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会议纪要 > 浅析《儒林外史》中杜少卿的人物形象
浅析《儒林外史》中杜少卿人物形象摘要:《儒林外史》中的杜少卿是作者极其称赞的人物。他是文中少有的真儒士,淡泊名利,重视民生,不畏强权,超脱自然,洒脱不俗。作者运用正话反说,把对他的赞扬之情体现的淋漓尽致,同时对封建礼教的禁锢与统治阶级的腐朽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分析杜少卿的形象对于了解研究正本作品有着重要意义。关键词:《儒林外史》;杜少卿;形象《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编写的长篇章回体讽刺小说,是古代讽刺文学的典范《儒林外史》假托明代,对堕落的文士、腐败的朝政和吃人的科举给予揭露。书中人物交相呼应,有痴迷八股文的马二,有讲究“文行出处”的杜少卿,也有在功名利禄下丧失人性的严贡生等。在黑暗的科举制度下,作者极力歌颂出污泥而不染,行为中有些离经叛道,思想中具有某些民主主义的成份的真儒名贤杜少卿。杜少卿是《儒林外史》第一人物,作者着力刻画的人物中有正派也有反派,作者本意力挺的则是正派中的庄虞杜迟诸贤人,而这几位之中,杜少卿在很大程度上是作者自况,因之也成为书中花费笔墨最多、个性最丰满、给人印象最深的人物。在杜少卿身上,作者以自己的原型,把个人的切肤之痛置放在理性的体认和历史的嘲讽之下,写出了复杂而多厄的文化生命现象。一淡薄功名,傲视权贵。杜少卿是作者极力称赞的人物,淡薄功名,对朝政有清醒的认识。他才华横溢,却不愿参加科举中个状元光耀门楣,而是守着祖宗家财,逍遥自在。在科举制度和八股毒害的世间,科举成为求取功名仕途的桥梁。极少数人一跃而上,一旦成名就变身为鱼肉百姓、贪得无厌的假名士,一味追逐功名富贵,从而“把那文行出处都看轻了”。杜少卿与之完全不同,他是真儒名贤,出身于“一门三鼎甲,四代六尚书”的大官僚地主家庭,有着豪放狂傲的性格。皇上征辟,对他人来说求之不得,而他则避之不及,装病拒绝出仕。汪盐商生日宴请王知县,三番五次请杜少卿作陪。杜少卿坚拒绝道:“他果然仰慕我,他为什么不先来拜我,倒叫我拜他?况且倒运做秀才,见了本处知县,就要称他老师!王家这一宗灰堆里的进士,他拜我做老师我还不要,我会他怎的?”可见他的正直清高,无视权贵,不与宵小之辈同流合污。虽然在众多古今圣贤面前没有多少过人之处,可在当时世风日下之下这样的出淤泥而不染的精神极其可贵。二尊重妇女,讲求地位平等在封建社会的毒害下,世人皆以“三从四德”约束女子。《大明律》中还首次明确规定了:“若命妇夫亡,再嫁者,罪亦如之,追夺并离异。”明清统治者基于维护自身业已腐朽的制度的需要,不断强化对妇女守节的推崇和提倡。《内训》、《古今列女传》、《规范》等所谓女教读物铺天盖地,明清帝王都曾下过不少诸如此类的诏书、制文。民间那密布的贞节牌坊和各地方志中守节一生、甚至殉夫从死的妇女大量的涌现。杜少卿却不顾封建社会礼法的束缚,以平等身份对待妻子,反对约束妇女的。别人劝他纳妾,他引用晏子的话:“今虽老而丑,我固反见其姣且好也。”他反对纳妾,说:“娶妾的事,小弟觉得最伤天理。”甚至别出心裁替朝廷出招“人生须四十无子,方许娶一妾,此妾如不生子,便遣别嫁。”尽管杜少卿在思想层面仍有一定的封建体现,但较之于迂腐的夫子秀才,已经好的太多了。在尊重妇女方面,杜少卿与贾宝玉相得益彰,皆平等心态对待妇女,不任意打骂纳妾,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三崇尚美德,弘扬正义杜少卿追求恣情任性、不受拘束的生活。在封建的“三纲五常”,君臣父子、忠孝节义的思想观念下,敢于挑战封建权威的离经叛道的勇士。但他明白君子有可为有不可为。首先少卿遵从孝道,他对父亲的门客娄老爹极为敬重,“养在家里当祖宗看待,还要一早一晚自己伏侍”,连他的夫人也亲自“煨人参”、“送人参”。当娄太爷病笃之际,有遵循他的意愿送其回乡。娄老太爷病故之后,杜少卿又亲自前往陶红镇祭吊,不因娄太爷的管家身份而有所轻视。即使他自己的生活极为贫困,捉襟见肘的现象不断出现,也不改其乐于助人的性情。例如他的表兄余有达来南京探望,他却无力为其接风,幸亏庄濯汇送来节礼,这主人才做得成。另外,杜少卿还乐于助人。原本杜少卿虽有几万家财,但是并无生财之道,却又广交友人,为他人散尽家财。他与郭孝子素昧平生,然而敬他二十多年走遍天下寻访父亲的孝行,不避通叛的嫌疑,留他在家里歇息。与夫人张罗替他浆洗衣服,治酒款待,为他求虞博士的介绍信,自己寻衣服当银子给他准备盘缠,一切做得自然。四尊重个性,回归自然他和六朝文人一样反对名教而回归自然,把自然山水当作自己的精神家园,所以他对妻子说:“你好呆,放着南京这样好顽的所在,留我在家,春天秋天,同你出去看花吃酒,好不快活!为甚么要送我到京里去?”杜少卿家到南京之后,封建统治者为征聘人才,诏开“博学鸿词”科,三品以上官员及各省督抚保荐人才,送京廷试。这种征辟大典几十年才遇一次,多少文人士子梦寐以求,乞望被荐。朝廷征辟他,为辞征辟,他不惮麻烦,先是礼让与安徽巡抚李大人,后托病故辞于天长县令邓大人。他辞征辟的理由是“麋鹿之性,草野惯了”,麋鹿就是四不像,这是说自己像“四不像”那样自由自在惯了,执意不受朝廷的笼头,不受牢笼,辞掉以后高兴地说从此要“逍遥自在,做些自己的事”。这后半句反映了个体人格的觉醒和追求,前半句“逍遥自在”表现了一种不为外物所囿的超拔情怀,一种以主体为本体的人生境界。杜少卿较之传统的贤儒有着狂放不羁的性格,少了些迂阔古板;较之六朝名士,有着传统的道德操守,少了些颓唐放诞。他是一个既有传统品德又有名士风度的人物,既体现了传统的儒家思想,又闪耀着时代精神,带有个性解放色彩参考文献:1、王开富:杜少卿形象邹议.《明清小说研究》1986,第1期2、李汉秋:精神解放路在何方——《儒林外史》的精神探索3、张莉姗:《儒林外史》杜少卿形象新论.4、周先慎:《明清小说》
本文标题:浅析《儒林外史》中杜少卿的人物形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82302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