象的角度反映它,其反映的过程和内容分别有哪些?(三)意义:2个标志、2个发展第二节学前儿童思维的发生一、儿童思维发生的时间:在感知、记忆等过程发生之后,与言语真正发生的时间相同,2岁左右。二、儿童思维发生的标志:出现最初的用语词的概括。发生分三阶段:1、直观的概括(感知水平的概括)第二节学前儿童思维的发生第二节学前儿童思维的发生2、动作的概括(表象水平的概括)第二节学前儿童思维的发生3、语词的概括一、思维方式的变化(我们也可以理解为思维的分类)(一)按个体思维发展的水平,可将思维分为:1.直观行动思维(0~3岁左右)是在对客体的直接感知中、在自己与客体的相互作用的实际行动中进行的思维。第三节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趋势及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儿童在进行这种思维的时候,只能反映自己动作所能触及的具体事物,依靠动作思考,而不能离开动作在动作之外思考,更不能计划自己的动作,预见动作的效果。(1).直观行动思维依赖于一定的情境(2).直观行动思维离不开儿童自身的行动(3).思维只在动作之中进行。思维直观行动性的发展特点(1)、思维解决的问题逐渐复杂化(2)、思维解决问题的逐渐方法概括化第三节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趋势及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案例分析分析以下案例,归纳学前儿童直观行动思维的特点。1.澡盆里婴儿的戏水动作,只有当置身于澡盆里面的时候,才会发生。当离开澡盆的时候,这种动作就停止了,而且也很难在没有澡盆的时候复现。如何看待这一现象?案例分析2.儿童作画常常事先没有目的,即先做后想,或者边做边想,只有画出来之后才知道画的是什么。如何看待这一现象?3.幼儿打人的动作,常常没有控制,即使是大人,不小心被一个幼儿打几下的时候也可能会觉得很痛,甚至难以忍受。如何看待这一现象?2.具体形象思维(3~6、7岁左右)是依赖事物的形象或表象以及它们的彼此联系而进行的思维。第三节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趋势及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第三节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趋势及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1)、幼儿思维具体形象性逐渐发展具体形象思维有以下两个特点:具体性和形象性比如:桌子、椅子---家具;李红---小朋友白色---兔子,肥、大---猪,白头发---奶奶、爷爷,长发---女性…6个苹果+1个苹果---6+1(2)、一系列派生特点:第三节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趋势及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1、经验性2、拟人性3、表面性4、片面性5、固定性6、近视性案例分析分析以下案例,归纳学前儿童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1.2+3=5的计算,幼儿虽然可以进行,但实际上他们在计算的时候并非对抽象数字进行分析综合,而是依靠头脑中再现的事物表象,如2个苹果加上3个苹果,或者2个手指加上3个手指,再数数结果是5个苹果或手指才算出结果的。案例分析2.问幼儿电灯和蜡烛有什么共同点,回答往往是“都是白的,长的。”由于表象功能的发展,儿童思维逐渐从动作中解脱出来,也可以从直接感知的客体中转移出来,从而比直觉行动思维有更大的概括性和灵活性。但是思维仍然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尤其是在处理复杂问题的时候,具体形象往往产生干扰作用。3.抽象逻辑思维(6、7岁以后)是指用抽象的概念(词),根据事物本身的逻辑关系来进行的思维。