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龙源期刊网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作者:陈运英来源:《家教世界·现代幼教》2015年第04期一、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含义《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可见,良好的环境对于幼儿来说是多么重要。区域活动是幼儿在幼儿园每天都要接触的,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区域活动是一种“以幼儿为本”的课程组织形式,一般以集体活动、分组活动、自由活动、主题活动等活动形式表现出来,强调幼儿自主学习、积极探索。活动成分主要是幼儿游戏,以儿童的兴趣为导向,旨在满足儿童的需要。[1]创设良好的区域开展活动,不仅可以促进幼儿的个性化发展,而且可以促使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二、幼儿园区域活动的现状分析当今,很多的幼儿园尤其是城市幼儿园十分重视区域活动,区域活动也已成为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的重要内容。但是,在区域活动如火如荼地开展过程中,难免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针对幼儿园区域活动的现状,具体以淮北市某所幼儿园中的区域活动为例做出相关说明。(一)区域设置现状以某幼儿园的三个小班为例,在开学之初每个班依据各班情况(三个班级的空间设置略有差异)分别设置了3个、4个、3个区域,分别为:美工区、建构区、娃娃家;图书区、建构区、自然角、美工区;图书区、建构区、娃娃家。主要依附于墙面集中设置,以其中第一个班级为例,该班级的建构区和娃娃家依附于教室墙的侧面。美工区则作为建筑区的区域“界限”而设置,该区域只作为陈列。其它两个区域大小差不多,各个区域都没有明确规定能够容纳多少幼儿。通过调查发现在区域设置方面存在的问题如下:区域密集且缺乏连接性。在访谈调查中,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说期中检查期间要求每个班级设置至少7个活动区域。在完成了要求的区域数目时,每个区域空间只能容纳2—3个幼儿,而实际上该班只适合设置3-4区域。区域间以柜子相连,但是柜子上会放些其它物品以成为另一个区域。比如小班用来连接娃娃家和建构区的柜子是美工区,区域间缺乏连接物。区域设置类型局限。以小班开学之初为例,各班区域综合起来为美工区、建构区、娃娃家、图书区、自然角,这些区域都过于注重安全,缺乏探索性、挑战性。(二)区域材料的投放情况龙源期刊网区域材料的投放直接影响着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各种能力的发展。因此,为何投放材料,投放什么材料,什么时候投放,投放多少材料就得务必慎重。在材料投放方面存在以下问题:首先是材料投放的目的不明确。大部分教师投放材料的目的性偏差,很少有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来投放材料的。有些教师投放材料仅仅是为了应付检查,将区域布置的“能看即可”,至于区域的实际可操作性其实并没有真正被重视(譬如一些用纸盒做的娃娃家只是“中看不中用”)。其次还有材料投放随意。在材料的选择上教师基本上是就地取材,教师们利用废纸、包装盒、瓶子等原材料经过画、剪、拼、粘等各种方式制作出区域所需要的多种场景或道具,但是有时候不太实用(比如用纸盒制作的一些娃娃家里面的电视、床、桌子之类的,很容易就被弄坏了);幼儿从家里会带各种各样的材料来,个别教师将生活中废旧的纸盒、田地里生长的谷物以及自然界的树枝和树叶作为幼儿手工区的材料。这种“有什么用什么”的思想在节约材料的同时,也显示了教师的智慧,但也揭示了教师在材料选择上的随意性。(三)区域活动指导的误区首先,教师快速给予幼儿指导。如橙橙是个做事较慢,自理能力及体力较差的孩子,找了半天他终于找到自己的区域,但还找不到托盘玩具,教师便帮他找来了印画的托盘玩具,知道他动作慢,也不会印,便握起他的小手教他如何画了。在上述情景中教师没有经过仔细观察就进行强行指导,针对性不强,教师的指导不但没有起到支持、帮助的作用,反而干扰了幼儿的活动,不便于幼儿继续活动,甚至挫伤幼儿的积极性。其次,教师指导语言具有表面性和随意性。如凯凯在玩小丑叠叠乐时,并没有根据大小的顺序来叠小丑,显得不够专心、也不太想玩的样子,教师走过去说道:“不是这样叠的,你要按照最大的叠起来,不能乱叠啊。”教师站到幼儿旁边,看幼儿慢慢叠,幼儿还是叠不出来。教师的语言及引导方式不对,没有与幼儿一起参与到玩乐的游戏当中,只站在大人的角度想问题,这样的方式也激不起幼儿再试试看、重新来一次的愿望。再次,利用教师权威进行自问自答的指导。