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口译原则与费胜潮古诗文口译赏析
外语教学研究262中国电力教育2008年10月上总第122期口译原则与费胜潮古诗文口译赏析张书健摘要:古诗文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具有独特的形式和内涵:形式简短却富有节律,语言优美精炼,内容涵义深刻,是汉语文化中一种独特的语言。现代人引用古诗文并不仅仅是用它的语言本身,而是透过语言的表象,表达出它背后所蕴涵的深意。“言外之意”或“弦外之音”恰恰是言者的本意。口译中,译员需要把引用的古诗文的形式与内涵用现代的外语语言忠实地再现出来,使听者能够从译文中获得尽可能与本国听者同样的共鸣和美感。通过对费胜潮口译古诗文的赏析,来体会译者灵活的翻译技巧并欣赏可堪称赞的译文。关键词:口译原则;古诗文;口译作者简介:张书健(1974-),男,江苏徐州人,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苏州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05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英汉翻译对比研究。(江苏苏州215000)一、翻译的评价标准关于翻译的评价标准,中国翻译实践家们历来以严复所提出的“信、达、雅”为翻译标准;在西方,主要以美国著名的翻译学家奈达(EugeneNida)所提出的“等值翻译理论”或英国著名的翻译理论家彼得纽马克(NewmarkPeter)所提出的“交际翻译”和“语义翻译”理论为指导原则。但这些评价标准均主要针对围绕书面文字而进行的从“读入”到“写出”的笔译翻译方式而提出的。笔译者通过“读”理解原文,获取信息;可以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斟酌,可以查阅各种工具书,还可以请教他人。而口译是一个从“听入”到“说出”的活动过程。相对于笔译来说,口译既需兼顾速度又需兼顾质量,因此更具有挑战性和艰巨性;鉴于此,对于口译的评价标准和笔译有所不同。口译过程中,译员不能够进行反复思考、查阅推敲、反复阅读、反复修改,而必须要在短暂时间内做出快速反应。瞬间反应能力是口译者必须具备的素质。“快”——是口译有别于笔译的主要指征之一。正因为有速度的要求,所以对于口译的修辞、美感等并不像笔译那样严格。然而,口译仍要求译者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用另一种语言将说话人所表达的信息“尽可能”流利、完整地传递给听众。关于口译的标准,口译专家李越然提出口译的标准应该是“准、顺、快”,即准确、通顺、快捷,这与口译专家仲伟合提出的“忠实、通顺、及时”以及口译专家张清平所提出的“反应迅速、意译准确、语言通顺”都是不谋而合。笔者结合笔译的一些评价标准以及有关口译专家的意见,就口译质量的评价原则探讨一下个人看法:1.“信”。口译员除了必须确保速度之外,首先需要保证语言的正确性和完整性,即:“信”。尤其在政治活动领域,任何误译、缺译都可能造成极大负面影响。口译专家李越然提出口译的其中一个标准必须要“准”;同时,仲伟合提出要“忠实”。尽管用词不同,但含义如出一辙。2.“达”。口译员不仅需要准确传递发言人的意图,而且需要准确把握其语调、措辞和感情色彩。在某些场合,发言人可能不会正面回答或解释某个问题,而是引经据典。这对于译员来讲,无疑更具有翻译难度:既要真正理解发言内容的字面意思,还要理解其实质内涵,更要理解发言人在此时此刻的用意所在。在这一点上,口译和笔译存在共性,即:“达”。3.“顺”。口译活动是一个高强度的脑力兼体力劳动过程。口译者的工作环境不同于笔译者,缺乏足够的思考、斟酌、修改等缓冲空间,口译活动的单位时间劳动强度也大大超过了笔译。鉴于此,口译在语言修辞和美感方面(即:“雅”)要求并不好文化交际训练活动的组织、协调工作,要特别重视讨论结果的反馈及总结工作,活动本身不是目的,重要的是要通过活动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进而提高他们的文化习得水平。三、结语正是根据基于网络的交互式教学模式下大学英语自主学习的新特点,我们提出了文化知识融入、文化背景浸入、文化交际导入策略。如何将这些策略更好地应用于大学英语的教学实践,在实践中继续深入研究是我们即将进行的重要工作。参考文献:[1]孙颖.英语教学与文化习得[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6,(4).