第三节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趋势及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幼儿期,特别是5岁以后,明显地出现了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这具体表现在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思维基本过程的发展,概念的掌握、判断和推理的形成,以及理解能力的发展等方面。综上所述,幼儿期的思维主要处于具体形象思维的水平,在整个幼儿期内,思维的特点又总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着的,体现了从直接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趋势。3、思维工具的变化主要依靠感知和动作进行,语言只是动作的总结主要以表象为工具,边说边做,语言与动作不分离依靠语言进行,语言先于动作而出现,并起着计划动作的作用第三节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趋势及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二)、思维工具的变化动作和语言对思维活动的作用不断发生变化。变化规律:动作在思维中的作用由大变小,语言的作用由小变大。这种变化分三阶段1、依靠感知和动作,语言是行动的总结2、以表象为工具,边说边做3、依靠语言进行,语言先于动作第四节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阶段儿童心理发展是有阶段性的皮亚杰提出儿童智慧(思维)的发展分为三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反射,感知)2、前运算阶段(拟人化、带有一般性、转导推理)3、运算阶段(概念、可逆、守恒、非中心化、灵活性)第六节学前儿童思维基本过程的发展一、学前儿童分析综合的发展幼儿逐渐学会凭借语言在头脑中进行分析综合对他们来说,从多个纬度进行分析,则感到困难第六节学前儿童思维基本过程的发展二、学前儿童比较的发展(一)、逐渐学会找出事物的相应部分(二)、学会找物体不同、后学会找物体的相同处,最后找到相似处第六节学前儿童思维基本过程的发展三、学前儿童分类的发展分类能力的发展是逻辑思维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4岁以下5-6岁5岁半-6岁半6岁以后第六节学前儿童思维基本过程的发展四、学前儿童概括的发展幼儿根据事物外表属性进行概括幼儿根据人或物的功用或作用进行概括以上说明,幼儿的概括水平处于从表面的、具体的感知和经验的概括,到开始进行某些内部的、靠近本质概括的发展阶段。第七节学前儿童掌握概念的特点一、学前儿童掌握概念的一般特点(一)儿童掌握概念的方式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形式,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的反映。概念是用词来标示的,词是概念的物质外衣,也就是概念的名称。儿童掌握概念的方式大致有两种类型:【案例分析】你们是如何掌握“灯”这个概念的?如果教师教幼儿掌握“花”和“勇敢”的概念,一般采取什么方式?(1)通过实例获得概念学前儿童获得的概念几乎都是这种学习方式的结果。(2)通过语言理解获得概念在较正规的学习中,成人也常用给概念下定义,即讲解的方式帮助儿童掌握概念。科学概念的掌握往往需要用语言理解的方式进行。但学前儿童由于抽象逻辑思维刚刚萌芽,很难用这种方式获得概念。2.学前儿童掌握概念的特点儿童对概念的掌握受其概括能力发展水平的制约。一般认为儿童概括能力的发展可以分为三种水平:动作水平概括、形象水平概括和本质抽象水平的概括,他们分别与三种思维方式相对应。幼儿的概括能力主要属于形象水平,后期开始向本质抽象水平发展,这就决定了他们掌握概念的基本特点:(1)以掌握具体实物概念为主,向掌握抽象概念发展比如,“树”,“植物”,“松树”、“柳树”。儿童先掌握的是“树”,然后才是更抽象或更具体些的上、下级概念(三)、学前儿童掌握概念的类型和特点1、实物概念2、数概念(32版)3、空间概念4、时间概念5、科学概念【案例分析】老师带孩子们去动物园,一边看猴子、老虎、大象等,一边告诉他们这些都是动物。回到班上,老师问孩子们“什么是动物”时,很多幼儿都回答“是动物园里的,让小朋友看的”,“是狮子、老虎、大象……”。老师又告诉孩子们“蝴蝶、蚂蚁也是动物”。