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酒店餐饮 > 3古典诗歌欣赏校本课程教材2
目目录录前言诗词概述………………………………………………1第一课诗经简介………………………………………………3第二课诗经《关雎》赏析……………………………………5第三课诗经《秦风·蒹葭》赏析……………………………7第四课诗经《君子于役》……………………………………9第五课诗经《木瓜》…………………………………………11第六课楚辞的简介……………………………………………13第七课楚辞《渔父》赏析……………………………………15第八课《国殇》赏析…………………………………………17第九课《山海经》赏析………………………………………19第十课《行行重行行》赏析…………………………………20第十一课晋魏南北朝诗歌简介………………………………23第十二课唐诗概述……………………………………………24第十三课《赠汪伦》赏析……………………………………26第十四课《早发白帝城》赏析………………………………28第十五课《独坐敬亭山》赏析………………………………30目目录录第十六课《望庐山瀑布》赏析………………………………32第十七课《静夜思》赏析……………………………………33第十八课《春望》赏析………………………………………35第十九课《绝句》赏析………………………………………37第二十课《绝句二》赏析……………………………………39第二十一课宋词概述…………………………………………41第二十二课《江上渔者》赏析………………………………43第二十三课《梅花》赏析……………………………………44第二十四课元曲概述…………………………………………46第二十五课《天净沙·秋思》赏……………………………49第1页共46页前言:诗词概述中国的传统诗歌在现代,曾出现过毛泽东诗词,广为人们传诵。作为开国领袖,毛泽东诗词所洋溢的豪放个性和非凡才气,令古往今来所有帝王以及各国元首的墨宝文辞黯然失色。除了豪气干云的《沁园春-雪》之外,毛泽东还有“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这样的好诗。但是,毛泽东诗词多为抒发胸臆和酬唱之作,立意和用词有着前代文人典章的明显烙印,而且,它们并未作为一种记载和反映社会生活风貌,体验思考人生的有意图的文学创作活动。诗词就是以文言词汇为基本词汇,以平水韵声韵体系为其基础语音,以表现高贵的人文精神与高雅的审美情趣为旨归的具有严格而稳定的韵律的文体。所谓诗词,是指主要以近体诗和律词为代表的中国传统诗歌。歌是一种主情的文学体裁,它以抒情的方式,高度凝练,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用丰富的想象、富有节奏感、韵律美的语言和分行排列的形式来抒发思想情感。诗歌是有节奏、有韵律并富有感情色彩的一种语言艺术形式,也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学形式。诗歌起源于上古的社会生活,因劳动生产、两性相恋、原始宗教等而产生的一种有韵律、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形式。《尚书.虞书》:“诗言志,歌咏言,声依咏,律和声。”《礼记.乐记》:“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早期,诗、歌与乐、舞是合为一体的。诗即歌词,在实际表演中总是配合音乐、舞蹈而歌唱,后来诗、歌、乐、舞各自发展,独立成体,诗与歌统称诗歌。此外诗歌又可以按照不同的表现形式分为白话诗和文言诗词,在近代新月诗社很好的继承了现代诗和古体诗的关系,在自由的同时强调诗歌的音乐美、建筑美。按照文体背后的意识形态不同,又可分为新诗与古典诗词。起于隋唐,流行于宋的一种文体,最早叫曲子,或曲子词,是隋唐用燕乐伴奏的一种新诗体。诗歌的一种一种韵文形式,由五言诗、七言诗或民间歌谣发展而成,起于唐代,盛于宋代。原是配乐歌唱的一种诗体,句的长短随歌调而改变,因此又叫长短句。有令词和慢词两种,一般分上下两阕。