[2]Larsen-Freeman,D.&Long,M.H..AnIntroductiontoSecondLanguageAcquisitionResearch[M].Beijing:ForeignLanguageTeachingandResearchPress,2000.[3]陈美华,邵争,郑玉琪.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的大学英语自主学习模式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05,(12).[4]陈俊森,樊葳葳,钟华.跨文化交际与外语教育[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5]王斌华.“第二文化习得”理论与跨文化的外语教学观[J].山东外语教学,2006,(5).[6]平洪,张国扬.英语习语与英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28,33.外语教学研究263中国电力教育2008年10月上总第122期像笔译那样严格。但是,由于口译直接用于口头表达,做到流畅、通顺才容易为听众所接受。二、费胜潮先生口译中的“信、达、顺”原则国际化、全球化的时代促进了各国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军事等多领域的往来;涉及资讯传递、文化交流、国际会议、商务会谈等跨语言交流活动频频进行。这些活动无一例外地需要建立在语言互通的基础上才能够顺利进行。而在政治领域的交流活动中,口译人员作为信息传递的中间桥梁,担当着尤为重要的角色。2008年3月18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了中外记者招待会。颇具文采的温总理在回答记者提问时,多次引用了中国的古诗文,而这些古诗文和其他诗化语言的运用恰恰体现出了新一届政府领导温情、理性和自信的执政理念。本次记者招待会由外交部翻译室英文处高级口译专家费胜潮先生担任翻译。费胜潮先生毕业于武汉大学,曾随财政部代表团访美,并被派到欧盟学习同声传译,学成归国后,多次随外交部部长出国访问,并担当国际会议的翻译。下面笔者以费胜潮先生对2008年3月18日温家宝总理答记者问中古诗文的口译为范例,结合口译中的“信、达、顺”原则,来欣赏费先生(以下简称费)的优美口译(注:以下口译为整理稿,非听写稿,特说明)。口译原则一:“信”“信”指要忠实于讲话人原话的内容与精神,不随意增减内容,不胡编乱造。忠实准确地把昀基本的、实质性的内容译出,即说话者观点、要点,包括数字、日期、地名、人名以及人的职务或职称等等。“信”不是说要机械地译出每一个字、每一句话,但关键术语、引用等的翻译一定要确切规范。同时,所译的语言风格应尽量贴近原话。为实现这一标准,口译者通常采用“直译”法。刘重德在《爱玛》重译版自序中提出了他关于“直译”的理解:“在读者读了能懂而且读起来通顺的条件下,应该尽量保持原文意义的同时,也设法保全其语法基本结构和修辞比喻形象,即采取所谓直译法。”费在以下几句古诗文的口译上较好地运用了这一方法,达到了准确、忠实的效果。(1)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费译:Oneshouldnotfearthechangesundertheheaven.Oneshouldnotblindlyfollowpastconventions.Andoneshouldnotbedeterredbycomplaintsofothers.此句出自《宋史·王安石列传》。北宋神宗时期,王安石力主变法,反对因循保守,提出以上著名的“三不足”论断。人们常引用这句话来表达一种不断革新的精神。原文形式上和音韵上和谐统一,铿锵有力。费在翻译此句时,首先运用了三个“shouldnot”来表现总理对于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勇气和决心;其次,用“changes”也准确地表明了中国目前所面临的机遇,正因如此,我们才要抓住机遇,译者随即用了“blindly”来告诫人们不可一味因循守旧,昀后的“notbedeterredbycomplaints”把总理革新的决心准确充分地表达了出来。可以说此句的翻译形神具备,堪称巧妙之手笔。(2)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费译:AlthoughZhouwasanancientstate,ithadareformmission.