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化 > 2012届高考新课标地理二轮复习方案课件专题9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专题九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专题九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考情报告专题九│考情报告专题备考引擎专题九│考情分析预测专题九│考情分析预测知识网络构建专题九│知识网络构建重点要点探究专题九│重点要点探究►探究点一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及对策1.全球气候变暖的人为原因人类活动排入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能强烈地吸收地面放出的红外线长波辐射,使气温升高。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不断增加而且呈越来越快趋势的主要原因:一是燃烧矿物燃料,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是毁林,特别是热带雨林的破坏(森林能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2.对未来的预测科学家推测,到2100年,因极地冰川的大量融化,海平面可能上升9~88厘米。专题九│重点要点探究3.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一是导致生态系统的调整;二是导致全球海平面的上升;三是可能导致干旱、暴雨、洪涝等灾害事件增加;四是对人类健康的威胁会增加。4.气候变化的适应性对策一是开辟新能源,尤其发展可再生能源;二是节能降耗;三是加强国际合作,制定国际公约,限制二氧化碳排放;四是植树种草,保护森林;五是碳截存。专题九│重点要点探究例1[2011·江苏卷]图9-1是1992年和2003年格陵兰冰原面积对比图。读图回答(1)~(2)题。(1)1992—2003年格陵兰冰原面积不断缩小,反映了()A.地壳活动加剧B.日地距离缩短C.黄赤交角增大D.全球气候变暖(2)全球冰川大量融化和退缩会导致()A.海平面上升,海岸侵蚀加剧B.冰川融水增多,全球水量增加C.海洋面积增大,海岸线长度增加D.热量消耗增多,全球温度下降专题九│重点要点探究(1)D(2)A【解析】第(1)题,格陵兰岛位于北极地区,其冰原为极地冰川。冰原面积缩小主要是由于全球变暖,气温升高所致。第(2)题,全球变暖会使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会受到更加强烈的海水运动的侵蚀。但不会影响到全球水量的平衡,海岸线长度也不一定因此而增加。【点评】全球气候变暖是地理环境变化的主要表现,对人类生产生活影响深远,复习时要从全球气候变化机制、危害及应对措施等方面掌握,同时要明确不同区域的影响表现及应对措施的差异。专题九│重点要点探究读全球气候的长期演变图(图9-2),回答(1)~(2)题。(1)全球气候变化的基本特点是()A.全球气温逐渐升高B.降水量总的趋势在增加C.冷暖、干湿交替出现D.气候变化周期长短一致(2)从①到②是()A.气候由暖湿变为干冷B.冰川面积减少C.雪线高度不变D.海平面上升专题九│重点要点探究(1)C(2)A【解析】第(1)题,结合图示信息显示的全球气温和降水不同时间与平均数据的关系进行判断。第(2)题,从①到②降水量不断减少,气温不断下降,说明气候由暖湿变为干冷。专题九│重点要点探究【探究点一点拨】◎探点——全球气候变化是长时期大气状态变化的一种反映;主要表现为不同时期的冷暖、干湿的变化。◎认知——把握气候长期变化要注意时间和空间两项表现;短期变化应把握变化的原因、影响及应对措施。◎关键——针对气候变化对不同区域所产生的影响,除了应因地制宜采取对策外,还应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专题九│重点要点探究►探究点二我国主要资源问题及解决措施1.水资源紧张的问题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水资源问题也日益突出,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对水资源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措施的考查是高考命题的重点之一,具体分析如下:(1)水资源紧张的原因专题九│重点要点探究专题九│重点要点探究2.我国土地资源特点、问题及其对策(1)特点:土地资源利用类型多样,耕地比重小且分布不均,难以开发利用的土地所占比重较大,土地资源后备储量不足,土地资源的破坏严重。(2)存在问题:非农业用地占用耕地;水土流失、荒漠化、盐碱化、土壤污染现象严重,导致土地资源破坏严重。