很多孩子觉得奇怪,老师又告诉他们“人也是动物“,孩子们更难理解,甚至有的孩子争辩说“人是到动物园看动物的,人怎么是动物呢,哪有把人关在笼子里让人看的!”如何看待幼儿对“动物”这一概念的理解?3.学前儿童数概念的发展学前儿童掌握数概念也是一个从具体到抽象的发展过程。数概念的掌握是以事物的数量关系能从各种对象中抽出,并和相应的数字建立联系为标志的。学前儿童数概念发生大约经历了3个阶段:(1)辨数(1岁-2岁)(2)认数(2~3岁半)(3)点数(3岁半~4岁)数概念3岁以后开始形成,经历:口头数数—给物说数–按数取物---掌握数概念第八节学前儿童判断和推理的发展学前儿童判断能力的发展判断是概念和概念之间的联系,是事物之间或事物与它们的特征之间的联系的反映。判断是肯定与否定概念之间的联系,获得判断主要通过推理。逻辑思维主要运用判断、推理进行。在幼儿期,判断能力已有初步的发展。【案例分析】一幼儿认为“汽车比飞机跑得快”。他说:“我坐在汽车里,看到天上的飞机飞得很慢。”如何看待这一幼儿的判断?1.以直接判断为主,间接判断开始出现判断可以分为两大类:感知形式的直接判断和抽象形式的间接判断。一般认为直接判断并无复杂的思维活动参加,是一种感知形式的判断。而间接判断则需要一定的推理,因为它反映的是事物之间的因果、时空、条件等联系。学前儿童以直接判断为主。他们进行判断时,常受知觉线索的左右,把直接观察到的事物的表面现象或事物间偶然的外部联系,当作事物的本质特征或规律性联系。随着年龄增长,其间接判断能力开始形成并有所发展。我们从一项研究的结果就可以看出,具体见下表。从上表可以看出:7岁前的儿童大部分进行的是直接判断,之后儿童大部分进行间接判断,6~7岁判断发展显著,是两种判断变化的转折点。2.判断内容的深入化【案例分析】对斜坡上皮球滚落的原因,3~4岁的儿童说:“(球)站不稳,没有脚”。5~6岁幼儿说:“球在斜面上滚下来,因为这儿有小山,球是圆的,它就滚了。要是钩子,如果不是圆的,就不会滚动了。”幼儿的判断往往只反映事物的表面联系,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经验的丰富,开始逐渐反映事物的内在、本质联系。幼儿初期往往把直接观察到的物体表面现象作为因果关系。【案例分析】向幼儿讲述这样两件事:“明明正在看书,听到妈妈在厨房里喊他,他不知有什么事要他帮忙,赶快向厨房跑去。进门时,由于跑得太快,不小心撞倒了门旁的椅子,上面放的10个杯子全摔碎了。”“另一个小孩叫亮亮。有一天,妈妈出去买菜了,没在家,他赶忙爬上椅子够柜子上的果酱吃。下来时,一不小心,碰掉了1个杯子,摔碎了。”然后问他们:“如果你是妈妈,你批评谁批评得厉害?为什么?”结果发现,年龄小的孩子倾向于严厉批评明明,因为他摔了10个杯子,而6~7岁的儿童中,已有相当一部分认为更应该批评亮亮,因为“他想偷吃东西”,“明明摔了10个杯子,可是他是想快点给妈妈帮忙,不小心碰的,不是想干坏事儿”。如何看待年龄小的幼儿倾向于批评明明的现象?3.判断根据客观化【案例分析】有的小孩子认为给书包上皮是因为怕它冷;球从桌子上滚到地上是因为它“不想呆在上面。”如何看待孩子的类似判断?幼儿初期常常不能按事物的客观逻辑进行判断,而是按照“游戏的逻辑”或“生活的逻辑”来进行。4.判断论据明确化【案例分析】问一幼儿:“你知道为什么要刷牙吗?”幼儿说:“因为是妈妈说的。”如何看待这类现象?二、学前儿童推理能力的发展推理是判断和判断之间的联系,是由一个判断或多个判断推出另一新的判断的思维过程。推理可以分为直接推理和间接推理两大类。直接推理比较简单,是由一个前提本身引出某一个结论。间接推理是由几个前提推出某一结论的推理。又可以分为归纳推理、演绎推理和类比推理。学前儿童在其经验可及的范围内,已经能进行一些推理,但水平比较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抽象概括性差【案例分析】分析以下案例,归纳幼儿概括能力发展的特点(1).年龄小的幼儿看到红积木、黄木球、火柴棍漂浮在水上,不会概括出木头做的东西会浮的结论,而只会说:“红的”、“小的”东西浮在水上。(2).问一幼儿:“一切果实里都有种子,萝卜里面没有种子,所以萝卜……(怎么样?)”,有的儿童立即回答说:“萝卜是根”,“萝卜是长在地上的”学前儿童的推理往往建立在直接感知或经验所提供的前提上,其结论也往往与直
本文标题:第7章学前儿童的思维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0102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