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2015年江苏宿迁中学小高考读背提纲必修2
必修二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农具的演变(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犁;时间)原始社会:土地归氏族公社土地制度的演变奴隶社会:井田制(土地国有制)农业封建社会: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原因、过程、时间)水利工程和农业灌溉工具(区域、时间)农业生产基本模式:小农经济(出现时间、原因、特点)官营手工业(特点)青铜制造(繁荣时期、作品)手工业冶金业冶铁业(水排)成就炼钢(灌钢法)制瓷业(发展历程、瓷器品种、外传情况)宋以前(特点)“市”的形成与发展宋以后(特点)隋唐商业著名的商业城市宋元著名的商帮:(明清)徽商和晋商(时间)重农抑商政策(含义、出现时间、目的、评价)主要经济政策海禁(闭关锁国)政策(含义、原因、评价)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1.了解古代中国的主要耕作工具(1)原始社会:刀耕火种(2)商周时期:青铜农具(较少使用);耒耜(3)春秋战国以后:铁犁牛耕(春秋战国出现;汉朝之后主要耕作方式;西汉:(赵过)耦犁;耕犁定型:隋唐江东地区曲辕犁,完善为后世沿用。2.了解古代中国的水利工程和农业灌溉工具(1)水利工程:①战国:都江堰(蜀国、李冰父子)②汉朝:漕渠、白渠、龙首渠(2)农业灌溉工具①曹魏:(人力)翻车②唐:(水力)筒车③宋:(水力)高转筒车④明清:风力水车3.了解古代中国基本的土地制度(1)原始社会:氏族公社土地所有制(2)奴隶社会:井田制(性质:土地国有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3)封建社会:封建土地私有制①根本原因:铁犁牛耕的应用②形成过程:A、春秋时期,鲁国初税亩,实质上承认土地私有B、战国时期,商鞅变法,以法律形式确立封建土地所有制。4.理解古代小农经济(自然经济)的基本含义(1)特点: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精耕细作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发展1.了解古代中国的官营手工业(1)特点:规模最大、技艺最精巧,长期占主导,产品供贵族消费,不在市场流通2.了解古代中国在冶金和制瓷等手工业部门取得的主要成就(1)冶金:冶铜:商周繁盛;代表司母戊鼎;冶铁:两汉的高炉炼铁和炒钢技术;东汉杜诗的水排(水力鼓风冶铁工具);炼钢:魏晋南北朝灌钢法,16世纪以前,领先于世界(2)制瓷:①历程:商朝:原始瓷器。东汉:青瓷。北朝:白瓷。唐代:南青北白两大系统;秘色瓷。宋代:五大名窑。明代:青花瓷(宣德年间最佳)、彩瓷。清代珐琅彩②外传:唐代:瓷器开始外销。明代:梵文、阿拉伯文瓷器。清代:鱼缸等三、古代中国的商业发展及经济政策1.了解“市”的形成与发展(1)北宋以前(西汉——唐):有时间、地点的限制;有官员直接严格管理(2)北宋:时间、地点限制彻底被打破;官府不再直接管理2.知道主要的商业城市和商帮(1)主要的商业城市隋唐:黄河流域(长安、洛阳);长江流域(扬州、成都);广州(市舶使)宋代:开封、临安;元代:大都、杭州、泉州(世界第一大港)(2)著名的商帮:(明清)徽商和晋商3.理解“重农抑商”(1)提出:战国商鞅,首倡“重农抑商”政策(2)含义:重视农业发展,抑制手工业、商业发展(3)目的:促进农业发展(直接目的),巩固封建统治(根本目的)(4)评价:积极(封建社会前期):巩固了封建统治,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消极(封建社会后期):强化自然经济,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中国落后于世界4.了解“海禁”(明代)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基本含义及其影响①含义:限制外国人来华贸易,禁止中国人出海贸易②具体原因:明:防止流亡海外的敌对势力勾结倭寇;清:为了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③根源:自然经济的封闭性④评价:积极:在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外来侵略,维护了封建统治消极:妨碍正常的东西方贸易,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使中国落后世界必修二专题二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产生(时间、原因、区域代表、企业)初步发展(时间、表现、影响)短暂春天(时间、原因、代表行业、人物、重新萧条原因)民族资本较快发展(时间、原因)主义经济沉重打击(时间、原因)地位和作用陷入绝境(时间、原因)获得新生(时间、原因)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1.了解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1)民族工业兴起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2)兴起地区:东南沿海(3)代表企业:方举赞的上海发昌机器厂、陈启沅的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朱其昂的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2.认识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1)自然经济的解体(2)外商企业利润刺激(3)洋务运动的诱导3.了解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工业初步发展的主要史实(1)发展特征及时间:初步发展甲午战后(19世纪末)(2)原因:①帝国主义资本输出,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②清政府未解决财政危机,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3)发展表现:资本和规模增大;沿海向内地深入(3)影响: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领导了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二、民国时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1.了解民国初期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史实(1)发展特征及时间:短暂春天一战期间(民国初期或者1912—1919年)(2)原因①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的经济侵略(最主要);②辛亥革命为民资的发展扫清了障碍;③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④“实业救国”思潮(3)发展表现:①两个行业发展最快:纺织业、面粉业;②四个人:张謇、周学熙,荣氏兄弟(4)重新萧条的原因:一战结束,欧洲列强卷土重来2.了解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史实(1)发展特征及时间:较快发展国民政府前十年(1927-1936)(2)主要原因: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有利的经济政策)3.探讨民族工业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新增)(1)政治上:(两个壮大)①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壮大,推动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②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使无产阶级壮大,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及中共的诞生奠定了基础(2)经济上:推动中国经济近代化(3)思想上:动摇了封建思想正统地位,促进思想解放必修二专题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一五计划(时间、特点、成果、意义)过渡时期三大改造(改造对象、方式、实质、意义)成功探索:中共八大(时间、背景、决策内容、意义)十年探索时期失误探索:1958年,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起点:十一届三中全会(时间、内容、意义)现代中国经济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间、原因、开始地区、内容、意义)改革开放新时期改革邓小平南方讲话(背景、内容、影响)城市:国企改革(全面展开时间、中心环节、内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体制的几个重要阶段特征经济特区(设立时间、区域)开放沿海经济开放城市(时间、江苏省两个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时间、区域)加入WTO(时间)经济技术开发区(特点)浦东开发(时间、意义)一、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1.