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民族地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摘要:在多元文化发展成为文化发展必然趋势的时代,文化的象征性价值取向与教育的选择性功能直接指向于学校校园文化。在民族地区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有其特殊的理论与现实意义,针对民族地区各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面临的种种问题,加以分析、总结并以作为校园建设的对策等方面的思考,对促进民族地区高校教育事业与校园文化的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关键词:民族地区校园文化问题对策随着现代全球化、信息化的不断加快和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原有的一元文化主导格局被打破,文化一统的价值规范不复存在,文化越来越呈现出色彩斑斓、五彩缤纷的多元化、多样化特征。面对多元文化带来的挑战,需要我们对学校校园文化建设重新进行功能定位和思考,以适应多元文化时代的需要。高校作为社会、教育的一部分,同时又是各种文化沟通与对话的平台,是文化传承和创新的主阵地,高校校园文化理应成为发扬多元文化的主要场所。而民族地区高校作为一个民族聚居、校园建设不断与先进高校接轨的民族高校,其民族的认同感与教育的指导性与学生在教育、文化中的选择性将会引起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理论与实践上的思考,并不断加以完善与解决,形成具有民族地区特色的文化建设与文化价值等重构的相关体系。校园文化是学校成员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及其行为方式,体现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校园精神,涵盖了反映学校风气与传统的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物质文化等,反映在学校师生的精神层面,反映在师生的教风和学风中,是高校教育中必然而有效的教育因素。并且,校园文化也是促进高校发展壮大的重要力量。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的大会上的讲话指出:“北大在长期发展和斗争中形成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光荣传统,显示的不断钻研、求实、创新、向上的优良学风,生动地体现了中国人民自强不息、开拓进取的民族精神,也是北大永葆生机的重要动力。”民族地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我国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对民族地区校园文化进行不断的探索,推进起健康发展对于完善民族地区高校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有重要意义。一、民族地区校园文化建设的相关概念1.民族地区:民族地区的含义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上来理解,广义上的民族地区由五大民族地区和五个多民族省份组成的地区,具体指内蒙、广西、宁夏、新疆、民族、贵州、云南、青海、甘肃、四川,狭义的民族地区单指少数民族聚居区,是我国名族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统称。2.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现状1932年,美国学者华勒(W.Waller)提出校园文化的概念,并将这一概念定义为在学校中形成的,特别的文化。20世纪80年代,校园文化作为一种区域文化、一种社会文化的亚文化在我国高校中提出并由此逐渐得到推广和认同。其中,首开先河的是沈辉,他在80年代所发表的两篇论文引起了我国学术界对于校园文化的关注,并引发了各界对这一文化现象的研究和思考,如关于“校园文化”概念的界定、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途径等。3.文化概念下的校园文化:文化概念复杂而又混乱。自人类学产生以来,沿未形成一个完整的文化定义;相反,我们却发现了许多种不同类型的定义。威廉·大内(Ouchi,1981:41)将组织文化定义为“借以将组织的潜在价值观和信念传遵纪守法给组织成员的符号、礼仪、典故”。亨利·明茨伯格(Minzberg,1989:98)将文化看成是组织的意识形态,或“与其它组织相区别并将某种生活浸润到组织结构框架内的组织传统与信念”。斯蒂芬·罗宾斯(Robbins,1998:595)把组织文化办公室为“为组织成员所共享的、使组织与其它组织区分开来的意义系统”。然而,埃德加·沙因(Schein,1992,1999)认为,组织文化应保留“更深层次的基本假设、价值观和信念”,这些为组织成员所共享,并是能保证组织不断取得成功的当然因素。我们一般将文化定义为:一种保持组织完整、使组织有着独特身份的共享取向系统。介是,在共享取向——规范、价值观、哲学、观点、信念、期望、态度、典故或礼仪——这一问题上,还存在着实质性分歧。另一问题是:如何组织成员共享取向的强度,组织是有一种基本的文化还是有多种文化?正是基于上述的各种定义与分歧,校园文化的建设才有了其特殊的研究意义与实践的指导作用[2]。文化,它是一种囊括了集体成员的行为之根基的某种意识、价值观、习惯、风俗等的一般行为方式的广泛概念。也就是说,它不限于表面上所谓的这所学校“气氛好”、“校风好”之类的标签,而是这种气氛和校风作用于这所学校的每一个人,影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形成。着眼于这一事实,所谓的“校园文化(schoolculture)”的研究于是发展起来了[3]。校园文化是指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育人为主要导向、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以精神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等为主要内容的一种群体文化。它既是一种文化现象,又是一种新的学校管理模式,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共同打造。校园精神文化多指学校理念文化、制度文化、管理文化、制度文化和活动文化;物质文化则包括校园室内外景观、室内外装饰和VI识别系统。这种特定的文化现象与学校的培养目标、校风校纪、生活方式等内容相互联系,在学校的教学、科研及行政管理中逐步形成,体现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校园精神,涵盖了反映学校风气与传统的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物质文化等,反映在学校师生的精神层面,反映在师生的教风和学风中。他对于提高学生道德素养、改善学生智力结构、加强学生交往能力、传承和培育民族精神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4.民族地区校园文化民族地区的校园文化是在打造民族地区校园文化建设中,将学校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与当地独特的民族风情、民族文化及学校的办学历史相结合。其办学理念传承民族地区独特的优良文化,景观建设中融入民族元素,制度建设中凸显党的恩怀。其校园文化建设既能体现民族特色,又能彰显改革开放浪潮中教育文化战线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做到集民族性和时代感相融合最终起到环境育人的目的,逐步减少民族地区与其他地区的差距,实现教育均衡发展。二、学校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进,民族地区的高校教育事业也得到极大改善,校园文化建设也提到记事日程上来。但由于民族地区校园文化起步晚,尚缺乏理论指导和经验借鉴,再加上一些领导意识不到位,在硬件设施上舍得投入,在校园文化建设上却流于形式,不愿投资,自然也难请到专业的设计团队。