第5页共46页第一课诗经简介简介:《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周代(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也就是前1100年到前600年,约五百多年间)的诗歌305篇。原称“诗”或“诗三百”,从汉代起,儒家学者把《诗》当作经典,尊称为《诗经》,列入“五经”之首。现存的《诗经》是汉朝毛亨所传下来的,所以又叫“毛诗”。作品分类:风、雅、颂《诗经》中收录的诗据说当时都是能演唱的歌词。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可分成风、雅、颂三类。风是土风、风谣,也就是各地方的民歌民谣;“雅”是正声雅乐,是正统的宫廷乐歌;“颂”是祭祀乐歌,用于宫廷宗庙祭祀祖先,祈祷赞颂神明。早在春秋时期,《诗经》就已广泛流传。是中国几千年来贵族教育中普遍使用的文化教材。孔子在《论语》里也有“不学《诗》,无以言”的说法,并常用《诗》来教育自己的弟子。此后,它与《书》、《礼》、《易》、《春秋》并称“五经”。孔子以后的儒家学派人物,都把《诗》当作教本,传授不绝。虽经秦始皇焚书,但《诗》由于学者的口头传诵,得以流传下来。实践活动:课下搜集更多有关于《诗经》的资料。第6页共46页第二课诗经《关雎》赏析【原文】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注释】:这是诗人对河边采摘荇菜的美丽姑娘的恋歌。关关:水鸟叫声。雎(音居)鸠:水鸟,一名王雎,状类凫鹥,生有定偶,常并游。洲:河中沙洲。窈窕:美心为窈,美状为窕。淑:善,好。逑:配偶。参差:长短不齐。荇菜:多年生水草,夏天开黄色花,嫩叶可食。流:顺水之流而取之也。寤(音务):睡醒。寐(音妹):睡眠。思:语助。服:思念。悠:忧思貌。辗:半转。反侧:反身,侧身。琴:五弦或七弦乐器。瑟:二十五弦乐器。友:交好。芼(音帽):有选择之意。钟:金属打击乐器。鼓:皮革打击乐器。【译文】:呱呱和呜的雎鸠,落在河中的沙洲。苗条贞淑的女郎,正好是哥儿配偶。长长短短金莲花,左漂右荡冲流它。苗条贞淑的女郎,睡里梦里追求她。第7页共46页追求她呵得不到,睡里梦里好苦恼。夜漫漫呵夜漫漫,翻来覆去睡不着。长长短短金莲花,左挑右拣采摘它。苗条贞淑的女郎,弹琴鼓瑟敬爱她。长长短短金莲花,左拉右扯摸捋它。苗条贞淑的女郎,击钟打鼓娱乐她。【赏析】:《关雎》是《风》之始也,也是《诗经》第一篇。古人把它冠于三百篇之首,说明对它评价很高。《史记·外戚世家》曾经记述说:“《易》基乾坤,《诗》始《关雎》,《书》美厘降……夫妇之际,人道之大伦也。”《风》是一种用地方声调歌唱的表达男女爱情的歌谣。其声、情、文、义俱佳,足以为《风》之始,三百篇之冠。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论语·八佾》)此后,人们评《关雎》,皆“折中于夫子”(《史记·孔子世家》)。练习:背诵关雎第8页共46页第三课诗经《秦风蒹葭》赏析【原文】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注释】蒹葭:芦苇。苍苍:茂盛的样子。伊人:那个人。溯涸:逆流而上。丛:追寻。溯游:顺流而下。凄凄:茂盛的样子。晞:干。湄:岸边。跻(ji):登高。坻:水中的小沙洲。采采:茂盛的样子。已:止,干。涘(si):水边。右;弯曲,迂回。沚:水中的小沙洲。【译文】芦苇茂密水边长,深秋白露结成霜。我心思念的那人,就在河水那一方。逆流而上去追寻,道路崎岖又漫长。顺流而下去追寻,仿佛就在水中央。芦苇茂盛水边长,太阳初升露未干。我心思念的那人,就在河水那岸边。逆流而上去追寻,道路险峻难攀登。第9页共46页顺流而下去追寻,仿佛就在沙洲间。芦苇茂密水边长,太阳初升露珠滴。我心思念的那人,就在河水岸边立。逆流而上去追寻,道路弯曲难走通。顺流而下去追寻,仿佛就在沙洲边。【读解】为了自己心爱的人而上下求索,不管艰难险阻,矢志不渝,这是一种可歌可泣的坚贞和追求精神。那个“伊人”,其实也可以看作一种尽善尽美的境界,一种指向理想的超越。对于真正的求索者来说,目标是一种指向。达到目标固然重要,更重要的还是过程。人生本来就是一个过程。生存的价值和意义,就存在于过程之中。同样,追求的价值和意义也存在于过程之中。如果忽视过程,实际上也是忽视了追求本身。