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摘要】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思维是创新能力的核心。小学科学是以科学素质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就是重点。恩格斯说过“地球上最美的花朵便是人的思维”。而小学阶段就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发展的最佳时期,所以作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勇于打破思维定势,保护学生的好奇心,积极采取策略,营造氛围,激发学生主动发现,积极探究,深入的培养创新思维,鼓励学生个性发展。【关键词】探究创新思维创新能力恩格斯说过“地球上最美的花朵便是人的思维”。而小学阶段就是培养学生思维发展的最佳时期,所以作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勇于打破思维定势,鼓励学生个性发展。我们都知道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创新能力的核心便是创新思维。拥有了奇妙的创新思维,便拥有了很好的创意思维,有了很好的创意,便拥有了很好的发明。我想小学科学是以科学素质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创新思维的培养应该是重点。那么,在小学科学课堂中该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培养:一.营造创新环境科学家的各种发明创造,对社会的飞速发展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因此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应该合理、巧妙地利用中外科学家发明创造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创造兴趣,树立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教师可讲解爱迪生发明电器的故事,通过讲解,使学生明白现在生活中的应用电器均离不开爱迪生的发明,使学生从小立志向科学家学习,平时留心观察事物,勤于动手,勇于尝试,不断创新[2]。小学科学教学实践证明,只有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是轻松自由的,才会表现出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因此,老师在课堂上要努力营造良好的创新的环境。教师要摒弃传统教学中那种教师高高在上的教学状态。要以一种和蔼可亲的教师形象出现在课堂上,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轻松愉悦。在课堂教学中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打造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环境,积极鼓励和评价学生的主动参与,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使学生能在课堂上轻松自由的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二、让学生质疑问难,掌握创新思维的钥匙“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只有“疑”才能有“思”,只有“思”才能有创新。所以老师要通过各种方式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的兴趣和勇气,鼓励学生大胆地猜想,大胆地提出问题,鼓励他们敢于质疑,敢于提出难倒教师和学生的问题,敢于向权威挑战。在教学中,教师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让学生畅所欲言,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老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恰当的评价。对于能提出好问题的同学,应鼓励其进一步的探索,大胆创新,让学生品尝质疑的乐趣,激发提问的热情。对于好问但总是抓不住要点的同学,不能嘲笑、讽刺,更应该耐心引导。对于不善于提出问题的同学及那些基础差、胆小的同学,一旦提出问题,首先应称赞其勇气,然后再帮助其分析。这样有利于树立他们的自信心,调动其提问的积极陛。在教学中,我们可以结合教材内容,适当设计一些小故事、趣味性强的游戏、魔术、创意等,激发并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学会质疑问题。如在学习“热空气”这个内容时,出示一个自制的“热气球”(热气球可以用保鲜袋代替),当点燃“热气球”下面的酒精灯时,“热气球”鼓起来了,这时我让学生大胆猜测,当气球释放时会怎样?真的吗?当热气球飞起来时,学生的兴趣顿时高涨,议论纷纷。此时,我不失时机地提问:“你们想提出什么问题?”,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了:“热气球为什么会飞?”、“是什么力量让它飞起来的?”、“它能飞多高?”、“怎样才能让它飞的时间更长一点”等等。通过观察、讨论,唤起了学生探索、想象的欲望,激发了学生质疑的兴趣,使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探索未知的活动,从而也掌握了一定的思维方法。三.开展创新性实验小学科学教学实验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平台,教师要充分发挥实验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重要作用。(一)、课内实验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些创新性实验,通过创新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在《让灯亮起来》一课中,学生要做的第一个实验是用导线连接电路,叫小灯泡亮起来。为了一开始就激发学生对该实验的兴趣,教师给学生打谜语“世上千万家,都有这种瓜,两根藤儿牵,夜夜开新花”给同学们猜,同学们认真思考、热烈讨论,最后绝大多数同学都举起手,异口同声地说是“电灯”。这个谜语既唤起了学生对黑夜中明灯的回忆,又点出灯的特点是“两根藤儿牵”为下面做实验起着提示作用。两根藤儿向何处牵,灯才亮呢?然后利用多媒体演示电灯发光、台灯发光、节日彩灯发光、交通信号灯发光等,提问:我们生活中有各种电灯,可以使我们的夜晚变得绚丽多彩,你们你能利用上面的实验材料使小灯泡亮起来吗?能有几种方法?学生们都兴致勃勃,动手做起实验,这样通过学生的自由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二)、课外实验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还可结合教学内容,每周开展一次“小制作”、“小发明”等科学实践活动,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身边的材料》一课,让学生对自己带的物品仔细观察,分析它们各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最后每一个小组制定一个制作主题,利用手中的材料创造一件作品。由于课堂上时间有限,这一任务可以延伸到课后让学生完成。由于时间灵活,学生再课外还可以很方便的利用他需要的各种材料,因此可以创作出各种作品,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此外,从身边的事物开始创新,能让学生在最佳的心理状态下进行探索,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五、以训练思维为重点,教给创新方法。思维是对事物本质的规律的反映。在科学教学中如能对学生进行多元思维的训练(如求异思维、逆向思维、联想思维等),学生在多元思维过程中,进行多角度、多方位思考时会产生新的问题,激起新的探索欲望。1.求异思维。求异思维又称发散思维。是指思考者根据已有知识和经验,对单一的信息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向,进行各种不同层次的思考,多触角、全方位地去寻求多样性的方法和结论的开放式思维。因此,要鼓励孩子异想天开、标新立异。如,在教学《月球》一课,我让学生思考宇航员到月亮上去考察时,应该给宇航员准备那些装备?同学们真的当起了设计师,纷纷展开想象的翅膀,有的说月球上没空气,所以要接一个氧气袋。还有的说月球上没有大气压,引力也很小,我就把食物,水压缩后装在胸前,要吃喝就用手捏一下……。通过这样的引发,学生不仅能更好地认识月球的基本情况,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2.逆向思维。逆向思维是将事物的整体、部分或性能颠倒过来想,以求得新思维产物的思考。在教学中,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的潜力,为学生提供一手训练材料,让学生去分析、推理,引导学生进行知识迁移,举一反三地去思考问题,突破单一的思维模式。法拉第从电可以产生磁的现象,倒过来想磁是否也可产生电,法拉第的逆向思维使他发明了发电机。学生学了“声音的产生”一课,知道物体的振动产生声音,由此想到怎样使发声的物体立刻停止。“水的蒸发和沸腾”知道水能变成水蒸气,水蒸气是否也能变成水等问题。逆向思维有利于学生产生新的问题,获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进一步发展学生的逆向思维。3.联想思维。联想思维是由眼前感知的此事物想到与之有联系的彼事物的心理过程。巴甫洛夫反复强调“一切教学都是由联想形成的”。学生学习了“种子的萌发”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后.联想到如果满足水、空气、一定的温度三个条件,是否可以进行无土栽培;又如模拟风的形成实验,联想到自然界的风是怎样形成的。这些由联想而产生的新问题,就会激励着学生进行更深意义的研究。总之,教师在教学中,不但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更要积极采取策略,或营造氛围,或评价鼓励,或启发引导,激发学生主动发现,积极探究,深入的培养创新思维。力求实现在发现中进行探究,在探究中寻得新的发现,不断地在发现和探究中,逐渐加深对事物的认识,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激发他们的创新热情。参考文献:1、朱国芳《培养小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实践与体会》2、郭玉华、庞学民、王建民《关于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初探》
本文标题: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3709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