如在数学活动当中,很多幼儿在学习插座圆柱体的大小、粗细、高矮的排序,有些幼儿一时掌握不了排序的规律,把顺序给排错了。教师一急之下,说道:“老师说要从最大的找起,给它们从大到小排排队,有些小朋友乱给它们排队,这样对不对呢?”接着又义正词严地说:“这是不对的,为什么不认真找,而是乱拿呢?希望小朋友们认真做事情。”教师的教学方式还是属于“传统模式”,以讲解传授为中心,重在知识技能的训练。但我们的教育理念应是鼓励幼儿主动学习,培养幼儿的探索意识和发现问题的能力。最后,放任自流式,对幼儿视而不见。杰杰因为觉得自己做的手工很棒,希望与教师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不由自主地大声说:“老师,我做的花好不好啊?”教师简单地回答说:“好。”老师觉得幼儿不应该在安静的教室大声说话,所以回答得不带感情,也没有欣赏幼儿的龙源期刊网作品。教师从头到尾始终没有关注到幼儿的努力过程及结果,漠然以对,这不仅会丧失教育的良机,而且也会扼杀幼儿探索的积极性及和老师交流的主动性。三、有效组织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对策(一)区域创设对策1.合理规划区域我们既要提供一个有准备的、丰富的、精心设计的、有序的环境,又要提供一个开放的、变化的、有多种探索发现机会的环境;同时在规划区域时不要把区域设得太密集,确保幼儿能够有充足的活动空间;划分区域时注意区域间的相关性,以图书区为例,它应该是所有区域中最安静的,应远离音乐表演区、角色游戏区等比较嘈杂的地方;丰富区域的类型,不局限于传统的几个区域,适当增加富有探索性、挑战性的区域。2.有效利用材料投放材料时应该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以搭积木为例,小班幼儿适合提供体积中等、份量较轻、形状简单、颜色鲜艳的空心积木,但是到了大班,木制的本色实心积木则更能够满足幼儿构造的需要。还要把材料投放与教育目标结合起来,在材料投放前,预测对幼儿建构性学习可能产生的影响。[2]要及时补给材料,合理安排数量。新旧材料的数量会影响幼儿创造性的发展,教师投放材料要及时,以免导致新旧材料比例失调。[3]幼儿园区域活动是幼儿在和材料的相互作用中来体验的,教师应当对区域内的材料进行适当他调整、更新、补充。(二)教师的角色与定位1.教师是观察者:首先要观察幼儿,关注幼儿的活动,准确地了解幼儿在活动中的需要和表现,关注、了解幼儿已有的经验是什么,了解什么是幼儿喜爱玩的,什么是他们不喜欢玩的。然后根据观察所得,考虑在哪方面给予帮助,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或向幼儿提出有效的建议。2.教师是参与者:善于发现和调动幼儿活动的兴趣,在了解和掌握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参与活动,以角色的身份采取建议、评价等方式影响、带动幼儿的游戏,巧妙地把教师的意愿自然而然地转化为幼儿的意愿。3.教师是指导者:在用心地观察、适时地参与幼儿活动的基础上,教师应作为指导者,在幼儿需要帮助时,教给幼儿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激发幼儿自己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提高活动的质量。教师的指导应有的放矢,而不是没有重点,或在每个区域走马观花般地“游导”。龙源期刊网教师是评价者:在评价过程中还要多鼓励幼儿对自己的游戏成果进行自我评价。教师有针对性地评价有利于深化活动内容,并为下次游戏提出更高的要求,从而将活动前的准备、活动中的指导和活动后的评价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幼儿的自我发展,促进区角游戏水平的不断提高。总之,教师介入指导要适宜:幼儿的探索学习需要得到老师的支持、帮助,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不分情况随意提供帮助。我们应该有这样的理念:只有当幼儿确实因其本身经验与能力的局限,致使探索活动难以继续的时候,才给予一定的支持,这就要求老师一定要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参考文献:[1]朱家雄.幼儿园课程[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03—104.[2]田甜,黄少芸.成熟理论视野下幼儿园活动区角创设研究[J].鸡西大学学报,2013(02).[3]李慧.对幼儿园游戏材料的投放与使用现状的调查[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2).
本文标题: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78687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