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高三中国近现代史考点复习
1近代中国政治——(一)1840至1900列强侵华和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高考考点】一、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年)1.背景:(1)英国工业革命后,为获取原料和市场,进行扩张;中国封建闭关(2)英国鸦片走私和中国禁烟运动;林则徐虎门销烟(1839年)2.过程(沿海地区)3.《南京条约》:(1)割香港岛(2)赔款2100万银元(3)五口通商(4)协定关税附件: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和居住的特权4.影响:开始沦为半殖半封社会,标志中国近代史开端;促使中国经济结构变动;“向西方学习”新思潮的萌发。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1.背景:西方工业革命深入,要求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2.过程:1860年英法联军侵犯北京,火烧圆明园3.结果:A.《天津条约》1858:(1)外国公使驻京(2)十口通商(扩展到沿海,并深入长江中下游地区等B.《北京条约》1860:(1)天津为商埠(3)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等4.俄国趁火打劫:侵吞我国北方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5.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加深;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三、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1.背景:日本明治维新后资本主义发展迅速,推行大陆政策2.过程:黄海海战:邓世昌牺牲,失去黄海制海权;辽东战役:制造旅顺大屠杀;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洋务运动破产。3.结果:1895《马关条约》(1)内容及影响:割三地:进一步破坏中国领土主权,刺激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赔两亿:加重中国人民的负担,列强借机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开四口:外国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允设厂:反映资本输出要求,严重阻碍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2)概括影响:①给中国带来巨大灾难,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大大加深②促进中国人民觉醒,推动中国民主革命进入资产阶级改良和革命阶段;客观上也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4.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刘永福和义军首领徐骧、姜绍祖四、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19世纪末):资本输出为主;抢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1899年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五、八国联军侵华(1900-1901年)1.背景:义和团运动的兴起,提出“扶清灭洋”口号2.过程:主要集中华北地区;南方督抚与列强“东南互保”3.结果:《辛丑条约》的签订及影响(1)内容:①赔款:白银共4.5亿两②“设馆”:北京东交民巷设“使馆界”③驻兵:拆毁北京至大沽口炮台,各国派兵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④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参加反帝组织⑤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居六部之上等(2)影响:清政府完全成为“洋人的朝廷”,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完全形成。2【巩固练习】1.鸦片战争前夕,林则徐致信英国女王,表示相信英国政府是受到英驻华商务监督义律的欺骗而走上歧途,恳请她制止鸦片贸易。这表明林则徐()A.希望以和平方式实现禁烟B.希望扩大中英正常贸易C.开展禁烟得到了英王认可D.对英国的政治了如指掌2.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制定的《海关进口税则》确定进口货物税率为7.5~27.5%,这废止了近代某一条约的相关规定。这一条约是()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3..开创仿造西方战船先河的著名人物是()4.有西方学者在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原因时说:“欧洲人渴望中国做出更大的让步以实现其贸易扩张。”若对此进行补充,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西方国家希望通过“最惠国待遇”获得更多权益B.西方国家想借“修约”名义攫取更多的在华利益C.清政府没有遵守《南京条约》各项条款的规定D.总理衙门拒绝了西方提出的公使进驻北京的要求5.2009年2月,佳士得拍卖公司在巴黎拍卖圆明园十二生肖铜兽首中的兔首、鼠首。这两件中国文物被掠夺于()A.鸦片战争时期B.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C.甲午战争时期D.八国联军侵华时期6.日本强迫清政府开重庆为商埠那一年发生的历史事件有()①日俄战争在中国东北爆发②台湾人民掀起了反割台斗争③康有为发动了“公车上书”④日本向中国提出“二十一条”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7.1870年前后,湖南、江西、江苏、湖北、直隶等地教案频发。民间传言,“或称教堂拐骗人口,或称教堂挖眼剖心,或称教堂诱污妇女”。此类传言盛行的主要原因在于()A.清政府允许传教士在华传教B.民众与外国势力的矛盾加剧C.普通民众受教育程度较低D.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8.重庆海关税务司报告中记载的大足县余栋臣起义布告称:“我大清臣民皆忠孝之人,谁敢信奉夷狄之教。今洋人诈称通商传教……自道光以来……焚我皇宫,灭我属国,既占上海,又割台湾,强迫开埠胶州,竟欲瓜分中国。”这次起义应该发生在()A.1851年B.1895年C.1898年D.1906年9.1937年7月7日,驻华北l3军悍然发动卢沟桥事变。日本在华北地区驻军始于()A.甲午中日战争之后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后C.辛亥革命失败之后D.九一八事变之后10.中国古代以干支纪年,八国联军侵华的1900年应是()A.己亥年B.庚子年C.辛丑年D.壬寅年11.法国政府曾向各国递交一份备忘录,为将要到来的议和定调子。其中写道:“由于各国使馆希望前往沿海或各国部队想要从沿海前往首都(北京),为了保持道路始终畅通起见,各国对某些地方进行军事占领。”该条文的核心内容最终写入了()A.《黄埔条约》B.《天津条约》C.《北京条约》D.《辛丑条约》3近代中国政治——(二)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反封建追求民主的斗争【高考考点】一、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1.背景2.过程: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定都天京,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土地、产品分配实行平均主义);天京事变;洪仁玕《资政新篇》(具有鲜明资本主义色彩);天京沦陷3.反映时代的新特征及其意义二、戊戌变法(1898)——资产阶级改良,实行君主立宪1.