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养护血管健康上海中医药大学王庆其《黄帝内经》:长寿三要素天寿过度:遗传长寿基因气血常通:气血运行通畅肾气有余:肾中精气旺盛(1)天寿过度世界卫生组织认为人的健康长寿:15%取决于遗传(上海科学家认为20-25%)10%取决于社会条件8%取决于医疗条件7%取决于自然环境60%取决于其生活方式有人统计1千余位90岁以上的长寿老人,90%以上有家族长寿遗传史。(2)气血通畅:《黄帝内经》:“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人以气血为本,气血冲和则健康,气血不和,百病从生,气滞血瘀是许多疾病的发病机制。从机体老化的演变规律来看,最早发生的病理生理改变是动脉硬化和组织缺血,中医提出“老人多瘀”的观点。实验研究证明,老年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微循环障碍,老年人存在不同程度的血液流变学改变。临床实践证明,大部分老年病如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高脂血症、中风后遗症、前列腺增生、老年性痴呆、肿瘤等都存在气滞血瘀的病理变化,而活血化瘀方药最突出的作用就是改善微循环和组织缺血状态。可以抗心肌缺血、脑缺血,抑制血小板聚集,抗凝、抗血栓形成等。(3)肾中精气旺盛:中医认为肾中精气的盛衰主导人体的生长、发育、生殖及衰老过程。衰老的内因主要是“肾”起主导作用,肾气旺盛则寿长,肾气虚弱则早衰。上海有人对900多名老年人调查表明94.7%有肾虚证:腰膝酸软、倦怠无力、耳鸣耳聋、畏寒肢冷、夜尿频多、发脱齿摇、健忘失眠、尿后余沥、性功能减退等。实验研究证明:补肾中药如灵芝、黄精、地黄、首乌、山茱萸、枸杞、鹿茸、紫河车、菟丝、肉苁蓉等,均具有延缓衰老、延长寿命的功效,能改善衰老的指标。血管健康决定人的健康与寿命19世法国纪名医卡萨尼斯名言:“人与动脉同寿”近代临床医学之父、英国著名的内科医生奚丁汗名言:“一个人的动脉有多老,他就有多老”一、心脑血管病是人类第一杀手全世界患冠心病、脑卒中死亡的人数800万---1000万。报告数据:我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处于持续上升态势,估计我国心血管病(冠心病、脑卒中、心衰、高血压)现患人数为2.9亿,每10个成年人中就有2人患心血管病。估计每年我国约有350万人死于心血管病,占总死亡原因的41%,居各种疾病之首。估计我国每天心血管病死亡9590人,每小时心血管病死亡400人,每10秒心血管病死亡1人。脑卒中的死亡增加最快,从1985年到2005年这20年中,我国脑卒中在1985年大概每10万人中有75个死于脑卒中,到2005年每10万人中有140个死于脑卒中,20年死亡率增加了一倍。血管健康决定人的健康与寿命,维护健康从养护血管开始,爱护动脉就是爱护生命。1、心脑血管病的“五高”发病率高:中国是世界上心脑血管病发病率最高的国家,有心脑血管病患者2亿多,其中瘫痪在床的1200多万人。高血压病患者1.6亿,并且以每年400万人的速度增加。每10分钟就有300人发病,其中突发心肌梗死、脑卒中的占40﹪。死亡率最高:我国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病400多万人,急性冠心病事件病死率高达63﹪。致残率高:在心脑血管病患者中有75﹪的人不同程度丧失劳动能力,40﹪的人重度致残。复发率高:心脑血管病患者中25﹪在1—2年年复发,50﹪在3—5年内复发,70﹪在6年内复发,90﹪在8年内复发。并发症高:心脑血管病很难彻底康复,患者大多数留下口眼歪斜、大小便失禁、瘫痪、血管性痴呆并发症等。2、血管内的“定时炸弹”:动脉斑块斑块: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时,过多的胆固醇会沉积在动脉壁,形成类似小米粥的斑块。斑块不是老年人的专利:斑块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从青少年开始,各个年龄段都可以出现,50岁发展更快,症状逐渐明显。动脉斑块降低血管弹性,使血管变脆,承受不住血流的冲击而破裂。斑块可以造成血管管腔狭窄,阻碍血液通行,引起心肌缺血、脑缺血。