了解“一五”计划(1)目的:改变工业落后面貌,建立国家工业化初步基础(2)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原因:重工业基础薄弱;借鉴苏联经验)(3)成果:鞍钢、长春一汽、沈阳飞机制造厂、沈阳机床厂(4)意义:改变工业落后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初步基础2.理解三大改造①对象及方式:A、农业:农业合作化运动B、手工业:互助组→合作社C、资本主义工商业:公私合营,和平赎买②实质: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为社会主义公有制③意义: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3.了解中共八大的主要内容(1)时间:1956年(2)内容:主要矛盾:先进的社会制度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八大核心内容)主要任务: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发展为先进的工业国(49年春七届二中全会提出过)(3)评价:是对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但未能坚持4.了解“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1)大跃进5①时间:1958年②内容:片面要求大办工业大办农业。工业方面:几年内赶超英美的高指标;农业方面:高估粮食产量。(“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③评价:反映了人民迫切要求改变落后面貌的愿望;但忽视了客观规律。(2)人民公社化运动①时间:1958年②特点:公有化程度高;公有化规模大。③教训:生产关系调整不符合生产力水平,忽视国情,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二、经济体制改革1.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时间:1978年底(2)主要内容①思想路线: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②经济路线:(核心)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3)意义A、两个转折:党的历史和共和国历史的转折B、两个起点: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2.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原因:人民公社体制阻碍生产力发展(2)试点:安徽、四川(3)内容:在坚持土地公有的基础上,将农业生产的使用经营权和分配权交给农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4)影响: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发展,改变农村面貌,推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3.理解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全面展开时间:1984年(2)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3)改革内容①管理体制:增加企业自主权②所有制: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③分配制度: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4)影响:调动企业积极性,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三、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1.了解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开放沿海港口城市、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1)创办经济特区①1980年,深圳(第一个)、厦门、汕头、珠海②1988年,海南经济特区(最大)(2)开放沿海港口城市:1984年,首批14个,江苏是连云港、南通,最北:秦皇岛(河北省),最南:湛江(广东省),上海开放。(3)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1985年,长三角、珠三角、闽东南、环渤海湾(4)开发开放上海浦东:1990年,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1.理解“南方谈话”(1)时间:1992年(2)核心及内容:“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本质),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计划和市场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三个有利于”)(3)意义:①标志着邓小平理论的成熟并形成体系;②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2.了解中共十四大、十四届三中全会和中共十五大的主要决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过程大事记:(1)奠定思想基础:1992年南方谈话(2)确立目标:1992年中共十四大(3)确立基本框架: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4)完善理论:1997年中共十五大;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基本经济制度。(5)基本建立:21世纪初★归纳(1)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的国内国际因素①国内因素:A、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1978年后)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与发展(1992年后)C、加入WTO(2001年后)②国际因素:A、政治上: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流B、经济上:经济全球化加速C、科技上:第三次科技革命影响(2)近现代中国道路的选择①走西方的路:维新变法:君主立宪;辛亥革命:民主共和②走俄国的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③走自己的路:A、革命道路:工农武装割据道路B、建设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6必修二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一、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1.了解近代的服饰变迁(1)鸦片战争后:西装(2)辛亥革命后:(中西合璧)中山装、旗袍2.了解近代“废止缠足”与婚姻自由的习俗(1)废止缠足:戊戌变法时期维新派“主张”;辛亥革命后“颁发法令”(2)婚姻自由:繁琐婚礼到简约婚礼二、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1.了解近代中国诞生的先进交通工具(1)轮船:19世纪70年代,上海轮船招商局,打破外国垄断中国航运业的局面(2)火车:19世纪80年代,唐胥铁路,中国铁路诞生的标志(3)航空:1909年冯如发明第一架飞机;1920年,北京至天津首条航线。2.了解近代中国电讯事业的发展(1)电报①有线电报:19世纪70年代,台湾第一条有线电报②无线电报:20世纪初,上海崇明第一个无线电台(2)电话:20世纪初,南京第一部市内电话三、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1
本文标题:2015年江苏宿迁中学小高考读背提纲必修2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55085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