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海尔张瑞敏经典管理方法
海尔张瑞敏经典管理方法(2009-01-2720:08:40)标签:企业培训酒店培训华典咨询马明理咨询式企业培训教育张瑞敏的23条经典管理方法(转载)华典咨询/马明理张瑞敏中国企业家泰斗级人物,引领海尔飞速发展,在很多人的眼中,张的名字是和海尔划等号的。张瑞敏秉承着做大事不做大官的理念,向孔子学做人,老子学做事,向孙子学战略的人生哲学,有效地将中国的传统思想融入现代经营,巧妙地利用现代管理学进行有效创新,使海尔走向了一条创新之路。所谓知其言,懂其人!下面就张瑞敏的经典语录来看一下这位中国企业界的风云人物给与我们什么启示。因为题目是我眼中的企业家,所以加上了本人的粗浅评论,和有识之士学习共勉。1、什么叫做不简单?能够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就是不简单;什么叫做不容易?大家公认的、非常容易的事情。非常认真地做好它,就是不容易。评:最简单是最有效的,最简单是最难办到的,是最容易忽视的,也是最难把握的。海尔的大S脚印,日出日落原则等等都是很简单的,问题是能够长期坚持十年如一日,就是平凡中的不平凡。2、坚持每天提高1%,70天工作水平就可以提升一倍。评:每天进步1%对个人来说,坚持下来都有数倍功效,对一个组织来说,力量应该是无穷。每天进步一点点,自我得点超越带来组织面超越,难点在于坚持。3、企业说到底就是人,管理说到底就是借力。评: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还是人才的竞争,有人才做知本,就能吸引更多资本,发挥更大的价值,关键如何塑造一个催生力量、促进发展的系统和文化,这确实需要参透人性。4、作为一个领导,你可以不知道下属的短处,却不能不知道下属的长处。评:领导者的最大本事乃是发挥下属的最大本事.5、世界上最无价的东西是人心,要赢得别人的心,只有拿自己的心去交换。评:情与情能相容,心与心易相通。经营人心就是经营事业,经营更大的事业.海尔的人心经营还不是最好的.更好的例子应该是蒙牛,蒙牛发展为什么这么快,牛根生的财散人聚,财聚人散经营哲学使得人才和资源广聚蒙牛,快速发展是必然中的必然。6、企业家只有两只眼睛不行,必须要有笫三只眼睛。要用一只眼睛盯住内部管理,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积极性;另一只眼睛盯住市场变化,策划创新行为;第三只眼睛用来盯住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以便抓住机遇,超前发展。评:内功造就实力,创新把握市场,公关维系公家政策和公司战略的平衡。三只眼的企业视野更为广阔,事业才越来越大。记得在《首席执行官》一书中,描述张瑞敏在创业初期带着几个同事在风雪中等批文的场景,在中国的市场经济下,任何公司不可忽略政府的因素。7、要给用户意想不到的惊喜。评:让顾客体验到物超所值,那额外的价值是造就忠诚的关键。海尔的服务确实能够让客户有所体验。8、事前反复研究,慎之又慎;一旦做出决策,必须坚决执行,不容含糊。评:张总是强调做企业如履薄冰,确实是这样,领导的一个战略失误会导致全盘皆输,使我想起一句话,开关虽小,动一下乾坤逆转,棋子虽小,走一步胜负攸关。很多成败往往起源于小的变化。这就是为什么曾经细节管理备受青睐的原因。决策做完后,坚决执行,发挥优良的执行力更是关键,因为再好的战略实施不到位,等于没有战略。9、在新经济时代,什么是克敌制胜的法宝?第一是质量,第二是质量,第三还是质量。评:个人愚见,所谓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海尔的质量虽说与同类比也不错,但是如果跟风搞什么6个西格玛那就没什么意义了,因为海尔是以优质服务著称的,真诚到永远,让顾客得到的是星级服务。而这种优质的服务队伍是以产品具有一定的缺陷率为前提的,这是你优点带来的缺点,如果产品样样都好,那么服务队伍就没事可做了,那么竞争优势也就没了。质量要重视,但对于海尔来说还不能过分重视。10、市场比作一块蛋糕。