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遗传的基本规律习题带答案
1高三生物学案遗传的基本规律1.下列是有关生物学实验方法和实验思想的叙述,正确的是()A.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属于假说﹣演绎法的“提出假说”B.萨顿利用类比推理法证实基因在染色体上C.格里菲思的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转化因子”D.在观察叶绿体的实验中,藓类的叶片薄,可以直接使用高倍镜进行观察2.紫花和白花受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某紫花植株自交,子代中紫花植株:白花植株=9: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子代紫花植株中有4/9的个体自交会出现性状分离B.子代白花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占3/16C.子代紫花植株的基因型有5种D.亲代紫花植株测交后代中紫花:白花=1:33.某动物种群中,AA、Aa和aa基因型的个体依次占30%、60%和10%.若该种群中的aa个体没有繁殖能力,其他个体间可以随机交配,理论上,下一代AA:Aa:aa基因型个体的数量比为()A.1:2:1:2:0B.1:2:0C.4:4:1D.l:2:14.有关黄色圆粒豌豆(YyRr)自交的表述,正确的是A.黄色圆粒豌豆(YyRr)自交后代有9种表现型B.F1产生的精子中,YR和yr的比例为1∶1C.F1产生YR的卵细胞和YR的精子的数量比为1∶1D.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是指F1产生的4种精子和4种卵细胞自由结合5.种植基因型为AA和Aa的豌豆,两者数量之比是1∶3。自然状态下(假设结实率相同),其子代中基因型为AA、Aa、aa的数量之比为A.7∶6∶3B.5∶2∶1C.3∶2∶1D.1∶2∶16.南瓜果实的颜色是由一对等位基因(A和a)控制的,用一株黄果南瓜和一株白果南瓜杂交得到F1,F1自交产生F2,实验过程右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亲本中黄果的基因型是aaB.F1中白果的基因型为AA和AaC.由图中③可以判定白果为显性性状D.F2中黄果与白果的理论比例是5:37.关于下列图解的理解正确的是AAAaaa2雄性有斑有斑无斑雌性有斑无斑无斑图一图二A.图中发生基因重组的过程是①②④⑤B.③⑥过程表示减数分裂过程C.图一中③过程的随机性是子代中Aa占1/2的原因之一D.图二子代中aaBB的个体在aaB_中占的比例为1/168.节瓜有全雌株(只有雌花)、全雄株(只有雄花)和正常株(雌花、雄花均有)等不同性别类型的植株,研究人员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A.节瓜的性别是由常染色体上的基因决定的,其遗传方式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B.实验一中,F2正常株的基因型为A_B_,其中纯合子占1/9C.实验二中,亲本正常株的基因型为AABb或AaBB,F1正常株的基因型也为AABb或AaBBD.实验一中F1正常株测交结果为全雌株:正常株:全雄株=1:2:19.有关黄色圆粒豌豆(YyRr)自交的表述,正确的是()A.黄色圆粒豌豆(YyRr)自交后代有9种表现型B.F1产生的精子中,YR和yr的比例为1:1C.F1产生YR的卵和YR的精子的数量比为1:1D.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是指F1产生的4种精子和4种卵自由结合10.下列基因的遗传无法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的是()A.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B.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C.一对性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D.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11.豌豆花的位置分为叶腋和茎顶两种,分别受T和t基因控制。种植基因型为TT和Tt的豌豆,两者数量之比是2∶1。两种类型的豌豆繁殖率相同,则在自然状态下,其子代中基因型为TT、Tt、tt的数量之比为A.7∶6∶3B.9∶2∶1C.7∶2∶1D.25∶10∶112.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演绎推理、检验推理、得出结论”五个基本环节。利用该方法,孟德尔发现了两个遗传规律。下列关于孟德尔的研究过程的分析不正确的是3A.本实验中“提出问题”环节是建立在豌豆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遗传实验基础上的B.