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最新部编版12、诗经二首复习资料
诗经二首一、文学常识1、《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共305篇,古人取其整数,常说“诗三百”。2、诗经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160篇)是周代各地的民歌民谣;《雅》(105篇)是周人的正统的宫廷乐曲,用于宴会的典礼,又分《小雅》和《大雅》;《颂》(40篇)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3、诗经的表现手法……赋、比、兴、(1)赋:平铺直叙,铺陈、排比。相当于如今的排比的修辞手法。(2)比:比喻。(3)兴:托物起兴,先言他物,然后借以联想,引出诗人所要表达的事物、思想、感情。4、儒家的《五经》……《诗》《书》《礼》《易》《春秋》诗经的“六义”……风、雅、颂、赋、比、兴二、重点词语:洲:水中的陆地窈窕:文静美好的样子好逑:好配偶左右流之:捞取淑:美,美好左右芼之:挑选思服:思念寤寐:日日夜夜悠哉:悠:忧思的样子芼:挑选琴瑟友之:友:亲密相爱,以弹琴奏瑟,比喻其相会相处时的和谐愉快。钟鼓乐之:乐:使……快乐。三、理解性背诵1、统领《关雎》全篇的诗句是窈窕淑女,君子好述。2、诗中表达“君子”苦思采荇菜之女,又不可得的诗句是寤寐思服,辗转反侧3、诗中描写“君子”幻想与女子结婚的热闹场面的诗句是窈窕淑女,钟鼓乐之。4、全篇的中心,写深切的思慕和求而不得的忧思的字是“求”5、描写劳动场景的句子:左右流之、左右采之、左右芼之。6、用韵方面采取偶句入韵,“之”字不入韵,之字前一字入韵。这首诗押韵的字是“鸠、洲、逑、流、求、得、服、侧、采、友、芼、乐”。7、小伙子一般都喜欢美丽而又贤惠的姑娘,《关雎)一诗中的“窃窕淑女,君子好述“这两句就是佐证。8、关雎是一首优美的恋歌,开头两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成功地运用了比兴手法,为下文抒发爱情创造了情意绵绵的意境。四、课文理解背诵1、这首诗还采用了些双声叠韵的连绵字,如“窈窕”是叠韵:“参差”是双声,“辗转”既是双声又是叠韵。以增强诗歌音调的和谐美和描写人物的生动性。保持了古代诗歌淳朴自然的风格。2、《关雎》主旨:表现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艺术手法:用“比兴”和“重章叠句”3、关雎第一章以河洲上关关鸣叫求偶的雎鸠为“比”的对象,兴起淑女为君子的佳偶,借助鸟的行为来引出抒情主人公的对淑女的殷切盼望,以此情感总揽全诗。也是用雎鸠鸟成双成对在河州边鸣叫,用来比喻君子和淑女是很好的一对。次章以水中左右飘摇荡动的荇菜为比,兴起君子欲求淑女动荡渴慕的心,当主人公求之不得,付出暂时没有得到回应的时候,甚至“寤寐思之”,“辗转反侧”。这首诗的主要表现手法是兴寄,诗以雎鸠之“挚而有别”,兴淑女应配君子,荇菜流动无方,兴淑女之难求:又以荇菜既得而“采之”、“芼之”,兴淑女既得而“友之”、“乐之”等。这种手法的优点在于寄托深远,能产生文已尽而意有余的效果。4、诗中写河洲、小鸟,写采摘荇菜,起什么作用?引起后文(或,起兴)的作用。5、本文主旨本诗写了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是一首热恋歌,表现了对爱情和婚姻大胆、执着的追求,感情坦率朴素,健康明朗,热烈浓郁。表现了诗人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向往之情。6、孔子说:“《关唯》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结合本诗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关难》是一篇男女言情之作,写一个男子对女子的思念,追求的过程,这个过程显得美好喜悦而不低俗,即所谓“乐而不淫”,写求之不得的准虑、苦闷而又想象求而得之的热闹情景,即所谓的“哀而不伤”。7、悠哉悠哉,辗转反侧中两个“悠”字的作用?连用两个“悠”字,加重感情色彩,把主人公长夜难眠,思绪万千以及难耐的相思之苦表达得淋漓尽致。8、《关难)写一个男子对女子的思念之情,是一首爱情诗,为什么开头要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写起?《关雎》从“关关睢鸿,在河之洲”写起,是运用了“比兴”的手法。“关关睢鸠,在河之洲”描绘了一幅美好的面成双成对的雎鸠鸟在沙洲上嬉闹戏逐,发出说耳的和鸣。这本是诗人眼前之景,但水鸟和鸣也可用来比喻男女间和谐恩爱,和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速”意义上有关联,这使得诗人的情感与自然景物相契相合,浑然一体,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蒹葭》一、词语解释:1.蒹葭:芦苇。苍苍:茂盛的样子。2.苍苍:茂盛的样子。下文萋萋、采采义同。3.为:凝结成。4.所谓:所说的,此指所怀念的。5.伊人:那人,指所爱的人。6.在水一方:在水的另一边。指对岸。7.溯洄:逆流而上。溯游:指顺流而下。8.从:追寻。9.阻:艰险。10.宛:仿佛,好像。11.晞(xī):干。12.湄:水和草交接的地方,也就是岸边。13.跻(jī):(路)高。