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第二章人体的营养检测试卷1
第二章人体的营养单元检测试卷班级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___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其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各小题后的括号中。每小题1分,共计30分)1.米饭、面条等食物的主要营养成分是人体的主要能源物质,它是()A.糖类B.脂肪C.蛋白质D.维生素2.运动减肥是最好的减肥方式。通过运动,体内减少最多的物质是()A.糖类B.蛋白质C.脂肪D.水3.营养专家建议青少年要适当多吃奶、鱼、肉等富含蛋白质的食品,这是因为蛋白质是()A.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B.主要的供能物质C.主要的贮能物质D.溶解养分的物质4.在“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的探究实验中,小明提出的问题是“花生仁与核桃仁哪个含能量多”,在他制定的计划中不正确的是()A.在锥形瓶内加入同样多的水,并插入温度计B.实验前安装好实验装置,并测量水温C.取一个花生仁和一个核桃仁作为实验材料,燃烧后比较水温升高的差异D.重复实验3次,取平均值进行比较5.“水是生命之源”,水对人体的生命活动的作用是()A.细胞的生命活动离不开水B.营养物质的运输C.尿素等废物的运输D.以上三项都是6.老年人易患骨质疏松症主要是由于缺少哪种物质引起的()A.锌B.铁C.铜D.钙7.地方性甲状腺肿患者应该选择的食物组合是()A.鸡蛋、鱼、猪肝B.海带、紫菜、加碘盐C.牛奶、豆腐D.白菜、苹果8.下列哪一组营养物质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是()A.维生素、无机盐B.糖类、维生素C.蛋白质、维生素D.脂肪、蛋白质9.人们常说“煮过的蔬菜没有新鲜蔬菜营养好”,你认为获得证据的有效方法是()A.比较煮前和煮后蔬菜的重量B.比较煮前和煮后蔬菜的叶绿素含量C.测试煮过蔬菜的水的酸碱度D.比较煮前和煮后蔬菜的维生素含量10.某人患夜盲症,一到傍晚就看不清东西,应多补充哪种食物()A.苹果B.牛肉C.胡萝卜D.鸡蛋11.由于一直吃精面馒头很少吃粗粮等不合理的饮食结构,某同学患上了脚气病,这说明他体内长期缺乏()A.维生素AB.维生素B1C.维生素CD.维生素D12.1917年,英国医生发现用鱼肝油可治愈佝偻病,这是因为()A.氨基酸B.脂肪酸C.维生素CD.维生素D13.一位同学吃西瓜时,将一粒西瓜子咽了下去,下列哪项是它的“旅行”路线()A.口腔→食道→胃→大肠→小肠→肛门B.口腔→胃→食道→小肠→大肠→肛门C.口腔→大肠→胃→食道→小肠→肛门D.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14.右下图表示人体消化系统部分结构,对该图描述错误的是()A.[①]是胆囊,能分泌胆汁B.[②]是胰管,能收集和输送胰液C.[③]是胰腺,能分泌胰液D.[④]是小肠,肠腺能分泌肠液15.下列消化液中,不含消化酶的是()A.唾液B.胃液C.胆汁D.肠液16.下列哪种消化液能将淀粉彻底消化成葡萄糖()A.唾液B.胃液C.胰液D.胆汁17.人体内初步消化蛋白质的场所是()A.肝脏B.小肠C.胃D.口腔18.鸡蛋中含有大量蛋白质,这些蛋白质在消化道内完全消化后的产物是()A.葡萄糖B.二氧化碳和水C.氨基酸D.脂肪酸和甘油19.下列小肠结构与吸收功能无直接关系的是()A.小肠长约5~6米B.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皱襞和小肠绒毛C.小肠壁有肠腺D.小肠绒毛中有毛细血管20.小肠不能吸收的营养物质是()A.葡萄糖B.麦芽糖C.氨基酸D.甘油、脂肪酸21.下列营养物质中,不经消化直接吸收的是()A.蛋白质B.淀粉C.脂肪D.水、无机盐和维生素22.粪便形成的部位是()A.胃B.小肠C.大肠D.肛门23.在人的消化系统中,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是()A.胃B.大肠C.小肠D.口腔24.某校食堂设计的一份营养餐食谱:米饭、鸡汤、红烧肉、清蒸鲫鱼。从膳食平衡的角度分析,还需添加()A、水煮虾B.蒸蛋C.面包D.炒青菜25.饥饱有度利健康,荤素搭配有营养。下列属于合理营养的是()26.青少年应多吃含蛋白质、钙、磷丰富的食物。对照右侧营养学家建议的成人食谱图,你认为青少年最应相对增加的食物类型为()A.Ⅰ、ⅡB.Ⅱ、ⅢC.Ⅳ、ⅤD.Ⅲ、Ⅳ27.不少人不吃早餐就去上学。下列关于是否吃早餐的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不吃早餐可以减肥B.上班、上学时间紧张时,可以不吃早餐早餐可以随便吃一点D.长期不吃早餐会对身体带来很大的伤害28.下列做法符合食品安全的是()①购买方便面时要看保质期②食用发芽的马铃薯③用清水浸泡、冲洗青菜④用同一把菜刀切生食与熟食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9.有些同学喜欢把方便面当校园午餐。四位同学关于方便面的争论,更符合平衡膳食理念的是()A.小军:我喜欢方便面的味道,管它有没有营养B.