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学霸考编笔记 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1、研究对象与内容★★★㈠教育心理小学是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㈡研究内容⑴五要素①学生②教师③教学内容④教学媒体⑤教学环境(物理环境和社会环境)⑵三过程①学习过程②教学过程③评价和反思过程㈢学习心理是教育心理学的核心。2、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进程★★㈠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①裴斯泰洛奇第一次提出“教育教学的心理学化”的思想。②卡普捷列夫发表了《教育心理学》一书,这是最早正式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③1903年,桑代克出版《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名称和体系由此确立,桑代克因此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㈡发展时期(20世纪20—50年代)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㈢成熟时期(20世纪60—70年代)布鲁纳:课程改革运动。教育心理学学科体系基本形成。㈣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1994年,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总结了教育心理学80年代以来的成果:①主动性研究。②反思性研究:即研究如何使学生从内部理解所学内容的意义,并对学习进行自我调节。③合作性研究。④社会文化研究。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㈠实验法①实验室试验:严格的人为控制。②现场试验:自然情景下。㈡观察法①观察法是教育心理学研究中采用的最基本、最普遍的方法。②观察法被比喻为“科学研究的前门”。㈢调查法①间接了解心理特征的方法。②问卷法、访谈法。㈣个案法㈤教育经验总结法教育实践的事实——分析和概括——教育理论如教师的教学反思日记等。4、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原则①客观性原则②教育性原则③理论联系实际原则④系统性原则。第二章心理发展及个别差异1、心理发展概念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2、心理发展阶段划分(8个阶段)①童年期(6、7——11、12):小学阶段。②少年期(11、12——14、15):青春期或心理断乳期,初中阶段。③青年期(14、15——25)3、学生心理发展的特征(规律)★★★★①连续性与阶段性。②定向性与顺序性。③不平衡性。劳伦兹提出关键期的概念。所谓关键期是指个体发展过程中环境影响能起最大作用的时期。2岁——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4岁——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4—5岁——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④差异性。⑤全面性(统一性):各种心理机能协调发展。4、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㈠童年期——小学期①可塑性最强。②思维开始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为主,但其抽象逻辑思维仍需以具体形象为支柱。㈡少年期——初中期①这一时期也被称为心理断乳期或危险期。②抽象思维已占主导地位,并出现反省思维。㈢青年初期——高中期抽象逻辑思维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开始出现辩证思维。5、心理发展理论★★★㈠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⑴心理发展的实质:人对环境的适应。适应的形式:同化、顺应。⑵个体认知发展的阶段阶段大致年龄主要表现感知运动阶段0——2岁客体永久性前运算阶段2——7岁符号表功能,自我中心性,不理解守恒性。具体运算阶段7——11岁标志:守恒,去自我中心化,逻辑思维需要依赖具体事物形象。形式运算阶段11——成人抽象逻辑思维,系统化的方法来解决问题。㈡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①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5岁②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感2——3岁本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自主性。③主动感对内疚感4——5岁本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主动性。④勤奋感对自卑感6——11岁本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勤奋感。⑤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本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自我同一性。自我同一性是指个体组织自己的动机、能力、信仰及活动经验而形成的有关自我的一致性的形象。阶段大致年龄心理社会危机重要关系心理社会发展的重点10——1.5信任——怀疑母亲得到;给予21.5——3自主——羞怯父母支持;放手33——6主动——内疚家庭基本成员模仿;游戏46——12勤奋——自卑邻居、学校完成事情体验512——18同一性——角色混乱同伴群体和领导榜样成为自己㈢关于最近发展区⑴最近发展区由维果斯基提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⑵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教学可以定义为——人为的发展。6、学生的个别差异★★★★(选择、判断)㈠学生的智力差异智力类型的差异——结构差异智力发展水平的差异智力表现早晚的差异智力的性别差异智力的性别差异表现在:①男女智力的总体水平大致相当,但男性智力分布的离散程度比女性大。②男女的智力结构存在差异,各自具有自己的优势领域。㈡认知方式的差异场依存型与场独立型冲动型与沉思型①场依存型:易受周围环境或背景的影响,爱好社交活动。场独立型:不易受周围环境因素的影响和干扰,不善于社交。②冲动型:解决问题的速度虽然很快,但错误率高,在运用低层次事实性信息的问题解决中占优势。沉思型:速度虽然慢,但错误率很低,在解决高层次问题时占有优势。冲动与沉思的标准是反应时间和精确性。第三章学习概述1、学习的概述★★★学习是指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和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2、学习的分类㈠根据学习结果加涅①言语信息的学习——知识的学习②智慧技能的学习③动作技能的学习技能的学习④认知策略的学习⑤态度的学习——行为规范的学习㈡根据学习的内容,我国①知识的学习②技能的学习③行为规范的学习㈢根据学习的性质与形式奥苏贝尔⑴学习的方式:①接受学习②发现学习⑵学习的性质:①意义学习②机械学习PS判断:接受学习一定是机械的,发现学习一定是有意义的。×㈣根据学习的意识水平阿瑟·雷伯①内隐学习②外显学习3、学习理论★★★★㈠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联结派学习理论)⑴桑代克的试误——联结理论三大学习规律:①准备律:学习者的态度和心向(猫饿了)②练习律:联结因重复和练习而加强(多次打开笼子)③效果律:行为的后果如何(得到鱼)⑵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①强化:提高行为发生频率正强化负强化②惩罚:降低行为发生频率PS小强是班里最调皮的学生,为此总挨批。今天他表现很安静,老师就没批评他,从那以后,他好像越来越严格要求自己了,教师的做法是(B)。