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心理学公共课复习题(原版)
1一、名词解释(共10分,每小题1分)1.社会知觉:以社会生活过程中的人为知觉对象的知觉,叫社会知觉。2.双趋冲突:个体在有目的的活动中同时有两个并存的目标,且两个所欲达到的目标对个体具有同样强度的吸引力,能引起同样强度的动机。但个体由于条件、环境所限而无法同时获取两个目标,这时在心理上产生的难以作出取舍的冲突情境就是双趋式冲突。3.再认:是指当以前记忆的内容重新出现时,能够将它们辨认出来。4.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生理、心理和社会性方面达到协调一致,保持一种良好的心理功能状态。5.倒摄抑制: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或回忆先学习的材料的干扰,称为倒摄抑制。6.迁移:是指已有的知识经验对解决新课题的影响。7.前摄抑制:是指先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8.错觉:是指在特定条件下对事物必然会产生的某种固定倾向的歪曲知觉。9.感觉阈限:是指能引起感觉的持续一定时间的刺激量或刺激强度。10.创造力:根据一定目的,运用一切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品质,创造性思2维是其核心和基础。11.晕轮效应: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因对某个人的个别特征感知特别清晰,印象特别突出,以至于使这些特点形成了一个光环。12.双避冲突:个体在有目的的活动中,眼前呈现两个具有同样强度的威胁力的目标,迫于环境形势,逃脱一个威胁就必须接受另一个威胁,此时个体引起的紧张和随之产生的动机上的冲突就是双避式动机冲突。13.刻板印象:人们对某一类人或某个社会群体所具有的一种概括而固定的印象。14.似动: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人们在静止的物体间看到了运动,或者在没有连续位移的地方,看到了连续的运动。15.感受性:指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即人对刺激的感觉灵敏程度。16.情绪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身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17.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18.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应。19.从众:指通过向社会压力让步以使自己的认知及行为符合群体的、社会的标准和规范。20.有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需要做一定意志努力的注3意。21,遗忘:指经历过的事物不能重现和再认或者是错误的重现和再认的现象。22.动机:是推动个体从事某活动的内在原因。23.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对象。二、简答(共30分,每小题5分)1.简述知觉的种类。答:a.按照知觉所反映对象的特点,可以将知觉分为物体知觉和社会知觉。b.按照知觉所凭借的感觉信息的来源不同,可以将知觉分为视知觉、听知觉、嗅知觉、味知觉、触知觉。c.知觉印象与客观事物不相符合的情况称作错觉。2.简述思维的分类。答:a.根据思维的凭借物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可以把思维分为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b.根据思维是否有明确思考步骤和思维过程中意识的清晰程度,可以把思维分成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c.根据解决问题时的思维方向,可以把思维分为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d.根据思维创新成分的多少,可以把思维分为常规思维和创造思维。3.简述几种感觉现象4答:a.感觉的后象当刺激对感官的作用停止以后,感觉并不立即消失,而是继续维持一段很短的时间。这种在刺激作用停止后暂时保留的感觉印象,叫感觉后象。b.感觉的适应感觉的适应是指刺激物持续作用于感觉器官所引起的感受性的变化。c.感觉的对比感觉的对比是同一感官接受不同的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d.感觉的相互作用感觉的相互作用,指的是一种感觉的感受性会由于其他感觉的影响而发生变化的现象。4.简述动机与活动之间的关系答:a.动机与活动具有一致性通过观察个体的活动可以推测其动机的性质和水平。根据个体活动的对象可以推测其动机的内容;根据其活动的显著性可以推测其动机的强度。b.动机与活动并不是一一对应的。