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数据通信与网络 > 201800506《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开题报告-(2)
信息技术与中学历史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开题报告一、课题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根据《中央2017年度课题申报工作的通知》(教电馆〔2017〕82号)和《四川省教育信息技术科研课题管理办法》(川教馆〔2011〕10号)要求,基于以下几点认识,课题组将《信息技术与中学历史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进行深入研究。(一)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要求当前,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对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也为教育现代化的实现提供了技术支撑。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首先是网络环境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极大地丰富了教学资源;其次是息技术为教师的备课和上课带来了更加实用的辅助;最后是信息技术使教学更好地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更好地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信息化普及的今天,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优化课堂教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现人本立意的教学目标,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这是21世纪教育的主题。提高国民的信息素养,培养信息化人才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根本,教育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教师教育信息化既是教育信息化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推动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力量。(二)新课程改革推向纵深的需要新世纪以来,我国中小学教育领域正在进行以“课程改革”为中心的教育改革,这次课改关系到亿万学生的成长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对教师来说,课改提出了许多新的挑战。从某种意义上说,课改能否取得成功,取决于广大教师对课改的认识,取决于他们的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如何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课堂教学效率最大限度地提高?如何有效地整合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优化课堂教学?这是摆在我校教师面前的现实问题。信息技术在辅助教学方面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应用的情况和效果却参差不齐:有些教师使用比较恰当,信息技术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而不少教师程度不等地被信息技术所左右,信息技术在他们的教学过程中变成了“高科技污染”。如何使整合达到最佳状态,这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孜孜探索的一个现实而又紧迫的课题。课题组想从“课堂教学”这个点上做一些探索和研究,通过行动和反思总结出一般的规律和方法,优化课堂教学,为新课改进绵薄之力,发挥我校作为现代化示范高中的模范带头作用。(三)历史学科高效教学的需求本课题研究针对目前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中存在的问题,探索有效整合先进的信息技术和学科课堂教学的一般方法,可以在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起一座桥,优化课堂结构,改革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显著提高教学效率。它不仅可以为学生的学习创设独有的广阔的学习活动环境,又可以为学生提供供充分的观察、思维和实践的机会,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高是有无法比拟的优势。有效整合不是简单地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师地演示工具,课堂上眼花缭乱,使信息技术变成教学过程中的“高科技污染”,而是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融合、和谐相处、相互渗透,构成一个整体的活动或过程,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圆满完成课程教学任务。课题组希望通过此课题的研究,能够帮助我校从一所热门学校向品牌化学校发展。二、课题界定信息技术:是指有关信息的收集、识别、提取、变换、存贮、传递、处理、检索、检测、分析和利用等的技术。信息技术主要包括传感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缩微技术等,课题组课题里主要指计算机技术。有效整合:不是简单地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师教的演示工具,而是要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是指一个系统内各要素相互渗透,协调一致,构成一个整体的活动或过程,从而使系统各要素发挥最大效益,达到1+1大于2的效果。它强调各自特征和继承性,在整合中并不丧失各自的特征。整合是一种和谐,被整合对象要彼此适应这种和谐。三、研究现状(一)国内研究状况我国关于课程整合的研究起步较晚,但近些年受国外课程整合理论研究和香港、台湾地区课程整合大改革的影响,相关研究也呈现出增多的趋势。现整理如:随着时代的发展,多媒体和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着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也成为教育学者研究的重点内容。2000年10月,原教育部部长陈至立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发表讲话,提出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概念第一次从政府的角度被正式提出来。2001年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整合的研究得以政策扶持并广泛开展起来。这一领域主要的学术人物有:何克抗、李克东、祝智庭、黄荣怀、谢幼如、李艺等;此外还有大量的硕博研究生和教学一线的教师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这一问题进行了细致的研究,研究成果颇丰。笔者以“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为关键字,时间限定在2000——2017年,在中国知网所检索到的期刊论文1700余篇、硕博论文300余篇。(二)国外信息技术与学科教育整合国外将信息技术与历史学科教学有效整合鲜有闻,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美国面向21世纪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使用技术帮助所有学生理解数学,并为科技化的社会中应用数学作好准备”。美国教育部2000年度“教育技术白皮书”中关于数字化学习的完整内涵是:利用现代信息手段,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来实现一种理想的学习环境和全新的、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学习方式,从而改革传统的教学结构和教育本质,达到培养大批具有21世纪创新人才的目的。英国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提供适当机会来发展应用信息技术学习数学的能力”。自90年代中期以来,加拿大对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实验不断增加,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由此可见,国外非常重视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以及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综上所述,信息技术与历史学科的有效整合的开展,有利于减轻教师和学生的负担,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也有利于学生各项综合能力的增长。