A正强化B负强化C奖励D惩罚⑶班杜拉的社会学习(观察学习)理论①观察学习的定义学习是个体通过对他人的行为及其强化性结果的观察,获得某些新的行为反应或已有的行为反应得到修正的过程。②观察学习的过程注意——保持——复现——动机示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复现过程动机过程范引起观察将观察到的模仿再现事者的注意行为储存在榜样的行件头脑中为③强化的种类A直接强化B替代强化C自我强化PS儿童模仿影视片中的片面人物的行为,结果导致不良品德,为了改变这种消极影响,根据班杜拉的理论,适当的做法是(D)。A、避免学生观看这类影片。B、对直接模仿行为的孩子进行说理教育。C、影片中尽量少描写反面人物。D、影片中应使学生体验到“善有善报,恶有恶报。”㈡认知派学习理论⑴格式塔的完形——顿悟学习理论⑵托尔曼的学习理论①学习是有目的地,是期望的获得。期望是托尔曼学习理论的核心概念。②学习是对完形的认知,是形成认知地图的过程。⑶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①学习观: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形成认知结构。②教学观:教学的重点是学科的知识结构。③学习法:发现法。⑷奥苏贝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①有意义的接受学习。②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是强调新旧知识联系的教学策略先行组织者即先于某个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引导性学习材料。先行组织者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与认知结构中的原有观念及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PS先行组织者是强调新旧知识间联系的教学技术,常用于(B)。A发现学习B接受学习C个别化教学D掌握学习㈢人本主义学习理论①知情统一的教学目标观。②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观。③以学生为中心的(非指导性)教学观。▲用“学习的促进者”取代教师的角色。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⑴建构主义的知识观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也不是最终答案,不能精确地概括世界的法则,建构取决于特定情境下的学习历程。⑵建构主义的学习观①主动建构性。②社会互动性。③情境性。⑶建构主义的学生观PS⒈在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中,教师是作为存在的。(C)A先知者B管理者C促进者D指导者⒉提出“知情统一”的学习理论是人本主义学习理论。⒊与建构主义观点一致的是(D)。A学习者不依赖于以前的学习经验。B学习过程是自己对意义的理解过程。C学习是接受知识。D学习者必须自己建构起自己的意义。本章重点回顾1、学习的概念及分类★★★2、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桑代克——试误说★★★★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3、认知学习理论柯勒——完形——顿悟说★★托尔曼——认知地图说★★布鲁纳——认知发现学习说★★★★奥苏贝尔——认知接受学习说★★★★4、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5、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第四章教师与学生1、教师的概念从狭义上讲,教师指经过专门训练、在学校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专门人员。教师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2、教师职业的性质与特点㈠性质①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②教师是教育者,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㈡特点(教师职业角色)——职业角色多样化①传道者角色(人类灵魂的工程师)②授业、解惑者角色(知识传授者、人类文化的传递者)③示范者角色(榜样)④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管理者角色⑤家长代理人、父母和朋友、知己的角色⑥研究者角色和学习者、学者角色PS⒈教师的言论行为,为人处事的态度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体现了教师职业的示范者角色。⒉由于教师工作对象是千差万别的个体,传授的内容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人类知识,所以教师还扮演着研究者角色。⒊学生希望教与他们一起分担痛苦、快乐。这体现了教师的朋友角色。⒋“道之所存,师之所存”这体现了教师的传道者角色。⒌教师在建立班集体、维持纪律、协调人际关系中扮演着管理者角色。⒍教师工作对象千差万别,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学习,不断进取,反映了教师研究者的角色。3、教师劳动的特点(简答、案例、选择)㈠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⑴教师劳动的复杂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①教育目的的全面性②教育任务的多样性③劳动对象的差异性⑵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①因材施教②教学方法上的不断更新③教师需要“教师机智”。教育机智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种特殊定向能力,是指教师能根据学生新的特别是意外的情况,迅速而正确地作出判断,随机应变地采取及时、恰当而有效的教育措施解决问题的能力。教育机智可以用四个词语概括:因势利导、随机应变、掌握分寸、对症下药。㈡教师劳动的连续性和广延性连续性是指时间的连续性。广延性是指空间的广延性。㈢教师劳动的长期性和间接性⑴教育的影响具有迟效性。⑵间接性指教师的劳动不直接创造物质财富,而是以学生为中介实现教师劳动的价值。㈣教师劳动的主体性和示范性⑴主体性是指教师自身可以成为活生生的教育因素和具有影响力的榜样。㈤教师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群体性4、教师威信的概念教师威信是指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望和信誉。⑴教师威信的分类:权力威信、信服威信。⑵教师威信的结构:人格威信、学识威信、情感微信。⑶教师威信的形成:不自觉威信——自觉威信。5、建立教师威信的途径①培养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质②培养良好的认知能力和性格特征③注重良好仪表、风度和行为习惯的养成④给学生以良好的第一印象⑤做学生的朋友和知己6、教师的职业素养包括㈠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⑴对待事业: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①依法执教,严谨治教;①爱岗敬业,廉洁从教。⑵对待学生:热爱学生——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热爱学生要求学生做到:①把对学生的爱与严格要求相结合②把爱与尊重、信任相结合③要全面关怀学生④要关爱全体学生⑤理解和宽容学生⑥解放和放飞学生⑦对学生要保持积极、稳定的情绪⑶对待集体:团结协作①相互支持、相互配合②严于律己,宽以待人③
本文标题:学霸考编笔记 教育心理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51849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