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山东省2015年高中历史 第26课 新中国外交课件18 岳麓版必修1
课前展示分小组展示你在课前所查找的资料,尝试归纳新中国外交政策制定的背景,讨论政策的内涵和作用。清政府与各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回首往事1915北洋军阀政府与日本签订“二十一条”1919年5月19日巴黎和会弱国无外交•弱国无外交•外交是内政的延续•没有永恒的朋友,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国家利益至上•自主、和平、发展、繁荣是人类永恒的价值追求外交箴言新中国初期外交课程标准1、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2、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国际形势国家性质国家实力国家利益外交是智者的游戏,外交是妥协的艺术,外交更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那么,你认为影响一个国家外交政策的因素有哪些?一、建国初期——开拓外交新局面1、背景:国际:两大阵营对峙;美国的遏制;国内:百废待兴历史因素:帝国主义与旧中国存在不平等关系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外交的首要任务是:彻底摧毁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控制,恢复国家的独立和主权。辩一辩:如果你是当时中国的外交家,在这样的环境下你打算怎样开展外交?2、基本方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3、外交政策“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内容含义意义“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不承认国民党的屈辱外交关系,而在新的基础上另建新的平等外交关系使我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先清除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和一切特权,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交巩固了新中国的独立与主权,奠定了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外交关系的基础。坚定不移的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争取社会主义支持,在国际交往中不被孤立。三大政策•1949年10月3日,中国与苏联正式建立外交关系1950年2月14日,中苏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4、建国初的外交成果:建国初与苏联等17国建立了外交关系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意义内容发展同邻国及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友好关系目的提出1953年,周恩来首次提出,1954年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缅甸,在中印、中缅联合声明中确认并倡导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的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它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以其包容性和开放性逐渐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成为解决国与国间问题的基本准则如何理解它的包容性与开放性?包容性:五项原则适用于社会制度相同的国家,制度不同的国家,适用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适用于国家间的政治关系,经济关系。开放性:五项原则是和平的,也是发展的,其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得到充实和丰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外交的“定海神针”。不管国际风云变幻万千,国际力量格局组合多变,中国外交总是以之“不变”来应对外部环境之“多变”。靠这根神针,我们成功地处理了和社会主义国家家、民族独立国家、西方发达国家等等方方面面的关系。——《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合作探究: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建国初的“三大政策”相比有哪些不同?三大政策鲜明地体现了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的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是对“一边倒”政策的突破和发展.1954年4月至7月,周恩来总理兼外长率中国代表团出席日内瓦会议。上图为周总理一行步入会场B、1954年,日内瓦会议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的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C、1955亚非会议•针对帝国主义对会议的的破坏而提出了:“求同存异”方针同:异:有相同的历史遭遇,都受过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掠夺和统治,有共同的愿望:维护独立,谋求发展。“求同”:共同的发展目的各国可以采取不同的政治制度和政策保留不同的意见和分歧。“存异”:保存不同的社会和意识形态特点: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意义:①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取得圆满成功②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有更多的亚非国家同中国建交归纳总结1、建国初期主要外交成果建国一周年与苏联等17国建立外交关系2、50年代的外交成就(1)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参加日内瓦会议(3)参加亚非国际会议
本文标题:山东省2015年高中历史 第26课 新中国外交课件18 岳麓版必修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10571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