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绩效管理 >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优秀课件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1998年全体诺贝尔奖获得者共同作了一个宣言:如果人类在21世纪还想继续生存下去的话,必须回头到两千五百多年前,从中国的孔子那里吸取智慧。孔子作为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为人类留下一笔丰富的精神财富。他的一些教育思想至今仍然实用。同学们,你们知道孔子的哪些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循循善诱、温故知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儒家学派创始人,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被尊称为圣人。思想核心是仁,政治上主张礼治,鼓励人们入仕。汉代以后,其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智者、仁者----子路、冉有、曾皙、公西华侍坐(由)(点)(求)(赤)陪长者闲坐古人有姓、名、字以及号。长辈对晚辈说话尊敬对方或自谦称名•教学目标•1.领会本文通过对话表现人物性格的特点。•2.体会孔子的思想•3.掌握“如、方、作、撰、伤、与、让、乎、尔”在文中的含义。自主学习思考题•一、诵读全文,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读懂大意。•二、思考:•1.这是一篇什么体裁的文章?•2.根据内容,课文可划分为几个段落?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段意。•3.(1)从子路、冉有、公西华的言谈中可以看出他们各自的什么性格特点?•(2)简析孔子对三人述志的态度。(3)结合课文中的言、行、神态描写,具体分析孔子的形象。重点字拼音俟sì莫mù甫fǔ哂shěn相xiàng铿kēng沂yí喟kuì雩yú冠guàn读课文看注解疏通文意•找出不懂的字词句,与同学交流•指名学生口头翻译课文•合作探究•1.根据内容,课文可划分为几个段落?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段意。问“志”言“志”评“志”内容理解•品味四弟子的志向和性格•从子路、冉有、公西华的言谈中可以看出他们各自怎样的志向和什么性格特点?•四弟子志向:•子路——治理“千乘之国”——“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冉有——治理“方六七十,如五六十”的小国——“可使足民”,不过“如其礼乐,以俟君子”。•公西华——在“宗庙之事,如会同”时——“愿为小相”。•曾皙——“莫春者,春服既成——咏而归。”四弟子性格•子路:直率、信心十足,失之于莽撞(或有抱负,坦诚,性格也比较鲁莽、轻率。)•公西华:更谦虚、敏而好学,(失之于墨守成规)(公西华:谦恭有礼,娴于辞令)•冉有:谦虚、实事求是(冉有:谦虚谨慎,说话很有分寸。)•以现代观点看待四弟子。(学生自主发言)•现代社会恐怕更需要子路对自己的自信,以及他敢创敢拼的勇气。但是谦虚仍然是美德。•简析孔子对三人述志的态度。•孔子对四弟子的态度:子路——哂之;冉有——叹之;公西华——惜之;曾皙——与之•对子路:赞成他的治国志向,但认为他谈话的内容和态度不够谦虚,这属于“其言不礼”。•对冉有:没有正面加以评论,但可以看出是满意的。•对公西华:认为他低估了自己完全可以担任更重要的工作。•孔子为什么要“与点”呢?•①曾点展示的是一幅老师带领学生在春天水旱时行祈雨礼,以求得丰年的场景,进一步可知他想要通过师生共同努力,实现孔子以“礼”治国的理想。•②从另一个角度,结合孔子的思想来分析。孔子政治上主张“礼治”,即以礼治理国家。•结合课文中的言、行、神态描写,具体分析孔子的形象•A.课文中的孔子是一个既热情而又严格的老师。•B.孔子既是一个有抱负,也是一个苦闷的活生生的形象•总结孔子治国思想•以礼治天下。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却只能通过为人之师,传播自己的思想,师生共同努力,把这个思想付诸实践。¤为何“哂”由赞赏坦率发言,委婉批评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颜渊》¤为何“与”点?三还是在讲﹁治国﹂二不想做官,逍遥生活一太平盛世的缩影以礼治国孔子的“志”是什么?“宁为太平犬,莫作乱世民。”春秋之末,天下大乱,身为万世宗师,他不能不去思考百姓的疾苦。否则,他以“仁”为本的思想就无从得以体现。而曾皙讲的这个境界,就应是社会安定、国家自主、经济稳定、天下太平,每个人都享受了真、善、美的人生,这就是孔子的自由民主——一个大同世界的理想。其实现在孔子看来,就是礼治。•礼是儒家学派的思想核心之一。孔子主张礼治。礼的意义在古代甚为广泛,指国际间的礼节仪式,贵族的冠、婚、丧等典礼,包括政治制度、道德规范等。孔子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后继周者,虽百代可知也。”(《论语•述而》)似乎周礼是千秋不变的规范。•孔子主张维护等级制度的正名思想。他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种合乎礼的制度。孔子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罚不中,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论语•子路》)•孔子主张克已复礼。《论语•颜渊》记载:“颜渊问仁。子曰:‘克已复礼为仁。一曰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焉。’”颜渊又问“克已复礼”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孔子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孔子为推行自己的礼治,而周游列国,而授徒讲学。