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外国文学史》第八章-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综述
第八章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综述第一节现代主义流派例举一、后期象征主义——艾略特《荒原》后期象征主义,是19世纪末象征主义的继续和发展。现代主义文学的主要流派是:后期象征主义、表现主义、未来主义、超现实主义和意识流小说等。后期象征主义:以法国的瓦雷里、奥地利的里尔克、英国的艾略特、爱尔兰的叶芝、俄国的勃洛克和叶赛宁等为代表,并有以美国的庞德为代表的“意象派”诗歌汇入,所形成现代诗歌的大潮。坚持凭借直觉把握内在真实的创作方法,主张寻找思想的“客观对应物”,以可感的形式去体现抽象的理念,在象征、意象中隐含人生的哲理。后期象征诗人主张超越狭窄的生活圈和纯粹个人情感的局限,力图深刻地反映整个现代社会的精神面貌。(一)T.S.艾略特(1888—1965)后期象征主义的代表作家,“现代诗派”的领袖,也是著名的批评家和戏剧家,获得1948年的诺贝尔文学奖,他的长诗《荒原》被认为是现代诗歌的里程碑。(二)《荒原》1920年前后第一次世界大战冲击了人们所有的观念、信仰、思考和结论。1、思想《荒原》展示了西方社会广阔的社会画卷,展示了战后西方文明的危机和传统价值观念的失落,集中表现西方社会中人们的精神扭曲、畸形、异化和荒凉冷漠,反映了整整一代人理想的幻灭和绝望。“荒原”一词已成为西方现代文明的象征。“是的,我自己亲眼看见古老的西比尔吊在一个笼子里。孩子们问她,‘西比尔,你要活到什么时候’,她回答说,‘我要死。’”全诗共分五章第一章《死者的葬仪》描写西方世界像染上瘟疫的荒原,现代人的生活无异于出殡。第二章《对弈》描写了两种人由于放纵情欲而灵魂枯萎,走向死亡,突出了现代人纵情声色、形同僵尸的可悲处境。第三章《火诫》描写整个伦敦城都笼罩在象征着情欲的黄雾之中。第四章《水里的死亡》写人欲横流带来的死亡。告诫世人不要放纵情欲,迷失人生航向。第五章《雷霆的话》描写干涸死寂的荒原渴望雷雨拯救,规劝人们要施舍、同情、克制,这样才能得到平安。对宗教寄予了全部的希望。2、结构围绕这一思想,诗中出现了四个意象系统。一是“枯萎”,诗中大量出现枯萎的意象。二是“死亡”,这类意象在诗中出现最多。三是“情欲”,这是导致“枯萎”“死亡”的原因。四是“再生”,这类意象较少,但也是贯穿首尾的。其一、象征手法的运用。多样性与丰富性、奇特性与交叉性。其次、旁征博引,大量穿插神话传说和历代文学名著中的片断。把读者引入为象征主义独具的神话体系,将玄学典故、宗教故事和象征意象融为一体,表现出不可捉模的空灵与虚幻。2、艺术特征二、表现主义——卡夫卡《城堡》《呐喊》蒙克反对客观再现,强调主观表现。即,艺术创作的任务在于表现主观的真实,内在的本质,永恒的品格。为此,他们可以摒弃外在的“形似”,细节的真实,和暂时的现象,而以夸张、扭曲、变形、荒诞的手法,突出主观的感受,追求强烈的艺术效果。19世纪末,瑞典作家斯特林堡的戏剧,被认为是表现主义文学的先声。20世纪最杰出的代表是卡夫卡。表现主义:卡夫卡·《城堡》弗兰茨·卡夫卡(1883—1924),奥地利小说家,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奠基者之一。(一)如何理解《城堡》土地测量员K城堡主人C伯爵办公厅主任克拉姆“城堡”背后的寓意?存在主义者认为,城堡就代表上帝,城堡就是“上帝恩宠的象征”;实证主义者认为,城堡就是卡夫卡父亲的出身地沃塞克,卡夫卡写《城堡》就是克服自己和父亲不愉快的经验,象征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膈膜无法沟通的状态;社会学者认为,城堡代表“资方”,城堡是描写资本主义劳资关系的,另:“城堡”是描写现代人的危机:现代人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他从不留意世界到底是什么,他认为世界只不过是个人意图与欲望的投影而已,所以他只听从他自己;(二)卡夫卡创作的艺术风格把现实主义因素融于荒诞不经的故事情节里,把极度夸张和变形的手法与抽象的表现相结合。