首先,动机与活动的目的之间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具有相同动机的人可能有不同的活动目的。同时,具有相同目的的人则可能有不同的动机。其次,动机与活动效果的关系也十分复杂。5.师范生学习心理学的意义答:学习心理学有助于师范生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5学习心理学有助于师范生自我观察、自我教育。掌握心理学的知识与规律有利于未来的教育教学工作。掌握心理学知识与规律有助于将来的教育科研工作。6.简述注意的特点答:(1)指向性指向性就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在某一时刻指向一部分对象,而离开其他对象,表现出心理活动的选择性。(2)集中性通常注意的集中性有两种含义。广义的集中性是指相关的心理活动集中于一定的对象上;狭义的集中性是指同一心理活动集中于一定的对象上。7.简要说明意志的品质答:(1)意志的自觉性自觉性是指个体在行动中具有明确的目的,能认识行动的社会意义,并使自己的行动服从于社会要求的意志品质。(2)意志的果断性果断性是一种善于明辨是非、抓住时机、迅速而合理地采取决定,并实现所做决定的意志品质。(3)意志的坚忍性坚忍性是指对行动目的的坚持行,并能在行动中保持充沛的精力和毅力的意志品质。(4)意志的自制力6自制力是指意志行动中能够自觉地控制自己的情绪,约束自己的动作和言语的品质。8.简述心理的实质答:(1)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2)心理是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9.简述情绪的功能答:(1)情绪对环境具有适应功能。(2)情绪对其他心理和行为活动具有调解功能(3)情绪对社会交往活动具有协调功能。(4)情绪与个体的健康密切相关。10.简述如何运用记忆规律指导学生学习答:包括:a.合理安排学习内容与时间;b.选择适当的识记方法;c.反复阅读和试图回忆相结合;d.指导学生及时复习;e.选择适当的复习方式。11.简述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答: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说明了一个遗忘规律,即遗忘量随时间递增;增加的速度是先快后慢,在识记后的短时间内遗忘特别迅速,然后逐渐缓慢。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包括学习材料、学习程度和记忆任务的长久性。712.健康情绪的必要条件(1)正确的人生追求(2)宽广的胸襟(3)理性地适应生活(4)寻找身边的欢乐13.心理学七大流派名称及代表人物学派名称代表人物(1)构造主义:冯特、铁钦纳(2)机能主义:詹姆斯(3)格式塔心理学:韦特海默(4)行为主义:华生(5)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6)认知心理学:(7)人本主义心理学;马斯洛、罗杰斯14.大脑构成:a.大脑分为左右两半球b.从前到后可分为额叶、顶叶、颞叶和枕叶四个区域c.大脑约有140亿个神经元15.注意的特征8(1)注意的稳定性(2)注意的广度(3)注意的分配(4)注意的转移16.知觉的特性(1)知觉的整体性(2)知觉的选择性(3)知觉的理解性(4)知觉的恒常性17.根据记忆的内容可以把记忆分为几类(1)形象记忆(2)逻辑记忆(3)情绪记忆(4)运动记忆18、思维的过程(1)分析和综合(2)比较(3)抽象和概括19、简述学生中心取向的教学模式9答:(1)发现学习。是布鲁纳所倡导并发展起来的教学模式。在发现学习中,教师鼓励学生通过自己发现概念与原理来学习,新信息的学习主要是学生自身努力的结果。(2)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仿照科学研究的过程来学习科学内容,体验、理解和应用科学研究方法,获得科学研究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三、论述(共60分,每小题15分)1.阐述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答:需要的层次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A·H·马斯洛提出来的。他认为,人的需要包括不同的层次,而且这些需要都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的。层次越低的需要强度越大,人们优先满足较低层次的需要,再依次满足较高层次的需要。马斯洛把需要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1)生理需要生理需要是最基层的需要,是指维持个体生存与种族繁衍的需要。包括对食物、空气、睡眠、性、母性等的需要。(2)安全需要安全需要是指对安全的环境、恒定的秩序、避免伤害和威胁的需要。(3)归属和爱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就是指个体希望获得别人的爱和爱别人的需要,也就是希望与别人交往,并与别人建立亲密关系的需要。