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人教版必修三历史试题
第1页,共7页历史补考卷副标题题号一二总分得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12.0分)1.孟子发扬孔子开创的儒学,主张涵养“浩然之气”,倡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对后世影响极大。孟子这些言论所强调的是()A.努力完善个人品德B.坚持个人独特性格C.勇于突破礼制束缚D.敢于反抗专制暴政【答案】A【解析】“浩然正气”指浩大刚正的精神.这是对人的品德要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意思是真正的大丈夫,要有坚定的信念,不为荣华富贵所诱惑,不为贫贱困苦所改变,不为威胁暴力所屈服,这样的人才称得起大丈夫.这三句话,对后世中国人的品德修养和性格形成有深远影响.所以根据题干判断这些言论所强调的是努力完善个人品德.故应该选A,而BCD与题意无关.故选A.本题考查孔子和孟子、百家争鸣,意在考查学生调用所学知识,把握历史发展线索的能力.涉及孟子对孔子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本题以材料的形式考查了孔子和孟子、百家争鸣,解题的关键在于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与所学知识的有效结合.2.东汉班固《汉书•食货志》载:“食谓农殖嘉谷可食之物,货谓布帛可衣,及金、刀、龟、贝,所以分财布利通有无者也。二者,生民之本……食足货通,然后国实民富,而教化成。”由此可知,班固()A.有农商皆本的意识B.有儒家重义轻利的思想观念C.推崇重农抑商政策D.主张商品经济取代小农经济【答案】A【解析】材料开篇对“食”“货”做了分别的解释,食是指农业,货是指工商业,“食足货通,然后国实民富,而教化成”体现了作者农商皆本的意识,所以A符合题意。故选:A。解答的关键是从“食谓农殖嘉谷可食之物,货谓布帛可衣,及金、刀、龟、贝”“食足货通,然后国实民富,而教化成”切入,结合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进行思考。本题考查了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考查了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调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3.清朝在新疆实行军、民分治,伊犁将军管军政和边防,民政根据维吾尔各族原有社会组织推行伯克制。而清朝在西藏却实行政教合一,驻藏大臣管僧俗高级官员任免,稽查财政收支、军队调防、边境防务。材料体现了()A.因地制宜的管理B.中央集权的加强C.专制主义的削弱D.地缘政治的特点【答案】A【解析】材料中对新疆地区实行的是军、民分治,而在西藏却实行政教合一,说明适应了新疆和西藏不同的发展特点,即因地制宜的管理,故A项正确.两者都是加强中央集权,故B项错误.第2页,共7页材料中体现的是对新疆和西藏的管理,与专制主义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中体现的是对新疆和西藏的管理,不是地缘政治,故D项错误.故选A.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需要掌握清朝在新疆与西藏地区的管理体制及其特点.解题的关键是对题干材料的解读与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考查对清朝在新疆与西藏地区的管理体制及其特点的把握,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分析理解的能力.4.史学家左舜生认为“辛亥革命是合政治与种族的两个因素而形成的,其成功只限于种族的一面,政治则四十年来并没有表现什么显著的成绩。”该观点()A.肯定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王朝B.承认政治民主化取得突破C.认为辛亥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D.不满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答案】A【解析】材料“其成功只限于种族的一面”可知,肯定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王朝,故A项正确。材料“政治则四十年来并没有表现什么显著的成绩”可知,B项错误。C项的说法不符合材料的意思,也不符合史实,辛亥革命没有实现民族独立,应排除。材料没有体现不满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的信息,故D项错误。故选:A。本题考查辛亥革命。考查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和局限性。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和局限性:1、功绩:①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临时约法》,推动了历史的前进,辛亥革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从此,民主共和深入民心。②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推翻了“洋人的朝廷”).③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④影响和推动了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这一时期,亚洲出现了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2、局限性:①革命党人提不出一个彻底的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②辛亥革命没有充分发动群众。③没有完成中国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总之,辛亥革命的失败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不能救中国。先进的中国人需要进行新的探索,为中国谋求新的出路。5.史学家胡绳认为,中国近代史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过程中从时间上能够衔接起来的三个环节是:1840—1864年;1864—1901年;1901—1919年。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应该是()A.反抗封建专制与建立君主立宪的统一B.反抗外来侵略与学习西方文化的统一C.发展资本主义与建立民主共和的统一D.反抗外来侵略与建立民主政治的统一【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主题,旨在考查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可知,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仁人志士开始注目西方,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各个阶层领导了一系列的争取民族独立、争取民主的斗争,故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不符合史实,故排除。故选B。第3页,共7页6.英国《卫报》专栏作家的断言:“21世纪始于1978年”,因为这一年“……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始从平均主义向市场经济走出了尝试性的一步,它创造了一个完全不同的历史。”文中的“一步”是指()A.结束“两个凡是”B.对内改革,对外开放C.提出“一国两制”D.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答案】B【解析】A、结束两个凡是属于思想解放,没有涉及经济领域的改革,排除;B、1978年中国开始事项改革开放,正确;C、1984年,六界全国人大正式确立“一国两制”方针,排除;D、1992年,党的十四大确立经济体制改革方向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排除;故选B.