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梳理
七年级下册知识点梳理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一、隋朝的建立1、时间:581年.2、人物:隋文帝(杨坚).3、都城:长安二、隋朝的统一1、时间:589年.2、事件:589年,隋灭陈,统一全国.3、意义:①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②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4、历史上称隋文帝的统治为“开皇之治”三、隋朝大运河1、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2、人物:隋炀帝3、时间:605年4、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开凿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两千多公里(识图第3页:隋朝大运河示意图)5、地位: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6、评价隋朝大运河积极影响: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消极影响:征发劳役过度,造成的社会后果十分严重。四、科举制度的创立1、隋文帝初步建立起通过分科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2、诞生:隋炀帝创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正式确立。3、影响:①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②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参政;③推动了教育的发展五、隋朝灭亡1、事件:.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灭亡。2、原因:根本原因:隋炀帝的暴政,奢侈腐化,滥用民力。直接原因:在农民起义的打击下,统治瓦解。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唐太宗统治时期)-(唐玄宗统治前期)一、唐朝的建立1、时间:618年,(李渊,太原起兵)2、都城:长安3、建立者:李渊(唐高祖)626年传位李世民(唐太宗,年号“贞观”)二、贞观之治1、唐太宗开明的治国思想:①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②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③广纳贤才,知人善任,如房玄龄、杜如晦等。唐太宗治国思想的核心:以民为本2、唐太宗开明的治国措施;政治上:①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②制定法律,减省刑罚③增加科举考试科目,进士科成为最重要的科目④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政绩经济上:减轻人民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3、什么是“贞观之治”?(贞观之治的表现)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4、武则天(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山西文水人)创立殿试制度,不拘一格选拔人才,扩大了统治基础。历史上称武则天的统治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贞观遗风”)三、唐玄宗与“开元盛世”1、唐玄宗的治国措施:①整顿吏治,裁减冗员②发展经济,改革税制③注重文教,编修经籍2、任用贤能:姚崇、宋璟3、开元盛世(唐玄宗统治前期)的表现: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第3课盛唐气象唐太宗像一.经济的繁荣唐朝经济繁荣的表现:1、农业方面:①水利事业发达;②耕作技术和栽培技术的进步;③新的蔬菜品种出现;唐朝时,饮茶之风在唐朝盛行吧;江南成为水稻和茶叶的重要产地④生产工具的改进--(曲辕犁和筒车)2、手工业方面:①丝织业发达,其中(蜀锦)色彩艳丽、纹饰精美冠于全国②陶瓷业发达,(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和唐三彩)最为有名。3、商业发面:商业繁荣,大都市有长安、洛阳、广州、扬州等;(长安)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化的大都市。二、民族交往与交融1.贞观年间,唐太宗发兵反击,先后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2.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当时(北方)和(西北)地区的各族首领尊奉唐太宗为各族的(天可汗)。3、唐朝民族交融的具体表现:(1)在朝廷中,有许多重要的官职由少数民族人士担任。(2)东北、西北、西南等地区一些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与唐王朝关系密切。唐玄宗封渤海国首领为(渤海郡王),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唐朝还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辖西域的天山南北地区。4.文成公主入藏:(1)唐太宗时,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他仰慕中原文化。(2)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3)文成公主入藏的历史意义: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增进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5、唐中宗时,吐蕃赞普尺带珠丹与唐和亲,迎娶了金城公主。他上书唐朝皇帝说,(唐朝和吐蕃“和同为一家”),自称“甥”,称唐朝皇帝为“舅”。唐穆宗时,唐蕃订立盟约,并专门刻(“唐蕃会盟碑”),表明世代友好。6、我国古代民族交融的主要方式:①战争②.民族迁徙③改革三、开放的社会风气1、唐朝社会风气的特点:①社会风气比较开放,充满活力。②兼容并包。2、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诗人生活年代作品主要特点李白“诗仙”盛唐充满想象力和感染力,具有浓郁的浪漫情怀杜甫由盛转衰(安史之乱)反映了历史的真实情况,有“诗史”之称。白居易中唐直面社会现实、平易近人、通俗易懂、深受大众欢迎。四、多彩的文学艺术1、.书法:颜真卿《颜氏家庙碑》柳公权《玄秘塔碑》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碑》2、绘画代表人物:阎立本、吴道子唐代吴道子《送子天王图》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一、遣唐使遣唐使的目的: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送子天王图》遣唐使的作用:把唐朝先进的制度、文化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二、鉴真东渡1、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中,最有影响力的人物:鉴真(扬州大明寺高僧)2、鉴真和尚六次东渡,754年(唐玄宗时)抵达日本3、鉴真东渡的影响:他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三、玄奘西行1、目的地:天竺(古印度)2、时期:贞观年间(唐太宗时期)3、经历:历经磨难,在佛学最高学府那烂陀寺游学4、玄奘的贡献:①为中国佛教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②《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思考:(一)唐朝对外交往频繁的原因有哪些?(1)国力强盛,经济文化领先;(2)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3)统治者的支持;(4)对外交通发达。(二)列举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史实: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一、安史之乱1.