斑块破裂形成血栓,完全堵塞血管,导致心肌梗死、脑梗塞。当情绪激动、剧烈运动、酗酒、寒冷刺激、血压突然升高、血流冲击斑块,或血痉挛时,包膜就会破裂,定时炸弹被引爆,顷刻堵塞血,几分钟引起猝死。3、危险的“隐形杀手”:血栓什么叫血栓?血液在血管中流动状态下,凝聚所形成的特殊结构的血块,叫血栓。血栓形成的原因?(1)血液成分的改变:血小板增加、抗凝血因子减少、纤维蛋白溶解酶数量减少等;(2)血液流动速度改变;(3)血管内皮受损;(4)动脉斑块随时变为血栓。。血栓的七大危害性:引起各组织供血不足,严重者引起血管栓塞。(1)心肌梗死;(2)脑梗死;(3)间歇性跛行;(4)肺栓塞;(5)诱发肾衰竭;(6)诱发白内障、青光眼;(7)诱发骨质疏松。二、血管病的原因血脂异常:血低密度脂蛋白高于2.9毫摩/升,形成斑块,堵塞血管。高血压:高血压患者引起动脉硬化的几率比血压正常的人要高出3—4倍,进一步损伤心血管、肾脏、大动脉等。高血糖:高血糖患者常导致脂肪代谢紊乱和血脂异常,高血糖患者动脉硬化的发病率比普通人高出2倍,并发冠心病。吸烟:吸烟人和不吸烟人相比,动脉硬化发病率和病死率都高出2—6倍,可影响血管内皮功能,容易引起血栓。心肌梗死增加20﹪,脑梗塞增加3.75倍。高血粘度:可以造成血瘀,甚至形成血栓(血管中的“地雷”)。高体重:正常体重指数:体重(公斤)/身高(米)﹤24。若﹥28肥胖。高心理压力:精神压力可以引起血管内膜收缩,加速血管老化。缺少运动:合理的运动可以使血液粘度降低,血管壁光滑,侧支循环更丰富,血流顺畅。长期不运动,血管内的垃圾会逐渐堆积,形成粥样斑块,影响毛细血管供血。心脑血管病家族史:先天基因缺陷。流行病调查:父母双亲血压正常者,子女患高血压者3﹪;父母双亲中一方高血压者,子女患高血压者28﹪;父母双亲高血压者,子女患高血压者45﹪。为什么中国人心血管发病比国外早我国心力衰竭患者平均发病年龄为66岁,比欧美、日本等地约年轻5岁。;脑卒中平均发病年龄为63岁,比美国的73岁早10年。中国人吃得太咸。从2000—2009年,中国居民食盐消费量下降了约22﹪,从11.8克/天下降到9.2克。而美国现在人均每天的食盐量仅仅为3.2—4.5克,美国推行减盐运动,希望把人均每天的食盐量控制在2.3克.中国人吃肉量全球最多。目前中国人均肉类消费量是63公斤/年,超过《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7.4/年一倍以上。每周最好不超过1斤红肉,控制在6两以内更佳。中国控烟不足。中国有3.2亿烟民,消费了全球40﹪多的烟草,增加心血管病的风险。中国人缺乏锻炼。据统计有6成成年人不锻炼身体,普通人应该每周3—5次的超过半小时以上的中等量的运动。中国肥胖全球第一。2016年统计中国有4320万肥胖男性和4641万肥胖女性。中国人爱熬夜。2015年《全球睡眠报告》中国人上床睡觉的时间为0点32分,熬夜时人体不断分泌肾上腺等激素导致血管收缩异常。中国人蔬菜吃得少。中国营养学建议中国人每天吃蔬菜300—500克、水果200---400克。据调查中国人平均每天只摄入300克蔬菜、100克水果。中国人不重视体检。据保守估计超过6成的人一辈子没有做过体检,导致小病变成大病。(《健康时报》)三、血管病常见临床表现1、动脉粥样硬化;2、心绞痛心肌梗塞;3、脑梗死、脑出血;4、血管性痴呆;5、动脉瘤。四、预防血管病1:饮食有节《黄帝内经》:“饮食有节”“谨和五味”。(1)样样都吃七八分饱,营养均衡,不偏食,“饥中饱,饱中饥”。(2)避免“三高饮食”(高糖、高脂肪、高胆固醇)。(3)饮食清淡少吃盐:每人每天5—6克。每天4克盐,高血压发病率为2﹪。(4)不抽烟:烟中的尼古丁能使血液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浓度升高,沉积在动脉壁上,引起动脉粥样硬化。(5)少饮酒:长期饮酒,会血压升高,促进肝内胆固醇合成,使血液中胆固醇及三酰甘油酯升高,导致动脉硬化。每日饮白酒500克,患高血压的可能性增加40﹪。(6)常吃血管“清道夫”食品:山楂、燕麦、黑木耳、金橘、茄子、红薯、大蒜、洋葱这八大食品。能疏通血管,保持血管弹性。(7)多吃粗粮:含微量元素及植物纤维素,可以降低胆固醇。包括三类食品:(1)谷类:玉米、小米、红米、黑米、高粱、大麦、燕麦、荞麦、麦麸;(2)豆类:黄豆、绿豆、红豆、青豆蚕豆、豌豆(3)块茎类:山药、红薯、马铃薯。