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成为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和开辟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本题以英国作家关于1978的论述为为考查背景,考查对改革开放知识点的掌握,考查对材料的综合分析能力.7.知名报人徐铸成回忆:“回想起那时,共产党和民主党派人士平等相待,赤诚相见,各路英豪济济一堂,各抒己见。共商建国大计,每人都有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之感,与刚刚结束的那个旧时代相比我真切地感到了民主的滋味。”材料反映的是()A.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的民主精神B.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诞生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切实保障人民民主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已经得到正式确认【答案】A【解析】A、根据题干中“共商建国大计,每人都有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之感”显然是指政协会议的民主气氛,正确;B、材料未涉及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知识点排除;C、材料涉及的是共产党和民主党派人士平等相待,指的是政协会议的召开,排除;D、材料未涉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排除.故选A.材料中指出:“共产党和民主党派人士平等相待,赤诚相见”,可见这是政协会议的特点.本题考查对第一届政协会议意义知识点的掌握,考生在解答问题时,应当注重对第一次人大与第一届政协的比较记忆.8.《十二铜表法》中的“私犯”规定,“不分贵族和平民,所有受害人依法受到统一的保护,所有加害人按法律受相同的制裁”。这表明《十二铜表法》()A.维护罗马所有人的利益B.强调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C.标志着罗马成文法诞生D.取消了贵族对司法的垄断权【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古代罗马法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和运用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所有受害人依法受到统一的保护“说明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故B正确;早期罗马法只保护公民的利益,广大奴隶外邦人排除在外,故A错误;CD说法虽然正确,但是不是材料要表达的主旨,故排除,故选B。9.马克思说:巴黎公社“只不过是在特殊条件下的一个城市的起义“.其实质意义是()A.巴黎公社革命具有自发性和偶然性B.巴黎公社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第4页,共7页C.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时机只在巴黎一个城市成熟D.巴黎公社起义是由于生产关系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答案】A【解析】依据题干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巴黎公社爆发时,法国当时资本主义正处于上升时期,因此巴黎公社不具有必然性;巴黎公社是在普法战争失败下,国内矛盾激化的情况下爆发的,因此具有偶然性;巴黎公社事实上并没有完整的工农联盟组织,其指导思想也不是马克思主义,因此具有自发性,故A项正确.BCD三项都与题干不符,应排除.故选A.本题考查巴黎公社的成立.需要掌握巴黎公社爆发的背景.解题的关键是结合巴黎公社爆发的背景对马克思的言论的分析.本题考查对巴黎公社爆发的背景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理解的能力.10.1727年春,伏尔泰参加了牛顿的葬礼,随后访问了牛顿的外甥女凯瑟琳并聆听了苹果坠地的故事.该故事通过伏尔泰的著作迅速传遍世界,成为家喻户晓的科学佳话.这则材料可以用来说明()A.科学团体推动了欧洲启蒙运动的发展B.跨国文化交流促进了科学思想的传播C.18世纪早期英国启蒙运动已接近尾声D.18世纪早期法国思想自由度逊于英国【答案】B【解析】材料内容反映了伏尔泰的著作使牛顿的科学故事传遍世界,并不是科学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发展,所A项错误.C项是无关项,材料内容没有涉及到.18世纪的启蒙运动中心在法国,所以D项错误.故选B.本题主要考查欧洲的启蒙运动.本题旨在通过材料阅读与分析来考查学生对欧洲启蒙运动的了解.11.某中学课外兴趣小组在研究当代世界历史局势时,搜集了下列历史图片。请你为它们拟定一个最恰当的探究主题()A.资本主义世界的竞争与合作B.第三世界的崛起C.战后大国外交政策的转变D.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答案】D【解析】图1反映了美国的霸权地位相对衰落,西欧、日本的崛起,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图2反映了第三世界的崛起,即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图3反映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即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由此可知,题干四幅图片反映的主题是世界格局多极第5页,共7页化趋势日益加强,故D项正确.其余三项均不能全面反映题干图片,应排除.故选D.本题考查多极化趋势.本题解题的关键是对题干图片的仔细解读、分析理解,结合所学知识解答即可.需要掌握多极化趋势出现的表现.本题以图片的形式考查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出现.考查学生识图、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2.“运用不断翻新的各种艺术形式和艺术技巧从各个角度和各个侧面,表现出一种更高意义的真实,内心的真实,从而反映出世界的荒诞,人生的虚无和生存的荒谬。”具有这一创作风格的文学作品()A.表达了对资产阶级“理性王国”的失望B.通过发掘人类感情世界来反对封建制度C.典型再现社会风貌并揭露和批判社会罪恶D.表现了垄断资本主义形成以来的精神危机【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以看出这种风格是现代主义文学作品.AB是浪漫主义;C是现实主义;D是现代主义.故选D.本题主要考查现代主义文学的特征.现代主义以集中表现自我、故事背景模糊不清、手法比较怪诞、语言风格悖离传统为特征.本题通过材料的形式考查现代主义文学的特征,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抓住题干材料关键词“反映出世界的荒诞,人生的虚无和生存的荒谬”.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0.0分)13.材料一英国《权利法案》规定: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议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材料二如图。根据材料一概括《权利法案》的主要内容。该法案的颁布标志着英国确立了什么样的政体?材料二“美国联邦政府结构示意图”体现了什么原则?结合史实说明这一原则在美国《1787年宪法》中是如何具体体现的?假如上述材料作为研究性学习的素材,你认为该组材料最恰当的主题是什么?【答案】【小题1】第6页,共7页内容:限制国王权力,保证议会权力(或归纳具体内容亦可)。政体:君主立宪制政体。【小题2】原则:三权分立(分权与制
本文标题:人教版必修三历史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2321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