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销售管理 > 我国洪涝灾害基本特征及成因分析
中文摘要:中国人口庞大,领土面积广大,河湖众多。特别是中国处于亚欧大陆和太平洋之间,季风气候盛行,降雨时程分布不均。自古以来,洪涝灾害不断,而且往往比较严重。解放以后,人民政府高度重视水灾的防治,先后修建了许多防洪除涝工程,大大减少了洪涝灾害的损失。但我国幅员辽阔,洪涝灾害的损失仍很大,还有不少河流需要进一步治理,全国彻底防洪涝还需要更多的工程和采取有效的运筹措施,另外,中国的持续快速发展,对防洪必然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因此,今后的防洪任务还很重。第1页1Abstract:China,withaverylargepopulationandbroadlandarea,hasnumerouslakesandrivers.SinceChinaisbetweentheEurasisandthePacific,wheremonsoonpervades,theseasonofprecipitationinChinadistributedunevenly.Fromofoldthedisasterscausedbygovernmentpaidmuchmentiontothedefenseoftheflood,andlosscausedbythefloodhadbeendecreased.however,thereareagreatmanyofriversneedtobereformed.Besides,thesustainabledevelopmentofChinarequiresthehigherstandardsforcounteractingtheflood,sothetaskoffightingagainstthefloodisalongroughroadtogo.第2页2关键词:环境保护;和谐发展;水利工程修建;高新技术;非工程措施。正文:一我国洪涝灾害的基本情况我国地域幅员辽阔,气候类型丰富多样,地跨热带、亚热带、温带等,各地气候、地形、地质差异很大,中国降水量的分配也很不均匀,大致是自东南沿海到西北内陆递减。中国大部分地区受副热带高压控制,中国的气候应同西亚等国一样,沙漠广布,降雨稀少,气候炎热干燥。但中国特殊的地形优势,即位于亚欧大陆和世界大洋—太平洋之间,加之青藏高原的影响,季风气候盛行,雨热同期,降雨充沛,形成了江南的“鱼米之乡”,与处于世界同纬度地区和国家之间形成鲜明对比。中国虽然有这种气候优势,但由于降水量的50%--90%集中在5—9月,且降雨强度大,遇到气候异常就更容易造成旱涝不均,洪涝灾害的危害尤其大,直接危害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由暴雨引起的山洪、泥石流的突发性强,人们往往来不及躲避,一旦发生,损失严重,而且,洪涝过后,往往容易引发流行性疾病。(一)历史上我国的洪涝灾害情况在我国历史上,长江流域洪水灾害的重灾区有洞庭湖区、鄱阳湖区、荆江、汉江中下游和皖北沿江一带。据史料记载,唐代至清代的1300年间,长江流域共发生洪涝灾害223次。其中,唐代发生水灾16次,平均每18年发生一次;宋、元代79次,平均每5.2年一次,明清128次,平均4.2年发生一次。至近代灾害变得更频繁。1848年—1850年,清道光最后三年,江淮流域的八个省区连续三年大水灾,1848年黄河、长江都发生大水,加上沿海地区台风暴潮的影响,长江中下游、湘、鄂、苏、浙等地形成大范围水灾。20世纪30年代长江中下游又发生两次特大水灾,20世纪50年代以来又发生了多次特大水灾。1991年、1998年长江中下游又发生特大洪涝灾害,尤其是1998年的夏秋季中国气候异常,长江、松花江、珠江、闽江等主要江河发生了大洪水,这场洪水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洪涝灾害特别严重。据统计,农田受灾面积达2229万公顷,死亡4150人,直接经济损失2551亿元[1]。黄河更是一条极难治理的江河。由于黄河携带大量的泥沙,通过流水作用,搬运、堆积,致使黄河中下游河床抬高,有些地区形成地上“悬河”。,如开封的地上悬河,高出两岸几米到十几米,一旦遇到暴雨或气候异常,引起的洪涝灾害更大,防治工作困难,造成的损失更大[2]。