我们不过分地在现有市场抢占份额,而是去另创造一个市场,即另做一个蛋糕---另做一个蛋糕独享。评:说白就是避开红海,进入蓝海,不在原有市场中厮杀,也不是在细分市场耕耘,而是深度挖掘出一种新的市场,创造出一种新的需求,问题是这种方式难度较大,不是所有企业都具备这样的能力,也不是什么时候都可以,这应该是集天时,地利、人和种种因素结合才能利用自己的创新而创造出来。但是创造市场的企业劳民伤财,成本较高,据调查成功率11%,跟随模仿创新企业成功率44%,因此我得出结论:能创造市场固然好,不能创造模仿创新也照样可以领先。举例来说:保暖内衣卖得好的已经不是率先创造该概念的企业了,同理发生在vcd,掌上电脑等等,策略对了,市场跟随者也会快步领先。11、与狼共舞,必须自己成为狼,而且变成“超级狼”。评:也许有的时候同类才能同台竞技,不具备狼性,就容易退化成狼口中的羊.但是时代不同了,除了有狼性,更要有人性,更应倡导一个团结合作,与其他企业甚至竞争对手共生的生态环境,毕竟在当今时代,侵略和掠夺只会导致灭亡,只有双赢和合作才会带来永生。12、有缺陷的产品等于废品。评:这句话其实相当于对自己苛刻,就是对他人宽容,对他人宽容,为他人谋福利,最终受益还是自己。那么简单的公式就对自己残忍就是对自己宽容,相反的是对自己宽容就是对自己残忍。为什么这么说呢,有缺陷的产品等于废品象征着对产品质量一丝不苟的追求,这意味着企业从成本上,人力上,各方面流程上花费更大的力气,更重要是观念上达到一种高度。其本质目的还是获取更大的市场。记得海尔在张瑞敏入场初期,为了彻底改变职工的观念,张带头用大锤砸76台冰箱的故事,当时的一台冰箱乃是奢侈品,而这76台绝大多数只是有小的毛病,张没有同意将这些产品低价售给关系户或是场内职工,而是由每个责任人自己销毁。张认为一次次品有销路,下次还会生产出更多的次品。久而久之,有次品会形成一种习惯,这对一个创业之初的企业来说是非常危险的。所以,张毅然决定一个字:砸!当时的很多职工都流下眼泪,尤其对亲手砸自己产品的责任人,亲手扼杀自己“孩子”的滋味刻骨铭心。从此企业也走上了产品质量过硬之路。后来,这个事件也成为了营销的典范,也为海尔产品从质量上在消费者心中镀上了一层金。13、我们不是“居安思危”,而是“居危思进”。评:这是一种观念的创新,我的理解是尽管你居安思危,但有可能你煌煌不可终日,在安逸的环境考虑到企业的危机和危险当然非常重要,然而知道危险和危机,却不思解决方案,不能够将危机转化机会,从而将机会牢牢地把握住变成现实的发展,那么这个企业就会纯粹为思危而思危,不得长进。所以说当一个企业处于最艰难、最危险的时候,恰恰是这个企业峰回路转的时候。对于个人也是同样的道理。14、每一个人都是责、权、利的中心,“人人是经理,人人是老板”把每个人的潜能释放出来。评:一个企业最可怕的是每个人不知道自己的职责,相反,当每个人都知道自己的责、权、利,都把自己当成企业的主人时,那么这个企业对于其他竞争企业是可怕的。15、我能在冬天的严酷环境中生存下来,可能我会在春天是最漂亮的。评:人的一生如果一帆风顺的话,应该来说就是最大的缺憾。就如同爬山,如一口气顺利到达山顶,可能内心当中没有太多的喜悦,只有经过黑暗幽深的山谷,征服无数天险,这时到达山顶时才会欣喜若狂。人或企业经历过逆境,征服过磨难,能过活下来,那他的生命力很强,他会令竞争对手生畏。正如很多互联网企业将网易的丁磊视作可怕的竞争对手一样,就是因为他承受过互联网泡沫破灭的冬天。16、永远战战兢兢,永远如履薄冰。评:英文有句话bettersafethansorry.小心不犯错,但对于一个倡导创新的企业,我却不敢完全苟同这种观念,企业在某个阶段更应该鼓励冒险的行为,拥有容许犯错的机制,总是如履薄冰势必会丧失更多机会。17、卖信誉,而不是卖产品。评:信誉是无形资产,它会带来更多资产和财富,应该说信誉是最宝贵的资源之一。而产品无非是满足消费者背后的某种需求,一个企业永远都要脱离卖产品的层次,为消费者解决的是问题,排除的是障碍,带来的好处和利益。那么这个企业就是一流的企业。18、能者上,庸者下,平者让。谁砸企业的牌子,企业就砸谁的饭碗。评:能者不上势必留不住,庸者不下势必没出路,平者不让势必堵发展。不让企业过的去,企业就应该跟他过不去。19、抓反复、反复抓,抓重点、抓提高。