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荷叶·母亲》说课稿
1《荷叶·母亲》说课稿一、说教材《荷叶·母亲》是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七课中的第二篇散文诗。《荷叶母亲》是冰心一篇很典型的以母爱为主题的文章,文章借景写人,以花喻人,赞颂母亲的爱,母女的情。七年级的学生对散文诗的了解还不是很多,虽然能流利地朗读课文,但是感情运用不准,有分析简单文章的能力但不能做到自主学习,所以我将我的教学设计如下:二、教学目标(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中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中学生的文化品味。并且这一阶段的学生教学情况有限,所以我将我的教学目标设计如下:)知识与能力目标:1、指导学生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习诗歌借物喻人、托物抒情的写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体验人间真情,受到美的熏陶。2、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由于本课单元目标要求重视朗读,把握文章感情基调,在整体感知全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所以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设置为)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2、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教学难点:(由于这一阶段的学生文学素养有待提高,把握诗歌深层意蕴的能力较弱,所以我将本课的教学难点设置为:)1、深层品位诗歌语言,体会字里行间所蕴涵的思想感情。2、学习诗歌借物喻人、托物抒情的写法。四、教法(教学不仅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选择最适合的教学方法,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课堂呈现一种自主合作探究的气氛,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本课我采用了点拨法、自主合作探究法等教法)点拨法:课堂教学中的点拨,被喻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造能力,使学生获得正确学习方法的“点金之道”。2自主合作探究法:利用自主合作探究法,造成思辩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合作与讨论中理解课文的中心,深入作者的思想境地。五、说学法(初中生学习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学生学习方法的渗透与引导,使学生学习上有方向、有方法,因此学法上我引导学生采用圈点勾画法、朗读法和自主合作探究法。)圈点勾画法:学生学习过程中难免遇到生字难词和精彩的句子,这都需要学生圈点勾画出来,反复朗读,从而深入地领会作者的创作意图。朗读法:教学千法,朗读为本。学生对课文的感知大部分是通过读来完成的。六、教学过程(为了更好地突破我的教学重点,化解我的教学难点,把教学目标落到实处,我设置了以下教学过程。我将用一个课时完成我的教学)(一)新课导出(2分钟)(在这一环节我将利用多媒体导入新课,播放侃侃的歌《母亲》,由此激发学生情感,渲染气氛,具体导入语如下)师:很明显这首歌的主题是什么啊?对啦,是母爱。母爱是文学作品永恒的主题,七年级名著导读推荐的冰心诗集《繁星》《春水》中许多作品都表现了对“母爱”的歌颂。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她的《荷叶母亲》,感受母爱的伟大。(二)作家作品简介(2分钟)(了解作者的简介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所以我将从作者生平、代表作品等几方面对作家进行简单的介绍。)具体简介如下: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现代散文家、诗人、儿童文学家,诗歌代表作《繁星》、《春水》等。散文集《寄小读者》。冰心的创作内容大致包括:母爱、童真、自然三个方面。以宣扬“爱的哲学”著称,而母爱,就是“爱的哲学”的根本出发点。(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9分钟)(在这一教学环节,我将采用圈点勾画法、朗读法引导学生对课文有一个初步的整体感知)1、教学千法,朗读为本,首先让学生齐读课文,同时要求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圈画出本课中生疏的字词。2、接着让学生默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学习本课生字词,提示学生也可以对照注解或者同桌间讨论,以此突破本课生字词字音、字形、字意的问题。生字词:并蒂、菡萏(hàndàn)、徘徊(páihuái)、欹(qī)、遮拦3、为了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感知,能够更加流畅地朗读本课,我会让学生分组朗读,再次感受诗情。读完全文,我会问学生究竟是重在写荷叶,还是母亲?表达了什么感情?初步感受诗人情感。明确:重在写母亲,表达了诗人对母亲的爱。(四)精读课文,分析内容。(11分钟)(学生对课文有了初步的整体认识后,我将围绕主问题“诗人的心绪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设计以下问题,同时采用朗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点拨法以突破我的第一个教学重点和化解我的第一个教学难点。)