(8)每天吃点含钾钙食物:如香蕉、土豆有助于降低血压,保护心血管,防止心脑血管病。含钙食物牛奶、豆制品。碘可以减少胆固醇在动脉壁上的沉积,防止动脉硬化。含碘食物如海带、紫菜、海蜇、虾皮、海米等。(9)摄食天然抗凝与祛脂食物: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的黑木耳及含有吡嗪类物质如大蒜、洋葱、青葱、茼蒿、香菇、龙须菜等,草莓、菠萝、番茄、红葡萄、橘子含有少量类似阿司匹林水杨酸抗凝物质。祛脂食物有螺旋藻、香芹、胡萝卜、山楂、紫菜、海带、核桃及橄榄油、芝麻油等。(10)充足的膳食纤维:可以降低胆固醇、促进胃肠道蠕动,每天24克。如糙米、燕麦、玉米、各种蔬菜。(11)起床、睡前一杯水(200毫升):降低血粘度,防止脑卒中。(12)坚果类食品:有助于调节血压,降低低密度胆固醇,提高机体抗氧化剂含量,含维生素E、B族,预防细胞老化,减轻炎症,改善代谢,降低冠心病等缺血性心脏病的危险而又不增加体重。如胡桃、核桃、杏仁、花生。(13)改变烹饪方式:多采用清蒸、水煮、凉拌、清炖等方式。2:有规律地生活庄子:“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黄帝内经》四季养生:顺时养生。春季养“生”:夜卧早起,心情平静夏季养“长”:夜卧早起,最忌发怒秋季养“收”:早卧早起,安逸宁静冬季养“藏”:早卧晚起,收敛精神人体中的生物钟现象地球自转一周是24小时,生活在地球上某一地域的动植物接收到的光照变化有固定的周期,因此地球上的几乎所有生命,为了适应昼夜变化都发展出了自己的一套调节自身生理和行为活动的模式。比如,牵牛花四点开花,向日葵在日落之后会低头,昙花一现往往出现在晚上八九点左右;雄鸡黎明报晓,猫头鹰昼伏夜出,招潮蟹在潮水到来之前出现在洞口,人的体温从白天到夜晚呈现周期性的变化。我们体内的生物钟,在一天之中的不同时段,对我们的生理功能进行着非常精准的调节,例如行为、激素水平、睡眠情况、体温,以及新陈代谢等。当我们所处的外部环境于我们体内的生物钟出现不匹配的情况时,我们的身体状况就会马上反应出不适,比如乘机穿越数个时区导致的“时差”。此外,还有迹象表明,如果我们的生活方式与生物钟开始出现偏差时,我们换上各种疾病的风险也会随之增加。人类体内内在的生物钟不仅调节着我们的荷尔蒙水平,睡眠,体温,和新陈代谢,而且深刻影响着我们的行为。比如晨型人和夜型人的例子,坐飞机需要倒时差,上班族加班引起的代谢紊乱,老年人失眠无法入睡等。2017年三位诺贝尔奖得主的研究阐述了生物钟的理论基础。在随后的几年里,其他一些分子也被发现,进一步解释了生物钟的机理和稳定性。3:养生必先养神《黄帝内经》“上守神,下守形”,养生必先“养神”,养神实质就是使人获得快乐。死亡率最高的三种疾病心血管病、脑血管病、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都与精神心理因素有关。研究发现,长期的精神紧张、孤独抑郁、多愁善感、焦虑、精神压力大、心力交瘁可以干扰身体制造三种维持平衡和“正常”的重要激素的功能,如血清素、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引起神经失调,新陈代谢发生紊乱,容易造成高血压、动脉硬化,从而引起心脑血管病。梁代养生家陶弘景:“静者寿,躁者夭。”《黄帝内经》:“阳气者,静则神藏,躁则消亡。”现代心理学认为: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马克思:“一种美好的心情,比十服良药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惫和痛苦。”心态决定健康状态调控人生的欲望:淡泊名利,知足常乐处理好人际关系:宽容待人,助人为乐保持良好的心境:热爱生活,自得其乐学会积极的认知:品味人生,苦中寻乐4:生命在于气血流通《黄帝内经》:人“以气血流通为贵。”养生的基本任务就是调节气血,保持气血通畅协调。随着人民生活的改善,脂肪摄入过多,脂肪类物质在动脉血管壁上沉淀下来,形成动脉粥样硬化,影响血液的流通,依
本文标题:66中医学的健康观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34236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