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通用版】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一年级-第三课-你我他像一家-教案
一年级第三课你我他,像一家【主题说明】一年级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许多独生子女由于家庭过多保护,不会或者不愿意与人交往。同伴关系对儿童的认知和情绪等方面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鼓励学生了解自己,了解同学,和同学成为朋友,这对于学习和生活而言都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本课的主旨在于从认知、情感、行为三个方面,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互助合作所带来的愉快感,使学生明白友爱和关心的重要性,从而让学生凝聚成一个班集体,一起快乐的学习、共同进步。【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让学生了解自己的特点,认识到每个人都是不同的。2.情感目标:让学生体会到有朋友真好,朋友让自己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3.行为目标:学会主动与他人交往,能向别人介绍自己,能发现别人的闪光点,并能大胆地说出来。【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认识到每个人都是不同的,能够发现同学和自己的闪光点,学会理解、尊重、帮助别人。2.难点:学会主动地与他人交往。【课前准备】教学PPT。【教学流程】教学设计环节目标过程建议观察岛(热身暖心)引出本课的主要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教师讲解教材“观察岛”中的图片(有条件可以用多媒体呈现),我们都生活在地球屋上,地球屋正因为有了你我他,才像一个家。请同学们想一想,如果地球屋中只有你一个人,会是什么样的情景?2.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总结:我们共同生活在地球屋上,我们彼此之间应该怎样相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怎样交朋1.此处教师可酌情调整活动方式。2.本环节用时不超过5分钟。友。活动营(体验分享)鼓励学生了解自己,了解他人,学会关心他人,学会与他人相处。活动一:我们一起来作画1.教师先对学生进行分组。2.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为花涂色,看看哪一组画的最漂亮。3.教师总结:现在每个小组都已经为花涂好了色,老师发现每个小组都画的很漂亮,以后这是我们每个小组的成员共同努力的结果。活动二:说说心里话4.教师对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同学们,请你们思考一下,当你们得到同学的关心和帮助时,有什么样的感受?当你关心和帮助同学时,又有什么样的感受?5.鼓励同学举手发表自己的看法。6.教师将学生说出的两个感受分别进行整理,写在黑板上,鼓励学生将黑板上与自己的感受比较符合的语句写到活动二的横线处。心理引导:培养学生互相帮助、关心别人的能力,促进学生主动与同学交往,学会与同学相处。1.每个小组的同学画画时,教师要巡视。2.本环节用时控制在20分钟以内。分享屋(总结提升)1.能够发现同学的优点。2.使学生认识到交朋友是一件快乐的事。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应该怎样与同学相处?请同学积极发言。2.教师给予反馈和补充。3.引导学生朗读儿歌,让学生学习应该怎样与同学相处,心理引导:引导学生以正确的方式与他人相处,促进学生人际关系的发展。1.总结归纳一定要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2.本环节用时10分钟以内。拓展园(拓展延伸)让学生为有一个好朋友而自豪,能够1.引导同学思考一下他认识的同学的优点。1.这里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感受有朋友真好。2.真诚的对自己的同学说出他的优点。3.请几个同学分享一下自己同学的优点。心理引导:夸夸别人的优点,有利于学生人际关系的发展。2.本环节用时控制在10分钟以内。【练习题】被同学夸奖的感受是怎样的?A.开心B.难过C.不喜欢【活动反馈】1.