1、学生默读课文,要求学生找出表现诗人心绪变化的词语或者句子。明确:烦闷、仍是不适意、不宁的心绪散尽了、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2、接着让学生思考作者的心绪发生变化的原因。在这个环节我将采用自主合作探究法设计相应问题,逐层分析原因,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同时采用朗读法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相应自然段,深入品位诗歌语言,体会字里行间所蕴涵的思想感情。具体问题和要求如下:3、向学生提问:为什么诗人会觉得烦闷(第四段)?为什么那么多的莲花,诗人最关注的却是那朵红莲呢?以此理解诗人心情烦闷的原因。(1)明确:阴天与窗外莲花的惨淡景象使诗人烦闷;昨夜已经下过雨了,在这样的环境中红莲依然开放了,这就更加惹人注目和怜爱了。(2)接着问学生:诗人走来走去,还是觉得不适意,这又是为什么呢(第五段)?以此清楚诗人不适意的原因。明确:雷声大作,雨越下越大,红莲被打得左右攲斜。(3)为了理解诗人“不宁的心绪一扫而光”的原因,我会继续追问:那么,又是什么让诗人不宁的心绪一扫而光的呢?(第六段)这时的荷叶和红莲就像什么啊?对啦,母子。这种母子依偎的场面在诗中的哪里还得到了体现?明确:大荷叶覆盖在了红莲上面(红莲收到了保护);我不敢下阶去,刚好对屋里的母亲唤我,我连忙走过去,坐在了母亲旁边。4、最后,向学生提问:诗人们都是感性的,诗人又是因为什么而受到感动的呢?(第七段)这里作者由此想到了谁啊?以此明白诗人感动的原因。明确:在勇敢慈怜的荷叶面前凶猛的雨点变成了——无力的水珠!(五)、研读课文,探究主旨。(14分钟)主问题:文中为什么要说母亲是荷叶,而我是红莲?(在这一教学环节我将围绕主问题:文中为什么要说母亲是荷叶,而我是红莲?设计以下问题。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和学习文中借物喻人、托物抒情的写作手法。通过朗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点拨法等教法学法以突破我的第二个教学重点化解和第二个教学难点。具体如下:)1、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思考文中描写了一个怎样的荷叶母亲形象?找出文中哪些地方可以体现。明确:细腻、贴心(第六段:慢慢的倾侧了下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勇敢、慈怜、无私、伟大(第七段雨势并不减退,红莲却不摇动了。雨点不住的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2、接着提问:为什么要说母亲是荷叶,而我是红莲,进而引导学生学习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同时学生讨论找出:这种“借物喻人”的写法在前文中的铺垫内容。理解第三段中祖父所说的话与后文荷叶喻母亲形成前后照应。明确:从诗中可以体现荷叶护红莲就像母亲保护孩子一样,借物喻人;前面的“借花喻三姊妹”为后文的“荷叶喻母亲,红莲喻我”做下了铺垫,形成完美的“前后照应”。(第三段4祖父的话:“我们园里最初开三蒂莲的时候,正好我们大家庭中添了你们三个姊妹。大家都欢喜,说是应了花瑞。”)。(1)顺势在此领悟出“心中的雨点”和“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的引申意义。明确:心中的雨点指挫折、困难、难过;荫蔽指母亲的爱、关怀、保护。3、学生思考诗人借荷叶母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找出表现诗人情感的句子(理解最后一句是文中的文眼及其文眼的作用),在此理解托物抒情的写作手法。明确:表达出作者母亲的爱、依恋、感恩、和赞颂;文中最后一段,同时最后一段也是文眼,能够点明主旨、点出中心;作者通过写荷叶护红莲,自然而然的联想到母亲对自己的呵护与关爱,从而抒发对母爱的赞美。这样的写作方法叫托物抒情。4、全班饱含深情齐读最后一句加深理解。(六)拓展练习(5分钟)(适当的拓展延伸,有利于升华学生对课文的体会,发散学生的思维,所以我设置了拓展延伸这一教学环节。)小小的花/也想抬起头来/感谢春光的爱--/然而那深厚的恩慈/反使他终于沉默/母亲啊/你是那春光1、明明想“感谢春光”,却“终于沉默”。为什么不说呢?这其中包含着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因为他认识到几句感谢的话是不足以报答“春光的爱”的,沉默中包含着更深的感激与敬意。2、最后的一句话隐含着对母亲的特别的感激之情,它的后面可以补充上一句话揭示出这种感激之情,发挥你的想象补充上。明确:我就是那朵小小的花。(七)总结(1分钟)(在这一环节,我将采用评述法对本课进行小结。具体内容如下:)同学们,母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相信在我们的生命中总有一张为我们遮风挡雨的荷叶,让我们以寸草之心去报三春之晖,相信当我们张开有力的翅膀翱翔于人生蓝天的时候,母亲一定会露出欣慰的笑容。(八)布置作业(1分钟)(适当的作业布置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增加学生语文知识点的积累。所以我将本课作业布置如下:)1、背诵课文,积累优美的语句。2、认真修改课堂练笔,写成一首小诗送给母亲。3、课外阅读《繁星》《春水》,吟诵其中表现母爱的诗篇。5板书设计(精炼而突出重点的板书设计能够更好地传情达意,所以我将本课的板书设计如下:)荷叶·母亲冰心红莲借物喻人我赞美母爱荷叶托物抒情母亲
本文标题:《荷叶·母亲》说课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22086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