本句出自《诗经·大雅·文王》,云:文王在上,於昭于天。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大意是说:周文王禀受天命,昭示天下:周虽然是旧的邦国,但其使命在革新。后因以“维新”称改变旧法而推行新政,如维新派、维新运动等。费在译此句时用了关键词“reformmission”,把古文新意在此场合恰如其分地结合起来,将总理所要阐述的改革使命准确地传递了出来。口译原则二:“达”口译员既要准确传递发言人的意图,又要准确把握其语调、措辞和感情色彩。既要真正理解发言内容的字面意思,还要理解其引申涵义,更要理解发言人的用意;否则极有可能造成“词不达意”。而费在翻译温总理引用的古诗句时,显然处理地非常谨慎和地道。例如:(1)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费译:Weremainbrothersdespiteallthevicissitudesandlet'sforgoourgrudgeswhensmilingwemeetagain.此句诗出自鲁迅先生所作《题三义塔》一诗昀后两句。虽然称不上是“古文”,但其语言形式和古诗文是类似的。费将“兄弟”直译照字面译作“brothers”,把总理所要表达的“大陆、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的用意再一次准确地传递给了世界。另外,“forgoourgrudges”和“smile”也将总理代表政府对台湾“愿以昀大诚意、尽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愿望和一贯态度通过这两句诗的内涵贴切地辐射出来,表达十分到位。(2)行事见于当时,是非公于后世。费译:Whatonedidatthetimewillbejudgedbyhistory.本句出自《明太祖宝训》卷六。原文背景是明太祖攻克元都,得到元十三朝实录,于是召集文臣和逸士,准备修《元史》。太祖分析了元朝统治的兴亡原因,提出当世人行事由后人评价的观点,并嘱咐群臣修史要客观,不刻意贬低和赞扬,以供后人借鉴。费在译此句的时候用了“judgedbyhistory”,这是此句翻译的关键所在,它将总理所说“历史是人民创造的,也是人民书写的”这一态度准确地表达了出来;原句是一个对偶句,用词不同,但前后意思重合。费巧妙地将两句合二为一:原语句中的“行事”和“是非”被简洁明了地译为“whatonedid”;把“鉴于当时”和“公于后世”恰当地表述为“bejudgedbyhistory”。简明扼要,避免了赘语,而又不失原句含义和总理的本意。口译原则三:“顺”“顺”指语言顺畅自然,干脆利落,不拘泥于原话的词语和结构,用符合目标语用法习惯的话把原话的思想内容表达出来。由于交谈双方全靠听口译者的翻译来获取信息,如果口译者语言不顺,交谈双方或一方听不懂,就会影响交流的效果,增加交流的困难。因此对口译者来说,“迅速灵活”比“完美”更重要。当然这里所说的灵活是有一定限度的,不可任意发挥,任意删减或增添,要以忠实于说话者的中心思想为原则。大多口译者在翻译方法上采用“意译”来实现“顺”这一口译标准。关于“意译”,刘重德在《爱玛》重译版自序中也提出了他的理解:“遇有直译不通的情况,就必须根据有关两种语言的特点,将原外语教学研究264中国电力教育2008年10月上总第122期文的精神实质融会贯通,改用相应的适当的表达法来译,即采用所谓意译法。”因此,以下几句古诗文的翻译,费灵活地运用了“意译”这一方法,实现了“顺”的目的。(1)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费译:Oneshouldupholdhiscountry'sinterestswithhislife.Heshouldnotdothingsjusttopursuepersonalgainsandheshouldnotevadehisresponsibilitiesforfearofpersonalloss.此句诗出自禁烟英雄林则徐《赴戌登程口占示家人》一诗,这也是林则徐昀喜爱和经常吟咏的诗句。本句诗在2003年的记者招待会上总理也曾引用过,当时费的译文如下:Iwilldowhateverittakestoservemycountr
本文标题:口译原则与费胜潮古诗文口译赏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74580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