1、荒诞不经的故事情节和真实的细节相结合,表现出社会生活的“不正常”。2、极度夸张、变形与抽象的表现相结合。全面异化的荒诞世界(三)卡夫卡创作的总体倾向1、构建独特的“异化世界”表现了人类生存的危机感、恐惧感,生动地展现了人的肉体和精神在那个时代所承受的巨大痛苦,表达了普遍存在的“人的状况”。2、对传统西方文学主题的超越强调个人与他者、与自我关系的扭曲,及这种扭曲造成的人的孤独感。3、审美观念的转向竭力表现人的精神的绝望、堕落。目的:唤起现代人的苦难意识,帮助现代人认清自身的现实困境,承担拯救世界的重任。第二节现代主义思潮概述现代主义是20世纪上半期欧美诸多具有反传统特征的文学流派的总称。美国的爱伦•坡法国的波德莱尔鼻祖俄国的陀斯妥耶夫斯基一、现代主义文学的形成1、现代主义文学形成的社会背景西方现代工业社会的产物欧美的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与现代经济结合人的自由度降低,异化程度加深精神上的惶恐不安加剧频繁的战乱俄国的十月革命非理性主义的文化思潮2、现代主义哲学背景德国哲学家叔本华(1788—1860)唯意志哲学世界由盲目的意志统治着,人生永远受意志的驱使,追逐无法满足的欲望。人生注定充满了痛苦与挣扎,人生是无意义的,人类历史也是人与人之间一场无止境的互相残杀。德国哲学家尼采(1844—1900)“权力意志论”权力是生命意志的集中体现,艺术是权力意志的一种表现形式,真正的艺术必须摒弃理性,艺术世界就是“梦与醉”的世界。“上帝死了”,“一切价值重估”的口号,为现代主义文学怀疑一切和反传统这一总的创作倾向提供了理论依据。法国哲学家柏格森(1859-一1941)认为世界的本体是“生命冲动”,或称“意识绵延”.它是宇宙的主宰和动力,客观存在的万物是其表象。直觉主义理论人对世界之本体的认识不能凭理性,只能靠直觉。(直觉能打破空间设置在创作者和创作对象之间的界限,从而把握住智力所不能提供的东西。)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1856-1939)精神分析学说认为潜意识是人的生命力和意识活动的基础,人的行为动机都出自本能冲动;人是充满矛盾冲动的生物,矛盾的根本原因在于人的本能欲望受社会习俗、道德法律和良知理性的束缚。文艺创作就是被压抑的本能欲望的升华,创作活动就是“白日梦”。3、现代主义形成的文学背景超越与衍变现代主义作家认为传统的现实主义文学强调再现外部客观世界,使得文学自身应有的表现功能相对萎缩,艺术形象中的客观外部因素过于突出,而主观内在因素一定程度上遭排挤了。转而重视对主观内心世界的真实展示表现一种超现实的真实。浪漫主义文学强调表现人的主观精神世界,现实主义文学中一些作家.像司汤达、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等,已经开始关注人的内宇宙。自然主义小说家左拉对“生物的人”的描写。传统文学合规律的发展与延续二、现代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1、思想特征1)现代主义具有强烈的文化批判倾向。本质上是基于对人的生存状况、人的本质问题的探索。站在生命本体论的立场,思考世界与人类的前途。对人类文明的发展进行深刻的反思,认为既有的文化传统乃至整个人类光明都有悖于人的生命欲求、有悖于人的价值的实现,应予摈弃。如,未来主义主张扫除以往的一切艺术遗产和现存文化,他们的创作中表现出一种强烈的破坏欲;表现主义着力探索现代社会中人的苦闷与焦虑,对文明发展的意义采取怀疑与否定态度。表现了对世界荒诞现实的认识和对暴力世界的恐惧与厌恶。深刻揭示了西方社会以“荒诞”和“混乱”为特征的历史文化本质,形成了对人所生存的世界境况的独特理解。2)现代主义文学突出地表现异化主题。现代主义文学对文化与文明的批判,正基于西方人力图摆脱异化走向自然的愿望。①自然与人的关系的异化主要是物质世界对人的异化,表现了物质与精神的对立。现代主义文学中,物质世界往往成了人类生存危机的制造者,大自然也是丑的与恶的,物质文明造成了人类精神的虚无感、威胁感与恐惧感。艾略特的《荒原》人被物质世界所制约而走向异化②社会与人的关系的异化主要是社会对个体的人的异化,表现了整体的人与个体的人的对立。