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马克思:试卷3(有答案)
马克思试卷三1一、辨析题:对下列观点的对错进行辨别,并加以分析和说明。(每小题5分,共20分)1、所有的唯物主义者都是可知论者,所有的唯心主义者都是不可知论者。2、在人们创造历史的活动中,谋事在人,成事在天。3、在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4、经济全球化的胜利将使所有人受益。二、简答题:简要回答下列问题,要求层次清楚,观点简明。(每小题10分,共40分)1、唯心史观的主要缺陷是什么?唯物史观的创立有什么意义?2、“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对客观真理的否定吗?为什么?3、如何看待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及其发展趋势?4、如何理解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三、材料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每题15分,共30分)第一题:材料(1)斯宾诺莎认为,知识有三种:意见,由传闻和泛泛经验而来;理性知识,由共同概念推理而来;直观知识,由理性直接认识事物本质得来。他说“第一种知识是错误的原因,第二和第三种知识必然是真知识”。材料(2)洛克提出了著名的“白板说”,认为人的心灵本来如同一张纸,任何观念都来自经验。他说“我们的全部知识是建立在经验上面的;知识归根到底都是来源于经验的。”他认为,理智通过综合、比较、抽象而形成的复杂观念不反映事物的“实在本质”,只是“名义本质”和“一些标记”。———请回答下面的问题:1、以上材料分别在认识论上反映了什么哲学观点?其主要缺陷分别是什么?(8分)2、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认识的本质以及认识运动规律问题上有哪些基本观点?(7分)马克思试卷三2第二题:材料(1)海因里希·伯尔在其《假如没有马克思》的文章中认为:在西方的思想史上,为追求纯粹,不仅使自身,也使全家像受到诅咒一般蒙受匮乏和困苦,牺牲自己的儿女,也只有极少数几个人物。只要卡尔·马克思对现实作出小小的让步,他们就会得到拯救。可马克思相信的是一个与时代流行的现实格格不入的现实。……没有马克思的理论,没有马克思为未来斗争所制定的路线,几乎不可能取得任何的社会进步。后代人享受这些社会进步心安理得,想也不去想一想马克思的事业、马克思的生活。……马克思从未出卖过自己,他与自己的家庭和他朋友恩格斯的生活以及他所描述的金钱的魔力绝然对着干。材料(2)剑桥大学政治学教授加里斯特·琼斯说:“如果你读《共产党宣言》,你不得不承认它是一个很有力、很了不起的文件。虽然出版于1848年,但我们现在经常谈到的全球化、裁员、跨国公司(国际公司)、世界经济朝这个或那个方向发展,所有这些内容书中都能找到,它有令人惊讶的现实意义,任何其他文献都没有这个力量。”材料(3)著名社会学家弗朗基认为,人们通过对现实的反思,对马克思主义产生了新的激情。……马克思曾反复说过,人不能预先确知未来。他生活在一个多世纪以前,并未对今日社会提出的具体问题作出回答。因此,对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学说本身及其历史作用的评价,需要有一个更深远和宏观的历史尺度。可以肯定的是,从历史和现实意义上看,谁都不能妄想使今人和后人远离马克思主义。———请回答下面的问题:1、马克思主义“令人惊讶的现实意义”是什么?为什么说“从历史和现实意义上看,谁都不能妄想使今人和后人远离马克思主义”?(8分)2、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什么?为什么?(7分)四、综合反馈题:(10分)结合教师课堂授课内容,谈谈你本学期对课堂教学中最感兴趣的一段教学内容的理解。(回答内容应包括:是什么?为什么?你是如何理解的?请注意:你对本题的回答不得与前面的题目雷同。)马克思试卷三3参考答案一、辩析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答:错。(2分)从哲学史上看,所有的唯物主义者都是可知论者,大多数彻底的唯心主义者也是可知论者。从划分的标准看,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是按照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回答来划分的,可知论与不可知论是按照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回答来划分的,两者不可混同。(3分)2、答:对。(2分)在历史活动中“谋事在人”,即承认人的能动作用。“成事在天”,即事情的成败与否在于是否遵循客观规律。历史是人们自己创造的,而人们创造历史的活动受到客观条件和客观规律的制约,人们应当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客观条件和客观规律来实现自己的目的而获得成功。(3分)3、答:对。(2分)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构成所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这一矛盾贯穿商品经济发展过程的始终,决定着商品经济的各种内在矛盾及其发展趋势。这一矛盾决定着商品经济的本质及其发展过程,是商品经济其他一切矛盾的基础。同时它还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3分)4、答:错。(2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而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是把双刃剑,既有积极影响:经济全球化使资源在全球范围加速流动,发展中国家以此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以实现产业结构的高级化;提高吸引外资扩大就业,使劳动力资源得以充分发挥;通过不断扩大国际市场解决产品销售问题,以对外贸易带动本国经济的发展等。又有消极影响: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距扩大;在经济增长中忽视社会进步,环境恶化与经济全球化有可能同时发生;受全球化冲击,国家内部和国际社会都出现不同程度的治理危机;产业结构存在着对别国形成依赖的危险。