在操作中布置凌乱、文化味不足,未能提炼具有本校特色的教育理念,更少有在理论的指引下对文化点进行统一布局,只是做了些五花八门、令人费解文化符号,难以起到校园文化潜移默化的陶冶熏陶教育作用。1.高校文化建设是包治百病的良药现代高校作为培养现代高素质的场所,对学生群体的培育体现在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定向、学生群体自身的弃恶扬善、校园文化的潜移默化等多个方面,是由多个环节支持、多个力量汇集的大工程。可以发现,校园文化是人才培养中的一个环节,有极大的育人功能,对于学校的发展亦有重要作用,但认为校园文化建设可以替代如决策、人力资源开发、人才培养的质量管理等的做法是极为错误的。总之,校园文化建设意义重大,却不意味着可以代替一切。校园文化建设只有与学校其他管理工作相互协调,才能发挥综合优势,彰显其力量。2.高校文化建设是包治百病的良药认为“文化”个大概念,博大精深,任何的东西都可以放进来,而不加考察,忽视本校现实。如部分地区出现的某些学校急功近利,不加考察和研究,所谓“创新”,也是将社会时兴的一些口号照搬照抄或是稍加改头换面来充当校园文化建设的成果。当然,漠视文化积累,简单浮躁的将学校所有事物与校园文化建设相联系的现象也比比皆是。3.搞笑文化建设是理念的构建学校办学理念是学校办学行为的航标灯,在理想、信念、价值观等方面统领着全局工作,指导着学校各项工作,他应该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切入口。但部分高校在办学理念上表现出形式的和口号的特征。这些办学理念不来源于教学第一线、来源于部分行政管理者的纸上演绎,得不到师生认可和共鸣,只是说在嘴上、挂在墙上,难以与现代人才培养相联系,更无法达到吸引师生、动情社会的作用。4.高校文化建设是包装的翻新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条件下,某些高校将形象包装和形象设计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无可厚非,学校形象的塑造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之一,但部分高校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时只重形式,忽视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质应是内强素质的彰显。如有部分高校,刻意对名校、重点高校进行模仿,使得校园文化建设脱离学校实际、缺乏个性、也缺乏内在的有机连贯性,这就谈不上校园文化的积淀和传承了。三、民族地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对策1.始终坚持正确的民族地区高校文化建设方向。社会主义的高等教育必然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这就决定了高等学校肩负的特殊任务,也在客观上要求高等学校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意识的主导地位。与之相应,校园文化作为意识形态的组成部分和表现形式,也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意识的主导地位。2.坚持正确的理论作为民族地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社会上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意识形态,这种现象反映到校园文化建设中,会产生积极的影响,也会导致负面效应。而且,社会上那些不良的文化倾向会不断侵蚀着大学校园,在大学生这一文化群体中相互感染和传播。因而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时,民族高校应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体系为指导,采用与本民族院校相结合的方式方法,引导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识别和抵制错误思潮,实现校园文化建设的价值和意义。比如,位于四川省阿坝藏羌自治州的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和特色优势建设。十一五以来,学校确定了“传承、创新、特色、和谐”的校园文化建设新理念,积极培育独具内涵的大学精神,构建了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2011年,学校荣获四川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二等奖”和教育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二等奖”(四川省仅有2所高校获此殊荣)。学校九寨神韵艺术团、熊猫合唱团、健身健美操代表队、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队等作为“学生锻炼的舞台、教师创作的平台、学校展示的窗口”,在各级各类赛事中多次获奖,不断取得新突破,为学校争得了荣誉。十一五以来,学校学生在国际比赛中获得1项金奖和1项第2名,在国家级比赛中获奖101项(其中14项一等奖),在省级比赛中获奖296项(其中59项一等奖)。其中,熊猫合唱团参加2010年第六届世界合唱大赛中获得民谣组金奖。体育系学生参加2010年法国《城市之间》获得第二名。美术系学生作品参加2011年12月罗马尼亚第17届国际美术及装饰艺术展,获得1个一等奖、1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和2个特别奖。2012年2月9日举行的全国第三届大学生艺术节比赛中,学校作为四川省推选的6所高校中的唯一一所专科学校,获得声乐组一等奖和优秀创作奖。3.充分发挥教师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基础和主导作用。教师文化是教师的价值观念及行为方式。教师个体的资历、社会背景及经历的差异会导致教师间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不同。在教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个体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会集中在教师人格这个点上,而且会折射出来,映照在学生的人格中。高校教师作为校园主流文化的引领者,在保障校园文化建设质量方面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是,由于高校教师对校园文化建设内涵的理解不够全面,多元文化中的不良文化对高校教师参与校园文化建设产生负面影响,高校制度建设不够完善等因素制约了教师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因此民族地区高校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应提高教师对参与校园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教师专业发展相结合,并不断完善教师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制度建设,以此提高高校教师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比如,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通过举办开学典礼、毕业典礼、校庆纪念、表彰大会等各种礼仪活动;举办名家论坛、教授、博士系列讲座、党员名师讲课观摩等学术活动,激发全体师生员工的荣誉感和成就感。同时,以若干重大活动和中心工作为载体吸引师生积极参与,如升办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特色专业点申报、党员创先争
本文标题: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3090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