学生对课堂活动是否有兴趣。2.学生是否了解了怎样与同学相处。3.学生是否了解自己的好朋友优点。【教学参考素材】陶罐和铁罐国王的御厨里有两个罐子,一个是陶的,一个是铁的。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不敢,铁罐兄弟。”陶罐谦虚地回答。“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陶罐争辩说,“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就比你差。再说……”“住嘴!”铁罐恼怒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何必这样说呢?”陶罐说,“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铁罐说,“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陶罐不再理会铁罐。时间在流逝,世界上发生了许多事情。王朝覆灭了,宫殿倒塌了。两个罐子遗落在荒凉的场地上,上面覆盖了厚厚的尘土。许多年代过去了。有一天,人们来到这里,掘开厚厚的堆积物,发现了那个陶罐。“哟,这里有一个罐子!”一个人惊讶地说。“真的,一个陶罐!”其他的人都高兴得叫起来。捧起陶罐,倒掉里面的泥土,擦洗干净,它还是那样光洁,朴素,美观。“多美的陶罐!”一个人说,“小心点儿,千万别把它碰坏了,这是古代的东西,很有价值的。”“谢谢你们!”陶罐兴奋地说,“我的兄弟铁罐就在我旁边,请你们把它掘出来吧,它一定闷得够受了。”人们立即动手,翻来覆去,把土都掘遍了。但是,连铁罐的影子也没见到。托尔斯泰和乞丐一天,俄国著名作家托尔斯泰走路时碰到了一名衣衫褴褛的乞丐。“先生,请可怜可怜我,给点钱吧!”托尔斯泰看着乞丐朝自己伸出的手,赶忙掏出外衣口袋找钱给他,可是那天口袋里恰好一分钱都没有。托尔斯泰为难地对乞丐说:“兄弟,真是对不起,今天我恰好没有带钱,下次再看到您的时候一定会给您。”乞丐脸上带着微笑,郑重地对托尔斯泰说道:“先生,您今天给了我比钱更加珍贵的东西,真是太感谢了。”“珍贵的东西?可是我什么都没有给您啊。”“不是的,您用‘兄弟’来称呼像我这样低贱的人,没有比这再珍贵的东西了。”托尔斯泰并不是为了讨乞丐欢心而故意用“兄弟”称呼他的。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他平时习惯用尊重谦虚的态度对待他人,是自然而然这样说出来的。当自己受到老师或父母的尊重时,心情也会变好。无论谁受到了尊重,心情都会变得舒畅,因为这样感觉到了对方的重视。如果想传递这种好心情的话,就学着尊重他人吧。【心理学背景知识】促进幼儿分享行为的教育策略:1.培养幼儿的分享观念。幼儿的亲社会行为要受到他们的主观行为规则的影响。凡事有亲社会观念的幼儿,其亲社会行为就果断,比如在食物分享中,主动分享的幼儿都是在“小朋友要互相谦让”、“小朋友要互相帮助”等观念下进行的。具体可以采用角色扮演、故事教育、生活教育等多种策略,培养幼儿的分享观念、合作精神。2.强化幼儿的分享行为。当幼儿由于分享而受到老师、家长的表扬和鼓励之后,他们会逐渐发展起一种相应的内在自我奖励倾向,如“给他玩我的小熊,我是个乖孩子”。在具体运用强化策略时,成人要通过多种方式去了解适合孩子的强化物和强化手段,尽力避免手段单一、对象不具体、过于频繁和过于急切。否则,幼儿只会去追求具体的强化物,而不去关注学习过程本身,其分享行为就不会有进步和发展。3.加强榜样示范。幼儿具有很强的观察、模仿能力,当看到他人的分享行为时,幼儿会去模仿,去学习。家长、教师首先要规范自己的思想、行为,使自己的言行举止成为幼儿学习的良好榜样。其次,帮助幼儿选择学习的榜样。最后,要求幼儿学榜样见行动。4.训练幼儿的分享技能。知道怎样与人分享,对于提高幼儿的实际分享行为,是很有帮助的。家长和教师在培养幼儿分享行为时,要注意让幼儿了解和掌握一些分享的技能。如果幼儿知道了分享的具体方法,那么他们的实际分享行为应该会得到增加和提高的。参考文献[1]周宗奎主编,儿童青少年发展心理学[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2]曾英,促进幼儿分享行为的教育策略,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49-250.[3]
本文标题:【通用版】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一年级-第三课-你我他像一家-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5815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