14.坻:水中的沙滩15.涘(s):水边。16.右:向右迂曲。17.沚(zhǐ):水中的小块陆地。二、理解性背诵1、通过重复唱沓,描写追求爱情的艰辛与漫长的句子: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2、《兼葭》一诗中用反复吟咏的形式创造可望而不可即的虚幻意境,蕴涵执着、炽烈的相思之情的句子是: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沚。3、《诗经。蒹葭》中于浓浓的秋凉之中折射出人物淡淡的凄婉之情的句子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三、课文重点理解1、主旨:表现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真挚和执著追求,抒写了欲见不得的惆怅之情。艺术手法:用“起兴”和“重章叠句”2、写作特色:(1)蒹葭、霜露、秋水……渲染凄清的秋景气氛(2)伊人(水中央、水中坻、水中沚)……可望而不可及(3)上下求索的青年(道阻且右、道阻且跻、道阻且长)……执着追求3、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景物描写。既点明了地点和景物,又点明了季节,渲染了一种苍凉萧瑟的气氛和色调,衬托人物内心的空虚惆怅之情。4、蒹葭的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萧瑟、凄清(或冷寂、萧索、凄凉)的晚秋画面。5、蒹葭中意中人的踪迹飘忽不定,作者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营造了飘渺朦胧的意境,这种意境与苍苍的兼葭,茫茫的霜露十分协调,把主人公迷茫而伤感的情思衬托得生动感人。6、蒹葭的起兴写作表现手法赏析《兼葭》开头写秋天水边芦苇丛生的景象,这正是“托象以明义”,具有“起情的作用。侧面显示了诗的主人公心中的那个“朦胧的爱”的境界。7、蒹葭中男子的人物形象?不畏艰难险阻,百折不挠,是个热烈向往爱情和执着追求、坚贞不渝的人。8、首章的“苍苍”,次章的“凄凄”,末章的“采采”,的作用?写出芦苇的颜色由苍青至凄青到泛白,把深秋凄凉的气氛渲染得越来越浓,烘托出诗人当时所在的环境十分清冷,心境十分寂寞。9、赏析“兼葭苍苍,白露为霜”从物象与色泽上点明了时间和环境。那生长在河边的茂密芦苇,颜色苍青,那晶莹透亮的露水珠已凝结成白刷刷的浓霜,那微微的秋风送着袭人的凉意,那茫茫的秋水泛起浸人的寒气。在这一苍凉幽缈的深秋清晨的特定时空里,诗人时而静立,时而徘徊,时而翘首眺望,时而蹙眉沉思。他那神情焦灼、心绪不宁的情状,不时地显现于我们眼前,原来他是在思慕追寻着一个友人。10、“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赏析这两句,交代了诗人所追慕的对象及伊人所在的地点,表现了诗人思见心切,望穿秋水,一个劲儿地张望、寻求。“伊人”,指与诗人关系亲密、为诗人崇敬和热爱面未曾须臾忘怀的人。“所谓”二字,表明“伊人”是常常被提及,不断念明着的,然而现在他却在漫漫大河的另一方。“在水一方”,语气肯定,说明诗人确信他的存在,并充满信心去追求,只是河水隔绝,相会不易。11、叙述“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描写的场景沿着河边小道向上游走去,道路艰险,且又漫长,即使花费很长时间也难到达:如果径直游渡过去,尽管相距不远,但眼前秋水茫茫,思之可及,行之不易,仿佛看到了伊人的身影在水中央晃动。诗人尽管立于河边,但他那恍惚迷离的心神早已飞动起来,思见伊人而不得的如醉如舞的形象栩栩可见。课外对比1、宋玉《九辩》中的一路地写:“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僚僳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分送将归……憯凄增欷兮薄寒之中人。”这里通过对秋天的气象和草水摇落的情状的描写,制造一种肃杀的气氛,表达了诗人悲凉妻苦的心情。2、曹丕,从本诗中化出了“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的诗句。3、重章叠句是《诗经》典型的艺术特色,请简要分析这首诗重章叠唱的表达效果。答:增强诗歌的节奏感、音乐感,形成了一种回环往复的美,深化意境,渲染气氛,强化感情,突出主题,带给人一种或委婉深长或激越澎湃的表达效果。4、《关睢》和《蒹葭》在内容情感和表现形式上有什么异同?相同点:《关睢》和《蒹葭》都属于《诗经》中的“国风”,都是当时的民歌都运用“兴”的手法,借物抒情、托物寄意;都大量使用重章叠句的艺术形式,反复咏唱,在语言形式上大多四言一句,二二拍,一般隔句用韵,但并不拘泥,而是富于变化;都使用双声叠的词,富于声韵美。不同点:《关雎》见一首热情的恋歌,表现了对爱情和婚姻大胆执者的追求,感情坦率朴素,健康明朗,热烈浓郁;《蒹葭》一诗歌则合蓄委婉地抒发了对“伊人”可望而不可即的无限情意,全诗充满难言的调怅和伤感。《关睢》叙事线索明晰,画面形象可见:《蒹葭》意境含蓄,场景朦胧,情感韵味更加浓郁。
本文标题:最新部编版12、诗经二首复习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1089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