人结成群体的社会后,给个体的人以安全感,但社会力量又在有形无形中制约着人,尤其是科学化的西方现代社会,人在强大的社会面前显得渺小无力,个性丧失,这是社会对人的异化。卡夫卡《变形记》通过人变成大甲虫的荒诞故事,展现了现代人丧失自我,在绝望中挣扎的精神状态。现代人自我价值与个性丧失的悲剧。③人与人的关系的异化就是他人对个人的异化,表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对立关系。非理性主义的本体论哲学认为,人是受欲望驱使的,生命的本能是利己的,这就从人性的本质上指出了人与人之间互相残害的丑恶现象。表现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丧失固有的行为准则后完全根据与他人的利害关系来调整自己行为的现象。作品中展示的常常是一幅幅人与人之间充满敌意的可怕图画。④人与自我的关系的异化主要指人的个性的异化、自我的消失。现代主义作家从这种观念出发,力图在作品中表现受他人与社会压抑下的人的自我和个性。他们笔下的人物的特点是没有激情、没有自己的思想和表达方式、趋于非个人化或社会化。对自我问题的探讨,表现了现代主义作家对现代社会中人的命运与前途的思考。2、艺术特征1)现代主义文学强调表现内心生活和心理真实,具有主观性和内倾性特征。现代主义作家认为心灵世界才是唯一真实的世界;文学创作应表现内心世界的真。2)现代主义文学普遍运用象征隐喻的神话模式,追求艺术的深度模式。它的价值不在于对象本身而在于它所含的内在体悟,这种体悟往往是多义性的,使文学对生活的描写从表象走向本质,从表层走向深层,从现实走向超现实。3)现代主义文学提倡“以丑为美”、大量描写丑的事物。通过艺术来再现人性中的丑,来让更多的人正视人性中已然存在的丑的一面,从思想上对丑恶现实进行反抗。着意于描写丑、暴露丑。死亡、黑夜、堕落、犯罪、畸形、变态、疯狂、瘟疫、尸体……企图在丑的自我暴露、自我否定中肯定美,使丑升华为美;这种美学追求的背后,蕴含着对人生的严肃而崇高的爱。4)现代主义文学热衷于艺术技巧的革新与实验,但某些作家的创作具有形式主义倾向。敢于标新立异,表现出反传统特征,大量采用“自由联想”、“时空倒错”、“内心独白”、“自动写作”、“偶然结合”、“意识流”以及顿悟、象征、隐喻、暗示等表现手法,对语言、符号、图画、结构、风格技巧等形式因素格外重视,追求“有意味的形式”,使文学的表现方法得到了丰富与拓展。但一些作家刻意追求新奇.把文学原有的最基本标准和特性也抛在一旁,这种走极端的标新立异,也导致了相当多的不成功的艺术作品。第三节后现代主义流派例举哲学背景:存在主义西方现代人对存在的困惑,它还试图赋予处于荒诞世界中的人以崇高的意义。文学背景:“缺乏公认的父母亲的文学”,对传统形式乃至“叙述”本身进行解构;后现代主义文学是一种无视任何既定规范的、极度自由的、“破坏性”文学,是“反小说”和“反戏剧”,即某种意义上的“反文学”。《草地上的午餐》马奈一、荒诞派戏剧——贝克特《等待戈多》荒诞派戏剧:50年代兴起于法国的最有影响的戏剧流派,又称“新戏剧”、“先锋派”、“反戏剧”等,在思想上直接师承了存在主义的“荒诞”观念,艺术上吸收了超现实主义等流派的文学手法,以荒诞的形式表现荒诞的意识,实现他们对“荒诞真实”的追求。背景:模糊;情节:非逻辑、片段;人物:普遍化、抽象化;语言:非理性、无意义贝克特《等待戈多》1、塞缪尔•贝克特(1906-1989)荒诞戏剧的代表作家,被誉为“改变了当代戏剧之走向的文学巨匠”。由于“他那具有奇特形式的小说和戏剧作品,使现代人从精神困乏中得到振奋”,1969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2、《等待戈多》两个老流浪汉,爱斯特拉冈(又称戈戈)和弗拉季米尔(又称狄狄)奴隶主波卓主仆二人一个报信的男孩1)主题:表现现代人生存的尴尬关注的是人的文化根基被切断,人对未来希望深感渺茫的困境。戈多实际上是一种象征,代表了生活在西方社会中惶恐不安的
本文标题:《外国文学史》第八章-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综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18625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