尽善尽美的境界,无论是从理论上说,还是从实际上说,都是不可能达到的。换句话说,尽善尽美只是一种理念,一种心灵指向的理想。它指引我们在平庸琐屑的生命历程中向前渡过,就像夜中照亮道的火光,迷途中的指南针一样,让我们不断地前行,追求。写一写:根据本诗的读解和自己的感受写一篇读后感。第10页共46页第四课诗经《君子于役》赏析【原文】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君子于役,苟无饥渴?【赏析】这首诗见于《诗经·王风》,是春秋时代的作品。它通过一个妇女对久役在外丈夫的刻骨思念,反映了战争和徭役给百姓造成的痛苦。全诗分两章,意思和写法基本相同。第一章开头三句:“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便写出女子看不到丈夫回来的思念。其中“君子”是当时女子对丈夫的一种敬称;“于役”指丈夫行役在外;“不知其期”的“期”字,指役期,亦可指归期。两者实际上是一样的,因为服役期满便可回家,“曷至哉”的“曷”同何;“至”有两种理解,一是到了什么地方,一是回到家来。二者相比,以后说为好。联系起来看三句意为:我的丈夫外出服役去,不知什么时候才能期满,何时才能回到家来?寥寥数语,表达出主人公对丈夫的不能自主的怀念之情。中间三句:“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转向描写山村田野傍晚的自然景色;其中“埘”(音时)是指用泥土砌成的鸡窝。第11页共46页三句意为:天气快黑了,鸡儿都进了窝,牛羊也都从山上下来。主人公睹景生情,因物思人,鸡儿和牛羊都能按时进窝回圈,可是行役在外的丈夫至今还不回来。不由得产生了人不如禽兽的念头。所以接着她便喊出后两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用现在话说即为:我的丈夫服役去了,怎能叫我不想念他呢?这两句好象大水冲开闸门似的,感情一下喷发了出来,她那被压抑着的愁思,实在按奈不住了。第二章重复地咏叹了她对丈夫的思念和渴望丈夫早日回来的心情,中间稍有变化。开头三句“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其中的“不日不月”犹言无日无月,既表示时间已经很久了,又说明役期不定,归期不明;“曷其有佸”的“佸”是聚会的意思。是说什么时候才能与他相聚会在一起呢?中间三句:“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仍然是描写傍晚景色。其中“桀”(音洁)为木橛子,即供鸡栖息的木架;“括”(音扩)是至的意思,“下括”犹言下来。三句联系起来是说:天快黑了,鸡已上了架,牛羊从山下来。最后两句:“君子于役,苟无饥渴!”其中“苟”是表示猜度,希望的付词,当“或许”、“大概”讲,意为我的丈夫外出服役,或许他没受到饥渴的折磨吧!这是思妇在惆怅中的企祝,表现了她对丈夫忧虑和关切的深情。《君子于役》是一首抒情诗,它主要抒发妻子对久役不回丈夫的怀念和愁思。感情非常纯朴真切,艺术表现手法也极为成功。最突出的特色是它对典型环境的描写。全诗上下两章都侧重描绘了农村傍晚的黄昏景色,给读者展现出一幅鲜明的画面,在苍茫的暮霭中,一位劳动妇女倚门张望着,她在等待她的丈夫。此时此刻,她是多么想让丈夫出现在她的眼前呀!然而,她看到的却是下山的牛羊和进窝的鸡儿,这怎能不使她忧愁和怅惘呢?这里作者采用白描手法,三笔两笔第12页共46页就给我们勾勒出这幅明晰的田园晚归图,极富生活气息。人们都知道在农村傍晚这个特定时间里,正是六畜进圈、田夫回家、閤家团聚的时刻,也正是离人思念亲人最殷切的时光。作者把女主人公——思妇置入画面之中,通过热闹气氛的渲染,典型环境的衬托,极为生动地表现出她那孤独凄苦的情状。这种以情绘景、以景托表的写法,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使读者从这幅图画中可以感受到由于徭役而造成的妻离子散的辛酸,堪称是首情景
本文标题:3古典诗歌欣赏校本课程教材2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074794 .html