然而,纵观国内外关于课程整合的研究,不难发现,国外在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的研究较之国内的研究,开展时间较早,研究内容较丰富,研究更具深度和广度。课题组着力以历史学科教学为突破口,研究信息环境下的自主式教学模式。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建构过程一方面对新知识进行意义的建构,另一方面也对已有的知识结构进行重组和改造,而每个个体都是以自己的知识结构来建构意义的,因此每个个体可以对同一知识有不同的理解,每个人都根据他们的方式理解知识的一部分或某些方面。为了使学生建构知识的完整意义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建构主义采用以下的教学原则:(1)采用情境教学;(2)协作学习(支架式教学);(3)随机通达教学(4)自上而下的教学。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下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的帮助者,为学生提供有利于意义建构的环境,学生能够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而信息技术环境下老师可以给学生提供更便捷、更有效的学习环境,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也变得更加自由与多样,学生的学习不局限于教师传授,他们可以更加主动!五、课题研究的理论假说1、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较之传统教学手段支持下的课堂更具有优势与活力;2、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更有利于教师的情感与智慧的激发;3、利用信息技术优势创设教学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4、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突显开放性与交互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促进学生智慧的生成;六、课题研究的变量1、自变量: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2、因变量:教师的教学方法、整合水平3、干扰变量:社会环境、教师自身的教学素养及态度、教师对信息技术的使用水平等因素,会对本课题产生一定的干扰。研究过程中课题组会尽可能避开突出的个体情况而研究老师的整体发展情况七、研究对象研究对象为我校所有老师八、学科范围以中学历史学科为重点研究学科。九、研究目标通过此课题的研究,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开发学生的潜能,优化学的素质。自主探究,让学生在新颖的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课堂上培养思维,达到全面地发展,适应新时代发展对人才的要求。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增强教师整合的意识和能力,优化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发展自我,成长为新一代科研型的教师。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究信息技术和学科课堂教学整合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有效提高学科教学质量,走出师生减负增效的新路十、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1、目前历史教学存在问题的调查与研究;2、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备课方式的探索和研究;3、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课堂教学各个环节呈现的基本特点;4、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优化课堂教学环节提高课堂效率的主要方法。十一、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1、调查法(1)调查目前我校教师在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方面的现状;(2)调查研究过程中教师的运用信息技术的水平与教学效果,搜集资料,了解情况。2、个案研究法选取不同类型的研究对象进行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整合的课堂实例个案研究。3、行动研究法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的研究,就是要创造地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自然条件下进行实践,并对实践进行不断的反思,通过计划,实践,观察,反思四个步骤进行。4、文献法对国内外有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研究、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分析和提炼,以形成信息技术环境下整合教学的理论和方法。十二、课题研究的具体实施步骤本课题研究的思路是通过计划、调查、实践和总结反思等几个环节,运用调查研究,相关文献研究,得出具有推广价值的一般规律和方法。从课前备课、课堂上师生的双边活动等方面入手,改革传统课堂的授课模式,解决好主体和客体、手段和目的、预设和生成等之间的矛盾,力争使整合达到最佳结合点,提高课堂效率,提高教学质量。本课题的研究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2018年2月—2018年6月2018年4月:成立《信息技术与历史学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课题组;开始对我校如何进行此课题的研究进行可行性分析,提出研究方案。运用调查研究法,调查我校在整合方面存在的问题,撰写《高中信息技术与历史学科整合现状的调查及分析》2018年5月到6月:制定课题研究的活动计划,课题组开会学习讨论国内外有关课题研究的文献资料,搜集整理,为今后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第二阶段:2018年7月—20019年7月课题组组织课题阶段实施,重点开展教学实践活动,课题组成员每人准备一节公开课,在有效整合方面做进一步的探索,并从中选出部分向全市展示,撰写《信息技术与历史学科教育教学的研究相关问题综述》;摄制优秀实验课例录像;收集优秀教案、优秀课件、优秀教学实录、教学叙事等。第三阶段:2019年8月—2020年4月课题组中期评估:分析第一阶段的材料与数据,写出中期实验报告与研究论文;进行中期评估、交流、研讨等活动。进行第二阶段的研究活动,重点研究子课题3:在第一阶段研究探索的基础,吸取经验教训,加强理论指导,不断完善教学方法,撰写《整合环境下的课堂教学各个环节呈现的基本特点》,并向全校推广。收集有关研究的教学案例、案例分析和研究论文,撰写《整合环境下优化课堂教学环节提高课堂效率的主要方法初探》。第四阶段:2020年5月—2020年12月准备结题,写出课题研究报告和课题工作报告,整理有关材料,编辑课题《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的研究专辑;申报课题研究成果,申请结题,做好结题工作。十三、技术路线研究中以网络技术应用和软件自主研发并重。1、网络技术中以合理开发与应用校园网络平台为主,合理运用好校园信息平台、交流平台以及资源库平台。辅以广域因特网技术的应用。2、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体现则以教师自制软件的技术路线加以体现和实施。十四、课题研究的现有基础与保障条件1、国内外许多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阐述和实践经验可供课题组参考和借鉴;如何克抗教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关于网络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思考》、章剑卫姚灶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实践》等教育技术理论。2、围绕本课题,课题组进行了一些前期准备工作。课题组于17年8月确定了课题的研究已跨越
本文标题:201800506《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开题报告-(2)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77595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