(二)中国水灾的损失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增加随着经济的发展,特大洪水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不断增加。有关资料显示,中国水灾单位面积综合损失已由50年代的21.9万元/平方千米上升到80年代的121.2万元/平方千第3页3米。到了21世纪的今天,水灾单位面积的综合损失更大。值得指出的是那些经济发达地区,其水灾单位面积综合损失大大高于全国的平均值。因此,发达地区企业在快速发展、创造大量财富的同时,企业防灾、减灾也是这些企业领导不可忽视的工作。(三)我国降雨的划分及洪水的来源如果沿着400毫米降雨量等值线从东北到西南划一条斜线,将国土划分为东西两部分,那么,东部地区洪涝灾害主要由暴雨和沿海风暴潮形成,西部地区的洪涝灾害主要由融冰、融雪和局地暴雨形成。此外,北方地区冬季可能出现冰凌洪水,对局地河段造成灾害。暴雨洪水是我国洪水的主要来源。我国大部分地区在温带大陆季风气候影响下,降雨时间集中,强度很大,全年的降雨量,除新疆北部和湖南南部以外,绝大部分地区50%以上集中在5—9月,其中淮河以北大部分地区和西北大部,西南,华南南部,台湾大部有70%--90%,淮河到华南北部的大部分地区有50%--70%集中在5—9月。(四)在我国东部地区,有4个暴雨多发区:1、东南沿海到广西十万大山南侧,包括台湾和海南岛,24小时降雨量可达500毫米以上。2、自辽东半岛,燕山,太行山,伏牛山,巫山一线以东的海河,黄河,淮河流域和长江中下游地区,24小时降水400毫米,太行山东南麓,伏牛山东南坡曾有600—1000毫米或者更多的一些暴雨的记录3、四川盆地,特别是川西北,24小时暴雨量常达300毫米以上。4、内蒙古与陕西交界处也曾多次发生大暴雨,高强度,大范围,长时间的暴雨常常形成峰高量大的洪水。在东部地区,有73.8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处于江河洪水位以下,有占全国40%的人口,35%的耕地,60%的总产值受到洪水的威胁[3]。然而,这些地区为一厂发展农业,扩大耕地,围湖造田,与水争地,从而洪水的排泄出路和蓄洪场所大量开垦使用、山林植被的破坏、以及居民点、城市、交通道路的修建等,都不断改变着地表形态,使洪水的产生和洪流条件不断发生变化,从而加重了洪水的危害程度。二我国的洪涝灾害有以下基本特征(一)受气候、地理条件和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我国的洪涝灾害具有范围广,发生越来越频繁,突发性强,损失大的特点1、范围广。除沙漠,极端干旱和高寒地区外,我国大约2/3的国土面积都存在着不同程度和不同类型的洪涝灾害。年降雨量较多月60%--80%集中在汛期6—9月的东部地区,常常发生暴雨洪水。占国土面积70%的山地,丘陵和高原地区常因暴雨发生山洪,泥石流。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每年都有部分地区遭受风暴潮引起的洪水的袭击,黄河,松花江等河流有时还会因冰凌引起洪水。新疆、青海、西藏等地时有融雪洪水发生。水库垮坝和人为扒堤造成堤坝决口,引起的洪水也时有发生。因水土流失严重而携带大量泥沙的黄河第4页4会造成河道堵塞,在汛期来临时容易引起洪涝灾害。2、发生越来越频繁。像前面所提到,长江流域在唐代平均每18年发生一次,宋元时代平均每5.2年发生一次,明清每4.2年发生一次,新中国成立以来,洪涝灾害年年都有发生,且发生规模,危害程度往往较大。3、突发性强。我国东部地区往往发生强度大、范围广的暴雨。由台风引起的暴雨和风暴潮造成的洪涝灾害危害系数也很大。而我国长江的防洪能力又较低,特别是我国的大江大河的中下游往往又处于中国地势的第二、三阶梯上,突发暴雨或连续的强降雨,行洪能力差。因此,洪涝灾害的突发性强,加之由于季风气候的影响,降雨时间集中,强度大,有可能前几天还大面积干旱,突发一场特大暴雨也会引起洪涝灾害,由此引起的泥石流突发性更强,一旦发生,人们往往来不及撤退,造成重大伤亡和经济损失。如1991年四川华山莹一次泥石流死亡200多人,1991年云南昭通一次泥石流也造成死亡200多人,风暴潮引起的灾害也很大,如1992年8月31号至9月2号,受天文高潮及16号台风的影响,从福建的沙城到浙江的瑞安,敖江,沿海潮位都超过了解放以来的最高潮位。上海潮位达5.04m,天津潮位达6.14m,造成海堤被冲毁[4].4、损失大。历史上每次较大的洪涝灾害所造成的损失都较大.