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浅谈信阳茶文化的发展历程
浅谈信阳茶文化的发展历程信阳种茶历史悠久,始于东周,名于唐,兴于宋,盛于清,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唐代的陆羽、李肇分别在《茶经》和《国史补》中把义阳(今信阳)茶列为国之名茶。千百年来,信阳人以茶为媒,在生产与生活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信阳茶文化。中国茶叶协会常务理事、信阳农林学院茶学院院长、与茶叶打了半辈子交道的郭桂义教授,跟我们讲述了信阳茶文化的发展。从古至今——信阳毛尖的历史郭桂义介绍,信阳栽种茶树有千年以上的历史,从唐代“茶圣”陆羽撰写的《茶经》里,信阳茶已作为贡品上贡朝廷。宋代是信阳茶的鼎盛时期。大文豪苏东坡曾于此品茗论茶,给信阳茶以高度评价:“淮南茶,信阳第一。”明代,信阳茶曾以“小把茶”、“本山茶”为名。明朝初年,茶农曾在信阳市李家寨东南三条沟内种茶(后人称这三条沟为大茶沟、中茶沟、小茶沟),随后又向甘家冲、车云山等地发展,使茶叶生产初具规模。现在李家寨三条沟内尚存有明末九十株茶树,黑龙潭山顶上也有十余株老茶树,据说是宋代遗留下来的,算是信阳现存最早的茶树。清朝中期,信阳制茶技术进一步得到发展,日渐成熟,茶叶质量逐渐提高。民国时期,茶叶生产又得到大力发展。信阳茶区又先后成立了五大茶社,加上清朝的三大茶社统称为“八大茶社”。信阳毛尖加工技术得到完善,1913年产出了品质很好的本山毛尖茶,命名为“信阳毛尖”。1915年巴拿马举行的万国博览会上,信阳毛尖茶以外形美观、香气清高、滋味浓醇的独特品质,被授予金奖。信阳毛尖从此成为河南省优质绿茶的代表。1958年,信阳毛尖在全国评茶会上被评为全国十大名茶。未来发展:特色+大众化相结合“信阳茶的发展总体上是比较健康的,特别是从1992年开始举办茶文化节,进一步加强了我们信阳茶产业的宣传,促进了信阳茶的消费,又带动了生产。”郭桂义表示,信阳毛尖未来的发展应该注意产品的结构调整。“前些年,部分消费者过于注重茶叶的外形,过度追求条形小和细,茶汤浑,大家常说的‘小浑淡’,这不利于信阳毛尖的发展,应该引导大众更加关注茶的内质。”茶叶作为一种饮品,首先是要好喝。郭桂义称,信阳毛尖的生产可以考虑个性化、特色化的产品。“小众化的产品要与适应大众化消费的产品相结合,要能满足一部分个性化的要求,比如高端产品,讲究山头的,讲究产地的,讲究季节的。但是更要注重的,是适应大众消费的产品,茶叶的口感要做好。”“还可以把加工技术的创新和产品的创新结合起来,开发茶叶新产品。”郭桂义说:“比如现在把乌龙茶的加工技术融入到绿茶生产中,还可以生产黑茶,白茶等多样化的产品。这样一来充分发挥了茶叶原料的经济价值,二来满足了广大消费者个性化的需要。”信阳毛尖冲泡用水及水温要求一方水土,一方茶味,良好的味感是构成茶叶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同水质、不同水温对茶汤的滋味都有影响。郭桂义告诉我们,泡茶用水,首先要用软水,弱酸性水,冲泡信阳毛尖最好的就是信阳本地水。对于北方消费者来说,建议使用纯净水泡茶。郭桂义强调,纯净水不同于矿泉水,因为矿泉水中有一部分矿物质离子会跟茶汤内的物质发生反应。“泡茶水温也很有讲究,最好用80℃~85℃水冲泡,现泡现饮。水温过高或过低都不行,水温过高,茶多酚类物质就会被破坏,茶汤变黄,其中的芳香物质也会挥发散失。水温过低,会导致茶叶冲泡不开,茶叶的香型物质不易浸出,香气不够浓厚、持久。但是如果想要短时间内茶汤分离,最好用沸水冲泡,这样茶叶的芳香才能更好的发挥出来。”乌龙茶铁观音的“迷人之处”乌龙茶铁观音最迷人的地方就是其高扬的兰花香,我们所说的兰花香其实只是一种类似兰香的特殊茶香、给人以很深刻的印象。但是,并不是所有铁观音茶都会有兰花香,只有少数制作成功的优质产品才会出现明显而馥郁的兰香——一般来说,常见的兰花香有两种风格:一为尖锐、霸气,具有很强的冲力,刚性十足,令人印象极深,普遍被茶友作为衡量产品是否高档铁观音的基准,这类茶基本上都属于轻发酵制法;但它的缺陷是产品的回韵可能不会特别绵长,而且也比较容易出现强苦味。另一种为高雅、含蓄,但清幽的兰香也非常明显,显得具有阴柔性、渗透力强,其优胜之处在于茶汤口感较有亲和力,茶汤回韵十足——当然,这并不是绝对的。这两种风格不同的兰花茶香其实并没有什么高下之分,二者只不过分别属于不同风格流派而已、可视为同一个质量等级。很大一部分工艺失败的乌龙茶铁观音不会出现高扬的兰花香,茶香钝、青味过强,令人难有好印象;此类茶为数不少,加上轻发酵导致口感醇厚度不足,难为佳品。上述对茶香的讨论所针对的是冲泡后的茶香,而非干茶的香味;一般来说,新鲜、保存好或者刚焙火的干茶较容易出现明显、高扬的茶香,但这并不是特别重要,因为很多铁观音茶虽然干茶香气不张扬,但泡饮之后令人印象深刻;而不少茶干茶的兰花香很强,泡饮之后反而弱了——所以评价乌龙茶铁观音的兰花香是否纯正高扬应该以泡饮时为准。本文版权归(华祥苑茶业股份有限公司)所有,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作者:华祥苑茗茶首发:(华祥苑茶业股份有限公司)文章出自于:
本文标题:浅谈信阳茶文化的发展历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63637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