原因:①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腐败。②社会上矛盾尖锐,边疆形势紧张。③各地节度使势力膨胀,形成外重内轻的局面。2.时间:755—7633.人物:安禄山、史思明5.性质: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6.影响:①持续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②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唐朝的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7、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标志):安史之乱;藩镇割据局面开始形成的标志;安史之乱二、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1.黄巢起义经过:起义军在黄巢的率领下,转战南北,并攻入长安,建立政权。影响: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2.唐朝灭亡(618-907)907年,朱温建立后梁,唐朝灭亡三、五代十国1.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南方地区出现出现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楚、闽、南汉、南平九个政权,再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北汉,史称“五代十国”。2.五代十国的特点①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开国君主都是武将。②北方政权更迭,动荡不安,南方受战乱影响较小,政局相对稳定,经济也有一定发展。3.五代十国的发展趋势: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六课北宋的政治一、北宋的建立1.时间:960年2.建立者:赵匡胤(宋太祖)3.都城:开封(东京)二、强化中央集权1.原因:吸取唐末五代十国以来藩镇割据,武将专权的积弊。2.措施:①通过杯酒释兵权解除禁军将领兵权,牢牢控制军队。②控制对军队的调动,将领,定期换防。③在中央,分化事权,削弱相权。④在地方,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同时,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⑤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富收归中央三、重文轻武的政策:1.原因: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权的弊端重现。2.形成:宋太祖: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宋太宗: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文臣统兵格局逐渐形成3.表现:①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②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3.如何评价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积极:(1)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2)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3)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消极:(1)导致军队战斗力减弱。(2)导致政府办事效率下降。(3)增加了朝廷的财政支出。三、宋朝科举制度的发展的意义、作用①在全国范围营造了读书风气。②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③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第七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一、辽的建立1.政权名称:辽(契丹)2.建立民族:契丹族3.建立时间:10世纪初4.建立者:耶律阿保机5.都城:上京临潢府二、西夏的建立1.政权名称:西夏2.建立民族:党项族3.建立时间:11世纪前期4.建立者:元昊5.都城:兴庆府三、宋真宗时,发生澶州之战,签订澶渊之盟1、内容:辽与宋议和,辽军撤回,宋朝给辽岁币。2、影响: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四、如何看待北宋与辽、西夏的战与和?1.战:给各族人民带来灾难,但也有利于民族交融2.和:对宋朝是屈辱的,加重人民的负担,但和平有利于各族人民的生产、生活。第八课金与南宋的对峙一、金的建立1.政权名称:金2.建立民族:女真族3.建立时间:1115年4.建立者:完颜阿骨打5.都城:会宁二、金灭辽及北宋1125年,辽被金灭亡1127年,金军攻破开封,北宋灭亡,史称“靖康之变”三、南宋建立1.时间:1127年2.建立者:赵构(宋高宗)3.都城:临安(杭州)四、(南)宋金战争:岳飞统率的“岳家军”在郾城大败金军主力。五、宋金和议1.主要内容:①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②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2.影响:①宋金对峙局面形成;②金迁都燕京,改名为中都③南宋统治者满足于现状,偏安江南一隅积极:有利于北方经济恢复和南方经济发展,有利于民族交融和社会进步。第九课宋代经济的发展一、农业的发展1、南方农业发展的原因①南方战乱较少②北人南迁,带去先进的生产技术2、表现(1③水稻产量居粮食作物首位④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成为粮仓,“苏湖熟,天下足”(2二、手工业的兴盛(1)②棉纺织业:南宋后期兴起,海南岛已有先进工具(2)制瓷业:③北宋兴起的江西景德镇,后来成为瓷都④南宋时江南地区成为制瓷中心(3)造船业:①广州,泉州,明州③南宋海船配备指南针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反映了北宋都城东京汴河沿岸繁荣的景象。三、商业:(1)海外贸易发展:①最大的商业城市是开封和杭州。②经商的时间也不再受到限制,出现了早市和夜市。③还出现了乡镇商业区,叫做草市。④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⑤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⑥在一些重要港口开设专供外商居住的蕃坊,并设有“蕃市”“蕃学”(2)纸币的出现:②南宋时纸币与铜钱并行四、经济重心南移p46(“国家根本,仰给东南”)《清明上河图》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①北方战乱,南方安定。②北人南迁,带去先进的生产技术。③统治者的支持。④南方自然条件优越。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一、成吉思汗统一蒙古1.蒙古各部的统一是由(铁木真)完成的。2.铁木真于(1206)年完成了(蒙古草原)的统一,建立了(蒙古政权),被尊称为(成吉思汗),(是我国古代蒙古族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二、蒙古灭西夏和金铁木真于1227年灭亡西夏,其后代于1234年灭金,南宋于蒙古对峙局面形成。三、元朝的建立与统一1260年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继承汗位。1271年,忽必烈(元世祖)改国号为元,1272年定都大都(今北京)。1276年,元军攻陷临安,南宋灭亡。1279年元朝攻灭南宋残部,完成统一。元朝统一的意义:1.元灭南宋,完成了全国的统一;2.3.第11课元朝的统治一、元朝疆域和民族融合1.元朝政权的性质: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蒙古族)贵族为主成
本文标题: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梳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86206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