小丽:可以长期把方便面当正餐,它能提供能量C.小红:方便面有许多食品添加剂,营养更全面,多吃有益D.小方:方便面营养不全,常以此代替午餐,不利于健康30.购买无污染、安全、优质的食品(即绿色食品)时,需要认清的标志是()二、非选择题(4小题,共20分)31.(每空1分,共4分)李叔叔的身体状况一直不好,但工作比较紧张。请你利用所学知识,根据下表A、B、C、D、E5种食物(各100克,除水和无机盐以外)的主要成分,帮他拟定一个较为科学的膳食计划。[(1)(2)(3)只填序号]食物糖类(g)脂肪(g)蛋白质(g)维生素A(mg)维生素C(mg)维生素D(mg)A0.49064740B48.273840120C8.89.56571014D73.80.67.7000E182632200(1)为保证李叔叔在紧张的劳动时及时获得较多的能量,应多吃_________。(2)李叔叔有时牙龈出血,那么他平时应该多吃食物___________。(3)有时他傍晚看不清东西,建议他平时应多吃食物___________。(4)李叔叔若长期将食物B作为主要食物,将易患___________。32.(每空1分,共9分)某初中生物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课题时,准备了馒头(碎屑与小块等量)、唾液、清水、碘液、恒温箱等实验材料和设备,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试管编号馒头形态加入的物质温度环境实验现象1碎屑2毫升唾液;2滴碘液37℃;10分钟2碎屑2毫升清水;2滴碘液37℃;10分钟3小块2毫升唾液;2滴碘液37℃;10分钟4碎屑____________;2滴碘液0℃;10分钟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分析1号试管和2号试管这一组实验,实验变量是____________。预测实验现象,会变蓝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号试管。通过该组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析1~3号试管,能与3号试管形成对照实验的是____________号试管,3号试管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在上述实验方案的基础上,想进一步探究“其他因素对唾液淀粉酶消化作用的影响”,补加了4号试管。请你根据所学的有关知识判断,加入4号试管的物质还应该有____________,对照实验是____________号试管,4号试管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3.(7分)亚硝酸盐是一种有毒物质,人体摄入后会导致组织缺氧,严重者还会使人致死。用“亚硝酸盐格里斯试剂比色法”可检测亚硝酸盐含量。下表是某校生物活动小组检测的在室温条件下、不同时间里剩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室温条件下、不同时间剩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放置时间(h)06121824亚硝酸盐含量mg/kg2.54.57.511.017.5请你回答:(1)(1分)由表中可知,剩菜由于盐渍能产生亚硝酸盐,而且随着时间的延长,其亚硝酸盐含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分)如今,食品安全已成为公众关注的话题。此结果提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食用蔬菜应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尽量避免吃剩菜和不吃隔夜菜。(3)(7分)根据“低温保存剩菜能降低亚硝酸盐含量。”请你设计一组实验加以验证。提供条件:同锅炒熟的某种蔬菜、冰箱、钟表等。实验步骤: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预期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四单元:第二章人体的营养一、选择题1.A2.C3.A4.C5.D6.D7.B8.A9.D10.C11.B12.D13.D14.A15.C16.C17.C18.C19.C20.B21.D22.C23.C24.D25.A26.B27.D28.C29.D30.A二、填空题31.(1)D(2)E(3)B(4)骨质疏松症32.(1)唾液2唾液与淀粉的消化有关系(2)1变蓝(3)2毫升唾液1变蓝唾液消化淀粉需要适宜的温度33.(1)越高(2)现炒现吃(3)实验步骤:①将同锅炒熟的某种蔬菜分成两等份,一份放在室温下,一份放在冰箱中②一段时间后,用“亚硝酸盐格里斯试剂比色法”同时检测两份蔬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预期结论:如果检测出冰箱中的蔬菜比室温下的亚硝酸盐含量低,说明此人的说法是正确的;否则,不正确
本文标题:第二章人体的营养检测试卷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64302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