(3)对策:因地制宜、合理利用、科学管理、加强建设和保护。3.我国的能源问题(1)我国能源问题的现状①浪费严重,能源短缺;②采煤会引起地面塌陷、农业减产和地面植被破坏;③煤、石油燃烧利用率不高,造成大气污染(烟尘、二氧化硫和氮氧化合物产生酸雨,汽车尾气产生光化学烟雾);④农村使用植物燃料造成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等生态问题,秸秆不能还田,造成土壤肥力下降、农作物减产等。专题九│重点要点探究(2)解决我国能源问题的措施①进口石油采取多元化战略,建立石油储备体系;②加大能源勘探与开采,增加石油产量;③加快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工程建设;④稳妥发展核电;⑤因地制宜地发展沼气、太阳能、水能、风能、海洋能等;⑥加大技术革新,发展清洁燃烧技术、洁净煤技术;⑦提高能源的利用率,提高公民节约能源的意识;⑧实现产业升级,适当限制发展能耗大的工业。专题九│重点要点探究例2[2011·四川卷]科学地开发和利用能源才能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燃烧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产生的废气,影响气候、危及人体健康的问题日益严峻。因而,太阳能、核能、风能、潮汐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受到广泛重视。据测算,全球可开发风能总量比水能总量大十倍。我国沿海地区也蕴藏着丰富的风能资源。专题九│重点要点探究专题九│重点要点探究(2)许多大河河口地区有丰富的潮汐能资源。据材料二,分析亚马孙河河口潮汐潮位高的原因。(3)简述我国东南沿海地区风能资源丰富的自然条件。专题九│重点要点探究(1)①二氧化硫、氮氧化物;②酸化;③呼吸(2)河口为三角形(或喇叭形),潮水涌入由宽变窄,潮位被推高;河口受东北信风(或信风)影响,信风顺潮流方向推高潮位(或风助潮势);该河流年径流量大,入海口河水逆潮流顶托抬高潮位。(3)亚欧大陆与太平洋之间的热力差异显著,冬夏季风交替影响;纬度低,热带气旋活动频繁;滨海地区昼夜海陆热力差异形成昼夜更替的风(或海陆风);下垫面平坦(海面平滑),阻力(摩擦力)小,对风力削弱作用小。因此,风能资源丰富。专题九│重点要点探究【解析】第(1)题,本题主要考查燃烧化石能源对人体的危害。大量燃烧煤、石油等化石能源会产生大量废气,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这些酸性气体会产生酸雨,使河湖水酸化,危害人体健康。通过分析题干中数码框之间的关系即可得出答案。第(2)题,本题主要考查海水运动形式——潮汐。潮汐潮位的高低与河口形状、风向及河水顶托作用有关。亚马孙河河口口大内小,涌入河口的海水较多,河口变窄使潮位抬高;亚马孙河河口位于赤道附近,受来自海洋的信风影响,加剧了潮势;亚马孙河流经热带雨林气候区,降水丰富,径流量大,注入海洋的河水较多,与自东向西流的海水形成顶托之势,从而抬高潮势。第(3)题,本题主要考查风能资源。风能资源丰富说明风力强,主要考虑大气运动情况及地形的影响。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由于受冬夏季风、热带气旋影响风力较大;另外,滨海地区海陆风作用明显;东南沿海地区地形较平坦,对风的阻挡作用较小。专题九│重点要点探究【点评】解答该题后我们应该在思想、知识和技能等方面都有所启示:第一,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应该以保护环境为前提,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暂时的经济繁荣;第二,自然资源与其形成环境关系密切,例如潮汐能的形成是地形、气候和河水等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第三,在回答问题时,答题要点的全面性非常重要,例如东南沿海既有季风,还有台风和海陆风,特别是海陆风,往往是答题过程中易于忽视的。专题九│重点要点探究在地方性分异因素作用下,土地类型的分布常按一定的格局组合成相对完整的区域,如图9-5。组合形式主要有递变型和重复型。读图完成(1)~(2)题。(1)图中土地类型组合形式为递变型的有()A.甲、丙B.乙、丁C.丙、丁D.甲、乙专题九│重点要点探究(2)图中土地类型组合最有可能的是,甲、乙、丙、丁分别为()A.道路、岛屿、草原上的凹地、低山中的林地B.河谷、湖盆、高原上的沟谷、城市外的机场C.河谷、孤丘、平原上的残丘、台地上的冲沟D.海岸、山地、城市中的高楼、沙漠中的湖盆专题九│重点要点探究(1)D(2)C【解析】第(1)题,甲乙中的土地类型按一定方向依次变化,组合形式属递变型。重复性组合形式是指景观中的土地类型成相间排列或呈斑块状,表现出重复或分散的特征,如题图中的丙、丁。