延伸练习•孔子:他没有什么万卷巨著,万余字的语录是他一生思想的浓缩;•他没有什么惊天事迹,极平凡的言行却给后人树立了万世楷模。•九州四海因他而一统,寰球世界也必将因他而和谐;•华夏文明因他而灿烂,未来明天也必将因他而美好。•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他,一个老人,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一、请为孔子写一段颁奖词二、读了本文,你有哪些感悟?请写一篇文章。三、在21世纪的今天,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和国力增强,孔老夫子的学说作为中国的文化名片走向了五大洲、走进了全世界热爱和平的人们中间。到今年早些时候,全球已有孔子学院数百所。请就此简评。孔子学院标志1、如或知尔,则何以哉?2、如其礼乐,以俟君子。3、宗庙之事,如会同。4、方六七十,如五六十。(一)一词多义如果至于或者或者知识归纳(1)如1、以吾一日长乎尔2、子路率尔而对曰3、鼓瑟希,铿尔4、尔何如(2)尔你们…的样子,相当于“然”。…的样子,相当于“然”。你1、以吾一日长乎尔2、摄乎大国之间3、异乎三子者之撰4、浴乎沂,风乎舞雩5、何伤乎(3)乎比在和、跟到、在语气词表反问“呢”1、以吾一日长乎尔2、毋吾以也3、则何以哉4、加之以师旅5、以俟君子(4)以介词因为动词认为动词做、用介词用连词而1、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2、鼓瑟希,铿尔3、三子者出,曾皙后4、浴乎沂,风乎舞雩(1)名词活用为动词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弹奏跟在后面吹风,乘凉(二)词类活用1、可使有勇,且知方也2、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正道,是非标准。译成“为人的道理”。小的事情,大的事情(2)形容词活用为名词1、子路率尔而对曰2、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回答使……富足(3)形容词活用为动词1、不吾知也2、毋吾以也古代汉语的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3、则何以哉4、何伤乎古代汉语的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三)特殊句式(1)宾语前置5、异乎三子者之撰。译文:我和他们三位的才能不一样呀!(2)状语后置句4、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6、以吾一日长乎尔译文:用军队来请略它,接下来有饥荒译文: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1、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其)译文:可以使(他们)都有勇气,并且懂得做人的道理。(3)省略句2、毋吾以也译文:(你们)不要认为我(年纪大一点就不说了)。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千乘(chéng)之国因之以饥馑(jǐn)B.以俟(sì)君子风乎舞雩(yú)C.端章甫(fǔ)愿为小相(xiàng)焉D.夫子喟(kuì)然而叹曰巩固练习Ashèng夫子何哂(shěn)由也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唯求则非邦也与B.莫春者,春服既成C.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D.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D欤暮稀3.下列划线的字词不是名词活用的一项是()A.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B.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C.三子者出,曾皙后D.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端:用整幅布做的礼服,用作动词:穿着礼服;章甫:布制礼帽,用作动词:戴着礼帽。吹风,乘凉跟在后面D4.下列各句中的“如”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如(假如)或知尔,则何如哉B.如(至于)其礼乐,以俟君子C.宗庙之事,如(至于)会同D.方六七十,如(或者)五六十或者C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不属于活用情况的一项()A.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B.鼓瑟希,铿尔C.三子者出,曾皙后D.加之以师旅6、下列各句中不属于宾语前置的一项()A.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B.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C.夫子何哂由也D.如或知尔,则何以哉••••DC7、选出对孔子弟子述志时的语言和神态动作所表现出性格特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A.子路:“率尔对曰”表现其坦率莽撞B.冉有:“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表现其谦虚谨慎C.公西华:“非曰能之,愿学焉”表现其沉稳自知D.曾皙:“鼓瑟希,铿尔,舍瑟而坐”表现其清高闲散D
本文标题:《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优秀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32272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