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证券 > 金融资料 > 教育学形考1-4答案
教育学形考一单选题(1/15)、根据默顿的观点,在教育实际运行中出现的非预期的教育结果叫做(3分)A、正向功能B、负向功能C、显性功能D、隐形功能(2/15)、在教育目的“为谁培养人”的层面上,()是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性质。(3分)A、共产主义B、毛泽东思想C、资本主义D、社会主义(3/15)、“教育在于使青年社会化,在我们每个人之中,造成一个社会的我,这便是教育的目的.”这句话反映了(3分)A、教育准备生活说B、教育适应生活说C、个人本位论D、社会本位论(4/15)、近现代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萌芽者是(3分)A、杜威B、卢梭C、亚里士多德D、柏拉图(5/15)、斯宾塞明确提出,教育的目的就是为(3分)A、为“完满的生活”做准备B、适应生活C、培养全面发展的人D、培养精英(6/15)、社会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是(3分)A、卢梭B、杜威C、柏拉图D、涂尔干(7/15)、()的存在,标志着教育学已经初步形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3分)A、大教学论B、爱弥儿C、理想国D、普通教育学(8/15)、不属于教育艺术的特点的是(3分)A、情感性B、创造性C、混乱性D、审美性(9/15)、()是国家或者地区对教育培养人的要求,也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3分)A、教育目的B、培养目标C、课程目标D、教学目标(10/15)、“活到老,学到老。”体现了(3分)A、生活教育B、全民教育C、终身教育D、生命教育(11/15)、“教育”在中国最早出自于(3分)A、论语B、孟子C、中庸D、大学(12/15)、20世纪70年代初,舒尔茨提出了(3分)A、人力资本理论B、教育万能论C、筛选理论D、外烁论(13/15)、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是(3分)A、论语B、大学C、学记D、理想国(14/15)、“教育即生活”是()的思想。(3分)A、爱弥儿B、柏拉图C、陈鹤琴D、杜威(15/15)、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中主张建设学习化社会的关于在于(3分)A、改革正规教育B、发展成人教育C、实施终身教育D、推行回归教育判断题(1/10)、教育受生产力的影响和制约。(2分)A、正确B、错误(2/10)、杜威是德国著名的教育哲学家。(2分)A、正确B、错误(3/10)、杜威的“教育无目的论”指教育没有任何的目的性。(2分)A、正确B、错误(4/10)、教育是一门科学。(2分)A、正确B、错误(5/10)、语言是教育产生的必要条件之一。(2分)A、正确B、错误(6/10)、教育具有绝对的独立性。(2分)A、正确B、错误(7/10)、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一定能促进教育的发展。(2分)A、正确B、错误(8/10)、康德针对赫尔巴特的“传统三中心”的观点提出了“新三中心理论”。(2分)A、正确B、错误(9/10)、教育目的就是教育方针。(2分)A、正确B、错误(10/10)、教育就是教育学。(2分)A、正确B、错误多选题(1/5)、影响人的发展的基本因素包括(3分)A、学校B、环境C、主观能动性D、遗传(2/5)、()有古希腊“三杰”之称。(3分)A、智者B、柏拉图C、苏格拉底D、亚里士多德(3/5)、“传统的教学三中心”包括(3分)A、活动中心B、教师中心C、教室中心D、教材中心(4/5)、属于人的发展的规律性的有(3分)A、阶段性B、个性C、人性D、顺序性(5/5)、教育目的作为教育功能的确定性指向,含有不同的目标层次,其结构层次包括(3分)A、教学目标B、培养目标C、教材目标D、课程目标名词解释(1/2)、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5分)(1)人的全面发展是与人的片面发展相对而言的,全面发展的人是精神和身体、个体性和社会性都到到普遍、充分而自由发展的人;(2)人朝什么方向发展,怎样发展,发展到什么程度取决于社会条件;(3)从历史发展的进程来看,人的发展受到社会分工的制约;(4)现代大工业生产的高度发展必将对人类提出全面发展的要求,并提供全面发展的可能性;(5)马克思预言,人类的全面发展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得以实现;(6)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2/2)、新三中心理论(5分)儿童,活动,经验.他认为传统的学校课程以学科为中心,没有考虑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学科分得过细,脱离生活实际.他主张教育不是为未来生活做准备,认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论述题(1/1)、试着论述遗传素质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10分)(1)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2)遗传素质的生理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的过程及其阶段。(3)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在构成身心发展的个别特点上具有一定的影响。(4)遗传素质在个体发展的不同阶段作用的大小不同,随着个体不断地发展,遗传的作用日益减弱。(5)遗传素质对人发展影响的大小与其本身是否符合常态有关(超常、低常、生理缺陷等)。教育学形考二(1/15)、发生在18世纪的实质教育和形式教育之争体现的是()的论争。(3分)A、知识和能力B、教师和学生C、新教育和传统教育D、内容和形式(2/15)、“三人行必有吾师”出自(3分)A、孟子B、孔子C、庄子D、老子(3/15)、课程的一般结构是()。(3分)A、课程内容、教科书、课程方法B、课程内容、课程目标、课程目的C、知识、经验、活动D、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4/15)、美国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体现了()在课程中的地位。(3分)A、间接经验B、直接经验C、教师D、学生(5/15)、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承担着()的责任。