孟德尔所作假设的核心内容是“性状是由位于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C.“若F1产生配子时的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的两种性状比接近1:1”,属于“演绎推理”的过程D.孟德尔运用统计学分析的方法对大量实验数据进行处理,从中找出规律13.某基因型的植物个体甲与基因型为aabb的乙杂交,正交和反交的结果如下表所示(以甲作为父本为正交)。则相关说法正确的是()杂交类型后代基因型种类及比值父本母本AaBb∶Aabb∶aaBb∶aabb甲乙1∶2∶2∶2乙甲1∶1∶1∶1A.正交和反交的结果不同,原因可能是甲为父本产生的AB雄配子一半没有活性B.正交的结果说明两对基因的遗传不符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C.可以通过甲自交后代性状分离比是否9:3:3:1判断两对基因的遗传是否符合自由组合定律D.正交和反交的结果不同是由于乙产生的配子类型的差异14.采用下列哪一组方法,可以依次解决①~④中的遗传学问题①鉴定一只白羊是否是纯种②在一对相对性状中区分显隐性③不断提高小麦抗病品种的纯合度④检验杂种F1的遗传因子组成A.杂交、自交、测交、测交B.测交、杂交、自交、测交C.测交、测交、杂交、自交D.杂交、杂交、杂交、测交15.具有1对等位基因的杂合体,自交产生F1中,显性个体与隐性个体相互交配(自交、显性个体与显性个体间杂交均不发生)产生的R中,还是只发生显性个体与隐性个体相互交配,则R中杂合体占A.1/2B.1/3C.2/3D.1/416.果蝇中灰身(B)与黑身(b)、大翅脉(E)与小翅脉(e)是两对相对性状且独立遗传。灰身大翅脉的雌蝇与灰身小翅脉的雄蝇杂交,子代中47只为灰身大翅脉,49只为灰身小翅脉,l7只为黑身大翅脉,15只为黑身小翅脉,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在上述杂交子代中,灰身:黑身=3:1,大翅脉小翅脉=1:1B.两个亲本中,雌蝇的基因型为BbEe,雄蝇的基因型为BbeeC.亲本雌蝇产生卵细胞的基因组成种娄数为4种,其理论比例为1:l:1:lD.上述子代中表现型为灰身大翅脉个体的基因型为BBEe,黑身大翅脉个体的基因型为bbEe17.果蝇有一种缺刻翅的变异类型,这种变异是由染色体上某个基因缺失引起的,并且有纯合致死效应。已知在果蝇群体中不存在缺刻翅的雄性个体。用缺刻翅雌果蝇与正常翅雄果蝇杂交,然后让F1中雄雌果蝇自由交配得F2。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缺刻翅变异类型属于基因突变B.控制翅型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C.F1中雌雄果蝇比例为1:1D.F2中缺刻翅:正常翅=1:618.与家兔毛型有关的有两对基因(A、a与Bb),其中只要有一对隐性基因纯合就出现力克斯毛型,否则为普通毛型。若只考虑上述两对基因对毛型的影响,用已知基因型为aaBB和AAbb的家兔为亲本杂交,得到F1,F1彼此交配获得F2。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F2出现不同表现型的主要原因是F1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了基因重组B.若F2力克斯毛型兔有5种基因型,则上述与毛型相关的两对基因一定发生了自由组合4C.若要从F2中筛选出双隐性纯合子的力克斯毛型兔,可采用分别与两个亲本杂交的方法D.若上述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F2力克斯毛型兔中杂合子占4/719.将基因型分别为AA和aa的个体杂交,得F1后,F1自交得F2,再将F2自交得F3,在F3中出现的基因型AA∶Aa∶aa等于()。A.3∶2∶3B.3∶4∶3C.5∶2∶5D.1∶2∶120.豌豆中,当C、R两个显性基因都存在时,花呈红色。一株红花豌豆与基因型为ccRr的植株杂交,子代中有3/8开红花;若让这些红花豌豆自交,后代红花豌豆的比例A.5/8B.3/8C.3/16D.9/1621.在探索遗传本质的过程中,科学发现与研究方法相一致的是①1866年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提出遗传定律②1903年萨顿研究蝗虫的减数分裂,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③1910年摩尔根进行果蝇杂交实验,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A.①假说—演绎法②假说—演绎法③类比推理法B.①假说—演绎法②类比推理法③类比推理法C.①假说—演绎法②类比推理法③假说—演绎法D.①类比推理法②假说—演绎法③类比推理法22.孟德尔进行的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中,具有1:1:1:1比例关系的组合是()①杂种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②杂种产生配子类型的比例③杂种测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④杂种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⑤杂种测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A.