(3分)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答:(1)唯心史观的主要缺陷是:只考察了人们活动的思想动机,而没有进一步考究思想动机背后的物质动因和经济根源,因而从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前提出发,把社会历史看成是精神发展史,根本否认社会历史的客观规律,根本否认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4分)(2)唯物史观的创立科学地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本质和一般规律,为人们认识历史和社会现实提供了正确的思想方法,把唯心主义赶出了其最后的避难所;它为各种社会科学研究提纲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科学方法,使得对社会历史的研究能够像自然科学那样精确地进行,为对社会现象的研究成为科学提纲了条件;它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分析社会矛盾和制定革命的理论、纲领、路线和策略的科学指导思想。(6分)2、答:(1)“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是对客观真理的否定。(2分)(2)真理具有客观性,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检验真理的标准也是客观的。(3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说对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这是由于人的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人的正确认识不仅具有客观性,而且具有主观性和差别性。客观真理是指人的认识中含有不依赖于人的客观内容,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表明人的认识的主体差别性,而这些具有差别的认识是否是真理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是真理,应由实践来检验。承认人在认识上的主观性和差别性,并不等于否定客观真理。(5分)马克思试卷三43、答:(1)资本主义与封建社会相比显示了巨大的历史进步性:首先,资本主义将科学技术转变为强大的生产力;其次,资本追求剩余价值的内在动力和竞争的外在压力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最后,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作为上层建筑在战胜封建社会和保护、促进与完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从而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促进了社会进步。(5分)(2)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代替。首先,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包含着现代一切冲突的萌芽”,只有用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取而代之,才能根本解决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其次,资本积累推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不断激化并最终否定资本主义自身;再次,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资本社会化的更高形式,将成为社会主义的前奏;最后,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阶级,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同样是不可避免的。(5分)4、答:(1)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人类的产生、生存和活动,是以实践为基本方式和标志的。(4分)(2)首先,实践是人所独有的活动。其次,实践集中表现了人的本质的社会性。最后,实践对物质世界的改造是对象性的活动。(6分)三、材料题(每题15分,共30分)第一题1、答案要点:(1)材料(1)反映了认识论中的唯理论观点。材料(2)反映了认识论中的经验论观点。(4分)(2)哲学史上的唯理论和经验论的主要错误都在于割裂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把两者对立起来,陷入片面性。唯理论片面夸大理性认识的重要性和作用,认为只有理性认识是可靠的,而感性认识是靠不住的。经验论则片面夸大感性认识的重要性和作用,认为只有感性认识是可靠的,而理性认识是靠不住的。两种理论虽然各自含有片面的道理,但在认识的整体上都是错误的。(4分)2、答案要点:(1)认识是主体在实践的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一方面反映具有摹写性;另一方面反映具有创造性。(3分)(2)从实践到认识,这是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从认识到实践,这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认识运动是一个辩证发展过程: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认识运动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4分)第二题1、答案要点:根据以下标准评分:(1)现实意义阐述。(3分)(2)理论意义阐述。(3分)(3)层次清楚,表述充分。(2分)2、答案要点:(1)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3分)(2)这种理论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的反映;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体现;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这种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160年来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4分)四、综合反馈题:(10分)根据以下标准评分:是什么?(3分)为什么?(3分)如何理解?(4分)如学生未能结合教师授课内容,自己任意选择一个问题作答,可视为无效作答,不予给分。
本文标题:马克思:试卷3(有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07588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