第(2)题,甲图中的土地类型呈水平方向递变,可能为河谷或山坡;乙图中土地类型组合呈同心圆状,为山丘;丙图中的土地利用类型呈斑块状,可能为平原上的残丘或干旱、半干旱地区机井附近的土地利用形式;丁图中在完整的土地表面上有树枝状的土地类型分布,为台地上的冲沟,如黄土塬上的冲沟。专题九│重点要点探究【探究点二点拨】◎水资源——主要针对我国典型区域分析其缺水的原因及解决措施。◎土地资源——针对我国国情,分析我国土地资源减少的原因、影响及应对措施。◎能源资源——结合能源资源特点及分布规律,针对我国能源供应紧张的现实,明确我国为缓解能源供应紧张所采取的措施。专题九│重点要点探究►探究点三综合分析我国自然灾害频繁且严重的原因第一,我国地处世界两大地震带交会处,地壳活动强烈,是世界上地质灾害比较频繁的国家;第二,我国季风气候特征明显,降水季节不均衡和年际变化大,使不同地区以及同一地区的不同季节,交替出现水旱灾害;第三,由于乱砍滥伐,过度放牧,导致水土流失、荒漠化加重;第四,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分布很不平衡,一旦发生灾害,给社会经济造成的影响往往比人少地多的国家严重;第五,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基础比较薄弱,对防灾、减灾的投入相对不足。专题九│重点要点探究例3[2011·天津卷]图9-6为两种地质现象示意图,图9-7为华北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结合图文材料,回答(1)~(2)题。(1)发生图9-6所示两种地质现象共同的必要条件是()A.突发地震B.坡度较大的山地C.连降暴雨D.地表堆积物较多(2)图9-7所示的四处房屋,阳光射入时间最长,且受图9-6所示地质灾害威胁最小的是()A.aB.bC.cD.d专题九│重点要点探究(1)B(2)B【解析】第(1)题,本题考查地质灾害的有关知识。从图中可知,这两种地质灾害一个为滑坡,一个为泥石流,它们发生的共同必要条件是都有坡度较大的山地,B项正确。第(2)题,本题考查对等高线图的判读。a位于山谷地区,易发生地质灾害;b位于台地,东西方没有山地阻挡,光照时间长;c、d西侧都为山地,影响光照。因此选项B正确。【点评】结合地质灾害构造图识别地质灾害类型是解答问题的前提,正确解读等高线地形图并调用所学知识是解答问题的关键。专题九│重点要点探究读1991—2007年我国各流域某类灾害灾情统计图,回答(1)~(2)题。(1)该类灾害最可能是()A.旱灾B.洪涝C.地震D.泥石流(2)造成该类南方、北方差异的自然原因主要是()A.地势起伏B.雨季长短C.地质稳定程度D.植被覆盖率专题九│重点要点探究(1)A(2)B【解析】第(1)题,由图示信息知该自然灾害主要发生于华北地区,该自然灾害最可能是干旱。第(2)题,结合上题信息,南方和北方干旱程度不同,主要是二者雨季长短决定的降水量的多少不同。专题九│重点要点探究【探究点三点拨】◎探点——我国自然灾害频繁且严重,影响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有旱涝、台风、地震、滑坡、泥石流、寒潮、暴雨等类型。◎认知——我国所处的地理位置为我国自然灾害多发提供了自然前提,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加剧了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关键——针对影响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从其分布、产生原因、危害及防御进行系统整理,通过比较分析不同自然灾害的异同,形成分析模式。专题九│教师备用习题【备选理由】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涉及知识广泛,是反映人地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历年高考试题中也得到了体现。本备选题组中所选试题涉及了地形地貌对交通、对聚落的影响及自然灾害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教师备用习题专题九│教师备用习题[2011·课标全国卷]下图显示青藏铁路从拉萨向北上坡段某处的景观。其中T是为保护铁路而建的工程设施。据此完成1~3题。1.据图文信息可以推断()A.该段铁路沿等高线布线B.该段河流冬季结冰C.铁路沿P箭头指示向拉萨延伸D.P箭头指示北方专题九│教师备用习题【解析】B该段铁路是上坡,所以铁路不可能沿等高线布线,A项
本文标题:2012届高考新课标地理二轮复习方案课件专题9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67099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