①②④B.②④⑤C.①③⑤D.②③⑤23.豌豆子叶的黄色(Y)、种子的圆粒(R)均为显性,两亲本杂交的F1表现型如下图。让F1中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皱粒豌豆杂交,F2的性状分离比为A.2∶2∶1∶1B.1∶1∶1∶1C.9∶3∶3∶1D.3∶1∶3∶124.控制植物果实重量的三对等位基因A/a、B/b和C/c,对果实重量的作用相等,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已知基因型aabbcc的果实重120克,AABBCC的果实重210克。现有果树甲和乙杂交,甲的基因型为AAbbcc,F1的果实重135-165克。则乙的基因型是A.aaBBccB.AaBBccC.AaBbCcD.aaBbCc25.孟德尔遗传定律只能发生在①真核生物②原核生物③无性生殖④有性生殖⑤细胞质基因⑥细胞核基因A.①④⑥B.②③⑤C.②③⑥D.①③⑤26.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演绎推理、检验推理、得出结论”五个基本环节。利用该方法,孟德尔发现了两个遗传规律。下列关于孟德尔的研究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A.提出问题是只建立在豌豆纯合亲本杂交实验基础上的B.孟德尔所作假设的核心内容是“性状是由位于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C.为了验证作出的假设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反交实验5D.孟德尔发现的遗传规律不可以解释所有有性生殖生物的遗传现象27.玉米中,有色种子必须具备A、C、R三个显性基因,否则无色。现有一株有色植株M同已知基因型的三株植株杂交,结果如下:①M×aaccRR→50%有色种子;②M×aaccrr→25%有色种子;③M×AAccrr→50%有色种子。这个有色植株M的基因型是A.AaCCRrB.AACCRRC.AACcRRD.AaCcRR28.果蝇长翅对残翅是显性,由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今有两瓶世代连续的果蝇,甲瓶中的个体全为长翅,乙瓶中的个体有长翅也有残翅。将乙瓶中的长翅个体与同瓶异性的残翅果蝇交配,若后代出现了长翅和残翅个体,在不考虑基因突变等的情况下则可认为()A.甲瓶为乙瓶的亲本,乙瓶中长翅果蝇均为杂合子B.甲瓶为乙瓶的亲本,乙瓶中长翅果蝇有纯合子和杂合子C.乙瓶为甲瓶的亲本,甲瓶中长翅果蝇均为杂合子D.乙瓶为甲瓶的亲本,甲瓶中长翅果蝇为纯合子和杂合子29.下列对应关系错误的是()A.纸层析法——提取菠菜叶片叶绿体中的四种色素B.对比实验法——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C.差速离心法——分离细胞中各种细胞器D.假说-演绎法——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30.家兔的褐毛对黑毛是一对相对性状,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现有四只家兔,甲和乙是雌兔,丙和丁是雄兔,已知甲、乙、丙兔为黑毛,丁兔为褐毛。甲与丁多年交配,子兔全部为黑毛;乙与丁交配,子兔中有褐毛兔。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黑毛对褐毛是显性.B.鉴别丙兔是纯合体,还是杂合体,可用丙兔和丁兔进行测交,后代都为黑毛,则丙兔为纯合子;后代既有黑毛又有褐毛,则丙兔为杂合子C.设B为显性基因,b为隐性基因,则甲、乙、丁兔的基因型分别为BB、Bb、bbD.乙与丁多年交配,子兔中褐毛兔的概率为1/2.31.果蝇的灰身与黑身为一对相对性状(相关基因用A、a表示),直毛与分叉毛为一对相对性状(相关基因用B和b表示).现有两只亲代果蝇杂交,F1的表现型与比例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控制直毛与分叉毛的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判断的主要依据是.(2)亲代雌果蝇的基因型为,若只考虑果蝇的灰身、黑身这对相对性状,让F1中灰身果蝇自由交配得到F2,再用F2中灰身果蝇自由交配得到F3,则F3灰身果蝇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用分数表示).(3)果蝇的灰体(E)对黑体(e)为显性(位于常染色体上),灰体纯合果蝇与黑体果蝇杂交,在后代个体中出一只黑体果蝇.出现该黑体果蝇的原因可能是
本文标题:遗传的基本规律习题带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4430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