(3分)A、主导地位B、主体地位C、被动地位D、主动地位(6/15)、教材中的知识应该融进最新的现代知识,使知识的学习具有新鲜感、时代感,这体现了教师的()(3分)A、示范性B、复杂性C、创造性D、长期性(7/15)、师生关系在教学内容上是()。(3分)A、平等关系B、授受关系C、思想交流关系D、相互促进关系(8/15)、教育过程中的学生是()。(3分)A、发展中的人B、被动的客体C、一成不变的个体D、主导者(9/15)、课程的目的是为了人生的幸福和发展服务,这是()的课程观。(3分)A、科学主义B、人文主义C、能力本位D、知识本位(10/15)、“每个学生都是一个自组织系统,一个独立的物质实体”体现了学生的()。(3分)A、独立性B、组织性C、创造性D、选择性(11/15)、根据教育目的和学校的培养目标而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被称为()。(3分)A、课程计划B、课程标准C、课程目标D、教科书(12/15)、现代学校制度应渗透()的理念。(3分)A、以人为本B、老师至上C、国家至上D、学生至上(13/15)、能解决教育中无儿童的课程观是()。(3分)A、课程是计划B、课程是经验C、课程是活动D、课程是知识(14/15)、由中央政府负责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是()。(3分)A、合成课程B、综合课程C、潜在课程D、国家课程(15/15)、按地理、历史、英语、数学等学科的分类属于()。(3分)A、分科课程B、相关课程C、广域课程D、融合课程(1/10)、课程计划又称课程方案。(2分)A、正确B、错误(2/10)、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2分)A、正确B、错误(3/10)、课程即学校开设的全部学科的总和。(2分)A、正确B、错误(4/10)、活动课程又称为“儿童中心课程”。(2分)A、正确B、错误(5/10)、学校和企业不一样,学校应该体现其公益性。(2分)A、正确B、错误(6/10)、教师劳动培养人才的周期较长。(2分)A、正确B、错误(7/10)、《教师法》是2000年颁布的。(2分)A、正确B、错误(8/10)、教师对教学内容熟练之后,可一成不变的上课。(2分)A、正确B、错误(9/10)、秉持“课程即教学科目”观点的人,比较倾向于认同“课程内容即教材”。(2分)A、正确B、错误(10/10)、“学生中心论”是一种完全正确的想法。(2分)A、正确B、错误(1/5)、不属于教师扮演的社会角色有()。(3分)A、学生的保姆B、全能的教师C、学生灵魂的塑造者D、朋友(2/5)、课程计划的主要内容不包括()。(3分)A、考试考查B、培养目标C、学生性格D、课程标准(3/5)、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包括()。(3分)A、专业知识的发展B、专业态度的发展C、专业能力的发展D、专业情意的发展(4/5)、属于课程变革的内容应该包括()。(3分)A、课程内容B、课程目标C、课程评价D、课程来源(5/5)、当代学生观包括()。(3分)A、发展化的学生观B、人性化的学生观C、法制化的学生观D、主体化的学生观(1/2)、课程计划(5分)(1)课程计划:课程计划分为实际课程与虚拟课程,所谓实际课程就是实际操作的计划安排,例如,安排好今天要学习的课本章节,上午要学习哪些内容,下午要学习哪些内容;虚拟课程就是把将要做的任务安排记在头脑里,不一定要立即实行。(2/2)、师生关系(5分)师生关系: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师生关系既受教育活动规律的制约,又是一定历史阶段社会关系的反映。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保证,也是社会精神文明的重要方面。新型师生关系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上是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关系。它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是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育目标以各自独特的身份和地位通过教与学的直接交流活动而形成的多性质对层次的关系体系。(1/1)、什么是课程实施?课程实施有哪几种取向?(10分)1、课程实施:课程实施是指把新的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而新的课程计划通常蕴涵着对原有课程的一种变革,课程实施就是力图在实践中实现这种变革,是将变革引入实践。这就要求课程实施者做出一系列的调整,包括对个人习惯、行为方式、课程重点、学习空间、课程安排等进行一系列的创新组织。这一过程涉及许多实际问题,需要时间和精力,不是通过几次会议就能解决的。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来自很多方面,随着人们对课程实施的深入研究,这个问题变得越来越复杂。2、课程实施的取向:课程实施的理想状态一般被认为是教师从实际情境出发进行课程生成的过程。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的适应更具有现实性。教师根据自身的情况、教学的条件、学校教学经验,对所选定的课程计划或方案进行部分改动,使课程实施更适合环境的实际。课程实施中的适应性具有以局部调整为主、有意性与无意性相统一、单向适应与相互适应相统一等特点。教师的课程权力、素质以及环境的课程文化直接影响着这种适应取向的有效性。教育学形考三(1/15)、()是学习的主题,具有自主性、能动性、独立性。(3分)A、教师B、教材C、学生D、老师(2/15)、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3分)A、提高分数B、做升学准备C、学习直接经验D、学习间接经验(3/15)、()始终是学校的中心工作。(3分)A、德育工作B、保育工作C、教学工作D、后勤工作(4/15)、()从活动进程看,包含了目标设计、策略设计、评价设计等。(3分)A、教学设计B、教学目的C、教学实施D、教学评价(5/15)、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代表人物有()。(3分)A、皮亚杰B、罗杰斯C、孔子D、老子(6/15)、“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出自()。(3分)A、《学记》B、《论语》C、《诗经》D、《孟子》(7/15)、杜威主张教学就是创造适合的条件,提倡让学生().
本文标题:教育学形考1-4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13104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