(4)尊重的需要10尊重的需要是指个体追求体现个人价值的需要。包括自尊和他尊两方面。自尊就是个体对自己的尊重。如自强、自信、自主、支配他人、胜任工作、取得成就等,都是自尊的具体表现。他尊是指别人对自己的尊重。如追求名誉、地位、尊严、威信、获得别人承认、引起别人注意和欣赏等,都是他尊的具体表现。(5)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指个体希望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潜能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是在其他需要都基本满足以后才产生的最高层次的需要。2.结合自己的体会,谈谈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答:(1)无意注意的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a.尽量防止容易使学生分心的因素的干扰。b.善于利用刺激物的特点去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包括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教学内容丰富多彩(做到新颖性、科学性、系统性与趣味性相结合)、提高教学的语言艺术。如教师语言的简洁流畅、快慢适中、抑扬顿挫等。c.教学中要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考虑学生的需要、兴趣、知识经验。(2)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进行教学a.明确学习的目的和任务b.培养间接兴趣c.合理组织课堂教学,防止学生分心(3)运用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转换的规律,让学生在有目的的11学习活动中,快乐地学习。3.试论述情绪与情感的关系。答:区别:(1)情感就是情的感受方面,即情绪过程的主观体验(情绪体验)。通常情绪是指情的各个方面:主观体验、行为表现和生理机制等。(2)情绪可用于动物和人类,情感只用于人类。情绪与生理需要相联系,情感与社会需要相联系。(3)情绪具有较大的情境性、即时性、冲动性、外显性,而情感具有较大的稳定性、深刻性、持久性和內隐形。联系:情绪是情感的基础,情感是在情绪体验逐步稳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并通过情绪表现出来。因此,有的心理学家对情绪情感不加区分,在同等意义上使用这两个概念。4.试论述想象的认知加工方式。答:想象的认知加工方式包括:(1)黏合是把两种或两种以上客观事物的属性、元素、特征或部分结合在一起而形成新形象的过程。(2)夸张与强调是改变客观事物的正常特征,使事物的某一部分或一种特性增大、缩小、数量加多、色彩加浓等在头脑中形成新形象的过程。(3)拟人化12是把人类的形象和特征加在外界客观对象上,使之人格化的过程。(4)典型化是根据一类事物的共同的、典型的特征创造新形象的过程。简答20试论述影响遗忘的因素有哪些?答:首先,遗忘的大小与记忆材料的性质有关,抽象的材料比形象的材料更容易遗忘;无意义的材料比有意义的材料更容易遗忘。其次,遗忘的大小与记忆材料的长度有关,记忆材料长度越大,就越容易遗忘。第三,遗忘的大小与个体的心理状态有关,能满足个体需要或对个体有重要意义的材料容易保持,不能满足个体需要或对个体没有意义的材料容易遗忘;能引起个体愉快的情绪体验的材料容易保持,能引起个体不愉快的情绪体验的材料容易遗忘。第四,遗忘与个体的学习程度有关,学习重复的次数越多,就越不容易遗忘。当学习重复的次数达到能刚好完全背诵的150%时,对阻止遗忘的效果最好。超过150%的重复,其阻止遗忘的效果便不再增长。5.试论述气质与性格之间的关系。答:(1)性格与气质的区别a反映的是心理活动的不同侧面。性格侧重反映与心理活动的动机和内容有关的方面;气质则侧重于反映与心理活动的动机和内容无关的动力特征。b形成条件有很大区别。气质是以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的类型13为生理基础的;性格则是以后天形成的暂时神经联系为生理基础的。c发生发展是不同步的。气质是生下来就有的,并逐渐在个体的生活中表现出来,具有很强的稳定性;而性格则是在个体的生活实践活动中,随着个体的自我意识的发生发展而变化的。d二者非一一对应。相同气质的人可以形成完全不同的性格;而不同气质的人也可以形成基本相同的性格。(2)性格与气质的联系a气质会影响性格的形成和具体表现。首先,一定的气质对某些性格特征形成的速度与难易有重要影响。其次,气质会影响性格的具体特征的表现形式。b性格对气质有一定的制约作
本文标题:心理学公共课复习题(原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34896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