如近年1931年江淮大水,洪涝灾害就涉及河南、山东、江苏、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浙江等8省,淹没农田1.46亿亩,受灾人口达5127万,占当时8省人口的25%,死亡40万人。1991年,我国淮河、太湖、松花江等部分江河发生较大的洪水,尽管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领导下,各族人民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抗洪斗争,尽可能的减轻了损失,全国的洪涝灾害面积仍达68亿亩,直接经济损失高达779亿元,其中安徽省的直接经济损失达249亿亩,约占全年工农业总产值的23%,受灾人口4400万,占全省总人口的76%,在1998年我国由于夏秋季气候异常,长江、松花江、珠江、闽江等主要江河发生了大洪水,这场洪水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洪涝灾害严重,农田受灾面积达2229万公顷,死亡4150人,直接经济损失2551亿元[5]。(二)从发展机制来看,洪涝灾害的特点有季节性,区域性和可重复性,破坏性和普遍性等1、季节性。由于中国受季风气候影响,夏季冷暖空气交替,年内降水量有季节性变化,每年汛期的4个月(北方一般6—9月,南方5—8月),降雨量可占全国的60%--80%,降雨时程集中的7、8月份的降雨量可占全年的50%--60%,而且这几个月的降水往往是几次大暴雨的结果。年降水量的集中,加上植被稀少,常形成大的洪涝灾害[6]。降水的年内及地区间的高度不均衡和集中,常导致下列不利情况:(1)出现大洪水的机遇较大;(2)北方总降水量虽小于南方,但北方降水量在年内的集中程度和年际变化幅度之大都超过南方,所以在北方,河流出现大洪水的机遇也较大。我国的洪涝灾害多发生在夏季,成因也基本相同。2、区域性和可重复性。我国大的洪涝灾害多发生在七大江河流域,即长江,黄河,淮河,海河,辽河,松花江,珠江流域,洪涝灾害几乎每年都有,只不过在规模,类型上第5页5不同而已,重复性强。3、洪涝灾害具有很大的破坏性和普遍性。洪涝灾害不仅对社会有害,甚至能够严重危害相邻流域,造成水系变迁。并且,在不同的地区均有可能发生洪涝灾害,包括山区、滨海、河流入海口,河流中下游以及冰川周边地区等。(三)洪涝的类型洪涝的类型多样,大致可以分为河流洪水,湖泊洪水和风暴洪水等。其中,河流洪水依照成因不同,又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暴雨洪水,山洪,融雪洪水,冰凌洪水和溃坝洪水等。影响最大,最常见的洪涝是河流洪水,尤其是流域内长时间暴雨造成河流水位居高不下而引发堤坝决口对地区发展损害最大,甚至会造成大量人口死亡。我国七大江河中发生的洪涝灾害大多是暴雨洪水,只有松花江流域冰凌洪水和融雪洪水较突出。三、我国洪涝灾害的成因分析洪涝灾害的频繁发生以及发生频率的加快,这有多方面的原因,影响地球气候的因子有:太阳辐射,大气,海洋,水循环,雪山,冰山,陆地表面,人类活动等。洪涝灾害具有双重性,既有自然属性,又有社会属性。它的形成必须具备两方面条件:第一,自然条件。洪水是形成洪涝灾害的直接原因。只有当洪水自然变异强度达到一定标准,才可能出现灾害,主要影响因素有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地形地势;第二,社会经济条件。只有当洪水发生在有人类活动的地方才能成灾。受洪水威胁最大的地区往往是中下游地区,而中下游地区因其水资源丰富,土地平坦又常常是经济发达地区,洪水造成的危害和损失更大。下面从两方面来分析洪涝灾害产生的原因:(一)自然因素。自然因素包括太阳辐射、大气、海洋、水循环、雪山、冰山、陆地表面等。1、太阳辐射。太阳辐射是地球上一切生命赖以生存的基础,也是地球上一切物质运动的能量来源,太阳辐射的年内和年际变化是引起我国洪涝灾害的主要自然原因之一。2、大气。太阳辐射量在高低纬度间分布高度不均是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
本文标题:我国洪涝灾害基本特征及成因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79590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