背景:甲午战后民族危机加剧;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维新思想的传播2.过程:1895公车上书-广建学会、学堂、报刊等宣传变法-百日维新-戊戌政变3.维新思想:康有为《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把儒家学说和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结合;梁启超《变法通议》;谭嗣同《仁学》;严复《天演论》借助进化论宣传变法4.失败原因和变法的历史意义三、清末新政(1901-1911)——晚清政府的第三次自救运动1.目的:遏制革命形势,维护专制统治。2.主要措施:改革官制、编练新军、派人出国留学、废除科举等;“预备立宪”、颁布《钦定宪法大纲》、建立责任内阁(皇族内阁)。3.影响:有利近代化的发展(民资初步发展;政治近代化)激化社会矛盾,推动辛亥革命的到来。四、辛亥革命(1911)和中华民国成立(1912)——资产阶级革命,实现民主共和1.背景:《辛丑条约》半殖半封社会的形成,民族危机加深,清政府成为“洋人朝廷”;民族资本的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革命思想传播和革命团体的建立等2.过程:1894兴中会-1905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武昌起义-中华民国成立-清帝退位-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3.指导思想:三民主义(识记主要内容)评价:表达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利益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成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但是具有明显的时代局限和阶级局限性。4.《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1912年3月)(1)背景:辛亥革命成立中华民国,清帝退位;防止袁世凯专制独裁,维护民主共和(2)内容:主权在民;自由平等;三权分立政体;责任内阁制(3)意义:中国近代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具有反封建专制的进步意义5.辛亥革命的意义(1)近代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2)政治:推翻了清王朝,结束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临时约法》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权利。(3)经济:推动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4)思想: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五、捍卫民主共和的斗争1.背景北洋军阀专制独裁,民主政治并未实现;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2.主要表现:反袁独裁卖国的二次革命,反袁复辟的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等;思想上开展新文化运动【巩固练习】41.下列太平天国的主张,直接体现抗灾意愿的是()选项ABCD《天朝田亩制度》内容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凡天下田,丰荒相通,此处荒,则迁彼丰处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资政新篇》内容统一政令,依法治国听取社会舆论;反对迷信兴办保险事业兴办医院和慈善机构2.图5为一位同学的课堂笔记,记录了对某一历史事件的不同评价,据此,推断他学习的内容是()A.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C.辛亥革命D.北伐战争3.近代某思想家说:“然则必欲予民权自由,何必定出于革命乎?革命未成,而国大涂炭,则民权自由,且不可得也。”这位思想家主张()A.民主共和B.改良维新C.暴力革命D.君主专制4.1901年1月,清廷发布上谕:“世有万古不易之常经,无一成不变之治法。……盖不易者三纲五常,昭然如日星之照世。而可变者令甲令乙,不妨如琴瑟之改弦。”这里的“改弦”指的是()A.洋务运动B.百日维新C.清末新政D.预备立宪5.下列是孙中山在革命进程中的言论,其先后顺序是()①自今日始,吾等之非清朝人矣②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③使全国人民赞成我的政策,我十年之内必能为中国造二十万里铁道④顾吾国之大患,莫大于武人之争雄。南与北如一丘之貉A.①②③④B.①④③②C.②①③④D.②③①④6.列宁在辛亥革命后指出,孙中山的思想首先是同“防止资本主义的愿望结合在一起的”。列宁具体指的是孙中山的()A.民族主义思想B.民权主义思想C.民生主义思想D.国民革命思想7.《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了()A.总统制B.联邦制C.君主立宪制D.责任内阁制8.“人间处处倡民主,天上谁人奉玉皇。一朵红云旗五色,惊传飞艇上天堂。”这一情景最早可能出现于()A.戊戌维新时期B.辛亥革命时期C.新文化运动时期D.抗日战争时期9.“前年杀吴禄贞,去年杀张振武,今年又杀宋教仁,你说是应桂馨,他说是洪述祖,我说确是袁世凯。”这幅挽联中提及的事件最终引发了()A.护国运动B.武昌起义C.五四运动D.二次革命10.1915年底,梁启超在《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中表示:“在现行国体之下,而思以言论鼓吹他种国体,则无论何时皆反对之。”该文要维护的“国体”是()A.开明君主制B.君主制C.君主立宪制D.共和制材料维新派的目标正是我们的目标,他们的计划好倒是好,就是有些不切实际和操之过急。然而,距今大约三十年以前,绝大多数局外人不也是这样评论日本的明治维新,而明治维新不是扫除了日本的旧秩序吗?不打破鸡蛋就不可能做成煎鸡蛋卷。----《泰晤士报》主编姬乐尔致该报驻北京记者莫理循的信(1898年11月25日)11.材料中“不打破鸡蛋就不可能做成煎鸡蛋卷”的含义是什么?(2分)戊戌变法未能“打破鸡蛋”的根本原因是什么?(4分)【参考答案】含义:必须改变旧的政治制度,改革才能成功。根本原因: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弱小;封建顽固势力强大。12.为了“打破鸡蛋”,明治政府在政治方面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4分)【参考答案】废藩置县,建立中央集权;废除等级制度,取消武士特权,实现四民平等。5近代中国政治——(三)新民主义革命【高考考点】一、五四运动(1919)1.背景:一战后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新文化运动的发展2.过程:中心、主力转移;范围扩展;初步胜利表现释放被捕学生,罢免卖国贼职务,拒绝和约上签字3.意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群众爱国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921年7月、上海)三、国共合作和国民革命(1924-1927)1.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1924年国民党一大,改组国民党,提出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标志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国民革命的兴起2.主要表现:建立黄埔军校;工农运动的兴起;广州国民政府建立(27年初迁往武汉);开展北伐战争(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3.结果:基本上推翻北洋军阀统治,打击帝国主义势力;但是由于陈独秀右倾错误和蒋、汪反动反革命政变,国共合
本文标题:高三中国近现代史考点复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83398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