评:成功的策略都是简单的,长期坚持才是关键,方案的有效与否有时不在方案本身而在具体的执行层面。简单的事情重复做,反复抓成关键,抓反复成重点,重复做才不断提高。任何娴熟的技艺,任何成功人士成名的绝技往往都是不断重复练成的,古往今来都是这么一个道理。20、核心竞争力是什么?我认为是在市场上可以嬴得用户忠诚度的能力。评:核心竞争力我的理解是,你不费事就做得比别人好,满意不等于忠诚,赢得忠诚关键是要赢得人心,占领市场就是占领消费者的心智。21、在位要受控,升迁靠竞争,届满要轮换,末位要淘汰。评:在位没有个考核评估机制,就没有很好的激励和约束,对企业来说是无形的人力浪费和损失;不竞争上岗,就不能盘活一个有活力的组织,动物的生态圈尚且靠竞争取得良性循环,内部无竞争,整个组织就会逐渐平庸;庸才是放错位置的人才,换岗有助于每个人发挥最大潜力,找个自己的定位,长处和不足,以便更好的发展;末位不淘汰,企业势必臃肿,如同尾巴烂了不割掉,烂掉全身只是时间问题。企业不是福利院,无论硕士博士,不产生绩效,就是昂贵的人才浪费,该淘汰就不应该手软。22、部下的素质低,不是你的责任;但不能提高部下的素质,是你的责任。评:没有不好的下属,只有不好的领导。企业最好的领导应该是让下属发挥最大的本事,而领导除了制定战略,发展目标,选人,育人,激励人,签署文件外其他什么都不用做。23、说了,不等于做了;做了,不等于做到位了。评:说了不做等于白说,做了没达到效果等于没做。结果导向是企业应该倡导的。张瑞敏是个“擅变”的人。这些年,我们不断地看到关于海尔改革的消息,从“1000天流程再造”到“1+1+N模式”,从“日事日毕、日清日高”到“每个人都面向市场”的管理模式,从“人单合一、卓越运营”到“制造型企业向服务营销型企业转型”的商业模式,海尔的生命历程中几乎和改革形影不离。改革,几乎成了海尔的一大特色。“变革早已经成为我们的一种习惯和自觉。”跟随了张瑞敏几十年的老部下们,倒是司空见惯。“其实万变不离其宗。说白了就一句话,一切向市场需求看齐。”大家都推崇张瑞敏是“儒商”:他很会抽象思考,能把复杂的理念简化成三言两语,传播观念和心得;他推崇老子的“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也时常强调佛教禅宗的“凡墙都是门”;他爱读书,对全球政治和经济趋势高度警觉,却不随波逐流;他总鼓励年轻人“要做大事,不要做大官”。张瑞敏是独生子,父亲是裁缝,母亲是工人。至今仍和父母住在一起。他是个很有危机感的人,这一点从他年轻时就看得出来。高中毕业那年,因为没有举行高考,他进入了青岛一家拥有500人的五金厂当工人。在工厂里没有什么工作,为了掌握一技之长,他白天上班,每天晚上下班后骑自行车走很长一段路去夜大学习机械制造相关的专门技术。这种生活持续了四年。从那时起,张瑞敏就经常用在夜校里学到的知识在工厂车间进行革新试验,逐步担任了班组长、车间主任、副厂长。他回忆说:“当工人的那些年,我当时最希望得到的就是两个字:公平。做了管理者之后,我极力打造公平的激励机制,推进公平的企业文化。”1984年,35岁的张瑞敏来到海尔集团的前身——青岛电冰箱总厂担任厂长。为了整顿纪律,张瑞敏制定了一个“管理十三条”。“10点钟抓到一个违规的员工,12点就贴出公告开除。”事情虽然不大,但是处理得非常快,使大家感到震撼。“言必行,行必果”,这是张瑞敏的另一个特质。其实,但凡改革者都明白一个道理:不破不立。问题是,改革的背后是有风险的。像开除员工这种事,在上世纪80年代的集体企业是很少见的。包括张瑞敏在1985年最著名的砸毁76台质量不合格冰箱的“砸冰箱”事件,当时甚至被市领导批评为“败家子”。更不用提后来关于海尔的多元化、国际化、流程再造等几个关键的转折点,无一不是背负着“不成功则成仁”的压力。1991年,海尔集团成立,开始了多元化发展。张瑞敏在随后几年内迅速扩张,先后兼并了18家亏损企业。1998年,海尔进入国际化战略阶段。时至今日海尔也只
本文标题:海尔张瑞敏经典管理方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70615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